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無關人員和無證人員操作,鍋爐房內嚴禁煙火,正確地按生產家提供的操作使用。
2、操作工應熟悉鍋爐循環系統的設備和各種閥門的位置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3、操作工在運行前,應應仔細檢查水位情況,防止假水位出現,嚴禁低水位或無水燒爐,各個相應的閥門是否打開,各個電控開關是否處于待啟狀態。
4、除專業維修人員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啟動、打開或拆卸配電柜,配電柜的門要鎖好;
5、起動泵之前一定要先檢查相應的閥門是否完全打開,內外循環泵和真空泵要同時起動;
6、設備在啟動或運轉時,鍋爐本體兩側如有較大的火花和爆裂聲時,應立即緊急停止運行;
7、嚴禁在缺水情況下運轉,以防干燒而損壞電熱棒;
8、此鍋爐為用電鍋爐,內有高壓,任何非專業人員不得隨意拆卸本鍋爐。
9、每日排污一次。排污方法打開排污閥放掉爐內污水后關閉閥門。
10、鍋爐的循環水須經過嚴格的處理,給水的軟化處理質量應按GB1576《低壓鍋爐水質量標準》執行。
篇2:學校餐用具洗滌消毒保管制度
學校餐用具洗滌消毒、保管制度
一、餐用具的洗滌消毒
所有的餐(飲)用具經消毒后,方可使用。
1、熱力消毒(程序:除殘渣→浸泡洗刷→清水沖洗→熱力消毒)
(1)、煮沸消毒:將洗滌好的餐用具放入100度的水中煮沸10分鐘,水要浸沒。
(2)蒸汽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蒸汽柜內,溫度保持100度;消毒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
(3)紅外線消毒:將洗滌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柜內,溫度保持100度;消毒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餐具間要有空隙。
2、藥物消毒(對不宜蒸、煮消毒的飲具、茶杯、灑杯可在洗凈后用化學藥物消毒。程序:除殘渣→浸泡洗刷→藥物消毒→清水沖)
(1)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必須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生產的產品。
(2)消毒液濃度、消毒時間必須嚴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說明進行。(一般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PPM,浸泡30分鐘)
二、餐用具的保管
經消毒的餐用具應有專門保潔存放柜,存放整齊避免與其他雜物混放,防止餐用具重復污染,并對存放柜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篇3:消毒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范文
消毒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消毒工作及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的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消毒工作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軍隊、鐵路、交通、民航衛生主管機構依照《消毒管理辦法》負責本系統的消毒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條各級衛生防疫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消毒技術規范,對生產、經營和使用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進行消毒效果的監測管理。
軍隊、鐵路、交通、民航的衛生防疫機構承擔本系統內的消毒監測管理工作,并接受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四條國家對生產、經營、使用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衛生許可證的審批和發放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簡稱省級以上)的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條本辦法適用于醫療、衛生、消毒服務和未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現行版的所有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生產、經營、使用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場所。
第二章醫療保健衛生防疫機構的消毒
第六條各級醫療保健機構預防醫院內感染的管理組織,負責本單位消毒監測和技術指導工作,建立消毒、隔離制度,預防醫院內感染。
第七條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保健人員,必須接受消毒滅菌技術培訓,掌握消毒知識,按規定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第八條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
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用后必須及時銷毀處理,并記錄備案。
第九條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和科研、教學等單位使用的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許可”的產品,并定期監測消毒效果。
第十條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的手術室、產房、嬰兒室、燒傷科等有關科室和實驗室的空氣、物體表面和醫療用品等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醫院污水排放應符合“國家醫院污水排放標準”。運送傳染病人的車輛、工具和污染物品等必須隨時進行消毒處理。
第十一條發生醫源性感染,導致傳染病暴發或流行時,醫院應當及時報告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做好對醫院消毒工作的技術指導。
第三章疫源地消毒
第十二條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疫源地,要在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和個人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負責進行終末消毒。
第十三條乙類傳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脊髓灰質炎、白喉等必須按照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由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消毒處理,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組織消毒。
第四章預防性消毒
第十四條來自疫區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皮毛、羽毛及其收購、運輸、加工部門和可能導致人畜共患傳染病傳播蔓延的物品和場所,必須按照衛生防疫機構的要求進行消毒。
第十五條托幼機構的室內空氣、餐具、毛巾、玩具等必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消毒處理。
第十六條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公共場所的消毒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生活飲用水的消毒,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十八條單位或個人經營國家允許經營的舊衣、舊物,必須按照衛生防疫機構的要求進行消毒處理。
第十九條殯儀館、火葬場和停放尸體的場所及車輛必須建立經常性消毒制度。
第五章醫療衛生用品的消毒
第二十條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根據其用途,應當達到滅菌或消毒,并取得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和獲得“衛生許可證”。衛生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方可出廠、銷售。凡從事此類用品生產、銷售的單位,必須接受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和衛生防疫機構的監測管理。
第二十一條生產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的原材料必須清潔、對人體無毒無害。凡經消毒滅菌后的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產品,要嚴格防止再污染。包裝上應當注明批準文號、廠名、批號、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詳細使用說明,介紹產品保存條件和使用注意事項等。
第二十二條經營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的部門,應當按照產品生產廠家提供的說明書和規定,保存、運輸。不得銷售無廠名、廠址、批號、消毒標簽及無有效期限或過期產品。
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消毒工作行使下列監督管理職權:
(一)對消毒措施進行監督、檢查。
(二)責令被檢查單位或個人限期改進消毒工作。
(三)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及本辦法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四條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內設立負責消毒管理工作的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消毒衛生監督任務。
衛生監督員由合格的消毒衛生專業人員擔任,并由省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聘任發給證件。
軍隊、鐵路、交通、民航的衛生主管機構,依照本辦法可以在本系統內設立和聘任從事消毒衛生專業人員擔任衛生監督員。
第二十五條衛生監督員執行下列任務:
(一)監督檢查消毒措施執行情況。
(二)進行現場調查(包括:采集必需的標本,查閱、索取、復制必要的文字、圖片、聲象資料等),并寫出調查報告。
(三)對違法單位或個人提出處罰建議。
(四)執行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任務。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拒絕、隱瞞,衛生監督員應當對有關技術資料和所提供的情況保守秘密。
(五)及時提出消毒措施的建議。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消毒藥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的單位必須按《消毒藥械和醫療衛生用品審批程序》的規定,申請并獲得衛生許可后,方可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生產營業執照,并接受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和衛生防疫機構的監測管理。
一次性使用的輸液(血)器、注射器的研制、生產單位,必須經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登記,產品由衛生防疫機構或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消毒實驗室,進行消毒監測合格后,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發給“衛生許可證”。
第二十七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立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審評委員會,負責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的審評工作。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在全國認定消毒鑒定實驗室,負責消毒、滅菌效果檢測和有關技術鑒定工作。
第二十八條從事消毒服務的單位應當接受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和衛生防疫機構的監測管理及業務指導。
第七章罰則
第二十九條對違反本辦法的單位或個人,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及《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以處罰。
第三十條經衛生防疫機構監測消毒產品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產品使用超出審批限定范圍的,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責令其限期改進。
對限期改進后的產品,仍不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的,由發證的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吊銷其“衛生許可證”。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消毒藥劑、消毒器械的審批和監測及疫情消毒處理,按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用語含義如下:
消毒:是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消除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達到無害化。
滅菌:是指用化學、物理方法達到殺滅一切微生物。
衛生用品:是指需要消毒的衛生用品,包括:棉簽、口罩、避孕工具、婦女衛生紙、婦女衛生巾、婦女衛生栓(杯)、消毒紙巾、隱形眼鏡保存液和直接用于病人的漱口杯、一次性衛生餐具等。
醫療用品:是指醫療保健、衛生防疫機構診斷、治療用的需要消毒的醫療用品,包括: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輸液(血)器、手術巾、手術衣、帽、口罩、一次性口腔鏡、一次性手套、指套及其它需要消毒的醫療用品等。
消毒藥劑:是指用于消毒、滅菌或洗滌消毒的制劑。
消毒器械:是指用于消毒、滅菌的各種器械或裝置。
第三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消毒管理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衛生部(87)衛防字第49號文發布的《消毒管理辦法》和衛生部(85)衛防字第58號文頒發的《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消毒劑、洗滌消毒劑衛生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附件:1、消毒藥械和醫療衛生用品審批程序
2、消毒藥劑和消毒器械衛生許可申請表
3、消毒鑒定實驗室管理規范
4、消毒鑒定實驗室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