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管子巷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管子巷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3962

根據礦井總體安排,計劃明年在主下山采區投入一個綜采工作面,因專用回風上山原設計斷面較小只有5.2m2,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經研究決定對其進行維修,為保證安全施工,特編制此巷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地質條件

該施工地點為主下山采區的專用回風巷,地質條件簡單,無地質構造,大占砂巖頂板直接壓煤,其上部為村莊煤柱,沒有進行任何開采活動,其下部50m為-270運輸大巷;據-270運輸大巷、措施巷在施工過程中揭露情況及其服務生產近10年來的顯現情況分析,該維修施工地點不存在水害、煤層自燃等重大災害征兆;但應加強頂板管理及瓦斯治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施工方法

1、采取由下向上逐段進行,嚴禁分段打節作業。在巷道內安裝40KW絞車提升運輸至-270西大巷內,由電瓶車拉運至主井煤倉,嚴禁煤、碴混裝。

2、使用錨索配工字鋼托住西幫梁頭后,然后再扒西幫石墻擴修。

3、打眼采用YT-28型氣腿式鑿巖機打眼,由地面20m3空壓機經壓風管道供風。

三、規格尺寸要求

巷道斷面設計形式為矩形,設計斷面11.76m2,巷道凈寬4.2m,巷道中高2.8m。在巷道西幫打設水溝,水溝凈深400mm,凈寬300mm,混凝土澆注厚度100mm。支護方式采用錨桿、錨網支護,頂板破碎處采用錨桿、錨網、錨索聯合支護。錨網前壓后,上壓下,搭接長度不少于100mm,搭接處用鐵絲捆扎牢固。

四、支護設計

1、錨桿長度

L=N(1.1+3.0/10)=1.0(1.1+0.3)=1.4m

W-巷道寬度?m

N-圍巖穩定影響系數?取N=1.0

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為保證錨桿的錨固深度,取錨桿長度L=1.8米

2、錨桿間距

D≤L/2=1.8/2=0.9m

間、排距取D=0.85m

3、錨桿直徑

d=1.8/110=0.016m

取d=18mm

?4、錨固力計算:

?Q=KHDDY=2×1.6×0.85×0.85×3.6=8T/根

?K-安全系數?取K=2

?H-軟弱巖層厚度?取1.6m

?D-錨桿間距?m

?Y-軟弱巖層的平均容重

根據以上計算:

選用Φ20×2000mm螺紋鋼樹脂錨桿,排距850±20mm,間距850±20mm。樹脂藥卷規格為Φ23×350mm,每個錨桿眼用2支樹脂藥卷,錨桿外露長度不超過50mm。

五、支護要求

1、錨桿

(1)、錨桿的規格尺寸

錨桿規格為φ20×2000mm螺紋鋼樹脂錨桿,樹脂藥卷端頭錨固,錨桿布置方式為矩形布置。

該巷道圍巖屬中等穩定,因此,錨桿的錨入方向應與巖層或主要裂隙面成較大角度相交。盡可能與其垂直,圍巖的層面與裂隙面不明顯時,錨桿應垂直于巷道周邊錨入。

(2)、錨桿安裝的技術要求

1)、安裝前,首先要檢查錨孔的深度,必須達到2.0m方可安裝。(孔深時,錨桿不能與孔底膠結,孔淺時,錨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安裝前,要檢查桿體零件是否齊全,樹脂藥卷是否完好。有無變質現象。藥卷如有破損結塊時,少者可除去硬塊繼續使用,有較大硬塊時,不準使用,必須更換。

3)、安裝前,必須壓風吹掃孔內的積水和巖粉,以免影響藥卷和孔壁的粘結。

4)、安裝錨桿時,采用風動錨桿機與其相配套的專用錨桿攪拌器進行安裝。

5)、安裝時,應先在錨桿桿體上做出孔深的標記,將藥卷送入孔內,再將桿體插入孔中將藥卷推送至孔底,然后在桿體尾端套上專用錨桿攪拌器,將專用錨桿攪拌器尾部插在鉆機上,一人扶住機頭,一人操作錨桿機,邊推進邊攪拌,前半程用慢速旋轉,后半程用快速旋轉,攪拌藥卷30s后,應繼續保持錨桿機的推力約1min,然后可縮下錨桿機并移開打下一個錨桿孔,10min后,再取下錨桿攪拌器,并在錨桿上安上托板,擰緊錨桿螺母,結束安裝工序。

(3)、錨桿安裝的質量要求

1)、錨桿必須構件齊全,質量合格,樹脂藥卷不準使用失效的、過期的。

2)、錨桿孔深度必須與錨桿長度相配套,否則必須加深錨桿眼或對過深的錨桿眼進行充填,錨板必須緊貼巖面,嚴禁出現安裝后的錨桿不起作用現象。

3)、安裝錨桿時,安設孔口托板之前,必須去掉孔口活碴,避免錨桿安裝后活碴脫落不起作用。

4)、風動鉆攪拌樹脂藥卷以30s為宜,時間過短,攪拌不勻,影響膠凝固化,時間過長,反而會破壞膠凝。

5)、錨桿眼的布置必須按要求打設,固定螺母必須擰緊。

6)、錨桿安裝完畢后,必須使用YML-20型錨桿拉力計(或其它專用拉力計)對錨桿的錨固力進行定期效驗。拉拔錨桿效驗時,除效驗錨桿的錨固力外,在規定的錨固力范圍內,要求錨桿的拉出滑移量不得超過10mm,否則,即視為不合格錨桿。

7)、對錨固力達不到要求的,拉拔效驗時拉出超過10mm的錨桿都必須重新安裝或補套錨桿。

(4)、錨桿支護的管理

加強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對錨桿的加工、制作、存放、安裝、檢驗等工作必須加強管理。安裝好的錨桿應在2-3天內檢查其托板、螺母是否由于爆破震動或端頭蠕變而發生松弛,如有松動應及時擰緊螺母。

2、錨網

采用金屬片網。規格為1×2m,其網絲直徑為2.8mm。

掛網要求平整且搭接好,前壓后上壓下搭接不小于100mm,且搭接部分要求有錨桿穿過,并用錨板壓緊,網絲緊貼巖面,對空幫、脫頂、掉兜現象要分別填實、搗落、重新換網;嚴禁空頂作業,錨網支護不得落后掘面1m。

六、工程質量標準及要求

1、巷道凈寬:巷道中心線至任何一幫間距,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50mm。

2、巷道凈高:腰線上、下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50mm。

3、巷道坡度:50m范圍內允許誤差正負50mm。

4、錨桿間排距允許誤差±20mm。

5、錨桿外露:不得超過50mm。

6、錨桿錨固力:頂錨桿10噸,幫錨桿6噸。

7、水溝:以水溝暢通無淤塞為原則,砌筑水溝的深、寬度不超過設計誤差的正負40mm,蓋板數量齊全,放置穩當。

七、安全技術措施

(一)、提升、運輸

1、斜巷運輸,嚴格執行“開車不行人,行人不開車”制度。

2、開車前,絞車司機必須檢查絞車、鋼絲繩、老鉤、保險繩、小絞車點子等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信號裝置要靈敏可靠,下車時必須先發下車信號,嚴禁斷電放飛車。

4、小絞車應安設牢固,堅持使用檔車器、保險繩、護身桿和檔車桿。小絞車“四壓兩戧”點柱必須齊全。

5、小絞車司機、把鉤工必須經過培訓并持證上崗,集中精力聽準信號,不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6、斜巷抬掉道車時,必須瞻前顧后,嚴禁摘鉤抬車以免擠傷人。

7、過往行人及車輛時,過風門時兩道風門必須隨手關閉,嚴禁兩道風門同時打開。

(二)、錨桿支護的安全技術措施

1、用風鉆打錨桿眼之前,必須先用長把工具站在安全地點去掉頂板及兩幫活碴、傘巖,防止打眼時因震動造成突然落碴或片幫傷人。打眼時,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方可作業。

2、錨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0m且嚴禁空頂作業。即掘進工作面每施工1.0m,必須先架設臨時木棚進行支護,先控制頂板及兩幫,然后在頂板及兩幫按設計位置打設錨桿。嚴禁不打臨時支護在空頂狀態下打錨桿眼及安裝錨桿。

3、錨桿必須用大力矩扳手擰緊,確保錨桿的托板緊貼巷壁。

4、頂板錨桿插入鉆孔,經錨桿機攪拌樹脂藥卷后,在撤鉆之前,必須在錨孔內打入木楔,防止撤鉆后桿體下滑造成傷人。

5、打眼時,應清除眼口浮碴,嚴禁在巖石裂隙處打眼。

6、打鉆用力要適當。不準強行壓鉆,防止損壞鉆機及斷釬傷人。

7、打鉆時必須采用濕式鑿巖,嚴禁干打眼。

8、打設頂板及兩幫上部錨桿眼時,必須采用專用的高板凳搭蛇腳架。腳架上必須用厚度不少于100mm的木板鋪設牢固,且不準留空隙,防止人員及鉆機走空。

9、所搭設的腳架必須至少供2人站立并能夠靈活操作鉆機。

10、使用高板凳搭設腳架時,兩個高板凳中間必須至少有4根鋼筋拉桿相連接、加固,且高板凳必須放穩、放平并支設牢固,防止腳架倒塌。

11、打錨桿眼時,必須至少3人配合作業,一人架下觀天,兩人操作,互相配合,發現險情立即撤人。打幫眼時,嚴防巖石離層、片幫。

12、嚴禁巷修工作與錨桿支護平行作業。

13、樹脂藥卷為易燃品,嚴禁與火工品混放,應放置與專用的木箱內并上鎖。

14、放置樹脂藥卷的木箱應存放與頂板完好,支護完整的通風良好地段,防止失效。

(三)、綜合防塵

1、巷道內必須有完善的灑水、供水管理手段,并配備50m專用灑水軟管。

2、每班由組長負責,在作業前后,進行灑水降塵。

3、隊配備專職防塵工,每天對所管轄的巷道灑遍水,防止巷道內積塵超限。

4、全巷道安2~3道水幕,第一道安設在巷道正前工作地點,第二道安設在工作面后方15~20m處,水幕手柄靈活可靠,每道水幕噴嘴必須在四個以上,保證達到霧化全巷道的效果。

5、工作面正前必須裝設灑水裝置。

6、人人都要愛護防塵設施,所有施工人員都要佩戴防塵口罩,搞好個體防護。

(四)、防自燃發火

l、嚴格按“作業規程”、“一通三防”管理措施施工。

2、鉆眼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以降低煤塵飛揚和煤體濕度,防止熱量積聚。

3、巷道內檢修設備用過的油布、棉紗要指定專人回收升井,杜絕亂塞亂放,以防氧化生熱留下后患。

4、切實加強通風管理,在施工中若過斷層、老巷,必須制定專門措施。

5、施工人員要愛護通風設施,發現隱患及時匯報通風調度。

6、施工中嚴格按空頂距的規定,加強頂板管理,防止冒頂造成隱患,空頂聚瓦斯,使熱量久聚不散。

7、瓦檢員在班中記錄巷道溫度變化情況及有害氣體含量情況,以便提供準確的數據供通防科分析判斷。

8、巷道內清除煤塵收集后,深埋底板并澆水濕潤。

9、機電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10、嚴禁施工人員帶火種下井。

(五)、頂板及工程質量管理

1、加強頂板管理,嚴禁空幫空頂,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處理掉浮矸危巖。

2、遇到圍巖變化時,即當圍巖破碎時,必須及時改變支護形式。

3、施工時,嚴格控制空頂距,并必須及時打設前探梁或臨時支護。嚴格執行專人觀山制度,用長度不小于2m的長釬子及時搗掉活矸危巖,把專人觀山、敲幫問頂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工序中。

4、當頂板破碎或淋水時,必須根據情況及時改變支護形式。

5、架設工字鋼梁時,必須至少有三人以上配合作,穩抬穩放,防止傷人。

(六)、機電防爆及運輸管理

1、區隊設立專職防爆檢查員,每天對所管轄的巷道設備,接線盒徹底檢查一遍,堅持杜絕失爆現象。

2、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注油、打防爆面。

3、所有電器設備、小件、電纜等包機到人,實行掛牌管理。

4、專職防爆員要對每天所檢查的情況如實進行匯報,并填寫好檢修記錄。

5、機電工每天必須認真落實信息日報的內容,查看臺帳,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整改,對整改不了的及時向隊長匯報,提出整改的方案,限期定人定時進行整改。

6、對機電科、生產技術科提出的問題,機電工長必須親自過問,限期落實專人整改。

7、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指定針對性的措施,對沒有按時進行整改的有關責任人要進行罰,另外對由于沒有及時整改而造成事故的,嚴格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追查,嚴肅處理。

8、檢修設備時,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禁帶電作業。

9、需停電檢查設備時,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開關設專人看管,并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示牌。

10、當需要打開隔爆外殼進行檢修時,必須經瓦檢員檢查瓦斯,只有當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準許打開隔爆外殼,經驗電、放電后方可進行檢查。

11、所有的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12、對聲光信號,照明設施經常檢查,確保靈敏可靠。

13、斜巷運輸做到“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聲光信號齊全有效。

14、“一坡三擋”、小絞車管理“四個四”、機電防爆做到“三無”、“四有”、“兩堅持”。

(七)、防滅火

1、根據安全系列化裝備要求,必須使用不延燃橡套電纜。

2、所有的電氣設備(包括電纜、開關等)必須經過機電部門嚴格的計算、核定才準使用。

3、設立兼職設備防爆員,每天對所管轄的工作面進行徹底全面細致的檢查,杜絕失爆現象。

4、工作面每50m設置水管和閥門。?

5、各種保護裝置必須上齊,并正常使用。

6、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在現場的區、隊跟班干部、瓦檢員、班組長應依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火災、瓦斯流經的地區、由于風壓造成火災瓦斯逆流的地區以及可能發生爆炸的地區等)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

7、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8、礦調度室在接到并下火災報告后,立即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根據具體情況,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滅火工作。

9、搶救人員在滅火的過程中,必須經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它有害氣體和風流、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10、井下人員不能直接滅火時,必須封閉火區。

(八)、瓦斯防治及安全監控系統

1、瓦斯檢查員跟班上崗,巡回檢查瓦斯。

2、每班必須有跟班電工堅持將巷道內電器設備防爆檢查,發現失爆設備,立即停產處理,處理后方可恢復生產。

3、信息中心定期效驗探頭和斷電儀的靈敏度及完好狀況。

4、由于該施工地點為主下山采區(含12122采面)的專用回風巷,因此施工地點必須安設KJ70型瓦斯監控探頭。巷道內設置一臺瓦斯傳感器,安設于措施巷東口處,瓦斯報警濃度0.6%,斷電濃度0.8%,復電濃度0.79%。斷電范圍維修工作面及其回風流的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5、該施工地點必須有專職瓦斯檢查員在現場跟班蹲點,認真檢查瓦斯濃度,發現瓦斯超限必須通知所有工作人員撤退至-270運輸大巷,巷道內嚴禁有任何人員工作。

6、該地點進行維修作業時,主下山采區、12122采面嚴禁進行采煤及其它任何生產工作,嚴禁串聯風作業。

7、工作地點必須每間隔50m安設一組壓風自救站,并投入正常使用。每組壓風自救站必須有至少滿足6~8人同時使用的自救袋。

(九)、供電系統

一、供電系統簡述

巷道設一趟生產電源,由中央變電所專用開關、專用線路、專用變壓器供電。并安設瓦斯電閉鎖裝置。

二、供電設計依據

巷道電氣設備總容量:40kw(絞車)

(十)、避災路線

1、發生火、瓦斯煤塵爆炸和有害氣體涌出時,迅速帶好自救器,沿以下路線撤退:

施工地點-270運輸大巷→暗斜井→地面

2、發生水災時,沿以下路線撤退:

施工地點→東總回風巷→北風井→地面

3、施工地點要設專用電話,隨壓風自救站前移,一旦發生事故時,可立通知受威脅的險區人員撤離。

4、保證電話通訊、監控設施暢通可靠。

5、其它本措施未涉及到的仍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篇2:管子巷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礦井總體安排,計劃明年在主下山采區投入一個綜采工作面,因專用回風上山原設計斷面較小只有5.2m2,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經研究決定對其進行維修,為保證安全施工,特編制此巷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地質條件

該施工地點為主下山采區的專用回風巷,地質條件簡單,無地質構造,大占砂巖頂板直接壓煤,其上部為村莊煤柱,沒有進行任何開采活動,其下部50m為-270運輸大巷;據-270運輸大巷、措施巷在施工過程中揭露情況及其服務生產近10年來的顯現情況分析,該維修施工地點不存在水害、煤層自燃等重大災害征兆;但應加強頂板管理及瓦斯治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施工方法

1、采取由下向上逐段進行,嚴禁分段打節作業。在巷道內安裝40KW絞車提升運輸至-270西大巷內,由電瓶車拉運至主井煤倉,嚴禁煤、碴混裝。

2、使用錨索配工字鋼托住西幫梁頭后,然后再扒西幫石墻擴修。

3、打眼采用YT-28型氣腿式鑿巖機打眼,由地面20m3空壓機經壓風管道供風。

三、規格尺寸要求

巷道斷面設計形式為矩形,設計斷面11.76m2,巷道凈寬4.2m,巷道中高2.8m。在巷道西幫打設水溝,水溝凈深400mm,凈寬300mm,混凝土澆注厚度100mm。支護方式采用錨桿、錨網支護,頂板破碎處采用錨桿、錨網、錨索聯合支護。錨網前壓后,上壓下,搭接長度不少于100mm,搭接處用鐵絲捆扎牢固。

四、支護設計

1、錨桿長度

L=N(1.1+3.0/10)=1.0(1.1+0.3)=1.4m

W-巷道寬度?m

N-圍巖穩定影響系數?取N=1.0

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為保證錨桿的錨固深度,取錨桿長度L=1.8米

2、錨桿間距

D≤L/2=1.8/2=0.9m

間、排距取D=0.85m

3、錨桿直徑

d=1.8/110=0.016m

取d=18mm

?4、錨固力計算:

?Q=KHDDY=2×1.6×0.85×0.85×3.6=8T/根

?K-安全系數?取K=2

?H-軟弱巖層厚度?取1.6m

?D-錨桿間距?m

?Y-軟弱巖層的平均容重

根據以上計算:

選用Φ20×2000mm螺紋鋼樹脂錨桿,排距850±20mm,間距850±20mm。樹脂藥卷規格為Φ23×350mm,每個錨桿眼用2支樹脂藥卷,錨桿外露長度不超過50mm。

五、支護要求

1、錨桿

(1)、錨桿的規格尺寸

錨桿規格為φ20×2000mm螺紋鋼樹脂錨桿,樹脂藥卷端頭錨固,錨桿布置方式為矩形布置。

該巷道圍巖屬中等穩定,因此,錨桿的錨入方向應與巖層或主要裂隙面成較大角度相交。盡可能與其垂直,圍巖的層面與裂隙面不明顯時,錨桿應垂直于巷道周邊錨入。

(2)、錨桿安裝的技術要求

1)、安裝前,首先要檢查錨孔的深度,必須達到2.0m方可安裝。(孔深時,錨桿不能與孔底膠結,孔淺時,錨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安裝前,要檢查桿體零件是否齊全,樹脂藥卷是否完好。有無變質現象。藥卷如有破損結塊時,少者可除去硬塊繼續使用,有較大硬塊時,不準使用,必須更換。

3)、安裝前,必須壓風吹掃孔內的積水和巖粉,以免影響藥卷和孔壁的粘結。

4)、安裝錨桿時,采用風動錨桿機與其相配套的專用錨桿攪拌器進行安裝。

5)、安裝時,應先在錨桿桿體上做出孔深的標記,將藥卷送入孔內,再將桿體插入孔中將藥卷推送至孔底,然后在桿體尾端套上專用錨桿攪拌器,將專用錨桿攪拌器尾部插在鉆機上,一人扶住機頭,一人操作錨桿機,邊推進邊攪拌,前半程用慢速旋轉,后半程用快速旋轉,攪拌藥卷30s后,應繼續保持錨桿機的推力約1min,然后可縮下錨桿機并移開打下一個錨桿孔,10min后,再取下錨桿攪拌器,并在錨桿上安上托板,擰緊錨桿螺母,結束安裝工序。

(3)、錨桿安裝的質量要求

1)、錨桿必須構件齊全,質量合格,樹脂藥卷不準使用失效的、過期的。

2)、錨桿孔深度必須與錨桿長度相配套,否則必須加深錨桿眼或對過深的錨桿眼進行充填,錨板必須緊貼巖面,嚴禁出現安裝后的錨桿不起作用現象。

3)、安裝錨桿時,安設孔口托板之前,必須去掉孔口活碴,避免錨桿安裝后活碴脫落不起作用。

4)、風動鉆攪拌樹脂藥卷以30s為宜,時間過短,攪拌不勻,影響膠凝固化,時間過長,反而會破壞膠凝。

5)、錨桿眼的布置必須按要求打設,固定螺母必須擰緊。

6)、錨桿安裝完畢后,必須使用YML-20型錨桿拉力計(或其它專用拉力計)對錨桿的錨固力進行定期效驗。拉拔錨桿效驗時,除效驗錨桿的錨固力外,在規定的錨固力范圍內,要求錨桿的拉出滑移量不得超過10mm,否則,即視為不合格錨桿。

7)、對錨固力達不到要求的,拉拔效驗時拉出超過10mm的錨桿都必須重新安裝或補套錨桿。

(4)、錨桿支護的管理

加強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對錨桿的加工、制作、存放、安裝、檢驗等工作必須加強管理。安裝好的錨桿應在2-3天內檢查其托板、螺母是否由于爆破震動或端頭蠕變而發生松弛,如有松動應及時擰緊螺母。

2、錨網

采用金屬片網。規格為1×2m,其網絲直徑為2.8mm。

掛網要求平整且搭接好,前壓后上壓下搭接不小于100mm,且搭接部分要求有錨桿穿過,并用錨板壓緊,網絲緊貼巖面,對空幫、脫頂、掉兜現象要分別填實、搗落、重新換網;嚴禁空頂作業,錨網支護不得落后掘面1m。

六、工程質量標準及要求

1、巷道凈寬:巷道中心線至任何一幫間距,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50mm。

2、巷道凈高:腰線上、下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50mm。

3、巷道坡度:50m范圍內允許誤差正負50mm。

4、錨桿間排距允許誤差±20mm。

5、錨桿外露:不得超過50mm。

6、錨桿錨固力:頂錨桿10噸,幫錨桿6噸。

7、水溝:以水溝暢通無淤塞為原則,砌筑水溝的深、寬度不超過設計誤差的正負40mm,蓋板數量齊全,放置穩當。

七、安全技術措施

(一)、提升、運輸

1、斜巷運輸,嚴格執行“開車不行人,行人不開車”制度。

2、開車前,絞車司機必須檢查絞車、鋼絲繩、老鉤、保險繩、小絞車點子等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信號裝置要靈敏可靠,下車時必須先發下車信號,嚴禁斷電放飛車。

4、小絞車應安設牢固,堅持使用檔車器、保險繩、護身桿和檔車桿。小絞車“四壓兩戧”點柱必須齊全。

5、小絞車司機、把鉤工必須經過培訓并持證上崗,集中精力聽準信號,不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6、斜巷抬掉道車時,必須瞻前顧后,嚴禁摘鉤抬車以免擠傷人。

7、過往行人及車輛時,過風門時兩道風門必須隨手關閉,嚴禁兩道風門同時打開。

(二)、錨桿支護的安全技術措施

1、用風鉆打錨桿眼之前,必須先用長把工具站在安全地點去掉頂板及兩幫活碴、傘巖,防止打眼時因震動造成突然落碴或片幫傷人。打眼時,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方可作業。

2、錨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0m且嚴禁空頂作業。即掘進工作面每施工1.0m,必須先架設臨時木棚進行支護,先控制頂板及兩幫,然后在頂板及兩幫按設計位置打設錨桿。嚴禁不打臨時支護在空頂狀態下打錨桿眼及安裝錨桿。

3、錨桿必須用大力矩扳手擰緊,確保錨桿的托板緊貼巷壁。

4、頂板錨桿插入鉆孔,經錨桿機攪拌樹脂藥卷后,在撤鉆之前,必須在錨孔內打入木楔,防止撤鉆后桿體下滑造成傷人。

5、打眼時,應清除眼口浮碴,嚴禁在巖石裂隙處打眼。

6、打鉆用力要適當。不準強行壓鉆,防止損壞鉆機及斷釬傷人。

7、打鉆時必須采用濕式鑿巖,嚴禁干打眼。

8、打設頂板及兩幫上部錨桿眼時,必須采用專用的高板凳搭蛇腳架。腳架上必須用厚度不少于100mm的木板鋪設牢固,且不準留空隙,防止人員及鉆機走空。

9、所搭設的腳架必須至少供2人站立并能夠靈活操作鉆機。

10、使用高板凳搭設腳架時,兩個高板凳中間必須至少有4根鋼筋拉桿相連接、加固,且高板凳必須放穩、放平并支設牢固,防止腳架倒塌。

11、打錨桿眼時,必須至少3人配合作業,一人架下觀天,兩人操作,互相配合,發現險情立即撤人。打幫眼時,嚴防巖石離層、片幫。

12、嚴禁巷修工作與錨桿支護平行作業。

13、樹脂藥卷為易燃品,嚴禁與火工品混放,應放置與專用的木箱內并上鎖。

14、放置樹脂藥卷的木箱應存放與頂板完好,支護完整的通風良好地段,防止失效。

(三)、綜合防塵

1、巷道內必須有完善的灑水、供水管理手段,并配備50m專用灑水軟管。

2、每班由組長負責,在作業前后,進行灑水降塵。

3、隊配備專職防塵工,每天對所管轄的巷道灑遍水,防止巷道內積塵超限。

4、全巷道安2~3道水幕,第一道安設在巷道正前工作地點,第二道安設在工作面后方15~20m處,水幕手柄靈活可靠,每道水幕噴嘴必須在四個以上,保證達到霧化全巷道的效果。

5、工作面正前必須裝設灑水裝置。

6、人人都要愛護防塵設施,所有施工人員都要佩戴防塵口罩,搞好個體防護。

(四)、防自燃發火

l、嚴格按“作業規程”、“一通三防”管理措施施工。

2、鉆眼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以降低煤塵飛揚和煤體濕度,防止熱量積聚。

3、巷道內檢修設備用過的油布、棉紗要指定專人回收升井,杜絕亂塞亂放,以防氧化生熱留下后患。

4、切實加強通風管理,在施工中若過斷層、老巷,必須制定專門措施。

5、施工人員要愛護通風設施,發現隱患及時匯報通風調度。

6、施工中嚴格按空頂距的規定,加強頂板管理,防止冒頂造成隱患,空頂聚瓦斯,使熱量久聚不散。

7、瓦檢員在班中記錄巷道溫度變化情況及有害氣體含量情況,以便提供準確的數據供通防科分析判斷。

8、巷道內清除煤塵收集后,深埋底板并澆水濕潤。

9、機電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10、嚴禁施工人員帶火種下井。

(五)、頂板及工程質量管理

1、加強頂板管理,嚴禁空幫空頂,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處理掉浮矸危巖。

2、遇到圍巖變化時,即當圍巖破碎時,必須及時改變支護形式。

3、施工時,嚴格控制空頂距,并必須及時打設前探梁或臨時支護。嚴格執行專人觀山制度,用長度不小于2m的長釬子及時搗掉活矸危巖,把專人觀山、敲幫問頂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工序中。

4、當頂板破碎或淋水時,必須根據情況及時改變支護形式。

5、架設工字鋼梁時,必須至少有三人以上配合作,穩抬穩放,防止傷人。

(六)、機電防爆及運輸管理

1、區隊設立專職防爆檢查員,每天對所管轄的巷道設備,接線盒徹底檢查一遍,堅持杜絕失爆現象。

2、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注油、打防爆面。

3、所有電器設備、小件、電纜等包機到人,實行掛牌管理。

4、專職防爆員要對每天所檢查的情況如實進行匯報,并填寫好檢修記錄。

5、機電工每天必須認真落實信息日報的內容,查看臺帳,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整改,對整改不了的及時向隊長匯報,提出整改的方案,限期定人定時進行整改。

6、對機電科、生產技術科提出的問題,機電工長必須親自過問,限期落實專人整改。

7、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指定針對性的措施,對沒有按時進行整改的有關責任人要進行罰,另外對由于沒有及時整改而造成事故的,嚴格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追查,嚴肅處理。

8、檢修設備時,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禁帶電作業。

9、需停電檢查設備時,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開關設專人看管,并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示牌。

10、當需要打開隔爆外殼進行檢修時,必須經瓦檢員檢查瓦斯,只有當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準許打開隔爆外殼,經驗電、放電后方可進行檢查。

11、所有的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12、對聲光信號,照明設施經常檢查,確保靈敏可靠。

13、斜巷運輸做到“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聲光信號齊全有效。

14、“一坡三擋”、小絞車管理“四個四”、機電防爆做到“三無”、“四有”、“兩堅持”。

(七)、防滅火

1、根據安全系列化裝備要求,必須使用不延燃橡套電纜。

2、所有的電氣設備(包括電纜、開關等)必須經過機電部門嚴格的計算、核定才準使用。

3、設立兼職設備防爆員,每天對所管轄的工作面進行徹底全面細致的檢查,杜絕失爆現象。

4、工作面每50m設置水管和閥門。?

5、各種保護裝置必須上齊,并正常使用。

6、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在現場的區、隊跟班干部、瓦檢員、班組長應依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火災、瓦斯流經的地區、由于風壓造成火災瓦斯逆流的地區以及可能發生爆炸的地區等)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

7、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8、礦調度室在接到并下火災報告后,立即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根據具體情況,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滅火工作。

9、搶救人員在滅火的過程中,必須經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它有害氣體和風流、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10、井下人員不能直接滅火時,必須封閉火區。

(八)、瓦斯防治及安全監控系統

1、瓦斯檢查員跟班上崗,巡回檢查瓦斯。

2、每班必須有跟班電工堅持將巷道內電器設備防爆檢查,發現失爆設備,立即停產處理,處理后方可恢復生產。

3、信息中心定期效驗探頭和斷電儀的靈敏度及完好狀況。

4、由于該施工地點為主下山采區(含12122采面)的專用回風巷,因此施工地點必須安設KJ70型瓦斯監控探頭。巷道內設置一臺瓦斯傳感器,安設于措施巷東口處,瓦斯報警濃度0.6%,斷電濃度0.8%,復電濃度0.79%。斷電范圍維修工作面及其回風流的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5、該施工地點必須有專職瓦斯檢查員在現場跟班蹲點,認真檢查瓦斯濃度,發現瓦斯超限必須通知所有工作人員撤退至-270運輸大巷,巷道內嚴禁有任何人員工作。

6、該地點進行維修作業時,主下山采區、12122采面嚴禁進行采煤及其它任何生產工作,嚴禁串聯風作業。

7、工作地點必須每間隔50m安設一組壓風自救站,并投入正常使用。每組壓風自救站必須有至少滿足6~8人同時使用的自救袋。

(九)、供電系統

一、供電系統簡述

巷道設一趟生產電源,由中央變電所專用開關、專用線路、專用變壓器供電。并安設瓦斯電閉鎖裝置。

二、供電設計依據

巷道電氣設備總容量:40kw(絞車)

(十)、避災路線

1、發生火、瓦斯煤塵爆炸和有害氣體涌出時,迅速帶好自救器,沿以下路線撤退:

施工地點-270運輸大巷→暗斜井→地面

2、發生水災時,沿以下路線撤退:

施工地點→東總回風巷→北風井→地面

3、施工地點要設專用電話,隨壓風自救站前移,一旦發生事故時,可立通知受威脅的險區人員撤離。

4、保證電話通訊、監控設施暢通可靠。

5、其它本措施未涉及到的仍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篇3:管子巷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礦井總體安排,計劃明年在主下山采區投入一個綜采工作面,因專用回風上山原設計斷面較小只有5.2m2,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經研究決定對其進行維修,為保證安全施工,特編制此巷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地質條件

該施工地點為主下山采區的專用回風巷,地質條件簡單,無地質構造,大占砂巖頂板直接壓煤,其上部為村莊煤柱,沒有進行任何開采活動,其下部50m為-270運輸大巷;據-270運輸大巷、措施巷在施工過程中揭露情況及其服務生產近10年來的顯現情況分析,該維修施工地點不存在水害、煤層自燃等重大災害征兆;但應加強頂板管理及瓦斯治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施工方法

1、采取由下向上逐段進行,嚴禁分段打節作業。在巷道內安裝40kw絞車提升運輸至-270西大巷內,由電瓶車拉運至主井煤倉,嚴禁煤、碴混裝。

2、使用錨索配工字鋼托住西幫梁頭后,然后再扒西幫石墻擴修。

3、打眼采用yt-28型氣腿式鑿巖機打眼,由地面20m3空壓機經壓風管道供風。

三、規格尺寸要求

巷道斷面設計形式為矩形,設計斷面11.76m2,巷道凈寬4.2m,巷道中高2.8m。在巷道西幫打設水溝,水溝凈深400mm,凈寬300mm,混凝土澆注厚度100mm。支護方式采用錨桿、錨網支護,頂板破碎處采用錨桿、錨網、錨索聯合支護。錨網前壓后,上壓下,搭接長度不少于100mm,搭接處用鐵絲捆扎牢固。

四、支護設計

1、錨桿長度

l=n(1.1+3.0/10)=1.0(1.1+0.3)=1.4m

w-巷道寬度?m

n-圍巖穩定影響系數?取n=1.0

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為保證錨桿的錨固深度,取錨桿長度l=1.8米

2、錨桿間距

d≤l/2=1.8/2=0.9m

間、排距取d=0.85m

3、錨桿直徑

d=1.8/110=0.016m

取d=18mm

4、錨固力計算:

q=khddy=2×1.6×0.85×0.85×3.6=8t/根

k-安全系數?取k=2

h-軟弱巖層厚度?取1.6m

d-錨桿間距?m

y-軟弱巖層的平均容重

根據以上計算:

選用φ20×2000mm螺紋鋼樹脂錨桿,排距850±20mm,間距850±20mm。樹脂藥卷規格為φ23×350mm,每個錨桿眼用2支樹脂藥卷,錨桿外露長度不超過50mm。

五、支護要求

1、錨桿

(1)、錨桿的規格尺寸

錨桿規格為φ20×2000mm螺紋鋼樹脂錨桿,樹脂藥卷端頭錨固,錨桿布置方式為矩形布置。

該巷道圍巖屬中等穩定,因此,錨桿的錨入方向應與巖層或主要裂隙面成較大角度相交。盡可能與其垂直,圍巖的層面與裂隙面不明顯時,錨桿應垂直于巷道周邊錨入。

(2)、錨桿安裝的技術要求

1)、安裝前,首先要檢查錨孔的深度,必須達到2.0m方可安裝。(孔深時,錨桿不能與孔底膠結,孔淺時,錨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安裝前,要檢查桿體零件是否齊全,樹脂藥卷是否完好。有無變質現象。藥卷如有破損結塊時,少者可除去硬塊繼續使用,有較大硬塊時,不準使用,必須更換。

3)、安裝前,必須壓風吹掃孔內的積水和巖粉,以免影響藥卷和孔壁的粘結。

4)、安裝錨桿時,采用風動錨桿機與其相配套的專用錨桿攪拌器進行安裝。

5)、安裝時,應先在錨桿桿體上做出孔深的標記,將藥卷送入孔內,再將桿體插入孔中將藥卷推送至孔底,然后在桿體尾端套上專用錨桿攪拌器,將專用錨桿攪拌器尾部插在鉆機上,一人扶住機頭,一人操作錨桿機,邊推進邊攪拌,前半程用慢速旋轉,后半程用快速旋轉,攪拌藥卷30s后,應繼續保持錨桿機的推力約1min,然后可縮下錨桿機并移開打下一個錨桿孔,10min后,再取下錨桿攪拌器,并在錨桿上安上托板,擰緊錨桿螺母,結束安裝工序。

(3)、錨桿安裝的質量要求

1)、錨桿必須構件齊全,質量合格,樹脂藥卷不準使用失效的、過期的。

2)、錨桿孔深度必須與錨桿長度相配套,否則必須加深錨桿眼或對過深的錨桿眼進行充填,錨板必須緊貼巖面,嚴禁出現安裝后的錨桿不起作用現象。

3)、安裝錨桿時,安設孔口托板之前,必須去掉孔口活碴,避免錨桿安裝后活碴脫落不起作用。

4)、風動鉆攪拌樹脂藥卷以30s為宜,時間過短,攪拌不勻,影響膠凝固化,時間過長,反而會破壞膠凝。

5)、錨桿眼的布置必須按要求打設,固定螺母必須擰緊。

6)、錨桿安裝完畢后,必須使用yml-20型錨桿拉力計(或其它專用拉力計)對錨桿的錨固力進行定期效驗。拉拔錨桿效驗時,除效驗錨桿的錨固力外,在規定的錨固力范圍內,要求錨桿的拉出滑移量不得超過10mm,否則,即視為不合格錨桿。

7)、對錨固力達不到要求的,拉拔效驗時拉出超過10mm的錨桿都必須重新安裝或補套錨桿。

(4)、錨桿支護的管理

加強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對錨桿的加工、制作、存放、安裝、檢驗等工作必須加強管理。安裝好的錨桿應在2-3天內檢查其托板、螺母是否由于爆破震動或端頭蠕變而發生松弛,如有松動應及時擰緊螺母。

2、錨網

采用金屬片網。規格為1×2m,其網絲直徑為2.8mm。

掛網要求平整且搭接好,前壓后上壓下搭接不小于100mm,且搭接部分要求有錨桿穿過,并用錨板壓緊,網絲緊貼巖面,對空幫、脫頂、掉兜現象要分別填實、搗落、重新換網;嚴禁空頂作業,錨網支護不得落后掘面1m。

六、工程質量標準及要求

1、巷道凈寬:巷道中心線至任何一幫間距,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50mm。

2、巷道凈高:腰線上、下不小于設計的30mm,不大于50mm。

3、巷道坡度:50m范圍內允許誤差正負50mm。

4、錨桿間排距允許誤差±20mm。

5、錨桿外露:不得超過50mm。

6、錨桿錨固力:頂錨桿10噸,幫錨桿6噸。

7、水溝:以水溝暢通無淤塞為原則,砌筑水溝的深、寬度不超過設計誤差的正負40mm,蓋板數量齊全,放置穩當。

七、安全技術措施

(一)、提升、運輸

1、斜巷運輸,嚴格執行“開車不行人,行人不開車”制度。

2、開車前,絞車司機必須檢查絞車、鋼絲繩、老鉤、保險繩、小絞車點子等的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信號裝置要靈敏可靠,下車時必須先發下車信號,嚴禁斷電放飛車。

4、小絞車應安設牢固,堅持使用檔車器、保險繩、護身桿和檔車桿。小絞車“四壓兩戧”點柱必須齊全。

5、小絞車司機、把鉤工必須經過培訓并持證上崗,集中精力聽準信號,不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6、斜巷抬掉道車時,必須瞻前顧后,嚴禁摘鉤抬車以免擠傷人。

7、過往行人及車輛時,過風門時兩道風門必須隨手關閉,嚴禁兩道風門同時打開。

(二)、錨桿支護的安全技術措施

1、用風鉆打錨桿眼之前,必須先用長把工具站在安全地點去掉頂板及兩幫活碴、傘巖,防止打眼時因震動造成突然落碴或片幫傷人。打眼時,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方可作業。

2、錨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0m且嚴禁空頂作業。即掘進工作面每施工1.0m,必須先架設臨時木棚進行支護,先控制頂板及兩幫,然后在頂板及兩幫按設計位置打設錨桿。嚴禁不打臨時支護在空頂狀態下打錨桿眼及安裝錨桿。

3、錨桿必須用大力矩扳手擰緊,確保錨桿的托板緊貼巷壁。

4、頂板錨桿插入鉆孔,經錨桿機攪拌樹脂藥卷后,在撤鉆之前,必須在錨孔內打入木楔,防止撤鉆后桿體下滑造成傷人。

5、打眼時,應清除眼口浮碴,嚴禁在巖石裂隙處打眼。

6、打鉆用力要適當。不準強行壓鉆,防止損壞鉆機及斷釬傷人。

7、打鉆時必須采用濕式鑿巖,嚴禁干打眼。

8、打設頂板及兩幫上部錨桿眼時,必須采用專用的高板凳搭蛇腳架。腳架上必須用厚度不少于100mm的木板鋪設牢固,且不準留空隙,防止人員及鉆機走空。

9、所搭設的腳架必須至少供2人站立并能夠靈活操作鉆機。

10、使用高板凳搭設腳架時,兩個高板凳中間必須至少有4根鋼筋拉桿相連接、加固,且高板凳必須放穩、放平并支設牢固,防止腳架倒塌。

11、打錨桿眼時,必須至少3人配合作業,一人架下觀天,兩人操作,互相配合,發現險情立即撤人。打幫眼時,嚴防巖石離層、片幫。

12、嚴禁巷修工作與錨桿支護平行作業。

13、樹脂藥卷為易燃品,嚴禁與火工品混放,應放置與專用的木箱內并上鎖。

14、放置樹脂藥卷的木箱應存放與頂板完好,支護完整的通風良好地段,防止失效。

(三)、綜合防塵

1、巷道內必須有完善的灑水、供水管理手段,并配備50m專用灑水軟管。

2、每班由組長負責,在作業前后,進行灑水降塵。

3、隊配備專職防塵工,每天對所管轄的巷道灑遍水,防止巷道內積塵超限。

4、全巷道安2~3道水幕,第一道安設在巷道正前工作地點,第二道安設在工作面后方15~20m處,水幕手柄靈活可靠,每道水幕噴嘴必須在四個以上,保證達到霧化全巷道的效果。

5、工作面正前必須裝設灑水裝置。

6、人人都要愛護防塵設施,所有施工人員都要佩戴防塵口罩,搞好個體防護。

(四)、防自燃發火

l、嚴格按“作業規程”、“一通三防”管理措施施工。

2、鉆眼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以降低煤塵飛揚和煤體濕度,防止熱量積聚。

3、巷道內檢修設備用過的油布、棉紗要指定專人回收升井,杜絕亂塞亂放,以防氧化生熱留下后患。

4、切實加強通風管理,在施工中若過斷層、老巷,必須制定專門措施。

5、施工人員要愛護通風設施,發現隱患及時匯報通風調度。

6、施工中嚴格按空頂距的規定,加強頂板管理,防止冒頂造成隱患,空頂聚瓦斯,使熱量久聚不散。

7、瓦檢員在班中記錄巷道溫度變化情況及有害氣體含量情況,以便提供準確的數據供通防科分析判斷。

8、巷道內清除煤塵收集后,深埋底板并澆水濕潤。

9、機電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10、嚴禁施工人員帶火種下井。

(五)、頂板及工程質量管理

1、加強頂板管理,嚴禁空幫空頂,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處理掉浮矸危巖。

2、遇到圍巖變化時,即當圍巖破碎時,必須及時改變支護形式。

3、施工時,嚴格控制空頂距,并必須及時打設前探梁或臨時支護。嚴格執行專人觀山制度,用長度不小于2m的長釬子及時搗掉活矸危巖,把專人觀山、敲幫問頂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工序中。

4、當頂板破碎或淋水時,必須根據情況及時改變支護形式。

5、架設工字鋼梁時,必須至少有三人以上配合作,穩抬穩放,防止傷人。

(六)、機電防爆及運輸管理

1、區隊設立專職防爆檢查員,每天對所管轄的巷道設備,接線盒徹底檢查一遍,堅持杜絕失爆現象。

2、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注油、打防爆面。

3、所有電器設備、小件、電纜等包機到人,實行掛牌管理。

4、專職防爆員要對每天所檢查的情況如實進行匯報,并填寫好檢修記錄。

5、機電工每天必須認真落實信息日報的內容,查看臺帳,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整改,對整改不了的及時向隊長匯報,提出整改的方案,限期定人定時進行整改。

6、對機電科、生產技術科提出的問題,機電工長必須親自過問,限期落實專人整改。

7、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指定針對性的措施,對沒有按時進行整改的有關責任人要進行罰,另外對由于沒有及時整改而造成事故的,嚴格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追查,嚴肅處理。

8、檢修設備時,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禁帶電作業。

9、需停電檢查設備時,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開關設專人看管,并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示牌。

10、當需要打開隔爆外殼進行檢修時,必須經瓦檢員檢查瓦斯,只有當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準許打開隔爆外殼,經驗電、放電后方可進行檢查。

11、所有的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12、對聲光信號,照明設施經常檢查,確保靈敏可靠。

13、斜巷運輸做到“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聲光信號齊全有效。

14、“一坡三擋”、小絞車管理“四個四”、機電防爆做到“三無”、“四有”、“兩堅持”。

(七)、防滅火

1、根據安全系列化裝備要求,必須使用不延燃橡套電纜。

2、所有的電氣設備(包括電纜、開關等)必須經過機電部門嚴格的計算、核定才準使用。

3、設立兼職設備防爆員,每天對所管轄的工作面進行徹底全面細致的檢查,杜絕失爆現象。

4、工作面每50m設置水管和閥門。

5、各種保護裝置必須上齊,并正常使用。

6、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在現場的區、隊跟班干部、瓦檢員、班組長應依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火災、瓦斯流經的地區、由于風壓造成火災瓦斯逆流的地區以及可能發生爆炸的地區等)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

7、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8、礦調度室在接到并下火災報告后,立即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根據具體情況,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滅火工作。

9、搶救人員在滅火的過程中,必須經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它有害氣體和風流、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10、井下人員不能直接滅火時,必須封閉火區。

(八)、瓦斯防治及安全監控系統

1、瓦斯檢查員跟班上崗,巡回檢查瓦斯。

2、每班必須有跟班電工堅持將巷道內電器設備防爆檢查,發現失爆設備,立即停產處理,處理后方可恢復生產。

3、信息中心定期效驗探頭和斷電儀的靈敏度及完好狀況。

4、由于該施工地點為主下山采區(含12122采面)的專用回風巷,因此施工地點必須安設kj70型瓦斯監控探頭。巷道內設置一臺瓦斯傳感器,安設于措施巷東口處,瓦斯報警濃度0.6%,斷電濃度0.8%,復電濃度0.79%。斷電范圍維修工作面及其回風流的所有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5、該施工地點必須有專職瓦斯檢查員在現場跟班蹲點,認真檢查瓦斯濃度,發現瓦斯超限必須通知所有工作人員撤退至-270運輸大巷,巷道內嚴禁有任何人員工作。

6、該地點進行維修作業時,主下山采區、12122采面嚴禁進行采煤及其它任何生產工作,嚴禁串聯風作業。

7、工作地點必須每間隔50m安設一組壓風自救站,并投入正常使用。每組壓風自救站必須有至少滿足6~8人同時使用的自救袋。

(九)、供電系統

一、供電系統簡述

巷道設一趟生產電源,由中央變電所專用開關、專用線路、專用變壓器供電。并安設瓦斯電閉鎖裝置。

二、供電設計依據

巷道電氣設備總容量:40kw(絞車)

(十)、避災路線

1、發生火、瓦斯煤塵爆炸和有害氣體涌出時,迅速帶好自救器,沿以下路線撤退:

施工地點-270運輸大巷→暗斜井→地面

2、發生水災時,沿以下路線撤退:

施工地點→東總回風巷→北風井→地面

3、施工地點要設專用電話,隨壓風自救站前移,一旦發生事故時,可立通知受威脅的險區人員撤離。

4、保證電話通訊、監控設施暢通可靠。

5、其它本措施未涉及到的仍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