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綜合防塵安全技術專項措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中關于礦井綜合防塵的規定,為消除粉塵危害,防止煤塵爆炸事故的發生;保護職工的安全和身體健康,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綜合防塵安全技術措施。礦各科室認真貫徹執行。
一、礦井生產布置情況
我礦為整合技改礦井,根據《安全專篇》及《方案設計》進行施工建設,預計2011年8月份建井完畢并投入聯合試運轉。
4至7月份布置掘進工作面:1022運輸巷、1022回風巷、1021運輸巷、1021回風巷、1021采面切眼、主斜井、主水倉、管子道、水泵房等掘進工作面。
8至12月份布置采掘工作面:1021采煤工作面、1022運輸巷及102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
二、成立防塵組織機構(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負責礦井防塵管理工作。
組?長:段宏豐
副組長:萬中華
成?員:江明忠、李賢賢、王華謙、張應高、朱明祥、廖清洪、何紹林、陳順云、彭澤舉、陳鵬舉、梁友孝及各科室負責人
三、防治粉塵的重點區域
所有的采掘作業工作面,井上、下皮帶運輸系統,礦井的主要回風系統和其他有人作業的場所是防治粉塵的重點地區。
四、井上下作業地點粉塵的危害性
1、主要危害會引起井下煤塵爆炸。
2、引起井上、下職工的塵肺病、污染井下作業環境。
五、粉塵預防措施
1、認真宣傳安全生產方針,使全礦職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宣傳粉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嚴格按照“三大規程”作業和管理,杜絕“三違”現象發生。
3、加強礦井通風系統管理,并實現獨立通風系統,消除不合理的“三風”(串聯通風、擴散通風、老塘通風),合理分配風量,各條巷道及采掘作業地點風速必須符合規程規定,調整風量、風速來控制作業地點粉塵飛揚,濃度超標。
4、嚴格按《規程》及有關規定進行粉塵的分析、化驗、測定工作和風量檢測工作,根據礦井實際生產情況及有關氣體及粉塵的檢測結果,及時調整風量,發現粉塵積聚超標現象及時匯報并落實處理。
5、加強爆破管理,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及“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堅持使用便攜式沼氣報警儀或光學瓦斯鑒定器,防止瓦斯積聚,一旦發生瓦斯超限,立即按規定予以處理,要特別注意檢查并處理回采工作面下隅角和巷道冒高點的瓦斯,每次爆破必須做到提前灑水降塵等預防措施來預防瓦斯、煤塵事故的發生。
6、嚴格按安全質量標準化要求進一步完善礦井綜合防塵供水管路系統及各種防塵設施,保證防塵管路、設施齊全、靈敏可靠。
7、防塵管路及設施施工人員,嚴格按規定施工,日常對井下防塵系統凈化水幕、轉載噴霧等各種設施進行檢查維護,特別對各作業地點的防塵設施以及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8、各采掘工作面要加強工作面的煤塵管理,工作面必須定期沖洗、掃塵,確保噴霧設施要完好并正常使用,工作面必須實施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灑水噴霧等綜合防塵措施,進、回風順槽要定期進行沖洗掃塵工作。
9、各施工隊及通風隊嚴格按粉塵管理責任區劃分范圍及要求,負責各自管轄范圍的掃塵、灑水滅塵工作。主要進回風大巷要每月沖刷一次,采區進回風、皮帶運輸機巷及其他產塵地點等必須每周沖刷一次,所有巷道必須保證不積聚煤塵及超標現象。
10、徹底消除電器設備失爆隱患,嚴禁違章裝藥,違章放炮,杜絕引爆火源。
11、加強綜合防塵工作,井下所有煤塵飛揚工作地點轉載點,應加強噴霧灑水及風流凈化工作,所有巷道內的粉塵應定期清掃、沖洗,各(科)隊應用好、管好井下綜合防塵設施,加強各作業場所的粉塵測定工作。要嚴格按照《礦井綜合防塵責任制及考核獎懲辦法》考核。
12、完善礦井隔爆設施,并按規定設置采掘工作面隔爆水袋。
13、做好員工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必須嚴格按《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定期進行職業病檢查。
14、采掘作業、地面運煤系統等粉塵接觸人員必須佩帶個體防塵用具,加強個體防護工作。
16、健全井下通訊設施,確保搶險救災信息傳遞工作正常進行。
17、通風隊負責編制專門防塵安全技術措施,按標準要求設置好防塵設施。采煤、機電、掘進等各部門都要在本職工作范圍內對粉塵防治工作負責。重點是:各部門必須管好、用好其管轄區內的防塵設施。
18、①井下各地點的防塵、防爆設施的設置、挪移、維修等工作由通風隊負責。各地點防塵設施的使用由其責任隊組負責,并附有看護責任。
②當各地點的防塵設施(如:供水管路及三通、閘閥、連接過道的軟管等)需要更換或出現故障及其他原因致使防塵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時,負責使用的作業人員必須及時通知礦調度室或通風隊。
③當供水水壓、流量不穩定或水壓、流量不符合要求時,由通風隊負責調整水壓和流量。
④井下各采掘、噴漿、巷修和其它作業地點供水防塵管路及其附屬的閘閥、三通的延接和安設由通風隊負責。
⑤井下所有地點的防塵設施由通風隊防塵工定期進行巡回檢查維護,采掘地點每圓班不少于一次,行人較少的巷道每星期不少于兩次。
⑥粉塵防治責任區的劃分(沖刷巷道的具體使用)各采面(即進風側20米和回風側120米范圍內)和各掘進工作面從局扇住里的煤塵清洗工作,由施工單位負責定期進行洗(掃)塵,由各采掘隊隊長負責,將煤塵管理和洗塵安全措施編入作業規程中,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綜合防塵管理制度,減少和降低產塵量。
六、掘進工作面防塵安全措施
1、炮掘工作面必須使用水炮泥。放炮地點及其前后20米范圍內,放炮前后必須沖洗煤(巖)幫。必須采取放炮噴霧措施,放炮凈化水幕必須能夠有效地封閉巷道全斷面。裝煤時必須灑水滅塵。
2、各轉載點必須安裝噴霧裝置,開機運煤時必須噴霧降塵,正常使用。
3、必須安排專人負責沖刷巷道和灑水滅塵。掘進工作面30米范圍內至少每日沖刷一次;其它外圍巷道每周沖洗或清掃一次,工作面必須安設捕塵網,及時清掃包括巷道中電纜、管路、設備表面等,保證巷道內不積聚煤塵。
4、作業人員必須佩帶防塵口罩,作好個體防護工作。
5、根據掘進進尺,及時敷設管路,安設防塵設施,確保掘進作業防塵需要,按規定安裝隔爆設施,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安裝質量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做好掘進面隔爆措施。
七、采煤工作面防塵安全措施
1、刮板運輸機頭的噴霧必須確保完好無損,霧化效果好,能覆蓋整個機頭,必須實行開機先開水,無水不開機。噴霧必須能夠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
2、工作面放煤爆破時必須使用水炮泥。每次爆炮前首先對回風巷20米范圍和上隅角附近必須進行灑水沖塵。
3、各轉載點必須安裝噴霧裝置,開機運煤時必須噴霧降塵,正常使用。
4、必須采取凈化風流措施,按規定正常投入使用工作面進、回風巷安裝的所有凈化水幕,回風巷必須安設捕塵網。
5、必須安排專人負責沖刷巷道和灑水滅塵。工作面進、回風巷30米范圍內至少每日沖刷一次;其它外圍巷道每周沖洗或清掃一次,清掃范圍包括巷道中電纜、管路、設備表面等,保證巷道內不積聚煤塵。
6、所有接塵作業人員必須佩帶防塵口罩,作好個體防護工作。
?八、本措施未盡事宜嚴格按照三大規程及相關要求執行。
附:礦井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勺米鄉營腳溝煤礦
2011年4月10日
篇2:某礦井綜合防塵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貫徹煤礦安全生產方針,積極有效地防塵、預防和防止井下工作人員患塵肺病,從根本上消除煤塵(塵肺病等)隱患的存在和發生,給井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雖我礦井下煤塵沒有爆炸性,沒有自燃傾向性,但它對井下工作人員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151條規定,特制定綜合防塵措施和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一、綜合防塵一般措施
1、井下建立完善的防塵系統,管理齊全、水量充足,做到有巷有管、有管有水,采用靜壓水池供水。主要進、回風巷道、皮帶運輸巷道、采煤工作面、機巷、風巷、掘進巷道、溜煤眼、輸送機轉載點等處均要設置防塵水管。采區機巷、風巷、皮帶運輸巷和皮帶運輸機平巷每隔5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其它大巷管路每隔10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
2、井下所有運煤轉載點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使用正常。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主要進風大巷及掘進工作面都必須安裝凈化水幕,采煤工作面距上下出口不超過30米,距掘進工作面迎頭不超過50米。放煤前必須開啟,水幕應封鎖巷道全斷面,靈敏可靠、霧化好,使用正常。
3、采煤工作面必須實行煤體注水防塵措施,不注不采、逢采必注。
4、定期沖刷巷道積塵,主要大巷每年刷白兩次,主要進回風巷每月沖刷巷道積塵,采區內巷道沖刷積塵每月兩次。
5、隔爆設施安裝的地點、數量、水量,安裝質量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一組隔爆水袋不少于60袋,距離30米(不少于20米),水袋棚用水量主要隔爆水袋400升/㎡,輔助隔爆水袋200升/㎡。
6、建立防塵制度,配足防塵專業人員,各種記錄、圖紙、臺賬齊全,記錄準確。
7、健全測塵制度,按規定對礦塵進行分析、檢驗、測定,對全塵和呼吸性粉塵必須進行測定,記錄齊全、準確可靠,測塵合格率符合要求。
8、井下所有煤倉和溜煤眼均應保持一定數量的存煤,不得放空,并設置引水管。
9、井下防塵用水必須過濾,其粉塵含量不得高于0.15g/L。
10、采掘工作面必須采用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放炮地點20米內必須灑水滅塵,否則不得放炮,爆破時應噴霧降塵,出煤時灑水。
11、每旬沖洗一次巖幫,防止由裝巖、支架、打眼等操作的振動或風流吹動引起再次粉塵飛揚。
12、在集中防塵地點,作業人員要進行個體防護,戴好防塵口罩,產塵大的地點應采取降塵措施。
13、加強通風管理,合理分配風量,巖巷掘進時巷內風速不得低于0.15m/s,不得大于4m/s;煤巷掘進時回風流風速不得低于0.25m/s,不得大于4m/s;運輸機巷、采區進回風巷風速不得低于0.25m/s,不得大于6m/s;其它巷道內的風速也必須符合規程要求,盡量使風速達到最佳排塵風速。
二、具體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礦井防塵體系和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采煤工作面煤層注水管理制度,采煤工作面在采為開排之前,必須從根源上降低飛揚的煤塵濃度,通防科要對工作面進行煤塵濃度的測定工作,如果采煤工作面在開排之前不按規定注水,在回采生產時,不按放炮制度進行灑水來塵導致工作面空氣中煤塵濃度超標,對采煤隊按規定進行處罰。
(2)建立健全掘進工作面和皮帶運輸巷的各運輸轉載點噴霧灑水管理制度,通防科必須要及時對井下各運輸載點的噴霧灑水裝置進行安裝和維修,每周大檢查時必須巡查一次,如果發現使用單位對滅塵裝置造成缺少、損壞、丟失,當發現后,必須要及時補上,發現一處對使用單位進行按規定進行處罰。
(3)通防科要保證井下各工作地區的噴霧灑水裝置靈敏可靠,能夠正常使用。各使用單位必須負責看管和正常使用,如發現不正常使用造成煤塵堆積,造成巷道內空氣中的煤塵濃度超標對使用單位按規定進行處罰,如無幫損壞、丟失一個噴頭或丟失一個閘門對使用單位按規定進行處罰。
(4)建立健全各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大巷使用滅塵水幕的管理制度,通防科必須按達標要求給各采掘工作面的進回風大巷安裝水幕,每周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維修,保證正常使用,各使用單位必須負責看管,如發現不正常使用造成巷道內的煤塵超標,按規定進行處罰,如幫損壞、丟失噴頭、閘門等按規定進行處罰。
(5)建立健全防塵管路制度,各采掘工作面機、風巷的滅塵管道,有施工單位加以回收,不準無故放棄、壓埋任何一根防塵管道,否則加以處罰。如果施工單位不經通防科同意私自撤除防塵管路或丟失一根防塵管子對施工單位進行處罰。
各掘進工作面的防塵管路在開始時由通防科把防塵管路接到巷道開口處,掘進隊要隨著掘進進度及時延長防塵管路,工作面的防塵管路必須跟頭,在放炮前后和裝煤前必須進行灑水滅塵。
(6)根據礦井防塵質量標準化要求,主要進風大巷必須每年刷白一次,2014年對這項工作由通防科安排實施,必須完成。
2、建立完善的防塵系統
(1)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系統,做到井下“有巷有管,有管有水”,各進回風大巷,采煤工作面的機、風巷和掘進工作面的巷道內都必須每50米安裝一個凈化水幕,井下各運輸轉載點都必須安裝滅塵噴頭,皮帶運輸巷及采掘工作面機、風巷的防塵管道每隔50米必須設一個三通閥門,其它巷道每隔100米安裝一個三通閥門。
(2)井下防塵管路的安裝必須做到安設要平直,吊掛要牢固,拐彎時要設彎頭,不拐死彎,接頭要嚴密不漏水。
(3)井下各主要進風巷、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巷的凈化水幕要經常進行檢查、維修,真正做到靈敏可靠,霧化要好,要覆蓋巷道的全斷面,保證使用正常。
(4)對井下的進回風大巷,各采掘工作面的機、風巷要定期沖刷,每月至少三次,對煤塵大的采掘工作面的機、風巷做到隨時沖刷,嚴禁井下巷道內有堆積煤塵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米的煤塵堆積段。
凡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二O一四年一月十二日
篇3:X防塵安全措施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如采掘作業、鉆眼作業、炸藥爆破、頂板管理、裝載及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會產生大量的礦塵。據調查,在無防塵措施的情況下,厚煤層綜采放頂煤的產塵濃度4000-8000mg/m3,機采1000-3000mg/m3(個別甚至達到8000mg/m3以上),炮采300-500mg/m3,風鎬落煤800mg/m3左右;機械化掘進煤巷和半煤巖巷時,粉塵濃度達1000-3000mg/m3,炮掘面1300-1600mg/m3,這些濃度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為最大限度的降低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特別是呼吸性粉塵濃度,使空氣中的礦塵的濃度降到國家標準以下,保障全礦井下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礦井安全生產,必須采取綜合的防塵措施,即各個生產環節時都實施有效的防塵措施。煤礦綜合防塵措施主要包括通風除塵、濕式作業、凈化風流和個體防護等。
通風除塵是在機械或自然動力的作用下,將地面新鮮的空氣連續地供給作業點,稀釋并排除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調節礦內氣候條件,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礦井通風中有效地控制風速和風流的方向最為關鍵。風速過低,粗粒礦塵將與空氣分離下沉,不易排出;風速過高,能將落塵揚起,增大礦內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因此,通風除塵效果是隨風速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的,達到最佳效果后,如果再增大風速,效果又開始下降。我們把能最大限度排出浮塵而又不致使落塵二次飛揚的風速稱為最優排塵風速。一般來說,掘進工作面的最優風速為0.4-0.7m/s,機械化采煤工作面為1.5-2.5m/s。
濕式作業是利用水或其他液體,使之與塵粒相接觸而捕集粉塵的方法,它是煤礦綜合防塵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除缺水和嚴寒地區外,一般煤礦應用較為廣泛。濕式作業主要包括煤層注水、濕式鑿巖鉆眼、噴霧降塵、水封爆破和水炮泥等防塵措施。煤層注水就是回采前預先注水濕潤煤體,從源頭處減少和抑制塵源的產生,這種措施一般可降低礦塵濃度60-90%,是減少粉塵產生量的最積極、最有效方法之一。在注水時添加濕潤劑等,可進一步提高降塵效果。噴霧降塵是將壓力水通過噴霧器,在旋轉或沖擊的作用下,使水流霧化成細微的水滴噴射與空氣中,根據噴霧地點不同,可分為掘進機噴霧灑水、采煤機噴霧灑水、綜放工作面噴霧灑水、轉載點噴霧、回風巷噴霧及其他地點噴霧。水炮泥是將裝水的塑料袋代替一部分炮泥,填于炮眼內,爆破時水袋破裂,水在高溫高壓下汽化,與塵粒凝結,達到降塵的目的。水封爆破是將炮眼的炸藥先用一小段炮泥填好,然后再給炮眼口填一小段炮泥,填好兩端炮泥之間的空間,插入細注水管注水,注滿后抽出注水管,并將炮泥上的小孔堵塞,這樣就可以減少爆破時的產塵量。
凈化風流是使井巷中含塵的空氣通過一定的設施或設備將礦塵捕獲的技術措施。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水幕和濕式除塵裝置。水幕凈化風流是指在主要進風風巷、采區回風巷、采煤工作面回風巷、刮板機轉載點和裝載點設置光電、聲控自動噴霧水幕。除塵器根據是否利用水或其他液體分為干式和濕式兩大類。煤礦一般采用濕式除塵器,利用作用在煤塵上的重力、慣性力、離心力、擴散粘附力及電磁力等把氣流或空氣中含有的固體粒子分離并捕集起來以達到凈化風流的作用。
個體防護是指通過佩戴各種防護面具以減少吸入人體粉塵的最后一道措施。在井下綜放面、掘進面產塵濃度高的地方,盡管采取了上述防塵措施,但還有一些未被捕獲的細小煤塵彌留在作業空間內,為了阻止這部分煤塵吸入人體,必須進行個體防護。目前個體防護的主要措施有防塵口罩和防塵帽,它們能將污濁空氣中的煤塵通過過濾材料濾掉,使作業人員吸入較干凈的空氣,在實際使用中具有防塵效果好、經濟方便等特點。
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開采強度的增大,礦井的防塵問題日益突出。為進一步提高降塵效率,世界各國已經開始研究應用物理化學方法降低礦井粉塵的新技術措施,例如,添加降塵劑除塵、泡沫除塵、超聲波除塵、磁化水除塵、生物試劑除塵等。
為適應煤炭資源安全高效開采的需要,建立安全、清潔的作業環境,在現有防塵技術基礎上,研究開發高效經濟環保型除塵新技術,實現對呼吸性粉塵的高效抑制,是煤礦防塵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