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規程

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規程

2024-07-15 閱讀 2172

隨著我國煤礦開采深度和開采規模的加大,礦井瓦斯涌出量越來越大,煤與瓦斯突出的次數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加,瓦斯事故呈上升的趨勢.2004年lO月份以來,我國發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礦特大事故6起,其中瓦斯爆炸事故5起.瓦斯爆炸事故不僅給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給人類的心靈留下了永久的創傷.事故應急救援是經歷慘痛事故后得出的教訓.研究資料表明:采取有效的應急救援可以將事故損失減少到不采取應急措施情況下的6%.

1瓦斯爆炸事故特征

由于自然條件和礦井開采方式的不同,瓦斯爆炸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發展的過程各有特性,事故造成的損失也不盡相同,概括起來瓦斯爆炸事故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1沖擊波壓力

瓦斯爆炸的破壞性主要體現在爆炸傳播階段。瓦斯爆炸傳播階段產生兩類沖擊波壓力,即靜壓和沖擊動壓.靜壓會破壞聯絡巷道的密閉或風門,沖擊動壓能夠摧毀巷道中的障礙物并在巷道轉彎處造成強烈的破壞.鄭州大平煤礦“l0?20”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井下通風系統嚴重破壞,事故涉及礦井l3和l5采區及西大巷,所有采掘工作面、機電運輸區域、通風設施被摧毀,通風網絡紊亂,機電運輸系統主要設備被摧毀,多處聯絡巷道發生冒頂.

1.2火焰鋒面

當火焰鋒面通過時,不僅會燒傷人員、燒壞電氣設備和電纜,還可能會點燃木材、支架和煤塵,引起井下火災和煤塵爆炸事故,使災情進一步擴大.大平煤礦“10-20”事故現場偵察人員發現炸藥庫進風側硐室地板著火,搶險救災指揮部命令撤出其他搶險人員,采用直接滅火措施進行滅火,并且滅火成功,避免了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1.3瓦斯爆炸產生的有害氣體

瓦斯爆炸后,不僅井下O:濃度會大大降低,而且還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表1).統計資料表明_4J:在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中,死于CO中毒的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70%以上.據大平煤礦“l0?20”礦難資料,井下積聚瓦斯空間的體積在爆炸發生時會迅速膨脹,有害氣體是引起這起重大傷亡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2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

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成為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最后一道關口,救援隊伍和指揮機構對事故做出的快速響應是礦山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瓦斯爆炸發生的時問不具有持續性,其救援方案也有別于其它礦山事故.根據事故應急救援所需要發揮的功能,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可劃分為4個組成部分,即事故報警、應急響應級別、應急避災和應急決策(圖1)

2.1事故報警

在事故救援過程中報警起著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報警可以使救援工作始于事故初發期,便于災害的控制,也是決定礦井和人員安全的關鍵時刻.在瓦斯爆炸發生后的災情空白期,如何快速收集和傳遞災情,縮短災情空白期,是搶險救災的關鍵.任何延誤時機的行動都可能會造成災害的擴大_6胡J.因此,發生瓦斯爆炸的礦井,除了積極通知本單位人員參加自救外,還必須迅速將事故有關情況向上級部門報警(圖2).

2.2應急響應級別

礦山應急等級響應機制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運行的基礎,是保證應急救援活動快速、有效的技術關鍵.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的運行機制應當建立在國家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省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地區礦山救援指揮部門和礦山企業救援管理部門4級應急救援組織結構的基礎上.為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有效展開和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依據礦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性質、井下人員傷亡及企業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進行響應機制等級劃分.從機制響應上,可把礦山事故響應等級設為4級(圖3),即從高到低可把響應機制級別設為I級響應(國家級)、Ⅱ級響應(省級)、Ⅲ級響應(地區級)、Ⅳ級響應(企業級).

2.3應急避災

由于瓦斯爆炸發生具有突發性,在多數情況下,救援人員一時難以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工作,所以災區人員如何開展避災,對保證災區人員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的擴大具有重要作用.

(1)沿避災路線撤退分析避災路線撤退法要求遇險人員熟悉井下通風系統與避災路線,清楚瓦斯爆炸源的位置、爆炸影響的范圍、爆炸后通風設施的破壞程度,并掌握瓦斯爆炸事故的自救方法,才能達到有效避災的目的.但避災路線撤退法還存在以下缺點:①發現瓦斯爆炸后,一般對瓦斯爆炸源的位置、范圍和爆炸后通風設施破壞程度不清楚;②井下避災路線一般是事先設計好的路線,不一定是事故后的最佳避災路線;③井下遇險人員的避災無秩序性,使搶險救災指揮部難以確定救援的重點區域,難以做出科學決策.

(2)永久避難硐室避災分析永久避難硐室是在瓦斯爆炸事故中遇險人員無法撤出或一時難以撤出災區時,供遇險人員暫時避難待救的場所.永久避難硐室避災法在瓦斯爆炸時能夠起到較好的避災效果,但由于避難硐室空間比較狹小,容納人員有限,且隨著工作面的不斷向前推進,避難硐室距離工作面也越來越遠,因此,遇險人員在碰到瓦斯爆炸事故時很難及時到達避難硐室.

(3)臨時避難硐室避災分析臨時避難硐室是在瓦斯爆炸事故后,遇險人員一時難以沿著避災路線撤出災區或難以迅速到達避難硐室時,應立即佩戴自救器到附近的、掘進長度較長的、有壓風管路且瓦斯爆炸前正常通風但事故時斷電停風的掘進獨頭巷道內避災,等待礦山救護隊救援.臨時避難硐室避災法同樣具有較好的井下避災作用,能夠給眾多遇險人員提供避難場所,有利于對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展開.

2.4應急決策

事故應急決策結果直接關系到應急救援行動能否有效展開.目前我國事故應急救援決策仍然延續以經驗為主的救援模式,對各種應急信息的管理和調用仍然以手工為主,兼以各種分散的計算機報表缺乏事故應急救援針對性與及時性,以至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展開的效果不理想.煤礦企業的計算機和網絡已經得到較高普及,可以為事故應急救援決策科學化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因此,建立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圖4),有利于充分利用煤礦已有的應急信息,提高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決策效果.?

3結論

(1)根據事故應急救援功能的需要,可將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劃分為事故報警、應急響應級別、應急避災和應急決策4個部分.事故應急救援快速響應機制應當以正確應急避災為前提,應急響應級別為基礎,事故應急決策為重點,快速報警為救援的關鍵,

(2)礦山應急等級響應機制是保證應急救援活動快速、有效的技術關鍵.依據礦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性質、井下人員傷亡及企業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將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分為4級響應機制.

(3)事故信息是采取應急救援的基礎,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的建立,有助于縮短事故應急決策時間,提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效率,是進一步開展應急救援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篇2:某某煤礦瓦斯爆炸事故調查組組成

一、事故經過

20**年1月26日8時,某煤礦92人下井作業,分四個組作業,一個組到413采煤工作面17號眼出煤,2個組到17號切眼掘進。另外一個組去采面回風巷回收鐵棚子,他們8時左右到達工作場所開始進行回收作業,完成任務后往外走,感到雙耳突然氣壓增大,約兩min聽不到任何聲響,他們感覺出事了,可能是413采煤工作面發生了瓦斯爆炸,立即報告調度室。調度室接到報告后立即通知救護隊、醫院、礦領導及有關人員,煤礦組成搶險救災領導小組,派救護隊進入413工作面進行搶救。救護隊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先后發現28名遇難人員尸體,搶險救災領導小組考慮救護隊已非常疲勞,且遇難的29人中已有28人已找到,因此決定27日上午讓救護隊員休息半天,下午再繼續尋找另1名遇難者。27日12:00搶險救災領導小組安排救護隊到413工作面尋找另1名遇難者的同時,又安排26人到413工作面外進風巷清理維修,為尋找另1名遇難人員做準備,當救護隊和維修作業人員還未到達作業地點時發生了第二次爆炸,使走在前面的21人當場死亡,5人受傷。

問題:

一、事故調查組成員應該具備那兩方面的條件,具體到這起事故,主要需聘請哪方面的專家進行爆炸技術鑒定。

二、這起事故是由兩次事故組成的,第一次是在生產作業時發生的事故,第二次時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兩次事故的性質不同,是否應該按兩次事故進行調查和處理。

三、這起事故應該由哪一級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組織調查。

四、調查組應該由哪些部門參加。

參考答案:

一、調查組成員應該具備的條件:

1.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專長;

2.與所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這起事故應該聘請瓦斯爆炸方面的專家進行技術鑒定。

二、按照《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這是一起特別重大事故,不能按兩起特大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三、這是一起特別重大事故,應當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組織調查。

四、調查組應該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公安部門、煤炭管理部門、監察部門和工會組織組成。

篇3:預防瓦斯爆炸事故措施須知(1

預防瓦斯爆炸事故措施

認真貫徹執行2008年度《曉南礦安全生產管理獎懲規定》及集團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一)、通風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根據礦井生產的采掘動態,及時調整通風系統,使通風系統達到合理、穩定狀態。

2、通風設施設置必須合理,執行驗收移交制,加強日常維護,減少漏風,以提高有效風量。

3、加強對巷道的檢查維護,保證通風斷面,巷道失修嚴重、通風能力不足嚴禁生產。

4、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并實行分區通風。各用風地點按計劃配足風量。巷道貫通、調整通風系統及主要通風機調角前,要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并有礦分管領導統一指揮、區隊主管通風領導現場指揮。

5、礦井主要通風機每月、地面反風設施每季度由礦機電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檢查一次,井下反風設施由礦通風負責人每月組織檢查一次,并有記錄可查。礦井每年在冬季進行一次反風演習,反風效果符合《規程》規定。

6、局部通風機嚴禁循環風。無特殊情況不宜采用串聯通風,如采用串聯通風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并認真貫徹執行,杜絕不合理串聯風。

7、局部通風機嚴禁無計劃停風。因故障臨時停風時,當班工班組長按瓦檢員、安監員要求,負責立即撤人,并由瓦檢員設置柵欄、警標,禁止人員入內。開啟局部通風機前,必須依據掘進巷道內最高瓦斯濃度確定,恢復掘進巷道通風或進行排放瓦斯,如果進行掘進工作面瓦斯排放,必須按瓦斯排放措施執行,同時執行“四人聯鎖”及“五人同在”瓦斯排放制度。并由救護隊統一進行瓦斯排放,瓦斯排放結束后與保安區進行移交。

8、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設雙風機(且為同等能力)雙電源,并每旬由機電科組織進行一次自動切換試驗,同時有記錄可查,確保主風機與備用風機自動切換,局部通風機安裝實行“三專兩閉鎖”。

(二)、瓦斯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對瓦斯涌出量較大和有異常的采、掘進工作面,實行干部跟班、現場安全把關。礦及時召開防治瓦斯專業會議制定瓦斯治理的技術措施,并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下發到有關單位,并認真貫徹落實。

2、根據采掘動態和瓦斯涌出情況安排組織瓦斯檢查工作。瓦檢員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必須專職、持證上崗。嚴禁空班、漏檢、假檢,認真填寫瓦斯檢查記錄,并現場交接班。

3、嚴格控制瓦斯濃度,作業地點瓦斯超限必須立即停止作業,瓦檢員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并及時向保安區調度匯報;其它人員發現作業地點瓦斯超限也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立即通知該區域瓦檢員和保安區調度。保安區調度接到瓦斯超限的通知后要立即向保安區主要領導匯報。

4、加強盲巷和密閉管理,出現的盲巷、廢巷要切斷電源、撤出電氣設備、拆除或斷開鐵道、管路,必須進行永久性封閉,對已封閉區域定期檢查瓦斯及取樣化驗分析氣體成分,密閉前不得積存瓦斯。嚴禁在停風或瓦斯超限區域進行任何工作。

5、井下放炮嚴格執行“一炮四檢”和“四人聯鎖”制度及曉南礦放炮聯鎖有關制度。

6、瓦斯監測系統要24小時連續監測。井下出現瓦斯超限時,操作員及時匯報礦、保安區調度及礦總工程師、通風副總工程師、保安區長等有關領導,并采取措施處理。同時上報通風處。

7、跟班干部、班組長、流動電鉗工入井必須攜帶呈檢查瓦斯狀態下的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工作面懸掛呈檢查瓦斯狀態下的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保安區按規定日期對光學瓦斯檢定器、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等儀器儀表進行標校、維修,確保準確。

8、一個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個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并且用通風方法不能解決時,必須實行瓦斯抽放。

9、加強瓦斯抽放工作,認真執行“多鉆孔、嚴封閉、綜合抽”的九字方針,提高抽放量,減少風排量,采場抽放率要保證在50%以上。

10、對瓦斯涌出量大、后隅角瓦斯積聚不易處理的采煤工作面,采用抽出式風機、采空區埋管等措施進行抽放。瓦斯涌出量大、通風距離長的掘進工作面,應加強風筒管理或使用大功率對旋軸流式局部通風機,通過隨時調整風量確保掘進工作面瓦斯濃度符合集團公司規定。

11、采煤工作面回采及拆除期間必須編制專門的通風瓦斯管理及防治自然發火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按照措施執行。

(三)、杜絕火源防止瓦斯爆炸

1、加強井下電氣設備檢查和管理,嚴禁失爆。電纜應采用鎧裝電纜、不延燃橡膠電纜。電氣設備容量和電纜截面必須符合規定,過載、過熱等各種保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