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采后防滅火注氮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為有效抑制+812m采空區遺煤自燃,做好采空區防滅火工作,經研究對+812m停采后采取注氮措施,為確保注氮期間安全,并達到預期注氮效果,根據《廣源煤礦防治采空區自燃發火的設計方案及措施》,特編制本措施。
二、成立注氮領導組
組?長:蘭玉學、張用
成?員:薛興魁、程云龍、張維軍、馬雙喜、王煥丑、馬福珍、
職責分工:
1、組長:張用負責注氮期間通風安全及注氮的指揮工作。
組長:蘭玉學負責+812m注氮期間安全和密閉監督檢查工作。
2、成員:
馬福珍:負責注氮期間礦井上下通訊及聯絡工作,保證通訊暢通。
張維軍:負責注氮期間安全管理及一氧化碳、瓦斯、氧氣的檢查工作。
薛興魁:負責注氮機的安全操作,根據氮氣濃度適當調整注氮流量。
王煥丑:負責巡查注氮管路完好情況,保證管路無漏氣現象。
馬雙喜:負責注氮機的開關,保證注氮設備正常運轉。
程云龍:負責地面束管監測監控系統的操作及氣樣分析。
三、注氮前的準備工作
1、調度室保證注氮期間通訊系統暢通,在注氮機房、+812m南北
順槽各安裝一部電話,以便井下人員反饋信息。
2、注氮嚴格堅持“少量多注”多循環進行注氮。
3、由安通科科長負責組織人員,立即對所有注氮管路進行氣密性試驗,發現問題立即處理,直至不漏氣為止。
?4、由安通科科長負責組織相關人員熟悉礦井防滅火系統,明確各閥門的安設地點及作用,熟練掌握閥門切換工作。
?5、由機電科負責組織人員對地面和井下的制氮機進行檢查和試機,并安排人員每班的值班人員和操作人員。
?6、制氮機試機期間,由安通科安排人員在制氮機的出口采取氮氣氣樣進行分析,確定制氮機的出口氮氣濃度和氧氣濃度符合規定濃度后,由安通科向調度室匯報。
7、上述所有工作完成后,向調度室及礦分管領導匯報。安通科再根據調度指令進行注氮。
四、施工方法
1、注氮防滅火惰化指標
注氮滅火惰化指標不得小于3%,注氮防滅火惰化指標不得大于7%;注入的氮氣濃度不小于97%。
2、注氮系統
我礦制氮機采用RDZ97-400Nm3/h型地面固定式制氮機,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制氮量400m3/h;輸出壓力0.6MPa;氮氣純度≥97%。
3、注氮量計算
確定注氮量主要是根據防滅火區的空間大小及自燃程度確定,+812m水平是新布置的采面根據我礦2012年已經采煤(2、5萬噸)、噸煤注氮量、瓦斯量進行計算。
⑴按工作面已采煤產量計算
此法計算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注氮充滿采煤所形成的空間,使氧氣濃度降到防滅火惰化指標以下。
QN=[A/(1440ptn1n2)]×(C1/C2-1)
=[25000/(1440×1.26×330×90%×75%)]×(20.8%/7%-1)
=1.73m3/min
式中:
QN-注氮流量,m3/min;
A已采煤產量,取25000t;
t-年工作日,取330d;?
p-煤的密度,1.26t/m3;
n1-管路輸氮效率,取90%;
n2-采空區注氮效率,取75%;
C1-空氣中的氧濃度,取20.8%;
C2-采空區防火惰化指標,取7%。
⑵按噸煤注氮量計算
此法計算是指工作面每采出1t煤所需的防火注氮量,根據國內外的經驗,每噸煤需5m3氮氣量,根據我礦的現狀計劃停產兩個月,每天用一班注氮6小時可按下式計算注氮流量:
QN=5AK/54×60×6
=5×25000×93%/54×60×6
=5.98m3/min
式中:
QN-注氮流量,m3/min;
A+812采煤產量,取25000t;
K-工作面回采率,取93%。
⑶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QN=QcC/(10-C)
=900×0.2%/(10-0.2%)
=0.18m3/min
式中:
QN-注氮流量,m3/min;
Qc-工作面通風量,取900m3/min;
C-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取0.2%。
⑷注氮量確定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注氮流量取大值5.98m3/min,考慮1.3的備用系數,全礦井注氮量按400m3/h考慮。
4、管路選型及鋪設
我礦選用一臺RDZ97-400Nm3/型地面固定式制氮機,注氮管路從地面到井下均選用D59×5mm無縫鋼管一趟,
制氮機房設在井口工業廣場南側,風井東側,管路通過氮氣房→斜立風井→+822m集中回風石門→+822m北巷→專用回風上山→+812m北巷→工作面架后采空區等形式埋設到工作面,注氮管路采用?59mm無縫鋼管,每隔3m利用托架來固定在巷道幫。采空區一段通過耐壓橡膠軟管連接到工作面架后采空區,對工作面架后采空區進行實施注氮。
5、注氮方式及方法
當+812采空區一氧化碳經連續觀測持續升高并超過24ppm時,采用連續性注氮。
6、注氮工藝
選用埋管注氮工藝,即在工作面的進風順槽沿密閉采空區埋設一趟DN59管路,其中第一個氮氣釋放口埋入采空區30m(2202采空區氧化帶)后開始注氮,同時再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注氮管口的移動步距暫時選定為30m,可通過實際注氮效果考察進行修正)。當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區20m后向采空區注氮,同時停止第一趟管路注氮,如此循環,如果發現注氮壓力異常或管路堵死,必須立即倒換管路。
7、注氮效果的評估
注氮期間,從地面束管監測監控站連續不斷的對+812采空區進行氣體采集分析,當+812采空區氧氣濃度低于7%時方可停止注氮。
六、安全技術措施
(一)注氮設備操作安全注意事項
1、注氮前必須認真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注氮埋管期間通修隊要與采煤隊密切配合好,確保氮氣管路及其附屬安全裝置完好,檢查各閥門開閉狀況是否符合要求,制氮裝置完好性。
2、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制氮機操作人員應通知調度室。
3、調度室同意后,通知采面注氮人員打開注氮閥門,同時通知制氮機司機按規定時間及質量要求開機制氮、送氮。
4、制氮機根據用氣壓力和用氣量調節流量計前面的調壓閥和流量計后的產氮閥,不要隨意調大流量,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
5、空氣進氣閥和氮氣產氣閥開度不宜過大,以保證純度達到最佳。
6、調試人員調節好的閥門不要隨意轉動,以免影響純度。
7、不要隨意動制氮機電控柜內的電器件,不要隨意拆動氣動管道閥門。
8、操作人員要定時察看機上顯示屏壓力,對其壓力變化作一個日常紀錄以備設備故障分析。
9、機電隊操作人員做好注氮機運行記錄。
(二)注氮安全注意事項
1、為確保安全,注氮前通修隊巡管路人員必須巡視管路的完好情況,確認完好匯報調度室。由調度室通知采煤隊工作面當班第一安全負責人和采面專職瓦檢員后,方可進行注氮。
2、注氮前必須認真檢查管路、注氮位置和各閥門開關狀況是否符合要求。
3、注氮初期,使管路內“憋氣”,通修隊指定專人迅速巡視注氮管路系統檢查有無漏氣,發現漏氣立即處理。系統無問題后先進行排空,管路中O2低于3%時方可向采空區內注氮。
4、定期對氮氣出口的安全閥進行可靠性檢測。
5、為了防止氮氣涌出造成人員窒息,在采面安排專職瓦斯檢查員,攜帶多功能氣體測量儀隨時進行檢測瓦斯、CO、O2等氣體濃度。檢查地點包括總回風、密閉、+812皮帶順槽回風流,當檢查發現CO濃度超過0.0024%或氧氣濃度小于18.5%時,必須立即撤離受威脅地點,并匯報調度室,根據現場情況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6、巡視管工要保證注氮管路三通閥門關閉,不被人打開,以免發生氮氣泄露,造成人員傷害。
7、為保證采空區氮氣不泄露或少泄露,時刻檢查密閉的漏風情況,發現漏風立即匯報調度室,根據現場情況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8、+812軌道順槽內工作人員一旦有呼吸急促等缺氧征兆時,要立即外撤到新鮮風流中。
9、地面束管監測系統監控分析+812上隅角、采空區等處的氣體成分,監測采空區內氧氣濃度是否控制在7%,以便驗證注氮效果。
10、注氮泵處人員安排:注氮司機一名,管路工一名,負責對注氮管路進行巡視,一旦有問題立即處理。
11、在注氮過程中,如發生主扇停風,造成工作面停風,瓦斯檢查員或綜采隊值班隊長應立即將人撤至進風巷,并通知制氮車間立即停止注氮。
12、注氮結束后,繼續檢測工作面及回風流的各種氣體濃度。
13、所有參與注氮及相關的人員,必須由各有關部(隊)組織學習,并嚴格按措施執行。
七、避災路線
注氮期間受威脅區域:+812密閉、+812軌道順槽、+812皮帶順槽、軌道上山、斜風井。
避災路線:工作面氮氣管泄漏或瓦斯超限時:人員通過工作面→+812m南巷→+812m車場→軌道上山→+772水平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篇2:礦井防滅火注氮管理制度范本
為切實加強礦井防滅火管理工作,防止煤炭自燃事故發生,認真吸取“一通三防”事故教訓,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和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制定礦井防滅火注氮安全技術措施
一、地面制氮機房必須懸掛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報警儀,隨時監測機房氧氣變化情況,若發現氧氣濃度低于18%時,立即撤離機房所有人員,同時,注氮機司機向公司調度匯報,關停制氮機停止向采空區注氮。每次關停制氮機,制氮機司機必須向公司調度匯報,并做好相關記錄。只有當氧氣濃度大于18%后,方可恢復作業。制氮機司機每次關停制氮機必須向公司調度匯報,并做好相關記錄。地面制氮機房及相關設備由機電科負責定期維修、維護,制氮司機每天必須將井下注氮地點和注氮量、流量、壓力、濃度以及設備運行情況等向機電、通風調度進行詳細匯報,然后,由機電調度向公司調度進行匯報,各部門認真做好記錄。
二、制氮機司機每小時必須檢查一次流量、壓力、濃度和注氮量等參數,數據必須真實可靠,嚴禁弄虛作假。每周安全檢查機電、通風部門安排人員對制氮機設備運行及各種記錄進行全面檢查,發現設備不定期維護、維修以及記錄不認真、弄虛作假等現象,給予當事人嚴厲處罰。
三、井下運輸和回風巷注氮管路由機電科安裝、維修、維護,安裝時必須保證管路、三通閥門連接嚴密不漏氣,管路沿棚梁吊掛平直穩緩并與供電線路分開。機電科每天必須安排專人對注氮系統進行巡回檢查,發現漏氣、管路損壞等及時處理,確保注氮系統運行穩定可靠。若因系統故障處理不及時,影響防滅火注氮工作,給予當事人嚴厲處罰。
四、井下各采空區注氮支管路由通風區負責敷設,管路敷設必須保證管路、三通閥門連接嚴密不漏氣,管路沿棚梁吊掛平直穩緩并與供電線路分開。通風區每天必須安排專人對所管轄的注氮管路進行巡回檢查,特別是對進行注氮地點的管路進行詳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巡檢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對發現漏氣、管路損壞等問題不及時處理或不攜帶儀器進行檢查的,對當事人嚴厲處罰。
五、通風區每天必須安排專人到注氮地點觀測檢查,觀測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觀測檢查時,必須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檢查管路、閥門完好和注氮地點各種有害氣體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通風、公司調度進行匯報,然后,安排人員采取停止注氮或關閉上一級管路閥門再進行處理。正常情況下,將檢查結果向通風調度詳細匯報,并做好相關記錄。
六、通風區根據生產接續和礦井防滅火情況,每月將注氮地點和計劃注氮量向公司調度匯報,并由公司在礦井月生產計劃中進行詳細安排。若在生產過程中,需改變注氮地點,通風區必須制定措施和調整方案,由公司總工程師進行審批,措施和方案必須報公司調度、安檢和駐公司安檢處。在井下具體實施時,確定時間后,由通風區安排管理人員現場值班,公司調度、安檢、機電安排人員現場監督,然后,向公司調度進行匯報,征得同意后,方可進行實施。通風區現場值班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并必須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確保施工安全。
七、正在開采的采煤工作面采空區進行注氮。
⑴采煤工作面專職瓦斯檢查員必須攜帶瓦斯氧氣兩用儀,隨時監測工作面氧氣變化情況,若發現氧氣濃度低于18%時,立即撤離工作面所有人員,同時,向公司調度匯報,關停制氮機停止向采空區注氮。只有當氧氣濃度大于18%后,方可恢復作業。
⑵通風區利用束管監測系統每班對采空區氣體成分進行分析,并出具報表由公司領導進行審批。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制定措施和方案,進行處理。
八、其它采空區密閉注氮。
⑴通風區必須編制注氮安全技術措施,明確注氮地點,每天安排專人到注氮地點進行觀測檢查,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并必須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檢查管路、閥門完好和注氮地點各種有害氣體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通風、公司調度進行匯報,然后,安排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正常情況下,將檢查結果向通風調度詳細匯報,并做好相關記錄。
⑵通風區利用束管監測系統每班對采空區氣體成分進行分析,并出具報表由公司領導進行審批。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制定措施和方案,進行處理。
⑶通風區測風員每周必須對井下所有密閉內各種有害氣體進行一次檢查,并做好記錄,對弄虛作假或不認真檢查的對當事人進行嚴厲處罰。
九、通風區在施工或破除采空區密閉時,必須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巷道長度≤5米時,施工負責人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并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隨時監測有害氣體,配備專職瓦斯檢查員,隨時檢查施工地點的各種有害氣體變化情況,若瓦斯≥1%、氧氣濃度≤18%或其它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第100條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用局部通風措施進行處理,只有當各種有害氣體符合規定后,方可施工。當施工巷道≥5米時,必須采用局部通風機通風,且施工負責人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并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隨時監測有害氣體,配備專職瓦斯檢查員,隨時檢查施工地點的各種有害氣體變化情況,若瓦斯≥1%、氧氣濃度≤18%或其它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第100條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只有各種有害氣體符合規定后,方可施工。
十、通風區每半年必須安排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對公司所有井下作業人員進行一次自救器操作使用培訓,并進行嚴格的考試,對考試不合格的人員,嚴禁下井上崗作業,直至培訓合格。
篇3:注氮防滅火管理制度范本
(一)為加強井下注氮管理,根據《煤礦安全規程》(2016)第271條“采用氮氣防滅火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二)煤礦通風管理部門負責注氮防滅火業務管理,包括編制年、季、月注氮工程計劃,檢查工程實施情況,總結分析注氮防滅火效果,研究和改進注氮技術方案,使用單位負責制定注氮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等內容。
(三)地面制氮機房必須懸掛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報警儀,隨時監測機房氧氣變化情況,若發現氧氣濃度低于20%時,立即撤離機房所有人員,同時,注氮機司機向煤礦調度匯報,關停制氮機。每次關停制氮機,制氮機司機必須向煤礦調度匯報,做好相關記錄。只有當氧氣濃度大于20%后,方可恢復作業。地面制氮機房及相關設備由機電管理部門負責定期維修、維護,制氮司機每天必須將井下注氮地點和注氮量、流量、壓力、濃度以及設備運行情況等向煤礦調度進行詳細匯報,認真做好記錄。
(四)井下注氮管路沿棚梁吊掛平直并與供電線路分開。機電管理部門每天必須安排專人對注氮系統進行巡回檢查,發現漏氣、管路損壞等及時處理,確保注氮系統運行
穩定可靠。
(五)煤礦通風管理部門每天安排專人對所管轄的注氮管路進行巡回檢查,特別是對正在進行注氮地點的管路進行詳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巡檢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
(六)煤礦通風管理部門每天安排專人到注氮地點觀測檢查,觀測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觀測檢查時,必須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檢查管路、閥門完好和注氮地點各種有害氣體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通風、調度室匯報,然后安排人員采取停止注氮或關閉上一級管路閥門等措施進行處理。
(七)井下制氮機必須安設在有獨立回風系統的巷道內,按照相關規定安設傳感器。注氮設備安設地點要求頂板完整、支護良好、無雜物堆積、無淋水和粉塵飛揚的地點,保證安裝地點風流暢通,不得妨礙人員作業和行走,盡可能選擇在用不可燃材料支護的巷道內。
(八)煤礦采取注氮防滅火措施時,制氮機和配套空壓機安設點必須形成獨立的通風系統,設備入井時由機電副礦長和總工程師進行審批。
(九)煤礦要對疏放水采空區、氧氣濃度大于7%的已封閉采空區和氣體異常的采空區實施注氮。
(十)注氮防滅火系統必須完善、可靠,管路等設施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輸氮管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和足夠的機械強度,經過防腐處理。
2.管路的鋪設應盡量減少拐彎,要求平、直、穩。
3.注氮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考試合格,方可上崗。
4.必須建立注氮設備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注氮設備維護檢修規程等規章制度。
5.制氮機運行期間操作人員要每小時檢查注氮機出口的氧氣、流量、溫度等參數,作好記錄,每天對注氮機取樣進行化驗分析,確保注入的氮氣濃度不小于97%。瓦斯檢查工每班至少對注氮硐室檢查1次,確保作業環境安全。
6.煤礦需定期對注氮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確保設備運行正常。
7.注氮機配套的空壓機,需按照要求進行檢驗,確保設備完好。
(十一)采煤工作面采用隨采隨注的注氮方式時,要針對采空區氧化帶范圍實施注
氮,一旦工作面回風隅角氧氣濃度開始降低,應停止注氮。(十二)正在開采的采煤工作面采空區進行注氮。
1.煤礦通風管理部門必須編制注氮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設計必須對管路敷設、注
氮位置以及注氮參數等進行詳細的計算和規定,措施必須要求采煤工作面區域內的氧氣
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2016)規定。采煤工作面專職瓦斯檢查工必須攜帶瓦斯氧氣兩用儀,隨時監測工作面氧氣變化情況,若發現氧氣濃度低于20%時,立即撤離工作面所有人員,同時,向調度室匯報,關停制氮機停止向采空區注氮。只有當氧氣濃度大于20%后,方可恢復作業。
2.煤礦通風管理部門利用束管監測系統每班對采空區氣體成分進行分析,出具報表
由煤礦分管領導進行審批。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制定措施和方案,進行處理。(十三)其它采空區密閉注氮。
1.煤礦通風管理部門必須編制注氮安全技術措施,明確注氮地點,每天安排專人到注氮地點進行觀測檢查,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必須將儀器懸掛在觀測地點棚梁下方,檢查管路、閥門完好和注氮地點各種有害氣體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然后安排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煤礦通風管理部門利用束管監測系統每班對采空區氣體成分進行分析,出具報表由分管煤礦領導進行審批。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制定措施和方案,進行處理。
3.測風員每周必須對井下所有密閉內各種有害氣體進行一次檢查,做好記錄。
(十四)對完成永久封閉的采煤工作面應實施注氮予以惰化,直至采空區氧氣濃度
降到5%以下,方可停止注氮。
(十五)煤礦應建立健全注氮防滅火基礎資料管理,包括:注氮系統圖、注氮臺賬、注氮設備運轉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