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末采末放措施規(guī)程

工作面末采末放措施規(guī)程

2024-07-15 閱讀 3543

一、概況

1、截止2012年6月1日,4308綜采工作面機頭采至距停采線88米處,機尾采至距停采線114米處,工作面采至距停采線11m時,進入末采階段,為確保末采及回收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2、成立4308工作面末采及回收領導小組:

組?長:杜衛(wèi)民

副組長:宿清槐、白如鏡、范志剛

組?員:王憲文、安修庫、李才勇、賀宗寶、張?武、楊宗俊、葉俊平、郝德煦、高懷堅、白能海、汪強、郝繼偉、高海軍

二、末采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末采前的準備工作

1、末采和回收期間,需加強兩端頭支護,端頭切頂柱與端頭過渡支架頂梁后端齊平。

2、回收時,兩巷超前支護把原有三排支護形式變?yōu)閮膳?各距兩幫300mm,支護長度達到要求的30m,對于壓力較大的地段要增加單體戴帽支柱進行加強支護。

3、在末采回收期間要加強工作面礦壓觀察,根據(jù)工作面周期來壓步距,并根據(jù)周期來壓步距適當調整停采線位置,緩和停采期間的礦壓顯現(xiàn),以利于回收工作的安全進行。

(二)工作面末采鋪設金屬網

1、工作面推進至距停采線15m時,要把工作面調整成直線,底板必須平整,其工作面采高不得小于2.2m,循環(huán)進度必須保證0.6m,工作面溜子調成一直線,并將支架上方浮煤浮矸清理干凈,為末采做好準備。

2、工作面推進至距停采線11m時,開始對工作面進行鋪單層菱形金屬網推進。金屬網采用10#鐵絲編織,規(guī)格為0.8×10m菱形網。金屬網長邊順工作面,沿頂板鋪設。首次鋪網時,上網與拉架同時進行,即先把短邊連接好的金屬網用鐵鍬等長柄工具人工托起緊貼頂板,然后降架100~200mm后及時拉架,拉架按順序進行,使金屬網壓在支架頂梁與頂板之間。使用一根長約155米的廢舊鋼絲繩,穿插工作面第一循環(huán)鋪的金屬網,并將兩端頭固定在工作面兩端頭的錨索上,繩頭用繩卡拴住,錨索再上一個托盤擰緊,兩端的鋼絲繩要拉直固定牢。確保金屬網可以順利平鋪到支架上。在拉架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支架的側護板等突出部位掛網,當支架頂梁上方有浮煤,浮矸堆積致使頂梁前端不接頂時,先把支架低下頭來,清理干凈浮煤和矸石,然后再調平衡梁,按前述要求拉架升梁,防止拉架時煤矸把金屬網頂出來,或者支架頂梁壓不住網掉出來。

3、金屬網的長邊搭接0.1m,沿長邊方向聯(lián)兩排,每隔一孔聯(lián)一扣,網孔間距較大時,聯(lián)網距離不得大于100mm。金屬網短邊搭接0.5m,并沿短邊方向聯(lián)兩排,每排均勻聯(lián)10扣(間距100mm)。聯(lián)網絲用長0.5m的14#鉛絲,長度等長對折成雙股,有環(huán)一端彎成圓鉤,穿網連接。聯(lián)網絲扭結不得少于3圈,打成死結。聯(lián)網絲的剩余尾部要與金屬網壓平或插入網內,防止傷人。

4、在末采階段,要掌握好采高,保證頂?shù)装迤秸?堅持正規(guī)循環(huán),循環(huán)進度平衡。在割煤前進行聯(lián)網,并將聯(lián)好的網折回拉展掛在支架頂梁下方,防止采煤機割煤時扯網。工作面金屬網必須與順槽的金屬網搭接0.5m以上,并按短邊聯(lián)網要求連接好。鋪、聯(lián)網之前必須停止工作面運輸機和采煤機的運行,并閉鎖開關。割煤與拉架的距離不得大于8m,拉架前,要把頂梁下方掛設的金屬網提前放下返折回煤壁,并在拉架時注意支架頂梁的其它部位掛網、扯網。鋪網推進期間不準帶壓移架。

5、工作面推進至距停采線7.8m處,在金屬網下增打錨桿錨索支護回撤通道,鋪單層網一直鋪到工作面停采位置,聯(lián)網要求同前。每結束一個循環(huán),工作面開始布置支架回撤通道。

A、回撤通道的規(guī)格及支護方式

1、回撤通道凈寬7.8m(支架長4.6m),凈高2.2m

2、支護形式:錨桿(索)+網+鋼帶

錨索:先從軌道順槽撤架道口開始打注第一根錨索,然后以間距3200mm沿工作面打注一排錨索,根據(jù)機組割煤進度分別以排距1400mm打注7排錨索。

錨桿:先從軌道順槽撤架道口打注第一根錨桿,然后以間距800mm沿工作面打注一排錨桿,再以排距1400mm根據(jù)機組割煤進度分別打注7排錨桿。

錨桿、錨索間距均為800mm,交錯打注,排距為700mm先打一排錨索,第二排打錨桿,以此類推,共計十四排。最后四排錨桿、錨索排距變?yōu)?00mm,間距不變,排列順序不變。

鋼帶:鋼帶沿工作面順向布置時,間距800mm,排距均以錨桿錨索排距為準,相鄰的兩排鋼帶的接口上下要錯開排列800mm。

附:4308工作面撤架道支護斷面圖

4308工作面回撤布置示意圖

B、回撤通道的準備工作:

1、末采工作面推進度為0.6m/循環(huán),距停采線11m開始鋪網,直到采空區(qū)側壓網3m,采用錨桿、錨索、金屬網、鋼帶聯(lián)合支護頂板。錨桿使用Φ20mm×2000mm的金屬錨桿,錨索采用Φ15.24mm×8000mm的鋼絞線交錯打注,打注錨桿用兩卷CK2360型錨固劑,打注錨索時使用四卷錨固劑(包括兩卷CK2360型和兩卷K2360型,其中CK2360型放置在眼底)。

2、當工作面推距停采線3.2m時,將支架和溜子的聯(lián)接裝置拆開,用單體柱來推移溜子前進3.2m,此空間寬3.2m,緊貼煤幫側再掛一道單層金屬網,使網包住煤壁,用錨桿固定,防止?jié)L幫傷人。此時工作面的兩端頭支護改為“雙木垛支護”,機尾端頭打一排密集柱。

3、錨桿、錨索和支架頂梁之間每循環(huán)都必須加墊構木。

4、采煤到停采線后,煤幫要掛單層金屬網,并用Φ16mm×1600mm的錨桿加固,錨桿打成雙排,下排距底700mm,上排距頂500mm,均沿水平方向打注,錨桿間距1m,排距1m.。

此時回撤通道形成。

C、回撤通道前期工程

回撤通道打注的支護數(shù)量:

錨?桿:?16×1600mm296根;

20×2000mm?2261根;

錨?索:?15.24×8000mm?329根;

鋼?帶:3.2m?518根;

CK2360型錨固劑:5772卷;

K2360型錨固劑:658卷

金屬網:?288卷;

D、安全技術措施

1、錨、網、索的支護必須嚴格按質量標準化要求施工,錨索外露長度不超過300mm。

2、施工錨、網、索支護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設專人處理煤幫松動的煤塊后,方可進行支護作業(yè)。

3、要盡量在前四刀將支架立柱升為全行程,以加大撤架空間。

4、機頭、機尾因撤出需擴幫、起底時,必須依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加強支護。軌道巷與工作面不垂直,為保證鋪設彎道和支架運輸,軌道巷向機頭方向煤壁側,從工作面到軌道巷開缺口,取掉此處半徑為5m的三角煤,為工作面臨時軌道做彎道。同時在三角處增打4根8m錨索進行支護,支護技術要求與工作面相同。

5、用單體柱推移刮板機時,必須至少3根支柱交替推移,不得采用單根支柱強行頂?shù)轿弧?/p>

E安裝絞車

1、待工作面軌道鋪設完成后,在工作面內安一部25kw絞車,型號為:JD25,使用17.8mm鋼絲繩,安裝時絞車與軌道盡量保持平行;在軌道巷與工作面交叉處打一絞車洞(采用錨桿(索)+網+鋼帶支護形式)安一部回柱絞車,型號為:JH30,使用17.8mm鋼絲繩;其底座要采用地錨固定,圓木點柱加固。

2、鋼絲繩的固定及電氣設備的安裝要符合機電設備安裝要求。

3、固定絞車前,必須把浮煤清干凈,底板整平。

(三)拆除兩順槽機電設備

運輸巷:拆除轉載機出井。

(四)拆除工作面設備及工作面軌道鋪設:4308工作面回收順序采用后退式,從機頭向機尾依次回收,回收前必須把工作面的浮煤清理干凈,然后才能回收設備。

工作面設備拆除順序:拆除采煤機→拆除工作面刮板輸送機→轉載機→液壓支架

A、拆除采煤機:

采煤機拆卸順序:機組電纜和防塵管路、后滾筒、前滾筒、后搖臂、前搖臂、牽引部、控制開關

采煤機運輸線路:4308工作面軌道巷運出。

B、拆除工作面刮板輸送機:

刮板運輸機拆卸順序:電纜、機頭、機尾電機減速器、齒軌、電纜架、齒軌座、刮板、鏈條、溜槽、控制開關。

刮板運輸機運輸線路:在拆卸320溜子過程中,開關、減速器、鏈條、刮板大部分從4308工作面運輸巷運出、少部分從軌道巷運出。

在拆卸工作面設備前,首先認真檢查工作面頂板、煤壁的支護質量,確認無問題后方可作業(yè)。拆開后,各種螺絲、小件及銷子要及時整理裝袋并設專人看管,以備再用。

C、工作面軌道鋪設

工作面設備拆除后重新鋪設軌道,軌道鋪在回撤通道中心,道木間距為800mm(中—中),底板松軟和在有水的底彎處要縮小道木間距或鋪密集道木,道軌規(guī)格為22Kg/m,道木規(guī)格為1200×130×140mm。鋪設的軌道必須保證平、直、穩(wěn)。

(五)通風系統(tǒng)

回收支架前,為防止回收時頂板冒落、工作面風量減少,通風區(qū)要在軌道巷、運輸巷各安裝一臺局部通風機,并將風筒接至回收地點,用于工作面通風。風筒掛在巷道一側上方,逢環(huán)必掛,無破口、無死彎,風筒出口距回收點的距離不大于5m。組隊在支架回收及運輸過程中要愛護風筒,嚴禁破壞風筒。

在整個回收過程中,瓦檢員要跟班檢查瓦斯氣體濃度,若濃度達到或超過1%時,要停止回收,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匯報調度及有關單位處理;如工作面因故障停風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點,待送上風,瓦檢人員檢查無問題后,方可進入工作,否則不得入內。

風機的安裝使用嚴格執(zhí)行《煤礦安全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

(六)回收支架

待工作面的所有設備回收完畢后,方可回收支架。回收支架順序為先從機頭方向開始逐架向機尾回收,最后回收機尾部支架。

1、支架出架及調向工序

出架:首先將工作面二號支架,在周圍支護完整的情況下降下,頂梁上的浮矸浮煤清凈,同時用撤架絞車的鋼絲繩與提前固定好的變向滑輪繞過將繩頭與該支架的底座箱固定好,聯(lián)接處必須用專用的U型環(huán)連接,U型環(huán)專用螺絲必須緊固好,U型環(huán)螺栓緊固不準用螺栓等其他物件代替。而后將人員撤離到相鄰的三或四架內的安全地點,牽引區(qū)內不準有人,防止繩斷傷人。由專人與絞車司機聯(lián)系開車信號,將支架拉出直到前探梁到煤壁處停車后,將導向滑輪摘開。

調向:出架后及時對工作面二號支架尾梁后的空頂用規(guī)格為長*寬*高=1200*130*140(mm)的道木支設木垛支護,而后將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利用撤架絞車在被撤支架的底座上直接用大鏈連接鋼絲繩拽拉,使工作面二號支架向兩端頭的方向移動,并使其平行于工作面,升起支架,此時調向工作結束。

道木消耗:

①工作面每撤出一架支架,對空頂區(qū)域支設“井”字形木垛。

②木垛使用1200*130*140mm規(guī)格的道木。

③木垛支設時,必須專人指揮,專人觀察頂板情況。

④木垛間隔2m,沿工作面交錯支設,木垛要接頂嚴實。

⑤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對能回收的木垛進行回收。

⑥回收時,必須有跟班領導在場,現(xiàn)場指揮。

⑦工作面回撤通道高2.2m。

⑧支設一個木垛需要32塊道木

⑨工作面共支設78個木垛。

⑩本工作面支架回收共需2496塊道木。

2、用同樣的方法把工作面一號支架調到與工作面平行的位置。與二號支架并排,把調轉好的工作面一號、二號支架升起接頂作為掩護架用,隨工作面回撤前移。為保證一、二號支架的順利調向,在工作面機頭煤壁上打開一個深2m,寬4m的缺口。

3、用相同方法把工作面三號支架調到與工作面平行位置,順工作面拖向裝車點裝車。裝車采用支架“自吊自”的方法進行,配合安裝在工作面的30kw回柱絞車裝車。絞車安裝時,盡量與裝車平臺中心保持垂直,減小鋼絲繩偏移角度,使支架裝車時不左右偏移。(附:4308工作面回撤平面布置圖)。裝車支柱必須使用完好支柱,現(xiàn)場由帶班長親自指揮,并設專人觀察頂板及安全。

4、前移掩護支架與所撤支架嚴禁超過2m距離,到所撤支架處,準備撤下一架,以此類推。

5、當工作面三號支架出架后,及時對撤出支架的空頂木垛支護。采空區(qū)懸頂面積超過15m2時,要對撤出支架的后方用雙木垛支護。

6、拉架時降架后觀察頂網與支架的勾接情況,嚴禁掛網拉架。當支架拉出后,必須立即維護頂板,頂板破碎或網破時,要及時聯(lián)網、補網并且單體配∏型梁(3m)、圓木(3m半圓木)維護。

7、出架時,支架尾梁空頂處用戴帽點柱支設。

8、當撤到最后兩架時,先直接撤出掩護架,撤出后立即支上木垛。

9、最后兩架支架采用相互掩護的方法,用安裝在軌道巷的撤架絞車拖出工作面在軌道巷裝車運輸。

10、支架拆除調向必須設專人維護頂板,專人指揮,專人監(jiān)護。工作面調向、運架、使用聲光信號指揮回柱機,牽引區(qū)內不準有人。

11、支架調向中的特殊情況處理,如遇到死架或工作面高度不夠時,要進行風鎬起底處理。

(七)?安全措施

A、錨桿、錨索支護工作:

1、打錨桿、錨索工作要滯后采煤機5m進行。采煤機割煤5m后,停機閉鎖,工作面溜子停機閉鎖,清理浮煤,保證作業(yè)空間。

2、打錨桿、錨索眼前,要檢查頂板情況,確保施工安全,打眼前用鋼卷尺量好距離,并用粉筆標好位置,嚴格按設計的眼位及角度施工,同時在鉆桿上也作好標記,以保證打眼深度。符合要求后定出眼位,做好標記。

3、打眼前,要對錨桿機風、水管路作全面檢查。

4、安裝錨桿、錨索前必須用壓風吹盡孔內積水及巖粉。

5、安裝錨桿、錨索前,要首先檢查錨桿、錨索眼的方向、位置、深度、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如發(fā)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在該眼中安裝錨桿、錨索,應重新補打,補打的錨桿應在原錨桿200mm范圍內。錨桿、錨索打設應由外向里,必須打一個眼裝一根。

6、安裝錨固劑前,應檢查錨固劑型號及有效期,如發(fā)現(xiàn)硬塊、破裂、變質等異常現(xiàn)象嚴禁使用。

7、托盤要與巖石全部嚴密緊貼,尾部螺母必須擰緊,使用力矩扳手進行檢查,頂錨桿的扭距不得小于105N/m,外露長度不超過50mm,施工不得出現(xiàn)失效錨桿,否則重新補打。

8、打眼及安裝錨桿,必須有臨時支護的頂板下作業(yè),嚴禁空頂作業(yè)。

9、所有的錨索必須打緊打牢,施工質量符合要求,初錨力不得低于140KN,終錨力不得低于200KN,外露長度應≤300mm,施工錨索后必須及時張拉預緊,不得出現(xiàn)失效錨索,否則重新補打。

B、頂板管理:

1、整個回收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和"先支后回"原則,所有人員充分發(fā)揮自保、互保、聯(lián)保作用。

2、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站在支護完好的地方作業(yè),嚴禁空頂作業(yè)。

3、回收期間,嚴格加強工作面及兩端頭的支護,必須保證工作面支護數(shù)量和質量。

4、兩順槽超前支護的單體液壓支柱要用防倒鏈和頂網聯(lián)好,不得有空載支柱和漏液支柱,如有及時更換。

5、回梁、替柱要嚴格執(zhí)行"先支后回"的原則,支柱支在實底上,迎山有力,并由有經驗的老工人操作指揮,并隨時敲幫問頂。

6、所有戧柱、替柱既要支撐有效,角度符合要求。

8、升降單體液壓支柱或用單體液壓支柱頂推重物時,要緩慢送液或放液,并在接觸點處墊柱帽或木楔,以防推倒棚子或支柱滑脫傷人。

9、升降支架時,除一人操作外,其它人員必須離開所升降的支架。

10、送液前,要先檢查操作手把位置,看是否打在零位,進行液壓操作時,人員躲在安全地點,以防發(fā)生誤操作。

11、回收支架作業(yè)時,支架回出后,要及時打點柱、戧柱支護頂板。

12、在回收支架前梁下支設兩排帶帽點柱。

13、回收過程中如有損壞的木梁必須馬上停止作業(yè)重新更換好以后方可作業(yè)。

14、抬運大件時,人員要相互協(xié)調,步調一致。

15、整個回收過程工序繁多,作業(yè)場所分散,每班必須設專人統(tǒng)一安排,協(xié)調作業(yè),起吊設備、支架調向等工作。

C、回收、運輸、裝車:

1、回收支架時,只有在頂板維護好、掩護支架到位,絞車繩穿好,固定好,人員撤離后,方可降架。

2、絞車開動前,所有人員(包括司機)都必須躲到安全地點,以防斷繩傷人。

3、所有絞車司機都必須在安全地點操作,聽見絞車聲音異常時及時停車,待查明原因處理后方可啟動絞車。

4、從回收點到裝車點拉運支架過程中,所有人員不準在絞車前方有跳繩及斷繩可能打倒的地方停留、行走,運架人員只準跟在支架后監(jiān)視,發(fā)現(xiàn)支架有可能頂住柱子、棚子或鉆底等影響支架拉運問題時,立即發(fā)信號停車,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后,檢查運行途中是否有人,確保無問題后,再發(fā)信號開車。

5、在拉運支架過程中,需將鋼絲繩懸掛高時,要用10t滑輪,不得用鏈環(huán)代替滑輪,以免降低鋼絲繩使用壽命或拉斷鏈傷人。

6、絞車司機必須持證上崗,開車前先檢查周圍的頂板支護情況及絞車底座、壓柱、開關、按鈕、操作手把、鋼絲繩、信號等均正常完好后方可開車。

7、運輸前必須在安全地點設好警戒,嚴格執(zhí)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制度,同時警戒人員要做到自主保安。

8、摘、掛鉤工要用三連環(huán)聯(lián)接裝置,仔細檢查擋車設施是否完善,聯(lián)接處是否掛好鎖牢,一切就緒后,躲入安全地點發(fā)信號,并做到先設擋后摘鉤,先掛車后取擋。

9、所有回收、運輸、裝車人員要遠離鋼絲繩波動區(qū)域及斷繩可能打到的地方。

10、斜坡上道時,絞車司機嚴禁離開絞車,兩手緊握閘把,密切注視前方,并采取可靠的防跑車措施,同時警戒人員要在所有出口的安全地點設好警戒,嚴禁行人。

11、絞車鋼絲繩在滾筒上排列有序,不得急開急剎車,繩未張緊,不得加速。

12、裝車過程中,如需調整支架重心和支架位置角度,可使用單體柱。

13、裝車人員要密切配合,裝正、裝穩(wěn),支架重心與平板車重心重合,并用?15.5mm鋼絲繩捆綁2道,捆綁時,使用手拉葫蘆,每個鋼絲繩頭都要使用專用的繩卡緊固,并不于2道。

14、回架前,要檢查支架各部件是否完好,有無漏液、竄液現(xiàn)象,各液壓管路是否暢通,聯(lián)結是否正確,操作手把是否打要零位,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進行回收。

15、支架回收過程中,送液前要檢查各手把位置,看是否打在零位,以防發(fā)生誤動作,回架人員摘掛鏈子、滑輪時,不準進行帶壓操作。

16、支架操作,支回柱作業(yè),不得與附近其它工種平行作業(yè)。

17、支架調向過程中,所有人員必須遠離鋼絲繩波動區(qū)域及斷繩,斷鉤可能打到的地方。

18、回收期間,用單體液壓支柱頂推支架時,不準開動絞車,每次開車前,絞車司機必須先喊話,確定人員全部撤到安全地點后,方準開車。

19、整個回收過程中,支架調向、拉運、裝車、運輸各工序要有專人指揮,各班組人員步調協(xié)調,行動一致,聯(lián)絡信號清晰可靠,確保整個回收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D、其它:

1、絞車司機發(fā)現(xiàn)由于掉道或其它原因超負荷,絞車聲音異常,必須立即停車,待查明原因處理后,方可開車。

2、運送支架或大件時,牽引車數(shù)應嚴格執(zhí)行一次拉一個支架,和一次掛一輛車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嚴禁超拉多掛。

3、車輛連接必須使用合格的連接裝置。

4、絞車繩在滾筒上排列有序,不得急開急剎車,繩未拉緊不得加速。

5、用絞車直接拉運支架時,必須選擇支架的堅固部位連接,防止損壞支架部件。

6、在裝卸、起吊大件時要有專人指揮,確保安全。

7、工作面回收、安裝期間,每班至少必須有兩名跟班領導現(xiàn)場協(xié)調指揮,確保安全作業(yè)。工作過程中,各級跟班領導及安監(jiān)人員要對工作點、面、線路的頂板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出現(xiàn)隱患或險情時,要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及時安排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8、電器設備必須在切斷電源后,液管在無壓后方可拆除或移動。

9、工作面回收后及時將兩巷鐵棚回收并做好密閉墻,防止漏風。

10、其它作業(yè)嚴格執(zhí)行煤礦《三大規(guī)程》和《4308綜采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

篇2:煤礦工作面初采放頂措施規(guī)程

1、工作面一開切眼形成后,首先利用原有的軌道自回風巷一端開始向進風巷依次將開切眼內的木棚支架更換為懸移支架(必須打好端頭支架和工作面超前支護)。端頭支架采用π形對梁形式支護(頂板破碎時必須加密支架):工作面超前支護不得小于20米,棚距1.0米一架,頂板條件不好必須加密支架。然后安裝刮板輸送機等機電設備,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才可投入工作面初采。

2、為了確保工作面安全,避免頂板大面積來壓給工作面造成極大的壓力,工作面初采前5~6個循環(huán)只采幫炮不放頂頂煤(推進約5~6米),之后開始放頂煤但不外出,用頂煤來充填采空區(qū),降低直接頂與煤層空間距離,減經直接頂垮落時的巨大沖力,同時也維護了工作面的支架,使支架更穩(wěn)固。但在移架放頂前需在相鄰支架間打好戧柱,以防止移架后頂煤擁倒支架。

3、移架后應保持放頂線齊,放頂腿排布在支架尾端以內。放頂炮時嚴禁一次放炮過多,且放炮前必須先把支架進行二次注液,并保證支架有力。

4、在工作面推進約6~7米,開始放頂煤,按循環(huán)布眼,眼距1.2米,眼深必須穿入巖層0.6~0.8米,每眼裝藥量1~2公斤,,封泥長度不于1米(必須使用水炮泥)。在此過程中隨著工作面的推進,空頂距離增大,直接頂為不穩(wěn)定巖層,在其自重及上覆巖層的壓力作用下會自行垮落,但不一定全部垮落而出現(xiàn)局部懸頂現(xiàn)象,因此放頂煤仍不外出,用來充填空區(qū)。此時必須嚴格要求支架質量,支架必須分布均勻,每1.2米一架,懸移頂梁要支平、支穩(wěn)、梁頭要頂緊煤幫,梁頂接頂要實;支柱要支穩(wěn)、支垂直,并用鋼絲繩拴好,中柱要全部支好,確保工作面支架完整。必要時要增加其它支護(木垛π型鋼梁等)預防老頂初次來壓對工作面支架造成破壞。

5、工作面自開采切眼開始推進10米左右頂板巖石沒有全部垮落而存在部分懸頂時,必須采取爆破方法強制放頂。放頂時對巖石頂且炮眼封泥長度必須嚴格執(zhí)行《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329條的有關規(guī)定,放炮時必須加強對采空區(qū)的瓦斯管理。放頂工作完成后,方可進入工作面正常回采作業(yè)循環(huán)。

篇3:采煤工作面專項防治水措施規(guī)程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切實抓好礦井防治水工作。確保安全生產,特根據(jù)我礦實際重新編制采煤工作面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預警程序。我公司各相關單位認真組織實施。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領導機構

1、成立了礦井防治水工作領導組

組?長:?朱文舉

副?組?長:?吳松立秦國軍趙云龍郭銀錄王衛(wèi)平

成?員:?秦鐵軍陳宇飛秦同偉李宗民王有辰

趙道王朝峰賈書鋒

防治水專職副總工程師:陳宇飛

專設防治水辦公司,吳松立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職責劃分

(1)防治水機構負責所屬負責礦井防治水的技術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礦井水害防治各項技術的規(guī)定制度等。審批水害防治工程設計措施及水害防治經費使用。

(2)應急搶險指揮部全權負責礦井應急搶險工作,完善應急救援方案,發(fā)布搶險救援命令。根據(jù)搶險需要合理需要的人、才、物等資源。組織搶險救援工作。

(3)現(xiàn)場搶險組是按照救援方案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4)領導組各成員

總經理:是本礦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對礦井防治水工作全面負責。

各分管副總經理負責分管范圍內的防治水工作,對分管范圍內職責負責。

三、礦井水害的類型及易發(fā)突水事故的地點的分析

1、礦井水害的類型

造成我礦井水害的主要水源有大氣降水、地下水和老空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儲水空隙特征又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根據(jù)水源分類,礦井水害分為:(1)、地表水害、(2)、老窯水水害(3)、孔隙水水害、(4)、裂隙水水害、(5)、灰?guī)r水水害等

2、礦井水害事故易發(fā)生的地點

?我礦井下易發(fā)生突水事故的地點是礦井正常生產的采煤、掘進工作面。在生產過程中與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溝通時,就會發(fā)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進,采空區(qū)頂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帶、導水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垮落帶及裂隙帶遇到強含水層或老空區(qū)、老窯、老巷道積水,水會沿裂隙帶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若導水裂縫帶高度到達地表,與地表的季節(jié)性河流、塌陷坑貫通,也會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質量不好的鉆孔,穿透含水巖層的鉆孔在采煤過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會造成透水事故。

?四、礦井發(fā)生突水事故的預兆

?(1)煤層發(fā)潮、發(fā)暗。

?(2)巷道壁或煤壁“掛汗”。

?(3)工作面溫度降低,煤壁發(fā)涼。

?(4)煤壁“掛紅”。

?(5)發(fā)出水叫聲。

?(6)出現(xiàn)霧氣。

?(7)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

?(8)頂板來壓,淋水加大。

?(9)出現(xiàn)壓力水流(或稱水線)。

?(10)打鉆時發(fā)覺鉆孔底松軟或鉆孔查水流出卜說明接近透水區(qū)。

?每次突水前都會全部些現(xiàn),有時可能發(fā)現(xiàn)一個或幾個,極個別情況甚至不出現(xiàn)。因此,必須密切注意,認真分析。

五、礦井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礦井水災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應查明礦區(qū)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地測科編制中長期防治水害規(guī)劃和年度防治水害計劃,并組織實施。同時有準確的井上下對照圖、地形地質圖。要建立地表移動塌陷觀測站,測出本礦的地表移動數(shù)據(jù)。井下采掘工作面與地面河流、溝渠等的位置關系。

1.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

?(1)留設防水煤柱。礦井井田范圍有季節(jié)性河流,對礦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可能排干,可留設防水煤柱。

?(2)溝渠改道。溝渠壓在煤層及巖層露頭部分,對采礦有透水的威脅,為此對地面山溝泄洪區(qū)進行改道。

?(3)積水排干。對于塌陷區(qū)存在積水,只要有突水可能就必須將積水排干方能生產,且在生產過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積水。

?2.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

井下水害包括老窯水、采空區(qū)積水、老巷道水、鉆孔水、斷層水、陷落柱水、石灰?guī)r溶洞水等。

1、老窯水的防治

?(1)現(xiàn)經調查周圍礦井及小窯開采采空區(qū)積水情況已查明,并繪制了圖紙和相關的資料。

?(2)根據(jù)查清已有老窯的圖紙和資料。認真分析判斷。

?(3)在探放水時,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鉆,要盡快匯報處理險情。

(4)在探放水時要安裝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倉,以保證萬一探出水之后不會影響生產或導致事故發(fā)生。

2、礦井采空區(qū)積水和老巷道積水的防治

地測科測量填圖要及時準確,不能漏填,采煤工作面回采時,采空區(qū)積水和老巷道對生產有威脅,要打鉆把水疏干。掘進工作面需要掘透老巷道時,一定要先把老巷道水排干后,才能掘透老巷道。

?3、鉆孔水防治

?鉆孔水害防治措施是:地測科先查清鉆孔的平面所在位置即與現(xiàn)采掘工作面的相對位量,然后查清鉆孔的封孔質量。如果鉆孔穿透富水層,封孔質量不好,為確保安全需請專業(yè)隊伍用鉆機重新封孔。或者可以留保安煤柱保護鉆孔。

六、突水事故的應急預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項

?1、發(fā)現(xiàn)突水預兆時的應急措施

?當井下出現(xiàn)突水征兆時,必須停止作業(yè),撤出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立即報告調度室,發(fā)出警報。

?2、水源的判斷方法

(1)老窯水的特點是積水時間長,水量補給較差,一般屬于“死水”,鑒別時,有以下特征:1)用手指搓動,有滑潤的感覺;②用鼻聞有腐臭味,有時夾雜著臭雞蛋氣味;③用舌嘗可感覺到水發(fā)腥,有臭味;④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水的透明度較低,水中有腐朽物懸浮或沉淀。

(2)斷層水一般通道較遠,補給較充分,多屬“活水”。水無澀味而發(fā)甜,如果在巖巷中遇到斷層水,水呈黃色,有時在巖縫中可見到淤泥。

(3)含水層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壓力,水量充足。水中無澀臭味,水色發(fā)黃,有泥沙流出。

(4)如是石灰?guī)r溶洞中的積水涌出,水呈黃魚或灰色,有時帶有臭味。

(5)地表水一旦涌入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壞力極強。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時還會夾帶許多動植物或其他雜物。在一般情況下,水中無其他異味。

?3、發(fā)生突水事故時的應急措施

?1、自身安全防護

?井下發(fā)生突水事故時,在現(xiàn)場及附近地點的工作人員應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護:

(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xiàn)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內、拐彎巷道或其他安全地點。如果情況緊急時,可抓牢頂梁、立柱或其他固定物體,防止被涌水扛倒或沖走。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時,現(xiàn)場職工應立即佩戴好隔離式自救器或壓縮氧自救器在未確定所在地點的空氣成分能否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時,禁止任何人隨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夾。

?2、迅速匯報

?突水事故發(fā)生后,現(xiàn)場及附近地點工作的人員,在脫離危險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突水的地點,涌水的程度,現(xiàn)場被困人員的情況等,并立即向礦井調度室報告,同時,應盡可能利用電話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威脅區(qū)域的人員發(fā)出警報,及時通知撤離。

3、積極妥善的組織現(xiàn)場搶救

?(1)突永初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應在現(xiàn)場領導和老工人的組織帶領下,利用現(xiàn)有的人力和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如突水地點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點。

(2)在水源情況不明,涌水兇猛、頂幫松散的情況下,決不可強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

?(3)對于受傷的礦工,應迅速搶救搬運到安全地點,立即進行急救處理。

?(4)必須注意井下發(fā)生突水事故后,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戴防護器具的情況下冒險進入災區(qū)。

4、現(xiàn)場組織撤離

如因涌水來勢兇猛、現(xiàn)場無法搶救或者將危及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起來,沿著規(guī)定的避災路線和安全通道撤退道巷道制高點或地面。

在行動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1)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退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告知礦井領導人。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迅速撤往突水地點以上的巷道,盡量避免進入突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3)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的矸石和木料撞傷。

(4)如因突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遇險人員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岔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6)撤退巷道如果是豎井,人員需要從梯子間上下時,應保持好秩序,不要慌亂和爭搶。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wěn),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撤退中,如因冒頂或積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尋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的出口堵塞無法撤退時,應組織好災區(qū)避災,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等冒險行為。

5、避災自救

?(1)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筑的避難硐室或快速建造的臨時避難硐室。必要時,可設置擋墻或防護板,防止涌水、煤矸和有害氣體的侵入。

?(2)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文字、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進行營救。

?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按照本礦和本作業(yè)區(qū)域制定的預警預防措施進行響應。礦井水害發(fā)生前不能測出一個或幾個物理量來預示即將出現(xiàn)突水事故,但《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了必須要立即報告的幾種情況,要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要求匯報并進行處置。

?其他未盡事宜嚴格《煤礦安全規(guī)程》、《操作規(guī)程》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鄭州登電陽城煤業(yè)有限公司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