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區突發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格式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我公司經過30多年的地下開采,留下了約600萬m3的采空區,在北礦區、東礦區和鐵石崗礦區都有分布,其中北礦區最大,約有450萬m3。目前三個礦區的采空區都已與地表塘口貫通形成塌陷區。
塌陷區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持續高強度的回收下,使覆蓋巖層受到極大的破壞(如厚度減小、松動加大、散體移動與塊度在同等條件下加快、巖層滲水性也發生變化),這就給地表水創造通道,從而引起井下爛礦、泥石流、溜井沖渣,尤其是在暴雨期問題更為突出。
(2)塌陷區防洪溝遭破壞或堵塞,邊坡洪水瀉入塘口,對井下防汛、生產和作業人員構成威脅。
(3)露天塘口一旦發生坍塌易使空區充填料發生大范圍的移動,產生的沖擊波對井下設備和人員造成傷害,對移動帶內采石廠人員、車輛也構成危害。
(4)露天塘口塌陷區周邊活動的人員、車輛存在墜落危害。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當露天塘口墊層區內突發大規模墊層陷落、井下泥石流事故時,應遵循以下處置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事故搶險工作必須在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進行。
(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事故單位積極組織搶救,首先應迅速搶救遇險的人員,防止事故擴大。
(3)科學施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進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新的人員傷害。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3.2指揮機構職責
3.2.1指揮部職責
(1)接受地方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及集團公司的領導,并落實應急指令。
(2)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領導和決策。
(3)統一協調應急狀態下的各種資源。
(4)審批應急管理規劃和應急預案。
(5)指揮現場應急處置,確定應急處置方案,下達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
總指揮職責:
(1)負責指揮應急救援行動。
(2)啟動和終止救援搶險命令。
(3)負責組織制定好公司突發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方案,并督促檢查指揮部成員應急救援責任的落實和任務的完成情況。
(4)對應急救援工作出現的重大問題行使決策權。
(5)負責落實上級部門對應急處置的要求。
副總指揮職責:
(1)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負責各自分管范圍內的應急救援工作的落實。
(3)總指揮外出時,按排名先后順序接替總指揮領導應急救援工作。
3.2.2調度中心
責任人:××,職責為:
(1)行使防汛搶險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
(2)負責24小時值班報警工作。
(3)負責定時監收天氣預報,認真填寫天氣預報記錄。對于天氣異常(大雨、暴雨等)情報,必須立即向井下防汛指揮部和井下單位通報。
(4)認真填寫汛期值班記錄;負責對外電話聯系。
(5)負責與六合區、冶山鎮防汛抗旱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系。
3.2.3救援專家組
專家組由相關領域的技術和管理專家組成,組長:××,職責為:
(1)參加事故應急救援方案的研討。
(2)對生產安全事故處置工作、措施提出建議。
(3)對生產安全事故處置進行技術指導。
(4)參與事故調查,提出事故原因分析意見和防范措施。
3.2.4警戒疏散組
組成單位:安保處及事故單位,組長:××,職責為:
(1)發生事故時熟悉事故地點周圍的緊急疏散路線情況。
(2)承擔現場警戒和保護事故現場,維護事故發生后的治安、交通秩序等工作。
(3)負責做好事故中可能危及到的人員的疏散和撤離工作,保護主要目標和做好要害部門的警戒工作。
(4)確定受傷人員的姓名、身份等情況。
3.2.5物資和供電保障組
組成單位:綜合部、水電公司等,組長:××,職責為:
(1)綜合部負責應急物資的采購、儲存和救援時的發放工作,確保物資質量和足夠的數量,各二級單位按規定也要備齊相應救援物資。
(2)水電公司負責保障供電系統的完好(包括架設臨時線路),負責供電線路及設備的修復工作。
(3)向外單位聯系好公司不足的相關救援裝備和器具,確保應急救援需要時能及時增援。
3.2.6醫療救護組
組成單位:公司醫院等,組長:××,職責為:
(1)做好防護器材和應急藥品的準備工作,加強救護車的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2)發生事故后,迅速組織醫療人員、器械和藥品趕赴事故現場,最大程度的為受傷人員有效地開展救治,并及時送往醫院。對重傷員要及時轉送醫療技術條件好的大醫院。
(3)負責事故救援及災后的防疫工作。
3.2.7搶險隊伍組
組成單位:礦山專業救護隊及公司二級單位救援分隊(組長:××)。
各單位救援、搶險分隊由本單位骨干組成,人數8-10人,其中必須指明一名具有責任心熟悉業務的隊員擔任隊長。其主要任務是擔負本單位內部各類事故的救援,輔助公司內其他單位事故應急救援行動,視情況支援友鄰單位的救援。主要職責:
(1)熟悉公司地質條件、礦井井巷布置、重點要害目標、主要設備的結構、工藝流程及各種應急狀態下的避災線路。
(2)熟悉公司的應急救援預案,積極參加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搶險、搶修能力。
(3)熟練使用各種救援裝備和器材,做好維護和保養工作。
(4)聽從指揮部的指揮和工作安排。
(5)礦山專業救護隊與單位救援分隊要密切配合開展好應急救援工作。
(6)負責事故現場遇難、遇險人員的搶救,裝備、物資的轉移,險情的排除和事故源的控制工作。
(7)實施搶險救援時動作要快,恰到好處,分工明確,確保自身安全,保持與指揮部的正常聯系,及時向指揮部匯報搶險救援現場的變化和救援進展情況。
3.2.8通訊后勤保障組
組成單位:經服公司等,組長:××,職責為:
(1)對公司通訊設施做到勤檢查、勤維修,保證24小時能有效地進行內、外部聯絡,確保通訊的暢通。
(2)負責指揮部和專業組之間通訊的聯系和協調。
(3)做好救援人員和受害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各井下單位
(1)沿采礦地表陷落區邊界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和防護設施;加強對防洪設施維護,每年雨季前組織對防洪溝進行清理。
(2)封閉井下通往采空區的廢棄井巷工程,嚴禁人員及設備進入陷落區和采空區。
(3)每季度將采掘位置資料進行匯編,并編制一次塌陷區地表、井下對照圖,及時掌握采空區的位置變化情況。
(4)每年書面通知一次毗鄰的鄉村和企業,對塌陷區的安全情況提出注意事項,防止事故發生。
(5)定期組織對塌陷區的安全管理和現場監督進行檢查,及時整改隱患。
(6)堅持每天對北礦區上部礦體觀測點進行監測和下部空區對應區域檢查,同時做好地表付井周圍觀測點的檢測,并定期進行分析。
(7)堅持每天對鐵石崗礦區地表三個露天陷落區進行巡視,檢查是否有異常。為確保井下作業人員和設施的安全,防止井下因地表邊坡突發崩坍,瞬間充填井下采空區,產生強烈沖擊氣浪或泥石流(暴雨期),而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日常生產中-150水平東1#、東小礦房下盤運輸巷各出礦口嚴禁出空,并要具備阻隔泥石流或沖擊氣浪下行的礦石厚度。上盤出礦口要留出便于泥石流下行的通道,并在上盤與下盤的聯絡巷中預先構筑兩道封閉墻,防止沖擊氣浪或泥石流對井下作業人員和設施造成傷害。
②、要正常保持地表與井下通道的暢通,為防止大量的泥漿瞬時涌入井下采空區、出礦進路、運輸大巷,可以選擇在東1#、東小礦房上盤的適當位置,留出空隙通道以便水流淌,防止空區大量積水。在水流淌的通道處制定防止人員進入的防范措施。
③、保持地表與井下的通訊和信息暢通,發生連續暴雨或塘口已出現滑坡的情況下,立即通知井下作業人員,做好安全防范,并禁止人員在井下-150m水平等易發生井下泥石流區域生產作業。
4.2預警行動
當各相關單位、部門監控到以下信息時,必須及時上報應急救援指揮部值班室(礦調度中心,電話:79033),指揮部接到報告后,立即下達預警指令:
(1)地表塌陷區有大量洪水涌入;
(2)井下有泥石流發生跡象;
(3)井下有發生涌水跡象;
(4)露天塘口墊層區內突發大規模墊層陷落。
5.信息報告程序
險情發生后,現場人員最大可能的查清情況,并就地利用通訊工具(程控電話、礦用通信電話等),立即向本單位調度室和領導匯報;二級單位必須在15分鐘內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值班室(礦調度中心:24小時值班電話79033)報告,值班室接到報告后立即向指揮部人員報告,指揮部接到報告后,下達救援命令,啟動應急預案,同時將情況及時上報。
6.應急處置
6.1響應程序
事故發生后,各單位必須按照制定的應急響應程序,確定響應級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并按規定進行及時上報。當公司應急救援能力不足,指揮部應向“六合區非煤礦山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公安消防部門請求救援。
6.2處置措施
(1)當塘口涌入較大洪水時:
詳見《井下防汛專項應急預案》。
(2)人員墜落塌陷區時,在處置過程中要注意如下:
①、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搶救受傷人員,視情況向公安消防部門報警。
②、當發現廢石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停止救護作業,并通知、組織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③、當墜落人員被少部分坍塌石頭和渣土覆蓋時,搶救或救護人員要用鐵鍬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當人員墜落被埋事件發生后,應在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搶救工作,積極進行搶救,現場要有指揮并有監護,防止機械傷及被埋人員。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公司建立科學規劃、統一建設、平時分開管理、用時統一調度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隊伍保障見附件2,物資、裝備配備情況見附件3。
篇2:塌陷區回填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確保“雨季三防”期間礦井安全生產,我單位預計對1604地面塌陷區進行回填封堵,為防止在回填封堵期間發生安全事故,特編制本措施。
一、地面塌陷區情況
根據實際情況,我礦1604回采工作面距離地表100-150米左右,同時由于受井下采動影響,地面破壞較為嚴重,形成大量裂縫,寬度約為:0.4-0.5米,裂縫長度不一,容易造成地表水導入井下及其他次生事故,因此需對裂縫進行及時回填,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二、施工人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施工材料及方法
1、利用黃土回填。
2、鏟車將裂縫周邊的黃土鏟至裂縫處,由施工人員用鐵鍬將黃土鏟至裂縫中。
四、施工安全措施
1、鏟車在山腰施工回填時首先應平整道路,鏟去山腰上的活動矸石。
2、鏟車在山腰施工時,必須有一人指揮看管,避免鏟車翻到。
3、回填人員仔細觀察裂縫周邊情況,避免由于裂縫過大導致人員滑落在裂縫中。
4、施工期間如遇特殊天氣,如下雨或下雪等,應立即清點人員統一帶回礦上。
5、施工人員禁止在鏟車下側進行回填作業,防止鏟車翻到造成事故。
6、施工人員保持安全距離,防止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工具傷人。
7、施工完畢后,必須由組長進行驗收,發現裂縫回填不實的進行再次回填,確保回填質量。
8、回填完畢后由組長統一將施工人員帶回礦內。
9、本措施經審批后,聯同審批意見組織相關人員貫徹學習后,方可執行。
10、本措施有不盡之處,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公司相關管理制度執行。
篇3:煤礦塌陷區治理安全技術措施
**煤礦地表受采動影響后,在地表出現一個直徑18米,深15米的橢圓形塌陷坑,目前此處塌陷坑還處于不穩定期,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現已嚴重影響到附近人員、車輛的出行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為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需將此處塌陷坑及時進行充填治理,為保證充填治理施工期間的安全,特制定**炸藥庫塌陷坑充填治理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1、由工聯辦協調塌陷坑附近居民及住戶的工農關系,在塌陷坑及其周邊裂隙帶區域設置警戒線,嚴禁其它非工作人員進入該區域,警絨線設置好后,要定期安排人員現場檢查。
2、由工聯辦安排對塌陷坑的充填治理工作,負責組織人員、車輛、物資。并在充填前對施工人員統一進行安全培訓工作。
3、施工前先選定人員及車輛施工路線,對沿途的裂隙要首先進行充填夯實,以確保人員及車輛安全。
4、由于塌陷坑深,周圍土層較松動,為保證人員及車輛安全,在充填前,需先用推土機推出一條通道至塌陷坑內,然后再用車輛將矸石、黃土等充填材料運至塌陷坑內充填。
5、填土時要設專人指揮,其他工作人員必須聽從指揮,統一部署,不能擅自行動。
6、塌陷坑底部要用混凝土充填夯實,保證雨水不能滲入。
7、施工期間,施工人員要派專人負責觀察塌陷坑周邊圍巖及周圍裂縫變化情況,出現險情時,立即撤出施工人員及車輛,待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復施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8、充填塌陷坑時,用車推土時,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人、車掉入裂縫中。
9、塌陷坑充填治理工作由調度室統一協調指揮,安檢科監督執行,確保裂縫充填安全順利完工。并配合鄉、村兩級干部進行驗收。
10、對塌陷坑要邊充填邊夯實,確認安全后,再對周邊裂隙進行充填工作。
11、生產科地質人員要定期對塌陷區域進行實地調查取證,并根據井下回采情況及時下發地質預報及災害處置專項措施,確保人員安全。
12、充填必須滿足可耕地要求,黃土層厚度不小于5米。
13、工聯辦要及時與蘇莊村聯系,確保所設警絨線、警示標志正常使用,杜絕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災害區。
14、施工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安全技術措施,嚴格按措施施工要求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