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救護三中隊參加焦寶石礦火區縮封行動計劃安全措施

救護三中隊參加焦寶石礦火區縮封行動計劃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3053

焦寶石煤礦火區縮封,其安全技術措施經會審后已送我隊,為確保安全順利圓滿完成此項工作,特制定行動計劃和安全措施如下:

一、概述

1、縮封地點:焦寶石煤礦

2、封閉火區概況:

該礦A3-160m以上在掘進過程中,于2008年元月17日中班發生煤層自燃,隨之我隊對火區進行封閉。先期封之井口,08年2月底主井縮封至-45m標高放煤眼以下,即現在的一號封閉墻。副井縮至-102m平巷以下3m處,即現在的二號封閉墻。08年4月份在-45m水平施工鉆機窩,分別向火區打了三個鉆孔,從地面灌漿站向火區灌漿。此外,為了加大灌漿量,又恢復了副井從地面到-112m的灌漿系統,分早、中班進行灌注,據統計已向火區灌漿14000m3。

3、縮封依據:

礦通風隊每天有專職測氣員對1號、2號封閉墻進行檢測,并定期取樣化驗。我隊戰技科也經常派人到現場取樣分析。到目前為止,墻內外均未發現異常現象。經多方分析研究達成共識,認為現已具備縮封條件。

縮封目的:縮小火區封閉范圍,為構成主井-160m至-112m回風系統做好準備。

縮封時間:2009年3月2日?早班8:00開始

二、縮封行動計劃

1、縮封單位:救護大隊三中隊

2、縮封工作量:

3月2日,礦方在主井-45m上方建好帶風門的鎖風墻,3小隊在鎖風狀態下將主井-45m處磚密閉墻扒開1000×1200mm見方的缺口,然后轉為待機隊。4小隊接著后面將木椴墻、木板墻扒開800×1000m見方的缺口,然后4小隊轉為待機隊,3小隊組織6人進入探險,檢查溫度、各種氣體、巷道支護及風門的開關狀態等情況,并將偵查情況及時匯報給指揮部。

方案一:火區情況較好

第一步:若偵查小隊順利到達-112m且無異常情況,隨即待機4小隊及3小隊剩余人員攜帶兩道木板墻密閉材料、黃泥等前往-112m,在主井-112m右側巷道兩道風門以里及-112m主井溜煤眼以下5m處各筑一道木板墻密閉。

方案二:火區冒落較為嚴重,-112m風門以里,三叉門以南密閉墻無法建造時,在主井放煤眼以上(緊靠原磚封閉墻)及-112m風門外側選擇合適墻位各建造木板墻密閉。待機4小隊、3小隊剩余人員以及戰技科人員攜帶密閉材料至-112m,由3小隊操作風門外側密閉墻,4小隊操作主井煤眼以上密閉墻。待兩道密閉建好后,3、4小隊共同將風筒接至密閉墻位置,3小隊負責接下段風筒,4小隊負責接上端風筒。

方案三:火區冒落較為嚴重,-112m風門外側處無法建造密閉墻時,3小隊在主井-112m~-102m之間選擇合適墻位,并做好封閉準備。3小隊剩余人員、4小隊部分人員攜帶密閉材料、打墻必要裝備至主井墻位共同建造木板墻密閉,4小隊其他人員將風筒接至密閉墻位置。

縮封工作結束后,進行3天監護,若情況正常,縮封工作告一段落。

三、組織安排及任務:

(1)組織參戰小隊認真學習貫徹礦方安全技術措施,及中隊制定的行動計劃、安全措施,攜帶必須的儀器裝備及檢測工具,并確保合格準確。

(2)縮封扒墻:

①首先出動3、4小隊于3月2日7:20出動前往作戰地點,5、6小隊隨時待命。到達現場后,3、4小隊長首先檢查現場準備工作落實情況,鎖風墻、-45m密閉墻前及火區各種氣體、溫度及巷道支護情況,同時4小隊基地通信員架設災區電話,建立通訊系統。當現場情況符合《煤礦救護規程》相關規定后向指揮部匯報,經指揮部同意后方可進行扒墻工作。

②扒墻前要對墻體及周圍20m內巷道壁充分灑水濕潤,扒墻時使用銅制工具,并不斷灑水濕潤,嚴禁產生火花。3小隊將主井-45m處磚墻中部扒開一1000mm×1200mm缺口后轉為待機小隊,然后4小隊組織扒木椴墻、木板墻,墻體扒開后,4小隊轉為待機隊。

③墻體扒開后,3小隊組織6人進行偵察工作,在偵察前要做好明確分工,偵察時要查清巷道變化和氣體、溫度情況,確定縮封墻位置(包括留有永久墻位置)以及墻位附近的巷道斷面形狀及支護形式。探險過程中必須帶齊小隊長工具包、小型儀器、銅錘、銅釬、刀具、斧頭和各種檢測儀器〔CO便攜儀10000PPm、2000PPm,O2便攜儀,CH4-CO2便攜儀,瓦斯機(100%、10%各一部)、一氧化碳鑒定器、紅外線測溫儀〕。偵查過程中每20min向指揮部匯報一次(如遇特殊情況隨時匯報),如果在探險過程中遇有特殊情況時,探險無法進行,匯報指揮部后并根據指揮部的命令進行待機或升井。

(3)方案一縮封封閉

①3小隊偵查后,火區情況較好,匯報后根據指揮部要求做封閉準備(扒開主井-112m磚墻密閉)。

②在3小隊探險時,4小隊在-45m基地待機,并做好充分的救援準備工作,擔架、蘇生器、小型和個人儀器處于臨戰狀態,并根據探險情況開展打墻準備工作,一旦條件具備,兩道臨時密閉可同時進行,4小隊及3小隊沒有參加探險人員從-45m基地攜帶臨時密閉材料和相關裝備下到-112m,4小隊建造兩道風門向里木板密閉墻,3小隊建造主井溜煤眼向下的木板密閉墻,建好后兩道密閉墻均用黃泥進行封堵。

(4)方案二縮封封閉

3小隊偵查后,如火區冒落較為嚴重,-112m風門以里,三叉門以南密閉墻無法建造時,匯報指揮部。根據指揮部命令偵查小隊在風門外側選擇密閉墻位,并做好打墻準備工作。4小隊、3小隊剩余人員一起攜帶兩道密閉材料會同3小隊偵查人員在主井放煤眼以上(緊靠原磚封閉墻)及-112m風門外側選擇合適墻位各建造木板墻密閉。由3小隊操作風門外側密閉墻,4小隊操作主井煤眼以上密閉墻。待兩道密閉建好后,3、4小隊共同將風筒接至密閉墻位置,3小隊負責接下段8節風筒,4小隊負責接上端8節風筒。

(5)方案三縮封封閉

若上述方案均無法實施,偵查3小隊在主井-112m~-102m之間選擇合適墻位,并做好封閉準備。3小隊剩余人員、4小隊部分人員攜帶密閉材料、打墻必要裝備至主井墻位共同建造木板墻密閉,4小隊其他人員將風筒接至密閉墻位置,

為礦方在-102m溝通主副井創造好條件。

四、注意事項

①縮封工作開始前,保證偵查小隊、-45m基地、地面指揮所各有一部通訊手機。

②偵查小隊進入偵查時必須按照措施規定帶齊所有裝備,并保證100%合格好用。

③偵查及縮封期間,小隊設立專人檢查氣體、觀察風流,發現異常情況,隨時向指揮部報告。地面井口指揮員要嚴格控制入井人數,其他無關人員一律撤出。在任何情況下嚴禁指戰員單獨行動。

④縮封作業期間(包括扒墻、偵查探險、建造密閉、接風筒等),嚴禁產生火花。在縮封的整個過程中切斷井下一切電源以確保安全順利完成鎖風縮封工作。

五、安全措施

(1)全體指戰員必須認真貫徹學習本安全技術措施及行動計劃,進行一次儀器裝備的全面檢查維護,特別是各種氣體檢測儀器、災區電話。

(2)參加排放人員嚴禁穿化纖服裝、戴電子表下井,攜帶礦燈完好不漏電。

(3)由于巷道較滑,參加排放人員統一要求穿防滑膠靴,進入偵察時可用保險繩保護。

(4)嚴格按照救戰備[2006]4號文和救安[2008]1號文的有關規定,規范操作。井下災區作業時,確保自身安全,堅決杜絕各類“三違”行為,杜絕生產性責任輕傷以上事故。

(5)探險前,嚴格在地面進行戰前檢查,并進行5~10分鐘的適應性佩用后下井。杜絕不安全的人和儀器裝備進入井下和災區。進入災區后,隨時保持與基地的不斷聯系,發現異常情況,根據指揮部的命令進行待機或升井。

(6)在災區作業時要加強自保互保,確保自身和小隊所有人員安全,佩用負壓呼吸器人員嚴禁通過口具講話。行進時注意頭頂巷幫腳下路面,防碰防刮防摔防滑。由于火區燒毀面積較大,原有支柱部分已失去支撐力,井下行走時不得隨意碰拉撞擊支柱,以防造成傷害。

(7)在偵察過程中,由專人攜帶小型儀器,居中策應并不斷檢查各種氣體情況。

篇2:Z鐵廠溝煤礦火區管理安全措施

一、火區安全檢查措施

1、火區檢查員必須經過培訓,應掌握瓦斯檢查、測風、測壓、測氧及測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的技術,熟悉通風系統,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識。

2、帶齊瓦斯檢定器、一氧化碳檢定器、溫度計、記錄簿等。檢查并保持所用各類器具完好,不合格的器具不準帶下井。下井必須攜帶自救器。

3、檢查火區及可疑發火的地點時,必須2人同行,并且進入檢查地點后,應先檢查風流上風側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濃度,然后逐步檢查下風側,按順風方向進入檢查區域。進入火區密閉墻后,2人應相隔一定距離(5米左右),邊檢查邊進入,禁止不經檢查直接闖入;當發現有異常現象時,應立即退出,并設好柵欄、設置警標,同時匯報有關領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火區密閉要檢查墻溫、氣溫、水溫及各種氣體濃度的變化,重點掌握一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檢查時,發現火區密閉或回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24ppm時,要將人員撤出,在適當地點設好柵欄,并向礦值班領導匯報。

5、進入工作地點要先檢查頂幫支護的完好情況,發現頂板有離層要及時處理。高冒地點應掛牌管理,按規定進行檢查,檢查時要用長把工具。

6、定期對井下各密閉墻測點的氣體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每月要有專門小結,發現問題及時向值班領導匯報,確定有發火征兆時,向礦有關領導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二、密閉墻注漿安全措施

1、注漿工到達工作地點后,首先檢查注漿地點墻溫、各種氣體濃度及頂、幫支護情況,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處理。然后檢查注漿設備及管路系統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注漿前,首先用水沖洗管路,進行打壓試驗,壓入水量為鉆孔體積與管路體積之積的3-5倍。檢查注漿孔中是否暢通,有無堵塞現象,以利注漿。

3、注漿過程中,所有人員禁止在孔口正前方停留,閥門絲扣要擰緊,防止注漿管路受高壓竄動出或閥門破裂傷人。

4、注漿時,泥漿要均勻,按比例調配,遇裂縫跑漿時要及時堵塞。如果注漿過程中發現堵管及時打電話通知地面注漿站停止注漿并用清水清洗注漿管路。

5、注漿達到結束標準后,要持續10-15分鐘以上方可停止注漿,以保證質量。然后立即向注漿管路注清水沖洗注漿管路直至注漿管路流出清水后停止注漿,關閉注漿管路及密閉墻注漿管閥門。

6、注漿時定期檢查密閉墻氣體變化情況,同時做好注漿記錄。

三、密閉墻注氮安全技術措施

1、注氮前技術及維修人員對制氮站及注氮管道進行全面的檢查。

2、作業人員到達工作地點后,首先檢查注氮地點各種氣體濃度及頂、幫支護情況,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處理。

3、注氮地點經救護隊人員檢查無異常情況后通知井口制氮站開始注氮,防止采空區發火。

4、注氮過程中必須由礦救護隊兩名以上人員攜帶呼吸器進行監測。

5、注氮過程中發現密閉墻及煤壁四周有漏氣現象應立即電話通知制氮站停止注氮,同時及時堵塞密閉墻及煤壁四周有漏氣點。

6、每次注氮時間不低于30小時,可根據火區空間延長注氮時間。

7、注氮期間定期檢查密閉墻氣體變化情況,同時做好注氮記錄。

篇3:鐵廠溝煤礦火區管理安全措施

一、火區安全檢查措施

1、火區檢查員必須經過培訓,應掌握瓦斯檢查、測風、測壓、測氧及測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的技術,熟悉通風系統,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識。

2、帶齊瓦斯檢定器、一氧化碳檢定器、溫度計、記錄簿等。檢查并保持所用各類器具完好,不合格的器具不準帶下井。下井必須攜帶自救器。

3、檢查火區及可疑發火的地點時,必須2人同行,并且進入檢查地點后,應先檢查風流上風側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濃度,然后逐步檢查下風側,按順風方向進入檢查區域。進入火區密閉墻后,2人應相隔一定距離(5米左右),邊檢查邊進入,禁止不經檢查直接闖入;當發現有異常現象時,應立即退出,并設好柵欄、設置警標,同時匯報有關領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火區密閉要檢查墻溫、氣溫、水溫及各種氣體濃度的變化,重點掌握一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檢查時,發現火區密閉或回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24ppm時,要將人員撤出,在適當地點設好柵欄,并向礦值班領導匯報。

5、進入工作地點要先檢查頂幫支護的完好情況,發現頂板有離層要及時處理。高冒地點應掛牌管理,按規定進行檢查,檢查時要用長把工具。

6、定期對井下各密閉墻測點的氣體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每月要有專門小結,發現問題及時向值班領導匯報,確定有發火征兆時,向礦有關領導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二、密閉墻注漿安全措施

1、注漿工到達工作地點后,首先檢查注漿地點墻溫、各種氣體濃度及頂、幫支護情況,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處理。然后檢查注漿設備及管路系統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注漿前,首先用水沖洗管路,進行打壓試驗,壓入水量為鉆孔體積與管路體積之積的3-5倍。檢查注漿孔中是否暢通,有無堵塞現象,以利注漿。

3、注漿過程中,所有人員禁止在孔口正前方停留,閥門絲扣要擰緊,防止注漿管路受高壓竄動出或閥門破裂傷人。

4、注漿時,泥漿要均勻,按比例調配,遇裂縫跑漿時要及時堵塞。如果注漿過程中發現堵管及時打電話通知地面注漿站停止注漿并用清水清洗注漿管路。

5、注漿達到結束標準后,要持續10-15分鐘以上方可停止注漿,以保證質量。然后立即向注漿管路注清水沖洗注漿管路直至注漿管路流出清水后停止注漿,關閉注漿管路及密閉墻注漿管閥門。

6、注漿時定期檢查密閉墻氣體變化情況,同時做好注漿記錄。

三、密閉墻注氮安全技術措施

1、注氮前技術及維修人員對制氮站及注氮管道進行全面的檢查。

2、作業人員到達工作地點后,首先檢查注氮地點各種氣體濃度及頂、幫支護情況,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處理。

3、注氮地點經救護隊人員檢查無異常情況后通知井口制氮站開始注氮,防止采空區發火。

4、注氮過程中必須由礦救護隊兩名以上人員攜帶呼吸器進行監測。

5、注氮過程中發現密閉墻及煤壁四周有漏氣現象應立即電話通知制氮站停止注氮,同時及時堵塞密閉墻及煤壁四周有漏氣點。

6、每次注氮時間不低于30小時,可根據火區空間延長注氮時間。

7、注氮期間定期檢查密閉墻氣體變化情況,同時做好注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