首頁 > 職責大全 > 第九中學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傳染病應急預案

第九中學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傳染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5314

第九中學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傳染病)應急預案

學校是傳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場所,也是傳染病的集散場所。為確保師生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做好學校流感、集體性發熱、水痘、流腦、非典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加強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學校中傳播,保護學校廣大師生、職工身體健康,需制訂詳細并可操作預案。

一、預防措施

1、建立學校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衛生資源及設施。

2、建立各項衛生工作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校醫室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檢工作,認真填寫學生日檢統計表,保證學校預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3、開展預防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知識培訓,保證每周的健康教育,教會師生和職工一般防病知識,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4、學生學習場所、生活場所要通風換氣和定期消毒。

5、學生如發現有發熱、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二、一旦發生流感、集體性發熱、水痘、流腦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遵循分級處置原則,根據以下傳染病應急事件的等級確認、劃分進行處置。

(一)第一級傳染病事件

1、確認、劃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長潛伏期內出現體溫>38℃,并伴有頭痛、咽痛、肌肉酸痛等類流感癥狀,一個班級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2)集體性發熱事件:在近3天內突然出現集聚性發熱病人,經縣、區級及以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實,一個班級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15例以上、30例以下。

(3)水痘:全校學生在水痘最長潛伏期內,皮膚粘膜上分批出現斑疹、丘疹、水皰并伴有較輕全身癥狀的病例在30例以下。

(4)流腦:學生出現有發熱、頭痛、瘀點、頸部強直、噴射性嘔吐等流腦疑似癥狀的流腦疑似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學校出現體溫

篇2: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網絡報告制度

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網絡報告制度

一、突發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網絡報告由防保科負責管理,設網絡直報專職人員,專職人員要保守網絡直報的密碼。

二、“網報”人員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調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對傳染病進行網絡報告。

三、臨床醫生是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交防治科。

四、防保科人員收取傳染病報告卡,經核實后立即網絡報告。

五、對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乙類傳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立即報告院領導和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并應于2小時內網絡直報。

六、對其它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應于6小時內網絡直報。

七、對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應當在24小時內網絡直報。

八、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當立即報告院領導和市衛生局。

九、責任報告人填寫傳染病卡時必須詳細填寫完整項目,住址必須詳細到門牌號。

十、傳染病報告卡保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