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H小學教學管理制度

H小學教學管理制度

2024-07-15 閱讀 3645

W小學教學管理制度

為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進行課程改革,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制定本制度。

由教學副校長領導學校教務處負責學校教學管理,管理范圍包括所有學校的所有教學活動、教學工作和所有的教學人員。

一、教學工作常規。

(一)備課:就是進行教學設計,準備切實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深挖教材,把握學生,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各種能力、學會學習方法。

1、備課必須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認真備課。

2、教師備課必須在熟悉教材內容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整體備課,深鉆教材,挖掘教材潛力,充分了解學生,據學情統籌安排單元以及課時的知識重點。

3、教師備課必須寫出授課教案,教案應包含問題設計、活動設計、板書設計三個部分。

4、備課要堅持:了解――閱讀――深鉆――定點――理路。

5、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和他人經驗。

6、教師要求超前備課,不能臨教臨備,更不能教后再補。

7、校級領導或是學校成立的環節檢查組查閱教師的教學檔案以及其它教學環節,通過查看教案和學生調查來落實備課檢查。

(二)上課:

1、嚴格按教學計劃、課表上課,不隨意調課,因事需調課者,必須向學校主任請示、批準方可調課。

2、保證每節課40分鐘的有效上課時間,準時上課,按時下課。

3、在課堂上,師生一律講普通話。做到儀表端莊、精神飽滿、教態自然、語言準確生動、書寫規范工整,正確熟練地使用教學儀器和設備,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善于運用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嚴禁在學生中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4、不在上課中隨便出入教室、會客、接聽電話;不與室外人員交談。嚴禁攜帶手機等影響教學的物品上課;聽課教師的手機也不能發出聲響,課堂中不接打電話。禁止在課堂中上網玩電子游戲,不做與上本課無關的事情。

5、嚴格要求學生按小學生課堂常規去做,對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要沉著寬容,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恰如其分地處理。對違紀學生不得叫出室外或停課處理;對違紀嚴重,已不能上課的學生要交主任或值班教師處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杜絕侮辱詆毀學生人格的言行。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6、創造性地實施課程計劃。要堅持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的原則,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場地、有指導教師,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7、上課采取聽課、抽查、督查、學生問卷的形式進行落實。

(三)作業與輔導

1、布置作業要明確,內容精選,設計精心,分量適當,難易適度,時間控制適當,提高作業的實效性,杜絕機械重復或懲罰性作業。

2、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富有針對性的作業,布置作業要有彈性,形式要講求多樣化,除傳統的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外,還有自覺預習作業、收集處理信息作業、實踐活動作業、動手操作實驗作業、探究性作業等。以適應不同發展程度的學生。

3、學生的課堂作業必須在任課教師指導下、在課內完成。教師要培養中高年級學生自主設計(選擇、確定)作業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4、家庭作業: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的家庭作業,三四年級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實行面批。

5、教師批改作業要及時、正確,批改作業所使用的符號規范、統一。批注提倡運用短語加等級,盡可能讓學生能及時地獲得作業的反饋信息。要重視作業批改后的情況記載(正確率、帶普遍知識錯誤、好差典型等)、及時分析原因講評、查缺補漏。

6、課外學習輔導要采取個別小組輔導的方式進行。不得擾亂正常教學秩序,不得將全班同學留下來加班加點補課。時間不宜太長,同時要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

7、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開發教育資源。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反思教學行為,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形成學校、家庭共同輔導孩子進步的合力。

(四)評價考核

1、課堂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同學及時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學具準備,課堂紀律,活動表現,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等多方面)給以指導評定,以口頭評價為主,堅持正面評價,多用肯定指導式。

2、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經常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作業、單元練習、競賽、檢測等。

3、終結性評價。每學期末組織好期末考核和成績評定工作,做好學期成績總評。

(六)教學研究

1、教研組必須制定教研工作計劃,填好活動記錄,并加強對組員個人教研、教改的指導。

2、教研組活動要科學、規范,嚴格按照研究方案操作,帶動全校的教研活動,真正達到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目的。

3、學校建立教學研究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要整合學校教導處、教研組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專業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要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人員的作用;要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教學工作常規由學校教導處定期檢查和平時抽查、督查,結果落實到每月月考核。

二、教學質量管理。

要把教學質量檢測與教學工作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以卷面測試的結果作為評定學校、教師和學生業績的唯一依據。

1、學校各科教學質量管理由分管校長直接負責,由教導處具體組織并具體落實到任課教師實施。教導處在學期初制訂工作計劃(包含教學質量督查內容)、安排課務,保證教學正常進行。

2、每學期初,教師應迅速熟悉所任班級學生的學科質量狀況,并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學科教學計劃,交教導處審核。

3、教導處在期中和期末組織學科質量檢測,并有任課教師寫出試卷分析。分析應包括得分率分析,并作出定性判斷,分析表交教導處。教導處對全校檢測情況作及時分析報告。

4、教導處視情況對部分課程進行不定期的抽檢,及時報告檢測分析結果,并根據情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診斷性研討。

5、教師應充分認識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改變觀念,認真研究課堂教學,認真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導處在期末對教師備課情況進行集中督查,并進行“推門課”“督查課”“指導課”的聽課活動。

6、

重視作業練習對學生鞏固知識的意義,在嚴格遵守有關作業量限制和“減負”精神的前提下,抓好作業練習的質量和效果。教師應努力發揮創造力,在學生作業興趣、認真程度和收閱率方面作文章,保證學生――特別是后進學生作業練習質量,作業要精當、有效果。教導處不再采用靜態監督方法,而是結合檢測,隨時跟蹤成績落后學生的作業練習情況,并將此作為衡量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的一項指標。

7、教師應重視所任課程的輔差工作,要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和作業反饋,同時要注意情感的調控,提倡分層作業。教導處適時組織學習習慣調查、優秀作業展覽和學科競賽活動,并在期中和期末考核中突出輔差工作。

三、教學工作檢查:

1、教學檢查定期進行,每學期中心學校全面檢查兩次,學校教學環節檢查每月末進行一次。

2、教學工作檢查采取查閱資料、學生問卷的形式進行。

3、教學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并將結果納入每月月常規考核。月常規考核重點考核教師的教學工作常規。

四、教學工作督查:

1、教學工作督查采取不定期、不定時的方式進行,在校辦室的領導下,由教導室負責督查。

2、督查內容包括:

(1)督查各教研組常規教研活動、常規檢查是否按要求開展,常規檢查是否全面、準確、具體。

(2)督查教風,隨機聽推門課、督查課,查課前準備、查學生負擔、查作業批改、查培優輔差、查教師有無曠課、坐教、隨意調課現象。

(3)督查課改,課題組開展活動是否按計劃開展、查實驗教師課改日記、查集體備課是否開展、查過程、查記載、查實效、查興趣小組活動,查各室規范管理和活動記載。

(4)督查學風,查各年級的學習風氣,各班自習紀律,學習氛圍、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學習效果、興趣特長的發揮及成果。

3、督查中發現的有違學校制度的問題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結果納入考核中,并代入總結性考核。

篇2:安全培訓教學管理制度范本

為了促進教學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培訓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學制度

1、教學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林綱進行,中心計劃規定的各門課的課時必須完成,不能隨意調整,教學大綱規定的授課的內容,不能隨意更改,必須按要求進行,如個別地方需要刪減或補充,須報培訓主任批準。

2、編寫授課計劃:教師在每期開班前,必須根據安排,認真學習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認真編寫所授課的授課進度計劃,并報培訓主任審批,批準后,應嚴格按計劃進行。

3、備課:教師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在備課時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熟練掌握授課內容。針對學員特點、工種及專業特點,科學選擇教學方法,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培訓原則。

備課時必須寫好教案,教案內容一般包括:授課工種和專業,課題名稱、備課時間、授課課時、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等。

4、授課:教師必須按時上下課,不得遲到、早退和無故缺課,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學員及工種特點和生產特點,力求使學員所學知識能在生產實踐中得到較好的應用。教師授課要根據學員及工種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掌握好教學環節,做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組織嚴密,效果良好。教師授課結束后,還應和學員交談,征求學員意見,改進授課方法,以利于得到最佳教學效果。

5、評教:評教是對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定。每期進行一次,由培訓中心負責,在各工種專業班選出不少于各班人數的15-20%的學員對各門科的授課教師進行評定并將評定情況反饋于任課教師。

6、聽課:培訓中心主任要堅持聽課,每期不少于一次。任課教師之間互相聽課次數每期不少于2次。

(二)教學檢查制度

1、教學是否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進度是否按照授課計劃進行。

2、教師講課是否寫有教案或講稿,教案備寫是否合乎要求。

3、教師講課是否按時,是否有遲到、早退和無故缺課現象。

4、課堂紀律如何,是否有抽煙、說話、睡覺等現象。

5、經常了解教學一線情況,聽取學員對教學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師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果。

篇3:附屬醫院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制度

1、由護理部、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臨床帶教老師等組成臨床護理教學小組,負責對見習、實習護士學生及進修護理人員的教學工作。

2、臨床實習帶教必須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責任心強的護師擔任。

3、根據見習、實習護士學生或進修護理人員的教學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查房、專題講座、病案分析、技術操作示范、教學質量評估和教學質量檢查評比等,并定期進行考試、考核、保證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4、護理部要定期檢查,不斷總結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5、實習或進修人員在院期間,必須遵守醫院的有關規章制度,聽從醫護人員指導,努力學習,爭取上進。

6、每科實習結束時,護士長、帶教老師應對護生進行專科護理與基礎護理相結合的考試,并對學生的素質修養,理論技術及技能作出評價。進修護理人員進修結束時,也應由有關科室或護理部做出鑒定。

7、凡擔任教學的兼職老師,要按教學計劃的安排,認真備課和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