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3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3

2024-07-13 閱讀 9001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

對巖溶水的處理通常原則是以“排”為主,截、堵、排、防相結合的綜合處理措施,筆者認為應該是以“通”為主,截、排、堵相結合的綜合處理措施。“通”是指盡量保持原有過水通道,不能因為隧道的修建發生大的變化;“截”是指截斷原有地下水通道,改走其他通道;“堵”是封死相交的地下水通道;“排”是特指引入隧洞,通過排水溝排走;“防”是指防止地下水進入隧道即可。

巖溶水處理的較大工程措施有泄水洞和涵洞兩類,采用泄水洞排水屬于“排”和“截”的范圍,采用涵洞過水屬于“通”和“截”的范圍。

2、泄水洞排水

當預測到隧道區域的巖溶水量大、水壓大,而隧道確實無法避開時,需考慮專門設置排水隧洞,達到排除巖溶水,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隧道干燥和施工安全的目的。

泄水洞應位于地下水來向的一側,為防止巖溶水突然襲擊,施工中要采用超前鉆孔探測,預備足夠的抽水設備。泄水洞的設置可能對生態環境有不利影響,是否采用應從施工、環保、安全等多方面進行評價,以保證方案考慮周全,成本最低。

3、涵洞、倒虹管吸過水

隧道斷面與巖溶水相交時,為保證巖溶水暢通,在隧道底部設鋼筋混凝土圓涵,或倒虹管,同時涵洞出入口周邊至隧道邊墻外緣采用漿砌片石回填密實。

在采用此方案時要正確考慮涵洞過水斷面,一般應按豐水季節流量考慮。

(三)其他要考慮的問題

1、洞穴堆積物及地表塌陷處置

洞穴堆積物的特點是松軟、下沉量大、強度低、穩定性差。當隧道必須穿越洞穴堆積物地段時,可采用樁基、換填、注漿等加固巖體的處理措施。

隧道中地下水滲流排泄,導致巖溶地面塌陷,使地質環境遭到破壞,造成隧道開挖時坍方、涌水、涌砂及突泥等危害。隧道通過巖溶地段時的地面塌陷形成過程和突然發生所參與的力是相當復雜的。施工中可采用化學注漿和管棚支撐開挖,同時從地表高壓注漿,固結塌陷松散體,避免出現突泥現象。

2、設計階段工程量估算

要準確估算隧道遭遇大型溶溝、溶槽時的工程量是困難的,不同的溶洞形態、位置有不同的方案,各方案的工程量差異很大,這些只能在工程的預備費用中考慮。

如果在隧道勘察階段已經明確可知隧道必然遭遇到的大型溶洞數量、類型及位置,可提前進行預設計,盡可能使工程量估算有個參考范圍,作為調整預備費用費率的參考。

篇2:企業井下涌水動態觀測措施

為確保安全生產,有效預防水災的發生,加強防治水措施及觀測井下各地點涌水、采空區,采掘工作面地板的滲水情況,特制訂出我礦井下涌水動態觀測措施。

1.主泵房每天開泵時間及排水量,做好記錄。

2.觀測井下疏水孔涌水量及水壓變化情況。

3.探放水負責人及時掌握涌水量變化情況,進行導疏措施。

篇3:地鐵施工突然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預防處理措施

地鐵施工突然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預防處理措施

本標段隧道穿過粉土、細砂層、中粗砂層地層中,透水性強,車站結構中上部位于粉細砂、中粗砂層,底板位于細中砂層,卵石礫石地層中,結構進入承壓水層近5m,易發生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現象,施工難度較大。

為此開挖前采用降水措施,由于粉細砂層特別是中粗砂層滲透系數大,固采用地面深井降水,施工中輔以洞內輕型井點降水措施。施工時采用超前預注漿加固地層及掌子面噴射混凝土等施工方法,預防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現象的發生。

如發生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現象,采取如下措施處理:

1在洞內儲備足夠的裝土草袋、木料、型鋼,一旦發現掌子面有事故征兆立即封堵支頂

2準備足夠的排水機具,一旦發生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現象,立即強排,并噴射混凝土封閉掌子面,插打壓漿管壓漿堵水。

3采用超短臺階法,人工開挖,減少對土體的擾動。開挖支護力求快速封閉成環,并有足夠的鋼度承受靜水壓力。

4做好地質超前預報,在開挖工作面上鉆探測孔,一旦發現涌水、涌砂局部過量靜水壓力現象,提前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