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蒸壓釜定期檢驗規范

蒸壓釜定期檢驗規范

2024-07-16 閱讀 9708

摘要:本文以《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則》為基礎,結合多年的實際檢驗工作,對蒸壓釜定期檢驗過程中的要點進行歸納,并對常見缺陷成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蒸壓釜定期檢驗缺陷

1概況

蒸壓釜又稱蒸養釜,是一種體積龐大、重量較重的大型壓力容器壓釜用途十分廣泛,大量應用于加氣混凝土砌塊、混凝土管樁、灰砂磚等建筑材料的蒸壓養護。

一般來說,蒸壓釜在以下條件下工作:

工作壓力:0.8~1.5MPa;

工作溫度:200℃左右;

介質:飽和蒸汽、硅酸鹽制品、冷凝水等;

主體材質:20R、20g、16MnR或16Mng。

蒸壓釜內徑由Φ1600mm至3200mm,長度從10m至30m,工作壓力0.8~1.5MPa左右,是典型的快開門壓力容器。蒸壓釜的工藝制度比較復雜,每個周期都要經過真空、升壓、保壓和降壓幾個階段。另外其工作環境差,空氣、冷凝水、料渣都會對釜體本身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蒸壓釜體積大,雖然壓力不高,但蘊藏能量巨大,一旦發生事故,造成危害也巨大。

2定期檢驗

2.1重點檢驗部位結構檢查:釜齒結構;釜蓋法蘭與封頭,釜端法蘭與筒體的連接形式;焊縫檢查:釜蓋法蘭與封頭、釜端法蘭與筒體、筒體與筒體的連接焊縫;壁厚檢查:筒體的壁厚,封頭的壁厚。

2.2主要缺陷

結構:釜齒采用鋼板拼焊、釜蓋法蘭與封頭采用角焊連接,釜端法蘭與筒體采用角焊連接;焊縫:釜蓋法蘭與封頭連接焊縫的表面裂紋,釜端法蘭與筒體連接焊縫的表面裂紋;壁厚:筒體壁厚是否滿足強度要求,尤其是筒體下半部位因腐蝕和磨損減薄造成強度削弱。

2.3主要檢查手段以宏觀檢查(用肉眼或10倍放大鏡),表面探傷(MT、PT),測厚等為主,輔以必要的RT、UT檢查。原始資料齊全,材質清楚的釜,可按原設計計算公式進行強度校核;對原始資料不全或沒有,材料不清的釜,根據設備使用條件,可按《鋼制壓力容器》中相應厚度的Q235鋼的最低許用應力進行強度校核。

2.4外部檢查檢查釜外壁保溫層有否脫落,有否蒸汽泄漏痕跡,基礎有否不均勻下沉,釜體有無彎曲變形。檢查釜齒的結構(整體鍛、鑄或鋼板拼焊);檢查釜蓋法蘭與封頭,釜端法蘭與筒體的連接型式。重點是結構是否合理。釜蓋法蘭與封頭、釜端法蘭與筒體連接的常見結構,供檢驗評定參考。

2.5內、外表面缺陷檢查對釜蓋法蘭與封頭,釜端法蘭與筒體連接的環縫及其兩側100mm范圍進行宏觀及表面探傷檢查。重點檢查裂紋缺陷。對檢查發現裂紋的,應核查法蘭材質,分析裂紋原因。對位于釜內下半部的焊縫及其兩側100mm范圍進行宏觀或表面探傷檢查。重點是檢查裂紋,腐蝕,磨損變形等缺陷。對釜體內表面進行宏觀檢查,重點是檢查裂紋、腐蝕、鼓包變形等缺陷。

2.6壁厚測定用超聲波測厚儀對組成筒體的每張鋼板的兩端定點測厚,不少于兩點,對發現腐蝕、磨損等缺陷部位應仔細測定壁厚。

2.7支座部位檢查檢查活動支座有否卡住,支座與腹板間隙是否過大。

2.8安全附件檢查快開門安全連鎖裝置由安全手柄、安全圓盤、接桿、球閥等組成。安裝于釜體裝置側面。起關蓋(釜蓋)進氣、排汽開蓋(釜蓋)的連鎖作用。防止關蓋不到位就送汽升壓及余汽未排盡就開蓋的惡性事故發生。長期使用中,由于操作不當造成安全連鎖裝置的安全圓盤和釜蓋限位塊的變形、損壞,是安全連桿和球閥不同步,造成安全聯鎖裝置的實效。安全連鎖裝置實效是蒸壓釜發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定期檢驗中應重點關注。

檢查壓力表,安全閥規格,型號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期校驗。

2.9材質檢查釜蓋釜端法蘭與筒體連接的環縫發現裂紋的,應查清材質;蒸壓釜的使用條件對筒身材質無特殊要求,因此在材質不清的情況下,可按Q235鋼對待進行強度校核。但若要進行焊接返修,則需查清材質,以便制定正確的返修方案,防止出現新的焊接缺陷,時時注意防止焊接變形。

2.10水壓試驗如進行更換筒節、釜蓋或釜端法蘭、挖補焊縫大于1/2壁厚、移裝、以及停用2年后重新復用的,應作水壓試驗。

2.11評定釜齒采用鋼板拼焊且難于保證安全使用的,安全狀況等級應定五級,予以判廢。釜端法蘭與筒體,釜蓋法蘭與封頭的連接焊縫有裂紋且無法修復的,安全狀況等級應定為五級,予以判廢。筒體壁厚不能滿足強度要求且無修復價值的,安全狀況等級應定為五級,予以判廢。如鑄鋼法蘭的齒部或密封平面因鑄造缺陷(空洞、疏松)而無法保證強度要求和密封性能,且無法修復的,安全狀況等級應定為五級,予以判廢。

3分析常見缺陷產生原因

3.1腐蝕坑蒸壓釜的腐蝕坑可稱點腐蝕,是常見的局部腐蝕形式之一。其性質為氧腐蝕。這豐要是蒸壓釜在通蒸汽前未抽真空和蒸養過程中冷凝水未排除或排除不盡,使釜內軌道間的表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鼓包呈零星分布,而其余的表面則不腐蝕或腐蝕輕微。蝕孔口多數有較硬而脆的腐蝕產物復蓋,形似田螺蓋帶螺旋狀,中間有一個小小的開口。造成點蝕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鈍化膜(Fe2O)被破壞;②有水分和O存在;③有腐蝕介質存在。

蒸壓釜的軌道問表而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所以產生點蝕足必然的。另外,在每次制品進出釜時,需用鋼絲繩或鐵鏈作牽引。由于鋼絲繩或鐵鏈在釜底部來回拖動摩擦,破壞了鈍化膜,加上操作工經常在有料渣的釜內行走,亦易把鈍化膜破壞。釜內存在O,是岡為釜內沒有抽真空所致。而水的存在是當制品開始通蒸汽加熱進行蒸養時,產生大量呈堿性的冷凝水,而由于釜體傾斜不夠或排污接管伸出,釜內表面使冷凝水液面有一定高度,不能及時排凈,所以使釜底部長期處于有水的狀況。

3.2裂紋主要有收弧處的弧坑裂紋、表面裂紋、埋藏裂紋。其中以埋藏裂紋數量最多,長度也長,最長達1100mm。埋藏裂紋多數產生于釜端與釜體連接的橫焊縫中。這是由于釜端的截面剛度遠大釜體,釜端的含碳量成倍高于釜體;釜端與釜體的對接焊縫采用埋弧自動焊,焊接線能量大,造成了不半衡的加熱與冷卻的條件。熔敷金屬問化合物分解與元素擴散不相適應,易使局部區域低熔共品成分偏高而發生液化,結果產生液化裂紋。因為釜體材料的含碳量遠低于釜端,厚度也大大小于釜端,此其冷卻速度快,液化發生的部位就是釜端的近縫區靠近熔合線的區域。

液化裂紋只有在焊縫余高打磨平后才能發現,所以屬埋藏裂紋。其裂紋僅長,并產生在同一橫截面上,裂紋面與應力方向垂直,屬張開型裂紋,此危險性是相當大的。由于它不易發現,容易被檢驗員疏忽,所以在檢查用35#或45#鍛件做釜端和釜法蘭酌蒸壓釜時,對其與釜體、封頭對接的焊縫必須重點檢查。

4結語

蒸壓釜體積大,雖然壓力不高,但蘊藏能量巨大,產生事故影響大,而且近些年國內蒸壓釜爆炸事故頻發,因此對該類設備定期檢驗時,應尤為重視。

篇2:蒸壓釜技術安全規程

一.技術操作規定

1、管樁的裝車及進釜。

(1)管樁常壓養護脫模后運至蒸壓釜養護區。

(2)將管樁吊上釜車,裝車時必須遵守先裝中間,然后對稱地向兩側堆疊的原則,防止偏重而引起傾覆。

(3)裝完第一層,觀察是否有架空現象,如發現個別樁被架空不貼墊木者,必須排除后才能繼續向上堆疊。

(4)向上堆疊時,先放置特制的墊木,然后按第(2)點的要求進行。所放的上、下墊木必須在同一垂直線上。

(5)裝車堆疊完畢,要觀察頂層及兩側的管樁是否符合要求。入釜前,必須將釜車、墊木上的浮料精掃干凈,不得帶入釜內;清掃釜內積料和雜物,保證釜內底部、軌面干凈,冷凝水排放口濾網罩周圍無污物堆積和堵塞。

(6)放好入釜擺渡過橋,將預留的膨脹間隙用準備好的鋼板塞緊。掛好卷揚機的鋼絲繩。

(7)啟動卷揚機,使釜車緩慢、平衡地進釜。同時必須有人觀察小車進釜情況,如有碰擦釜體現象,必須立即停止操作,待處理完畢再繼續進行。釜車拉到預定位置后就停機。必須注意,不要拉過頭,否則極難推回。

(8)檢查密封膠圈,如有嚴重破損、變形、老化等現象(漏氣)應給予修復更換。

(9)釜端法蘭嚙合處及各傳動機構,在關釜前需加油潤滑。

(10)平衡地移動釜蓋,釜蓋關閉后,隨即關閉安全手柄。

2、管樁的蒸壓制度及操作。

(1)管樁蒸壓的工藝制度

1)蒸壓釜的工作壓力1MPa,工作溫度179。C。

2)升壓階段2小時,第一個40分鐘的壓力不超過0.3MPa,約133。C;第二個40分鐘的壓力不超過0.6MPa,約152。C;第三個40分鐘升至1MPa。

3)恒壓階段4小時,壓力保持1MPa約179。C,但不得低于0.9MPa,也不得超過1.1MPa。

4)降壓階段2小時,第一個40分鐘緩慢降至0.7MPa。第二個40分鐘也緩慢降至0.35MPa,第三個40分鐘緩慢地降到零。此階段的降壓速度不允許過快,必須按要求進行。

(2)蒸壓的操作制度

1)供汽前應作全面的檢查,各閥門的開關情況都正常無異態,然后通知鍋爐房供汽。

2)排除進釜前的管道內的冷凝水,釜內溫度升至80。C-100。C時,開始排冷空氣。排除時間不應小于20分鐘,然后緩慢地開啟進汽閥供汽。應按規定的升壓時間使壓力和溫度均勻上升。

3)恒壓階段要經常調節蒸汽的進汽閥門,保證管樁在規定的壓力下進行養護。

4)恒壓養護完畢,關閉進汽閥,緩慢開啟排汽閥進行排汽。按規定的降壓速度來降壓。

5)降壓(溫)時,應將該釜內蒸汽輸入待升壓(溫)釜內,以節約蒸汽,減少能耗。操作程序:經排汽分汽缸,先將待升壓(溫)釜閥門打開,再開啟降壓(溫)釜閥門,使兩釜連通,待兩釜內壓力均等時,關閉升壓(溫)閥門。然后開啟降壓(溫)釜對空排放閥門,泄掉釜內壓力,使壓力表指針處于零位。升壓(溫)釜的操作程序仍按(2)條規定。

6)蒸壓養護的全過程,必須密切觀察釜兩端的疏水器工作是否正常,必須保持常開,保證釜內冷凝水能及時排出。

7)表壓力降至零后,最少要等30分鐘后,先將兩端的快速排污閥打開,如有熱水待排清后,才能開啟釜蓋。

3、管樁的出釜及卸車

(1)釜內壓力降至常壓時,開啟安全手柄,排除殘余蒸汽。

(2)搖動減速機構開啟釜蓋,平衡地移動釜蓋,避免大力碰撞。放好出釜擺渡過橋,掛好卷揚機鋼絲繩。

(3)待管樁制品與室外氣溫的溫差降到85。C時才能出釜。如要提前出釜,必須做好保溫措施。尤其大風時更要注意防止制品出現裂紋。

(4)啟動卷揚機,使管樁小車平穩地出釜。

(5)管樁卸車必須遵守先對稱地從兩側向中間卸車的原則,嚴禁偏卸一側。

(6)管樁卸車完后,必須對釜車作好加油及保養工作。

二、安全操作規定

1、蒸壓釜有嚴重缺陷,難以保證安全運行時,操作人員應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2、蒸壓釜發生下列異常現象之一時,操作人員有權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停釜,排汽降壓,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1)釜內工作壓力、溫度超過許用值,采用各種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

2)釜蓋、釜體、蒸汽管道發生裂紋、鼓包、變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

3)安全附件失效、釜蓋關閉不緊,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運行;

4)發生其它意外事故,且直接威脅到安全運行;

3、蒸壓釜運行中冷凝水排放必須流暢,釜內上部溫度與下部溫度之差不得大于40。C。當發生冷凝水排放受阻引起蒸壓釜嚴重上拱變形時,應采取緊急措施排放冷凝水,仍無效時應停釜。

4、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等安全附件,應經常保持完好,并應按計量部門的規定,正常情況每半年送交校驗一次。壓力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

1)指針離零位的數值超過壓力表規定允許誤差;

2)表面玻璃破碎或表盤刻度模糊不清;

3)封印損壞或超過校驗有效期限;

5、開啟釜門時,釜門正面嚴禁站人。操作工應在釜門側面操作。

6、釜蓋的開啟關閉安全聯鎖裝置應經常檢查,確保靈活可靠,對已損壞和不能保證安全的裝置應及時檢查和更換,否則停止使用。

7、蒸壓釜的任何檢修和修理工作都必須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進行。蒸壓釜檢修人員在進入釜內工作前,必須做到:

1)切斷汽源,安全地固定好打開的釜蓋,并掛有“正在檢修”的標牌;

2)將釜內認真清理干凈;

3)入釜內檢修時,禁止使用明火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的照明燈或電筒照明。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伏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并有可靠的接地線。

篇3:蒸壓釜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范本

一、?目的

?為了使職工熟悉一旦發生設備事故所應采取的人員救援措施和物資搶救措施,提高職工緊急避險和應變能力。

?二、演練步驟?

1、根據項目部已建立的危險源辨識體系,使職工清楚發現危險源的突顯特證。

2、讓職工明白出現危險源的突顯特征后,應采取的行動。

3、進行模擬發生設備事故的演練。

三、演練安排?

1、采取模擬發生設備事故的情景來進行演練。演練包括傷員救援和設備物資搶救兩部分。?

2、演練時間:選擇傍晚下班時間進行。

四、組織領導:按照應急救援預案中各人員安排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演練。?

參加演練人員應做到:

?1、明確職責,負起責任。

?2、要嚴肅,而不是當作游戲。

?3、及時糾正演練人員不恰當地動作。

?4、當發生以外事故時,要及時做出處理。

五、實際演練:

從模擬設備發生事故開始,項目部應首先組織人員對傷員進行搶救,由項目急救員對傷員進行包扎處理,項目部同時應及時疏散現場作業人員離開事故區域。項目施工負責人及時通知公司,要詳細描述事故狀況,以便設備公司決定使用何種救援設備。所有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成員立即趕到現場。到達現場后由“指揮小組”成員討論,確定對事故救援方案,并對參加搶險的人員進行書面交底,避免由事故設備造成二次傷害。

六、演練結束:?

待整個事故現場處理完后,宣布演練結束,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要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演練的效果。

?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