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坍方涌水涌泥應急預案
開挖掌子面始終存有鋼筋網、錨桿、管棚、鋼格柵、注漿設備、噴射機等搶險物資,一旦出現開挖掌子面或隧道上方冒頂、涌砂、涌水時:
(1)隧道內其他掌子面立即停止作業,所有人員立即撤至豎井外等待命令;
(2)立即對掌子面掛網、噴射砼,當出水較大時應集中引排水,及時架設格柵,對坍體進行封堵和反壓;
(3)從封堵墻位置打設超前大管棚,大管棚采用φ108的鋼管作成,長度為25m,間距為0.6~0.8m,并從大管棚鋼管中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進行加固周圍土體;
(4)如果隧道冒頂到地面,則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或碎石土分層夯實,從地面將塌陷處進行回填,回填至地面處平整順暢,在其上鋪設一層彩條布,并做好地面排水以防雨水進入塌陷處;
(5)破除封堵墻上臺階,開挖掘進隧道上臺階部分,架設格柵鋼架,形成初期支護,如果仍有坍方、涌水、涌泥現象,緊跟打設超前小導管進行超前預注漿,再按照隧道正常掘進方法進行掘進,開挖下臺階,支護緊跟。
篇2:隧道防坍方涌水涌泥應急預案
開挖掌子面始終存有鋼筋網、錨桿、管棚、鋼格柵、注漿設備、噴射機等搶險物資,一旦出現開挖掌子面或隧道上方冒頂、涌砂、涌水時:
(1)隧道內其他掌子面立即停止作業,所有人員立即撤至豎井外等待命令;
(2)立即對掌子面掛網、噴射砼,當出水較大時應集中引排水,及時架設格柵,對坍體進行封堵和反壓;
(3)從封堵墻位置打設超前大管棚,大管棚采用φ108的鋼管作成,長度為25m,間距為0.6~0.8m,并從大管棚鋼管中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進行加固周圍土體;
(4)如果隧道冒頂到地面,則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或碎石土分層夯實,從地面將塌陷處進行回填,回填至地面處平整順暢,在其上鋪設一層彩條布,并做好地面排水以防雨水進入塌陷處;
(5)破除封堵墻上臺階,開挖掘進隧道上臺階部分,架設格柵鋼架,形成初期支護,如果仍有坍方、涌水、涌泥現象,緊跟打設超前小導管進行超前預注漿,再按照隧道正常掘進方法進行掘進,開挖下臺階,支護緊跟。
篇3: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2
2.預放水施工
根據超前鉆孔預報情況,如果有涌水的可能,在涌水段以前10~20米處進行超前預放水。放水孔采用潛孔鉆機打孔,孔徑Φ89,根據預探含水情況布設放水孔數量及位置。
3.預先增加排水設備出
為確保施工安全,出口在隧道內提前開挖集水坑,以利于涌水收集,同時配備2臺150m3/h的污水泵提前安裝在集水坑上,輸水管道采用Φ100鋼管接至沉甸池,另外出口增設移動泵站和備用水泵,正常情況下,掌子面利用電動潛水泵排水、有特大涌水、突水時,將移動泵站及備用水泵移至掌子面排水,各級泵站的水泵全部啟動。進口隧道內提前施工好排水溝與地面涵洞相聯通,并隨時確保水溝暢通。
(三)、防排水措施
對地下水要“防、排、截、堵”結合,形成暢通的排水通道,原則上采用超前鉆探、單層超前大管棚和周壁小導管雙液注漿堵水(掌子面不注漿),在初期支護中鉆孔引水設置多層Ω型排水半管,將水引入縱向排水管、橫向排水管,出口流入積水坑集中排出洞外,進口通過排水溝排出洞外。
(四)、掘進施工方案
總體施工方法采用分布開挖法(即環形開挖留核心土法)。
1.開挖前進行超前預報,探明掌子面前方圍巖及含水情況。
2.施工順序如下:
(1)按設計施作φ50mm長3.0m的超前小導管并注漿(有水段為雙漿液,無水段為單漿液)。
(2)隧道開挖拱部,并進行混凝土封閉巖面3至5cm。
(3)施作系統錨桿,掛網,架設拱架后,復噴至設計厚度。
(4)隧道開挖中部,并進行混凝土封閉巖面3至5cm。
(5)施作系統錨桿,掛網,架設拱架后,復噴至設計厚度。
(6)隧道清底,地方進行混凝土填充。
(7)掛防水板,施作二次襯砌。
(五)、施工注意事項
㈠嚴格落實施工的操作規程,當上半斷面支護作業完成后,及時埋設圍巖量側點,對開挖后水平凈空變化量和拱頂沉降量進行跟蹤量測。一般每5米設1個量測斷面,每天量測3次,量測數據要及時反饋,用于指導正在進行的開挖及支護作業。
㈡支護用的鋼拱架,應保證其安設上、下垂直,緊貼巖面,鎖定牢固,達到最佳受力狀態。加上分節時應結合每部開挖斷面高低,以便牢固對接。
㈢開挖時,工作面不宜垂直,嚴禁中下部有較大坑洼,應通過調整打眼深度,使工作面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保證工作面的自穩能力。
二、溶洞地段
(一)、溶洞的預測及應對措施
采用物探、鉆探等技術對溶洞進行精確預測,當隧道施工遇到溶洞時,應根據設計文件有關資料,超前地質預報、現場實際查明溶洞分布范圍、類型情況(大小、有無水、溶洞是否在發育中以及其充填物),巖層的穩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況(有無長期補給來源,雨季水量有無增長)等,分別以引、填、越、繞等措施進行處理。并配合設計溶洞處理施工圖紙進行處理。
1、溶洞跨越處理
當溶洞規模較大、溶洞內充填物松軟,基礎處理工程修建困難、耗資巨大,或者溶洞雖小但水流較大時,可根據具體條件采用相應的梁跨、板跨等形式跨越巖溶地段。
此方式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梁跨越,梁體采用抗侵蝕混凝土。當隧道襯砌斷面需要開挖圍巖才能滿足凈空要求時,應先開挖圍巖,再施工跨越結構,以確保安全,同時應注意不同受力結構間的斷縫設置及連接措施設置。
2、封閉處理
已停止發育的干溶洞,在考慮有效的過水通道后,可采用混凝土、漿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堵塞、充填溶洞。
3、錨桿、鋼管加固處理
為防止洞穴巖壁或頂板坍塌,在清除松動巖石困難的情況下,可采用錨桿或大鋼管、鋼軌加固巖體。此時隧道襯砌應考慮抗沖擊措施,一般是采用明洞襯砌,襯砌頂部設置回填體,其表面設置護面結構,回填體以上空間的溶洞洞壁采用錨桿、鋼筋網、噴射混凝土封閉支護;若溶洞較大,可設置橫向鋼軌橫或設人字形鋼軌柵架。
4、支頂處理
當隧道穿過的溶洞由碎、塊石及淤泥土充填,充填物的松散密實程度不一時,隧道底部應考慮采用鋼筋混凝土底板,清除底板下松散體,回填碎石,并在底板下加設鋼筋混凝土樁進行支頂。
(二).巖溶水處理
1、巖溶水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