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規程

公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規程

2024-07-15 閱讀 5635

公路交通事故是指在公路交通系統中,因過失原因引起的交通協調關系的破壞,并造成直接損失后果的事件。它包括普通公路交通事故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兩大類。據不完全統計,自自行車問世以來,全世界死于公路交通事故的人數達3200余萬,超過同期戰爭的死亡人數。?一、公路交通事故的種類公路交通事故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將其分為以下各類。(一)按照事故的危害結果分類?可將交通事故分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輕微事故4類。這一分類在不同時期,其具體標準有所不同。?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重傷11人以上;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以上;財產損失6萬元以上。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財產損失3萬元以上不足6萬元。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傷1——2人;輕傷3人以上;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輕微事故:一次造成輕傷1——2人;財產損失機動車事故不足1000元,非機動車事故不足200元。(二)按照事故的發生狀況分類按照事故發生狀況可將交通事故分為駛出公路事故,路上非碰撞事故和路上碰撞事故等。有的更進一步將碰撞事故分為:角碰、追尾碰、迎面碰、后退碰等。(三)按照事故第一當事人分類可分為貨車事故、客車事故、摩托車事故、非機動車事故、行人事故等。(四)按照損害結果分類可分為死人事故、傷人事故、物損事故、混合型事故。二、公路交通事故傷情分類公路交通事故傷情嚴重、發生頻繁、分布廣泛、形成復雜,至今還未見系統而全面的傷情分類標準。下面就通常遇到的情況,結合事故損傷特征,作一簡單介紹。(一)按照創傷的部位分類可將其損傷分為:頭部損傷、胸部損傷、腹部損傷、盆腔損傷、脊柱損傷、肢體損傷等。若涉及到內臟器官的,還可分為心臟損傷、肺損傷、肝損傷、脾損傷、胃腸損傷、胰腺損傷、大血管損傷等。若涉及到多個部位,可以按系統進行分類,如神經、呼吸、循環、消化、泌尿、運動系統損傷等。(二)按照公路使用者類型分類可將其損傷分為行人損傷、駕車人損傷、乘車人損傷、摩托車騎車人損傷、自行車騎車人損傷、摩托車搭乘者損傷等。(三)按照損傷性狀分類分為擦傷、挫傷、創傷性骨折、脫位、肢解等。?(四)按照損傷程度分類?可分為致命傷、重傷、輕傷、輕微傷。?致命傷:直接導致死亡的損傷。?重傷:嚴重大面積的撕脫傷、骨折、視力、聽力喪失、內臟破裂、內出血等損傷。輕傷:一定程度的軟組織損傷、關節脫位等。輕微傷:皮膚的一些小擦傷和輕微挫傷等。(五)按照損傷形成方式和致傷原因分類可分為撞擊傷、輾壓傷、跌倒傷、揮鞭樣損傷、裝載物損傷等。(六)按照損傷與外界相通與否分類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開放性損傷系指損傷與外界相通,這類損傷污染重、易感染。損傷與外界不相通者,稱之為閉合性損傷。這類損傷皮膚和粘膜完整,污染輕,但易被漏診。三、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一)公路交通事故的一般規律1、發生多車連續相撞的現象越來越多隨著我國公路質量的逐步改善,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行車速度越來越快,因此導致的交通事故出現多車相撞的惡性事故越來越多,惡性程度越來越嚴重。2005年1月23日18時左右,廣東省開陽高速公路開平駛往陽江方向69㎞加580m處發生一起特大多車相撞事故,致使13輛大小車輛損毀,24人死亡,31人受傷。幾乎就在同一時間2005年1月23日19時左右,廣東廣東省開陽高速公路(開平至陽江)江門恩平段又發生一起10車連環相撞的事故,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傷。2004年1月5日上午8時左右,京沈高速公路沈陽致北京方向637至641㎞路段發生多車相撞事故,造成30余輛車損毀,4人死亡,7人受傷。2、造成多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越來越多近年來由于公路客運日益競爭激烈,每輛客運汽車的載客數量也越來越多,所以,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也就會很多。2000年7月7日晚10時30分,在柳州市壺東大橋上一輛公交大客車墜入柳江,車內司乘人員79人全部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20萬元;2005年1月6日福建高速公路莆田仙游靈川段(同三線福建段338千米處)發生的造成28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就是由一輛福建長樂籍集裝箱車失控越過中線,與對面駛來的“閩西快運”大巴相撞造成的;2005年1月3日中午12時許,一輛車牌號為藏AB0244的康明斯貨車,運送104名從拉薩朝拜后返回四川省甘孜、阿壩等地的群眾,該車途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玉治公路80多千米處(玉樹縣隆寶鎮以西10㎞處的闊拉山)時翻車,造成95人死亡,其中55人死亡,40人受傷。3、發生事故的時間,每天以7時至14時和16時至18時的車禍較多。每年以6月至10月,周末及年底期間,機動車致傷的人數較多。由于駕駛員在惡劣天氣里行車,注意力特別集中,行車速度慢,所以,在風雨、風雪或大霧時的車禍發生率反而比晴天時的低。如從深圳市和福建省的交通事故調查中發現:晴天的車禍發生率為73.2%~87.2%,陰天的為15.2%,雨天的為10.8%,霧天的為0.5%,大風時為0.2%。并且晴天時每起事故死亡數為135人,為各類天氣類型中的最高,此與駕駛員和行人在晴天里麻痹大意有關。4、發生交通事故的地點,最多為平直路線,約占事故總數的58.1%,急彎段次之,為12.5%,交叉路口為10.0%,陡坡為5.7%,其他占13.7%。但是急彎段每百起事故死亡人數為136人。為各個路段的最高,此與駕駛員未能及時判斷路面狀況有關。市區內的交通事故多為于小轎車所致,約占47%,其次為面包車,還有公共汽車及卡車等。在車禍的傷員中,騎自行車者和行人常常是主要的受害者。在自行車事故中,自行車與機動車相撞的發生率為45.0%。而行人以17歲以及17歲以上者為交通事故高發人群,尤以36歲~59歲之間者最高。死者以農民居多,占全部死亡人數的52.4%。(二)公路交通事故人員傷害的表現特征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居世界首位。公路交通事故上的死亡率為2.7%至22.1%,死亡原因主要是嚴重的顱腦損傷(占50%~70%),其次為失血性休克(占20%以上)和內傷損傷(占10%),搶險救援之前和期間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的2/3。在受傷人員中,不僅有車上的人員,還有車下的行人等。他們的創傷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搶險救援中應當根據各自的受傷狀況和具體部位采取合理恰當的有效方法,避免發生救援性傷害。四、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點(一)成因多樣車禍大多屬于人禍,其成因與空難、海難相比雖要簡單一些,但其種類要多的多。從車禍資料上分析,造成車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1、路況惡劣。由于一些公路設施不完善或年久失修而造成車禍。如1998年10月12日,陜西咸陽汽車公司的一輛大客車行駛在乾縣城外的公路上,由于公路狹窄,路邊水渠沒有防護欄,加上渠岸泥土松軟等原因,在會讓迎面來車時,跌入水渠并爆炸起火,死亡43人。2、違章操作。主要指因駕駛員違章操作而造成的車禍。1988年,遼寧省大洼縣一輛滿載民工的大客車在鐵路道口搶道,與298次直快旅客列車相撞,當場死亡46人,車翻到車廂1節、脫軌3節。1998年4月30日,在山西省交城縣公路上,一輛載有89名春游學生的大客車,由于駕駛員違章操作,在陡坡彎道上放開空檔滑行,使車輛失控,迎頭撞與山崖,死亡31人,重傷32人,輕傷18人。3、氣候原因。因氣候原因如大霧、暴雨、冰雪等,致使視線不良、路面打滑而造成的車禍。1985年1月11日,西德的高速公路經過連續10多天的嚴寒風雪襲擊,路況極差,當日下午又濃霧彌漫,致使高速公路發生車輛連鎖碰撞爆炸,毀車155輛,死亡11人,受傷41人。此外,還有因駕駛員酒后駕車、居民交通安全意識淡薄、車輛故障失控、油罐車燃燒爆炸、車廂內失火及車體內有毒化學物質泄漏等原因造成的車禍。(二)頻發率高車禍尤其是公路車禍,整個世界范圍內,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世界每年平均1萬人中就有1人死于車禍,每1000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撞死人。公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為2.7%至22.1%。隨著交通工具的迅速發展,交通負荷日益繁重,車禍問題也將日益突出。有人估算,進入21世紀,世界每年因車禍死亡人數將達到100萬人,傷殘數將達3000萬人。因此,加強對車禍救護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然而車禍發生次數雖多,但因其個案死亡人數較少,不像空難、海難那樣規模巨大,故造成的社會影響沒有空難、海難嚴重。(三)連鎖性強車禍危害具有很強的連鎖性,不僅車輛本身可以車毀人亡,還可能殃及四鄰,禍及無辜。車輛發生碰撞或顛覆,其油箱和發動機及車載燃爆物均有可能發生爆炸,而且威力大、勢頭猛,對其附近的車輛、設施都會產生連鎖性災害。如20**年西班牙的一輛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爆炸,氣浪將火焰射向四方,引燃了前后100輛汽車,還燒著了路邊的丙烯儲存罐,當場燒死150人,燒傷100多人。又如20**年5月,美國芝加哥市的一輛滿載乘客的公交車與一輛載有8000加侖汽油的油車相撞,引起滿街大火,8幢住宅樓被燒毀。車內乘員也因失事地點的一些因素而遭受連鎖災禍。1987年12月22日,我國重慶市永川汽車運輸公司一樂山牌大客車在瀘縣玄灘區境內墜落山崖,先是甩到60米深的巖崖下,再掉落到水塘中,車上人員先是被撞昏,繼而又被水淹,造成30人死亡,,10人重傷,24人輕傷。另外,車禍發生后,有的不法分子往往趁火打劫,哄搶財物。如在河北常州至山東德州的公路上,一輛中巴和一輛大卡車相撞,過路的人不是搶救傷員,而是蜂擁而上,哄搶車上車下的包裹和物品,很多受傷者得不到及時搶救而死亡。(四)影響面大車禍的社會影響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車禍導致交通中斷,影響正常的交通運輸秩序,并由此而引發許多社會和經濟問題。如1982年7月31日法國博內市高速公路上一輛長途客車失去控制,不僅先后撞擊了兩輛小轎車和一輛大客車,導致50多人死亡,還使高速公路中斷數小時之久。如果發生公路和鐵路交叉車禍,交通中斷的時間將更長,經濟損失也更大。而且,對車禍問題若處理不好,還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二是境外乘客越來越多,容易造成一定的國際影響。1988年3月24日,上海市郊發生了一起汽車火車相撞事故,造成64名日本乘客死亡,驚動了中日兩國總理。三是對受難者家屬打擊大。由于車禍發生突然,而且大多又屬人為因素造成,往往給受難者家屬造成精神創傷,有的甚至一時難以接受車禍造成的現實而引發失常行為。此外,車禍頻發還會引起社會輿論,并導致人們對交通運輸失去信賴。五、對搶險救援行動的影響(一)交通容易受阻交通事故發生后,往往會引起人員圍觀和交通阻塞,造成交通秩序混亂,甚至可能因此引發新的車禍,這些情況都直接影響搶險救援力量的快速行動和投入。(二)險情隱患突出交通事故發生后,往往會潛藏多種險情隱患,如車體內的油箱、機械以及車載危險品,都有可能發生爆炸而形成次生災害,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危及搶險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三)救援作業復雜交通事故緊急救護,是異常緊張而又復雜的救援行動。車禍發生后,現場秩序混亂,影響和妨礙救援作業的實施;搶救爆炸和失火性車禍,既要滅火救援,又要救人救物;既要緊急搶險,又要縝密排險;既要快速救助人員,又要認真清理貨物,還要防止哄搶,這些都會使救援作業變得更加復雜困難。?六、搶險救援的行動原則公路交通事故發生后,隨著時間的延長,不僅傷亡率越來越高,而且對交通秩序乃至社會的影響亦將愈加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新的連發災害。因此,對車禍的搶救,必須爭取時間,快速反應,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和傷亡。(一)?迅速就近調集力量到場消防指揮中心或調度通訊時接到報警或聽到車禍消息后,應立即就近調集搶險救援力量,迅速前往車禍現場。其主要任務是:對車禍現場進行警戒,并疏導圍觀人員;查明災情,并確定救援方案;積極有效、科學合理地采取針對災情的相應方法,搶救生命,進行交通疏導或交通管制。(二)?所需的器材裝備公路交通事故救援的器材裝備,應以多功能搶險救援車為主,盡可能多的攜帶具有破拆、切割、剪切、擴張、頂撐、拖拉、牽引、吊升等功能的器材。同時盡可能保證同一種器材數量要多,以便在現場搶險救援中采取組合式操作的需要。此外還要準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包括消防車、滅火器、手抬泵以及臉盆、水桶等。搶救人員或其他動物時需要的器材,包括醫療器具、擔架、麻袋片、食品袋,冬天要準備棉被、棉衣等。此外,還要盡可能多的準備一些軀體和肢體固定氣囊。(三)?組織力量準確迅速到達現場第一出動力量在行進途中,指揮員要保持和119指揮中心的聯系,及時掌握事故現場的發展變化情況,要注意行進的公路是否暢通,特別是高速公路事故,要注意取得高速公路交警的配合和幫助,選擇合適的入口和行進方向進入。到達現場后要及時向119指揮中心報告向現場行進的最佳線路,給后續增援力量提供方便快捷的行車信息。(四)?快速展開搶險救援作業第一出動力量到達事故現場后,指揮員應立即簡單偵察,根據事故情況進行大致編組和概略分工,采取組合式操作,迅速組織部隊展開搶險救援作業。為了使現場的搶險救援行動規范有序進行,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最好把力量分成若干個小組。具體分幾個小組應視情況而定,可以組成的小組有:救援組,可以是若干個,每個小組至少需要3至5人,通常需要剪、擴、撐、切、鋸、吊、拉等組合式操作,所以對人員、器材需求很大。警戒組,主要負責維護現場秩序,照看被疏散的人員和物資,并控制現場。隱患排除組,主要任務是對可能發生的爆炸、有毒、傾翻等潛在的災害隱患進行清除;對已經發生的燃料泄漏、運輸車上的物質泄漏進行控制、回收、輸轉、堵漏,已經著火的迅速撲滅火災。救護組,主要負責搶救車內乘員和物資。遺物收置組。主要任務是收集遺物,搞好登記統計和移交。部隊展開搶救時,應對車禍地域進行簡易劃分和標示,以免救護行動交叉而產生忙亂。一般可劃分為人員看管區、傷員救治區、遇難者尸體停放區和遺物堆放區等。七、搶險救援的實施程序和方法(一)?控制事故現場第一出動到場后,應迅速會同當地警力和有關人員對車禍現場進行有效控制。一是劃定警戒區,設立警戒標志,疏導圍觀人員。二是強化交通管制,維護交通秩序。三是嚴格看管人員和物資,防止發生哄搶和混亂。(二)清除連鎖隱患第一出動力量到場后,應立即派出隱患排除組迅速對車體內的發動機、儲氣箱、儲油箱、油路、隨車危險物等一切可能爆炸和引發火災的隱患進行消除,以免發生次生災害,并對周圍的地形進行勘察。對可能因車禍造成的山體滑坡、地質下陷、隧道倒塌、橋梁斷裂等情況,應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或進行防范標示。當車體處在懸崖、斜坡或其它不穩定的位置時,應對車體進行固定,防止車體滑落翻倒。固定方法有三種:一是用就便器材頂住,如木棍、三角木、磚塊等頂住車體支架和輪胎。二是用鋼絲將車體與大型固定物體連接。三是用重型消防車或搶險救援消防車將車體拉住。(三)救護受傷人員救護傷員時車禍搶險的主要任務。救護時,應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對危重傷員,應先抬離車體,再進行救治;對于被車體或其他器具擠壓的人員,應使用相應的搶險救援器材采取鋸、割、撬、擴、搬、拉、吊等方法,先破拆排除障礙,再將其救出;對于軀體、肢體損傷嚴重的傷員應盡可能利用軀體或肢體固定氣囊進行固定,以防發生救助性傷害;如車體著火時,應邊滅火邊救人,并迅速對未著火的車廂進行水幕隔離和防護;如因爆炸引起隧道倒塌并壓住車體時,更應集中力量或搶救受傷人員。(四)救助破拆的方法1、人員被擠夾在車內時a、車輛變形不大時,可用手將車門打開;b、使用橇棍等工具將門撬開;c、使用救助氣墊和液壓式救助器具將車門打開;d、使用無齒鋸、空氣鋸等器具切斷車門的合葉等部位,有燃料泄漏時,注意不要引發燃料起火。2、人員夾在座席內時?a、使用座席的調整桿,移動座席;b、取下可卸的座席;c、用液壓式救助器具將座席與其它相連部位拉開;d、進行切割作業時,在緊靠被夾住的待救者旁邊,切割容易切斷的部位。??3、人員被夾在事故車輛之間時a、當事故為小型車輛時,隊員們之間要相互配合,將車的前部或后部稍微移動(向車道方向);b、放掉被夾人員相反方向的輪胎內氣,以擴大間隙;c、使用液壓式救助器具制造間隙,在適當的部位,設定支撐點,運用移動式卷揚器牽引事故車輛;d、用吊車移動車輛;4、人員被壓在事故車輛下面時?a、拉上手制動器,特別是在傾斜地面上,防止車輛移動;b、使用千斤頂將車輛的前部或后部頂起,制造間隙;c、使用液壓式救助器具,將車體或車輪分開?!醋鳂I時的注意事項〉a、仔細觀察待救者的情況,鼓勵待救者增強信心;b、在救助行動中,注意不要給待救者造成痛苦。同時,給待救者蓋上毛巾等,防止被火花灼傷。特別注意不使待救者在事故車輛受到撞擊或者在某部位加力時,產生反作力的傷害。c、認真檢查后再操作救助器具;d、受傷人員較多時,要明確本隊隊員的任務,同時,尋求其他中隊的協助,保證災害現場的救助行動順利進行。(五)清理事故現場?當人員、物資全部救出以后,應及時清理現場,盡快恢復交通秩序。1、搞好登記統計,核查人數,查明死者身份,列出遺物清單。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往往是非常悲慘的,有的尸體肢離破碎。2、清除因車禍引起的路障,搶修遭破壞的路段,指揮疏導滯留車輛通行。3、與當地警方或地方有關部門移交遺物,并協同地方組織遺物和死者遺體后送。4、如果需要可以積極協同交通部門對車禍現場進行勘察,查明事發原因。5、有條件時或者及時通知衛生防疫部門對車禍地域進行衛生防疫,并進行洗消和清理。八、公路交通事故救援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1、車禍發生后,應嚴格加強交通管理,必要時,應建議交通管理部門緊急關閉交通道路,特別是高速公路,防止其它車輛擁入相撞或嚴重堵塞交通。2、注意自身安全,加強自身防護,火災撲救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油箱爆炸、車胎爆裂,裝載危險物品發生爆炸及腐蝕液體燒傷。遇到有毒物品時,應及時佩戴呼吸器著封閉式防化服。破拆時,應注意玻璃碎片、角鐵等尖銳物品。車禍搶險救援時,應組織部分力量對現場外圍實施警戒,以配合交通管理部門判斷事發原因和車禍性質。3、發生車禍的地點如靠近危險地域,應該對周圍的地形進行勘察,察看是否有滑坡、地層下陷和高壓線桿倒落等情況,并固定車體,以免造成車體滑落或翻車。

4、對未受傷的或輕傷的乘客要集中管理,防止擾亂救護秩序;對聞訊趕至的受難者家屬要派人做疏導和解釋工作。

篇2: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調查處理條例

第1條鐵路機車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與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牲畜及其他障礙物相撞,或者鐵路機車車輛發生沖突、脫軌、火災、爆炸等影響鐵路正常行車的鐵路交通事故(以下簡稱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適用本條例。

第2條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個人應當遵守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各項規定,防止和避免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后,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及時、準確地報告事故情況,積極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

第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事故應急救援、鐵路線路開通、列車運行和事故調查處理。

第4條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列車脫軌輛數、中斷鐵路行車時間等情形,事故等級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事故:

(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三)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故:

(一)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

(四)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五)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

(四)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上的;

(五)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上的。

第7條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為一般事故。除前款規定外,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可以對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作出補充規定。

第8條本章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9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鐵路運輸企業工作人員或者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或者公安機關。有關單位和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事故發生地鐵路管理機構。

第10條鐵路管理機構接到事故報告,應當盡快核實有關情況,并立即報告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對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并通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或者有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鐵路管理機構還應當通報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11條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區間(線名、公里、米)、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

(二)發生事故的列車種類、車次、部位、計長、機車型號、牽引輛數、噸數;

(三)承運旅客人數或者貨物品名、裝載情況;

(四)人員傷亡情況,機車車輛、線路設施、道路車輛的損壞情況,對鐵路行車的影響情況;

(五)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六)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七)具體救援請求。

第12條事故發生后,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停車,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對無法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進行處置。為保障鐵路旅客安全或者因特殊運輸需要不宜停車的,可以不停車;但是,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接到報告的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應當立即進行處置。

第13條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并在事故調查組成立后將相關證據移交事故調查組。因事故救援、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需要改變事故現場的,應當做出標記、繪制現場示意圖、制作現場視聽資料,并做出書面記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相關證據。

第14條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鐵路管理機構以及其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對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15條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人身傷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造成的人身傷亡,屬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

第16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鐵路運輸企業及其職工不立即組織救援,或者遲報、漏報、瞞報、謊報事故的,對單位,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4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中鐵十四局公司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中鐵十四局集團公司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維護廣大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及時、妥善處理我單位發生的特大道路

交通事故(死亡3人以上),減少交通事故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及《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法規的規定,特制訂本預案。

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

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二、組織領導

成立集團公司交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集團公司總經理任組長,集團公司分管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公安處處長任副組長,公安處、安質部、工程部、工會生產保護部的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指導、協調我單位的道路交通特大安全事故的處理工作。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公安處,并安排有關人員24消逝值班。

各分公司和各級項目部分別成立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小組,明確人員和職責。

三、接警處置

值班人員在接到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報告集團公司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緊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并報告當地交通主管部門。由組長或副組長組織開展以下工作:

(一)立即組織力量,迅速趕赴現場。

(二)迅速向當地交通主管部門匯報簡要案情及后果,并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商請衛生、保險、交通、消防等部門予以配合,協同進行傷員搶救和現場勘查、施救工作。

(三)封閉、保護現場,必要時可以申請當地交通主管部門中斷交通,但應設立明顯標志,標明車輛通行路線。

(四)采取搶救、滅火等緊急措施。搶救傷者應盡量就近、集中,尸體轉移應注意停放條件。

(五)監護當事人,尋找并調查證人。

(六)確定指揮員指導現場勘查。

四、現場救護

1.現場救護領導小組及分工

組長:1名

副組長:1-2名

組員:相關部門及現場施工負責人

人員分工:組長負責事故總協調和現場的救助指揮

副組長負責現場救治及送往醫院途中的防護

財務科負責醫院費用的押金的支付。

辦公室負責聯系醫療機構。

其他人員負責具體工作。

2.現場急救隊

各單位、各級項目部成立現場急救隊,隊長由單位主管領導、項目經理主任擔任,主要成員應包括工班長、醫生、面包車司機。人員數量3~5名。

3.現場急救藥品及醫療器械

現場衛生員必須配備擔架、簡單止血包扎物、氧氣袋等醫療器具,施工現場應配備車輛,值班室和隧道內施工現場應配備電話(橋梁等其它施工現場也應配備必要的通訊設施)。

4.各單位單位急救醫院考察

各單位、項目部對就近較好得醫院進行考察,并記錄醫院的急救聯系電話。

5.人員急救實施程序及事項

(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應及時組織現場其他人員臨時救護,并進行聯系車輛將受傷人員送往洞口,同時用有線電話通知單位或項目部的值班人員,再由值班人員及時上報人員搶救領導小組,啟動人員傷害預案程序。

(2搶救領導小組人員組織進行搶救,衛生員及時帶上擔架和醫療器械趕到事故現場急救。

(3)辦公室人員在接到通知應及時到醫院或電話聯系急救手續,并派出車輛到事故現場迎接,如受傷人員情況嚴重應聯系醫院急救120救護車。

(4)財務人員及時到醫院辦理住院手續。

五、組織指揮現場勘查

指揮員到達現場后,首先必須迅速全面地了解現場情況,聽取先期到達現場的民警和有關人員匯報,對事故發生的性質、案件性質、現場范圍、現場中心、現場是否發生變動和破壞,以及有無必要對現場采取警戒、封閉或其它緊急措施等作出初步的判斷和決策,然后立即組織力量,進行如下分組分工,并開展現場勘查工作:

(一)現場保護、交通指揮疏導組:由集團公司公安處或各單位公安人員組織有關人員組成,負責保護現場不受破壞,指揮車輛有序停放等待或繞道通行。

(二)傷、亡人員搶救組:由集團公司門診所醫護人員或各單位衛生醫護人員,負責急救并把傷員盡快送往就近醫院搶救,尸體妥善保存停放。

(三)現場勘查組:由集團公司公安處或各單位公安干警協助當地交警,負責對事故現場的痕跡、物證進行拍照、測量、提取、勘驗、制圖和記錄等工作。

(四)調查訪問組:由集團公司公安處或各單位公安干警協助當地交警,負責走訪事故知情人和見證人,收集證人證言,監護當事人。

(五)后勤接待組:由總經理辦公室或各單位辦公室組織有關人員組成,根據實際需要,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負責交通調度、后勤安排,接待受害者親屬等后勤工作?,F場勘查工作結束,經核實無誤和指揮員同意,應抓緊清理、撤除現場保護措施,恢復交通。

六、組織臨場討論

現場勘查工作基本結束后,指揮員應召集有關人員召開臨場會議,根據實地勘查和現場調查所得材料,對事故案情作出分析判斷。根據臨場討論會的結果,指導有關部門開展下一步工作,如認為勘查不詳盡,應及時進行補充勘查。

七、書面報告

在基本查明事故原因和損害后果的情況下,盡快擬出事故情況的書面材料,按規定的時間和程序向上級機關報告。包括對現場救援措施和效果的評價。

八、指導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善后處理工作

在事故原因查明后,協助當地交警部門進行事故處理,按法定程序,組織公開聽證,公開、公平、公正地對事故責任作出認定,依法處理交通事故責任者,積極、穩妥地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害后果進行善后調解。

九、本預案由集團公司公安處組織實施,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