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套管技術措施
一、通井措施
1.鉆具起下時,手工具綁好安全繩,檢查好井口工具嚴防井內落物。
2.下鉆過程中注意遇阻顯示,對測井井徑曲線呈縮徑段以及不規則井段,進行反復提拉,直至暢通。
3.下鉆到底后循環泥漿,循環泥漿時勤活動鉆具,不要在一處長時間循環,以免該井段沖出“大肚子”影響固井質量。
4.按設計要求處理泥漿,性能必須符合要求。待泥漿出、入口性能均勻后視振動篩無巖屑起鉆。
5.通井時下鉆到座掛位置4400米稱重,下尾管盡可能使用原鉆具,為座掛、倒扣提供依據。
二、套管準備及下套管措施
1.套管到井場后,按入井順序排放套管,進行編號、丈量。套管必須逐根通徑,如有通不過的做好標記,禁止入井。刷洗套管絲扣時,要認真檢查絲扣是否損壞。
2.套管入井時要二次通徑,司鉆指定專人收好通徑規,防止將通徑規帶入井內。不見通徑規不得對扣。
3.下套管前、通井時認真檢查設備提升系統和剎車系統,確保正常使用。
4.懸掛器入井前回接筒內灌滿鉛油或套管絲扣油并將壓帽蓋好,以防鉆屑和泥餅落入,避免倒扣和起出送井工具困難。
5.在浮鞋后第一根套管上加裝兩個扶正器,采用抬頭技術以減小前部套管摩阻引導套管順利井入斜井段及水平段,保證套管能夠順利下入。
6.為保證懸掛器居中,坐掛順利在與懸掛器相連兩根套管上加兩個剛性扶正器。
7.井口扣好送上鉆臺的套管后,要試拉一下吊卡活門檢查吊卡安全銷是否到位。上提游車吊拉套管時井口人員保護好套管絲扣,防止碰壞套管絲扣。護絲用繩子送下鉆臺,嚴禁通過坡道向下扔。
8.前五根套管及浮鞋、浮箍用強力膠粘結,套管按編排順序入井,場地人員要檢查好套管編號,不得搞錯.場地人員母扣涂抹套管密封脂。
9.要求平穩下放,控制好下放速度,套管每20-30秒一根,下放時專人觀察井口返漿情況。
10.井口操作人員根據錄井方提示按規定加入扶正器。
11.前5根套管每根灌漿一次,其余每10根套管灌滿一次,并核對灌漿量。
12.下套管必需使用液壓大鉗,按要求達到上扣扭矩;井口工作人員與套管隊人員要互相配合好,加快工作速度,嚴防井內、套管內落物。
13.套管到位后,技術人員與錄井人員認真核對入井套管串數據無誤后,灌滿漿后接循環頭。開泵,慢慢頂通,并逐步將泵壓提到5~6MPa進行循環,并逐步增大至固井所需排量,循環至返出井底沉砂,粘切達到固井要求,接方鉆桿記錄鉆具活動范圍和懸重。
篇2:坐套管卡瓦技術措施
在金壇儲氣庫鉆井作業過程中,必須安裝一套安全可靠的套管卡瓦,以便能有效地控制井內作業和生產。套管卡瓦屬于井口裝置的基礎部分,是安裝在套管管柱上端用來懸掛各層套管管柱、密封各層套管之間的環形空間并能為采鹵樹等其他設備提供標準連接、為各種特殊作業提供套管環空出入接口的一種永久性天然氣井口裝置。
卡瓦卡緊套管的作用是靠套管柱本身的重量所產生的軸向載荷,通過卡瓦背部錐斜角產生一個徑向分力,這個徑向分力使卡瓦卡緊套管。在套管頭的設計中,把這個徑向分力達到擠毀套管時的值定為懸掛器的極限載荷,如果能減小這個分力,又不使套管滑脫,就可增大懸掛器的承載能力。卡瓦式懸掛器通過鑲在下部的密封圈受壓后變形,與承載密封面進行結合,形成主要密封。BT密封是通過液壓方式在環內注入密封脂使BT密封圈膨脹變形,從而在內外套管間形成輔助密封。
套管卡瓦坐封失效,給后續工序帶來極其重大的隱患,由此可見,坐好套管卡瓦是金壇儲氣庫工藝流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根據JK7-3井坐套管卡瓦失敗,我們特制訂出以下措施:
1、提前聯系美鉆現場服務人員,確保套管卡瓦與坐掛的承載面干凈,承載臺階面上無巖屑、沙?;蚱渌愇?提前準備好環形墊板。
2、提前讓美鉆現場服務人員檢查最后二根套管本體是否磨損,是否能夠掛住套管卡瓦。(備用一根)
3、固井完畢后,不許任何人使用氣動絞車或其他工具吊裝固井設備,全部人員投入到安裝套管卡瓦工序中來。
4、提前與固井人員溝通,了解水泥漿稠化時間,藥品里是否加緩凝劑,了解替水泥漿時泵排量,合理調整初凝時間,給坐套管卡瓦留下充足的時間。
5、井隊提前準備好可以承載70KN以上負荷的吊帶或繩索掛在游車大鉤上,固井碰壓完畢后,馬上上提套管60cm。
6、在坐套管卡瓦時,井隊一定要專人指揮、班組人員必須保證干活靈活,速度、質量。
7、班組人員在固井前把喇叭口螺栓卸松,提前保養好井口螺栓,確保潤滑到位,井口加圓墊木,確保人員在固井后拆卸螺栓時,站位安全,保證速度。
8、固井完畢后,班組人員馬上卸掉出水口,提前準備好吊帶,拴好,準備好氣動絞車。
9、提前把喇叭口焊接好兩個高度平齊的吊鉤,提前用兩根長度平齊的鋼絲繩掛好,固定好,一旦井口螺栓卸掉,出水口卸掉,馬上使用氣動絞車上提喇叭口。
10、配合美鉆人員安裝套管卡瓦,提前準備好毛巾,水源,扳手等工具。
11、保證套管的居中度。(提前準備好吊帶、氣動絞車、倒鏈、B型大鉗,確保都能馬上到位)
12、美鉆人員一旦開始安裝套管卡瓦時,司鉆必須在司鉆操作臺就位,準備操作B型大鉗、下放套管。
篇3:鉆井隊通井下套管技術措施
一、通井技術措施
1、鉆具結構以8寸井眼為例:應用215.9mm鉆頭+扶正器+鉆鋌+加重鉆桿+鉆桿的鉆具結構通井(扶正器大小和加放位置根據現場井下實際情況定),下鉆中途,避開造斜井段和薄弱易漏地層打通循環鉆井液。
2、在斜井段要嚴格控制下鉆速度,遇阻嚴禁硬壓強下,開泵循環劃眼通過,以上提下放為主,避免劃出新井眼。
3、下鉆到井底后,先小排量平穩開泵,待井下情況正常后再逐漸增大至正常鉆進排量充分循環鉆井液,循環清洗井眼時間不少于2周,震動篩處無明顯巖屑;循環過程中,嚴密監視鉆井液性能變化,起鉆前,要循環觀察有無油氣侵,并停泵觀察有無溢流,確認井下無溢流后方可起鉆。起鉆前在斜井段打入加潤滑劑的鉆井液封閉斜井段。
4、起鉆前搞好短起下作業,達到不阻不卡,確保井眼暢通;起鉆過程中,在油層井段嚴禁使用高速檔,防止抽汲誘發溢流或井噴。
5、對于油氣活躍的井,必須在壓穩后再進行下套管作業。
6、對于漏失井,必須進行堵漏作業,井下正常后方可進行下套管作業。
7、鉆井液性能須滿足下套管固井作業要求。
8、下套管前口袋應符合規定要求。
二、下套管前檢查驗收
1、資料準備
鉆井隊應及時收集齊油層頂界、油層底界、短套管位置、阻流環位置、套管下深、水泥返高、分級箍位置(雙級固井)、井斜、井徑和井溫、油氣層數據。
2、套管檢查
a)鉆井隊檢查三證兩單,“三證”即產品質量證明書,商品檢驗證(石油專用管材檢驗報告),生產檢驗證(石油專用管材檢驗證明書)?!皟蓡巍奔此途坠芮鍐?套管送井驗收單;
b)井場套管由鉆井工程師、錄井工程師負責組織檢查和丈量,對套管進行通徑、絲扣檢查與清洗,并分別并對長度進行復核;
c)送井套管應符合設計要求;
d)必須使用專用工具、車輛裝卸套管;
e)送井套管卸車前要帶內外螺紋護絲;
f)井場套管要整齊平放在管架上,管架臺高離地面30厘米以上;
g)嚴格按套管柱設計排列下井順序并編號,填寫下井套管記錄。備用套管和檢查不合格套管標出明顯記號,與下井套管分開擺放。
3、套管附件檢查
a)檢驗套管附件質量清單,與套管相連接的螺紋要進行合扣檢查;
b)仔細丈量短套管、浮箍、引鞋、分級箍、封隔器等套管附件,記錄其主要尺寸、鋼級、扣型、壁厚、產地等,尤其是內徑要與套管相一致,并將其長度和下井順序編入套管記錄,短套管必須進行通徑、絲扣檢查與清洗。
4、下套管工具及設備檢查
a)下套管工具應配備齊全,確保靈活可靠;
b)下套管專業服務隊提供下套管專用的套管鉗及配套工具、儀表,使用前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保證運轉正常,儀表準確;入井每根套管的上扣扭矩必須有準確的記錄,并向鉆井隊提供;
c)鉆井隊操作小絞車協助下套管服務隊安裝套管鉗。下套管作業由下套管服務隊人員操作套管鉗,井口操作由鉆井隊內、外鉗工負責操作;
d)對地面設備進行嚴格細致檢查,保證固定部位安全可靠,轉動部分運轉正常,儀表準確,主要檢查下列部位:井架及底座;提升系統:絞車、天車、游動滑車、大鉤吊環、鋼絲繩及固定繩卡;動力設備:柴油機、泥漿泵、空壓機、發電機及傳動系統;儀表:指重表、泵壓表和扭矩表等;
e)下套管前,按所在油區的井控實施細則要求更換半封閘板芯子,并試壓合格;
f)套管螺紋密封脂應符合規定。
三、下套管技術措施
1、套管柱的螺紋連接
a)對扣前,螺紋應徹底清洗干凈;
b)螺紋表面均勻涂上套管螺紋密封脂,涂密封脂的用具應干凈;
c)套管上鉆臺,要求提出小鼠洞后再卸套管公扣護絲,嚴防套管入井前損壞公扣絲扣;對扣時套管要扶正,下放套管避免碰損螺紋。開始旋合轉動要慢,如發現錯扣應卸開檢查處理;
d)標準圓螺紋套管采用套管鉗緊扣扭矩達到標準推薦值;
e)非圓螺紋套管的上扣扭矩應以廠家規定值為依據;
f)下套過程中禁止使用電焊對套管進行焊接。
2、套管附件與套管柱的連接
a)套管附件與套管柱的螺紋連接,及旋合要求應符合規定;特殊專用附件應遵守產品說明書,按下套管措施進行安裝、連接和操作,短套管接箍與本體連接絲扣要上扣至規定扭矩;
b)套管附件與套管柱連接使用專用密封膠,禁止電焊;
c)套管扶正器的安裝按固井設計要求要求間距下入套管扶正器,鉸鏈扶正器跨騎在套管接箍上,并穿好銷子。
3、套管柱下放
a)套管柱提起和下放要勻速、平穩,避免造成井內液柱壓力激動,上提高度以剛好打開吊卡為宜,下放坐吊卡(卡瓦)時注意避免沖擊載荷;套管內和井下防掉落物。
b)控制套管柱下放速度,使其環空鉆井液的返速不大于鉆進時的最高返速;套管進入斜井段,要嚴格控制下放速度,遇阻時嚴禁強壓硬下;
c)裝有非自灌型浮箍、浮鞋,應按下套管措施要求專人連續向套管內灌鉆井液,每20根灌滿一次鉆井液;
d)裝有自灌型浮箍、浮鞋,定期檢查自灌裝置是否有效(可以從套管懸重的變化和井口返出鉆井液的情況來判斷)。一旦發現自灌裝置失效,按技術指令向套管內灌滿鉆井液;
e)下套管過程中,如套管柱靜止時間超過3分鐘應上下活動套管,井下不正常,要進一步縮短靜止時間。套管活動距離應大于套管柱自由伸長的增量;
f)下套管時應有專人觀察井口鉆井液返出情況和懸重變化情況,如發現有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g)短套管位置要反復核對,防止錯下,套管柱下深應達到設計要求;
h)下完后查對下井和備用套管根數是否與送井套管總根數相符;
i)下完套管先灌滿鉆井液后,小排量開通泵循環,排量從小到大,直至達到固井設計要求;安裝好固井水泥頭再次開泵時要特別平穩,排量由小到大,防止憋漏地層。
j)在循環過程中,鉆井隊應認真監測好液面的變化,觀察是否有漏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