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環氧乙烷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環氧乙烷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1658

引言、概況壽光永康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是壽光富康制藥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廠內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生產具有高度的連續性,發生事故往往牽扯面較大,對事故處理人員的技術、心里因素等要求較高。環氧乙烷罐區作為公司的一個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諸如泄漏、火災因素較多,危害性大。為保證企業、社會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處理,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于2006年11月1日實施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的規定編寫本預案。術語、符號和代號1、危險化學品指屬于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性的化學品。2、危險化學品事故指由一種或數種危險化學品或其能量意外釋放造成大量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3、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4、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預案內容一、基本情況壽光永康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位于壽光市侯鎮項目區,現有員工人數558人。主要產品:二溴醛、溴丙烷、溴丁烷、異溴丙烷、1,3-溴氯丙烷、氫溴酸、退熱冰、氯磺酸、硫酸、對位酯、草酸、硝酸胍、間氨基苯酚、硫酸鉀。正常情況下,環氧乙烷儲存量在30噸左右。廠區占地面積520000平方米,危險源面積270m2,距危險源1000米范圍內無居民區。企事業單位有:廠區東側為永康一分公司,西側為大九路,南側為永康路,北側為濱海開發區鹽田。危險化學品卸車在廠區內。二、危險目標及其危險性、對周圍的影響1、危險目標的確定環氧乙烷儲罐區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規定儲存區環氧乙烷的臨界儲量為10t。我公司容積50立方米儲罐2個,為一備一用,按有效容積(80%)計算:液化氣儲量:50×80%=40立方米×0.87=34.8噸。遠遠超過臨界儲量10t,已構成重大危險源。2、危險特性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1)理化性質外觀及形狀:無色氣體。沸點:10.4℃閃點:<-17.8(O.C)℃引然溫度:429℃爆炸下限:(%)3.0爆炸上限:(%)100相對密度:(水=1)0.87相對密度:(空氣=1)1.52危險性類別:第2.1類易燃氣體(2)危險性:本品易燃,有毒,為致癌物,具刺激性,具致敏性。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觸堿金屬、氫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劑如鐵、錫和鋁的無水氯化物及鐵和鋁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熱,并可能引起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侵入途徑:吸入、經皮膚吸收。健康危害: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刺激劑和原漿毒物。急性中毒:患者有劇烈的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和嘔吐、流淚、嗆咳、胸悶、呼吸困難;重者全身肌肉顫動、言語障礙、共濟失調、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還可見心肌損害和肝功能異常。搶救恢復后可有短暫精神失常,遲發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樞性偏癱。皮膚接觸迅速發生紅腫,數小時后起泡,反復接觸可致敏。液體濺入眼內,可致角膜灼傷。慢性中毒:長期少量接觸,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三、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分布四周,環氧乙烷儲罐區設0.6米高防護堤。危險目標附近的操作室內都配備有事故柜,根據實際情況,事故柜內有防毒面具、防護手套、防護膠鞋、空氣呼吸器、防護面罩、消防水帶、消防扳手、消防水槍、開花水槍等。罐區四周設有地上4臺消防栓,罐體本身設有噴淋水降溫管線。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組織機構。2、組成人員(1)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車間人員由經理、各分管副經理及生產、安全、設備、技術、供應等部門領導組成“指揮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辦管理,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公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經理任總指揮,安全副經理任副總指揮,生產副經理任副指揮,經理和各分管副經理不在公司時,由安全部門或其他部門負責人擔任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2)現場指揮人員總指揮:陳建平總指揮第一接替人:李邦福副指揮:李邦福成員:王斌苗西亮郭孔良楊春程董繼宗張成波郭篤建桑冰朱永勝桑明德楊義亮李凱齊永吉(3)主要職責指揮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危險化學品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五、報警、通訊聯絡方式1、對環氧乙烷儲罐區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回檢查,由當班值班長、操作人員負責,發現液化氣罐區出現危險情況后立即報告,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生產區域由當班操作工負責,一旦發現環氧乙烷泄漏、著火等情況,在采取力所能及措施的同時迅速向上級報告;2、在生產車間、救援辦公室(白天設在安全辦,夜間設在夜間值班室),有值班電話,對于總指揮、副總指揮、各車間、科室負責人的手機要求24小時開機。六、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1)環氧乙烷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的性質,在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易發生泄漏、著火、爆炸事故,要做到應急處理,消除危險,減少環境污染,必須采取以下措施:(2)罐區發生著火時,在崗操作工立即啟動裝置消防系統進行滅火,同時用水冷卻其它儲罐,鳴警報器,召集在場所有職工,組織好現場應急處理,立即上報。(3)盛裝環氧乙烷的儲罐及管線發生泄漏時,應及時采取卸壓、稀釋、隔絕、人工堵漏、用水降溫噴淋等基本措施控制勢態的發展,嚴禁大量環氧乙烷氣擴散,若堵漏不行,注入蒸汽稀釋,應將泄漏點采取措施挖坑收容,將損失、危害及環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限度。(4)應根據泄漏點的成因采取處理方法,若法蘭、閥門填料、液位計泄漏時應切斷環氧乙烷走向,使用防爆工具及時緊固螺栓或采取纏繞密封堵漏方法。(5)凡設備開焊、管線斷裂,閥門關不嚴產生銹點及局部造成大量泄漏,應及時關閉閥門,(必要時停車),用蒸汽稀釋,水作現場保護,切斷來源,500米內嚴禁明火,組織人員疏散到2公里以外,并注意風向變化,報警請求消防車輛增援,組織搶險救援隊伍。(5)搶險救援人員應由業務熟、技術精,并有一定經驗的職工擔任,進入現場必須佩帶防護用品,防止受到傷害,并注意風向變化。(6)在發生大量泄漏、著火事故時應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根據人員分工,組織應急救護、停車、排險迅速投入戰斗。2、客戶在卸車發生環氧乙烷化學事故時采取措施:(1)泄漏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地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戴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首先用蒸汽吹散稀釋,排除一切火情隱患,置于密閉容器內,不得將泄漏物排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以免遇明火發生爆炸。(2)滅火方法及滅火劑。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可用水、干粉、抗溶性泡沫、沙土、二氧化碳撲救現場火災。七、人員緊急疏散、撤離1、發生環氧乙烷化學事故時,值班人員撤離時應根據風向和空氣中揮發的環氧乙烷的濃度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護面具、采用濕布掩嘴和鼻等措施,往上風向或側風向撤離。班長或值班長等人應及時清點人數,向上級匯報,如有人員被困時,應佩戴好空氣呼吸器,穿好防化服,至少兩人進行搜索,嚴禁防護措施不到位或單人去搜索失蹤人員。2、非事故現場的人員在緊急疏散時也應盡量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后往上風向或側風向撤離。3、搶救人員在自身防護器材或體力不濟的情況下應迅速撤離現場,撤出后向現場指揮報告,聽現場指揮統一調度安排。4、發生環氧乙烷化學事故后,保衛科應視情況向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發出通知,必要時要求下風向群眾撤離到2公里以外。八、危險區的隔離在環氧乙烷化學事故區附近迅速根據實際情況設立隔離區,嚴格限制出入,隔離區邊界設紅色警戒線,由保衛人員負責警戒;對事故區附近道路進行交通管制,由保衛人員對道路進行隔離,并進行交通疏導。九、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1、對于空氣中環氧乙烷濃度的檢測由安全辦進行(并及時通知環保局監測站),檢測人員必須身體素質好,技術過硬,穿防化服,防靜電工作服、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在得到現場指揮人員的同意后方可進入泄漏污染區進行檢測。2、搶險救援人員應具備業務熟、技術精,并有一定經驗的同志擔任,進入現場必須穿防化服,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止受到傷害,并注意風向變化,每次人數不得少于2人。3、現場實時監測人員發現情況異常時,應迅速撤離現場;現場情況惡化時搶險人員應迅速撤離現場,并向現場指揮報告,采取其他相應措施。4、現場指揮有權根據險情的發展請求社會力量救援,對內調度公司其他力量參加救援。5、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環氧乙烷罐區可能發生泄漏、著火等事故,由于處理不及時或措施不得力,可能會使險情惡化,此時應立即報告市公安消防隊、急救中心、市安監局、公安局、市委、市府等部門,請求增援。十、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在衛生醫務部門指導下,車間成立救護小組,每個職工都應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一旦出現傷員,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迅速將受傷人員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用氧氣瓶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在進行處理的同時通知醫務部門,將患者送醫院治療;對于皮膚接觸者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送醫院進一步救治觀察。對于吸入環氧乙烷氣急性患者應立即移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脫去污染的衣服。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十一、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1、事故被徹底消滅或清除以后,由公司領導指定專人對事故現場進行封鎖,以利于事故原因的調查工作;2、由于環氧乙烷氣為易燃易爆物質,因此,戰斗結束后需要對所有參戰的人員進行查體及車輛、現場空間進行一次徹底地檢查。十二、應急救援保障(一)內部保障1、自救、救援隊伍隊長:朱永勝隊長第一接替人:305車間值班長隊員:305車間全體操作人員及維修人員。其他車間、科室根據緊急救援要求,成立后援小組,做到隨調隨到,服從指揮部命令。總指揮:接到報警后,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按各自分工迅速展開救援工作,調動全公司有關單位配合作戰,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危害源的擴散,并向社會發出協助救援警報,同時將事故情況,逐級上報。總指揮第一接替人:事故發生時如總指揮不在廠時接替總指揮職責。副指揮:在總指揮和總指揮第一接替人的領導下,立即開展救災自救工作,調動一切人員、物資,實施治安保衛、火種管制,設立警戒區域、醫療救護,防二次災害、防環境污染、事故調查、車輛運輸等工作。成員:正常情況下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積極開展救援技術崗位練兵,充分做好一切救援物資、防護用品、醫療器械、急救藥品、車輛維護、治安消防、報警通訊等準備工作,同時加強管理,搞好安全生產和壓力容器的檢測工作,在發生化學災害事故時,要立即組織控制危害源的自救,同時按指揮部要求進行協同作戰,盡最大可能減少事故損失、人員傷亡和環境污染程度。安全辦: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事故現場有害物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生產科: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現場可燃氣體濃度的監測工作。綜合辦: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供銷科:負責搶救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保衛科:負責警戒、交通管理、機動消防、配合救援工作。2、消防設施配置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均在安全辦存放;工藝流程圖資料在技術科存放。由各科室指定具體人員負責。3、應急通信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①個人手機;②公司內部配置的應急電話。4、應急電源、照明:環氧乙烷儲罐區都有照明,現場采用外部照明,需特殊照明時由電儀車間負責。5、應急救援裝備、物資平時由倉庫保管;藥品配備在崗位上由職工保管(保存于事故櫥內,做到隨用隨取)。6、運輸環氧乙烷的罐車進入廠區必須佩帶阻火器防火帽,車上自帶滅火器材完整好用,司機及押運員個人防護裝備到位。7、保障制度目錄(1)崗位責任制(2)值班制度(3)培訓制度(4)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制度。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由所在單位檢查、維護,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小組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每月29日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救援負責裝備、物資、藥品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5)為加強對環氧乙烷運輸車輛的管理,進廠卸車的車輛必須先持有效證件到警衛室辦理手續后,再到供銷科辦理,最后到罐區卸車。行車路線:由永康路廠區南門進入。在卸環氧乙烷過程中,其他車輛一律不得在罐區周邊進行裝卸,更不得堵塞消防通道。(6)對于運輸環氧乙烷的車輛司機、押運員要索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并向其傳達進行卸車的安全注意事項。(7)演練制度。公司每年進行一次大規模演練,每季度進行一次演練活動,由公司相關單位、個人參加,每年大規模演練時,邀請公司附近政府相關救援部門參加。(二)外部救援1、自救力量不足時,由應急救援指揮部責成專人請求政府協調救援力量參加應急救援。2、應急救援信息及專家信息咨詢熱線:0532-3889090/3889191十三、預案分級響應條件根據環氧乙烷的性質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當出現環氧乙烷大規模泄漏、突然發生火災或卸車的設備發生著火時,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十四、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1、當事故被徹底清除,所有現場人員清點無遺漏,參戰人員、設備洗消結束后,由現場總指揮宣布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2、由保衛科負責通知周邊單位、社區、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取消道路交通管制。十五、應急培訓計劃針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評估和社區或周邊人員素質的分析結果,確定:1、對于應急救援人員每年至少由公司組織一次針對性的培訓,此外,車間應定期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2、對全廠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組織演習,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3、由公司綜合辦聯系周邊單位、社區對范圍以內的人員進行應急知識的宣傳。十六、演練計劃1、演練準備。根據預案分工,各相關單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如人員培訓、器材物資等。2、每季度舉行一次全公司范圍內的模擬演習。3、演練由安全辦牽頭組織,各相關單位認真對待,積極配合。附加說明1、車間制定環氧乙烷化學事故應急預案應以本預案為基礎。2、此方案自下文之日起執行。附錄1、組織機構名單

2、24小時值班聯系電話:0536-5399788富康安全部電話:5109193市公安消防隊:119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120(5298120)侯鎮派出所:110壽光市安全監督管理局電話:52217003、應急救援指揮及成員聯系電話姓名:手機陳建平:李邦福:王斌:苗西亮:楊春程:郭孔良:董繼宗:張成波:郭篤建:桑冰:朱永勝:桑明德:楊義亮:李凱:齊永吉:4、本單位平面布置圖5、消防設施布置圖6、周邊區域道路交通示意圖和疏散路線、交通管制示意圖7、周邊區域大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分布圖及有關聯系方式,供水、供電單位的聯系方式:供電公司調度由配電站電話專線聯系。侯鎮派出所:1108、保障制度

篇2:環氧乙烷泄露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為了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有效地防止和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事故及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綜合防災,整體效能,反應迅速,有條不紊”的原則,特決定建立環氧乙烷泄漏事故搶險救災指揮系統,關鍵裝置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并組織職工學習、演練、貫徹實施,提高職工搶險救災的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或災害,救災系統立即啟動,各救災職能組織迅速趕赴事故現場,迅速投入搶險救災,達到反應快速、應急處理有效、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害。

根據華源安全評估有限公司對公司做出的安全評價報告,確定一個危險應急救援目標:原料倉庫,倉庫內原材料環氧乙烷在操作失控或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存在著泄露、火災、爆炸等危險。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環氧乙烷別名:氧化乙烯

分子式:C2H4O危規號:21039

英文名:Ethyleneo*ide;epo*yethane

相對分子質量:44.05UN.No.:1040

二、理化特性

外觀性狀:常態下為氣體,在4℃以下為無色液體;易溶于水和有機溶劑;易燃,有毒,空氣中最大允許濃度5mm3/m3

熔點:-112.2℃臨界壓力:7.19MPa

沸點:10.4℃飽和蒸汽壓:145.91kPa(20℃)

臨界溫度:195.8℃相對密度[水=1]:0.87

相對密度[空氣=1]:1.52閃點:<-17.8℃(開杯)

最大爆炸壓力:0.970MPa燃燒熱:1262.8KJ/mol

最小火能:0.065mJ引燃溫度:429℃

爆炸極限:3.0%~100%,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溫有燃燒爆炸危險。

三、危險特性:

(1)危險性類別:2.1類易燃氣體

(2)侵入途徑:吸入、經皮吸收、眼睛接觸。

(3)健康危害: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刺激劑和原漿毒物。急性中毒:患者有劇烈的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和嘔吐、流淚、嗆咳、胸悶、呼吸困難;重者全身肌肉顫動、言語障礙、共濟失調、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還可見心肌損害和肝功能異常。搶救恢復后可有短暫精神失常,遲發性功能性失音和中樞性偏癱。皮膚接觸迅速發生紅腫,數小時后起泡,反復接觸可致過敏。液體濺入眼內,可致角膜灼傷。慢性影響:長期少量接觸,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4)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

(5)燃爆危險:本品易燃,有毒,為致癌物,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四、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迅速脫掉被污染的衣服并將衣服丟棄。如果溢流在皮膚上,在用水洗滌之前,使環氧乙烷揮發。用高壓水,如:軟管或強噴淋器至少洗滌20分鐘并尋求醫治。如果與液化氣體接觸,用冷淡水重新暖和被凍部位。

(2)眼睛接觸:不允許揉搓眼睛,使眼睛緊閉,輕輕地翻起眼皮并立即沖洗,并繼續用大量的室溫水至少沖洗15分鐘。如果疼痛和刺激,立即咨詢眼科醫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千萬不要用嘴給失去知覺或驚厥人員任何東西。與中毒控制中心聯系。不要引誘嘔吐,而應考慮用活性炭類瀉藥醫治。急救之后,在裝置內進行適當的醫務護理或社區醫療協助。

五、消防措施

(1)危險特性: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觸堿金屬、氫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劑,如鐵、錫和鋁的無水氯化物及鐵和鋁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熱,并可能引起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2)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滅火方法及滅火劑: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4)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如果有可能停止氣體流動。如果不能立即切斷流動,不要熄滅燃燒氣體。用非人工操縱的軟管架或消防泡噴嘴,從柵欄后面滅火。用水沖排放區,記住有必要用1:22(1:100如果是受限區)的環氧乙烷稀釋以使其成為非易燃物。用水噴以撞擊氣體。冷卻暴露的容器,用水切斷,防止人員受影響。躲開封閉或低凹區。不要將流出物俺火災控制方法排放到下水道、排水溝。因為火災會產生有毒熱分解產品,所以,要戴上帶有全部面罩在增壓或正壓狀態下操作的自給式呼吸器(SCBA)。戴上防護眼鏡并穿上橡膠連體工作服(包括手套)。

六、泄漏應急處理

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分布四周,危險目標附近的操作室內都配備有事故柜,根據實際情況,事故柜內有防毒面具、防護手套、防護膠鞋、空氣呼吸器、防護面罩、消防水帶、消防扳手、消防水槍等。

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

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2、組成人員

(1)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車間人員

由分管副總經理及生產、安全、設備、技術、供應等部門領導組成“指揮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辦公室管理,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公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經理任總指揮,生產安全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生產部長任副指揮,總經理和分管副總不在公司時,由生產部門負責人擔任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2)現場指揮人員

總指揮:陳建平

總指揮第一接替人:李邦福

副指揮:李邦福

成員:王斌苗西亮郭孔良楊春程董繼宗張成波郭篤建桑冰朱永勝桑明德楊義亮李凱齊永吉

(3)主要職責

指揮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危險化學品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五、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1、對環氧乙烷儲罐區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回檢查,由值班人員負責,發現液化氣罐區出現危險情況后立即報告,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生產區域由當班操作工負責,一旦發現環氧乙烷泄漏、著火等情況,在采取力所能及措施的同時迅速向上級報告;

2、在生產車間、救援辦公室(白天設在安全辦公室,夜間設在夜間值班室),有值班電話,對于總指揮、副總指揮、各車間、科室負責人的手機要求24小時開機。

六、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

(1)環氧乙烷具有易燃、易爆、易揮發的性質,在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易發生泄漏、著火、爆炸事故,要做到應急處理,消除危險,減少環境污染,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2)罐區發生著火時,在崗操作工或保管員立即啟動裝置消防系統進行滅火,同時用水冷卻其它儲罐,鳴警報器,召集在場所有職工,組織好現場應急處理,立即上報。

(3)盛裝環氧乙烷的儲罐泄漏時,應及時采取卸壓、稀釋、隔絕、人工堵漏、用水降溫噴淋等基本措施控制勢態的發展,嚴禁大量環氧乙烷氣擴散,若堵漏不行,應將泄漏點采取措施挖坑收容,將損失、危害及環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4)應根據泄漏點的成因采取處理方法,使用防爆工具及時緊固螺栓或采取纏繞密封堵漏方法。

(5)搶險救援人員應由業務熟、技術精湛,并有一定經驗的職工擔任,進入現場必須佩帶防護用品,防止受到傷害,并注意風向變化。

(6)在發生大量泄漏、著火事故時應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根據人員分工,組織應急救護、停車、排險迅速投入戰斗。

2、客戶在卸車發生環氧乙烷化學事故時采取措施:

(1)泄漏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地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戴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首先用蒸汽吹散稀釋,排除一切火情隱患,置于密閉容器內,不得將泄漏物排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以免遇明火發生爆炸。

(2)滅火方法及滅火劑。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可用水、干粉、抗溶性泡沫、沙土、二氧化碳撲救現場火災。

七、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1、發生環氧乙烷化學事故時,值班人員撤離時應根據風向和空氣中揮發的環氧乙烷的濃度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護面具、采用濕布掩嘴和鼻等措施,往上風向或側風向撤離。班長或值班長等人應及時清點人數,向上級匯報,如有人員被困時,應佩戴好空氣呼吸器,穿好防化服,至少兩人進行搜索,嚴禁防護措施不到位或單人去搜索失蹤人員。

2、非事故現場的人員在緊急疏散時也應盡量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后往上風向或側風向撤離。

3、搶救人員在自身防護器材或體力不濟的情況下應迅速撤離現場,撤出后向現場指揮報告,聽現場指揮統一調度安排。

4、發生環氧乙烷化學事故后,保衛科應視情況向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發出通知,必要時要求下風向群眾撤離到2公里以外。

八、危險區的隔離

在環氧乙烷化學事故區附近迅速根據實際情況設立隔離區,嚴格限制出入,隔離區邊界設紅色警戒線,由保衛人員負責警戒;對事故區附近道路進行交通管制,由保衛人員對道路進行隔離,并進行交通疏導。

九、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1、對于空氣中環氧乙烷濃度的檢測由安全辦進行(并及時通知環保局監測站),檢測人員必須身體素質好,技術過硬,穿防化服,防靜電工作服、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在得到現場指揮人員的同意后方可進入泄漏污染區進行檢測。

2、搶險救援人員應具備業務熟、技術精,并有一定經驗的同志擔任,進入現場必須穿防化服,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止受到傷害,并注意風向變化,每次人數不得少于2人。

3、現場實時監測人員發現情況異常時,應迅速撤離現場;現場情況惡化時搶險人員應迅速撤離現場,并向現場指揮報告,采取其他相應措施。

4、現場指揮有權根據險情的發展請求社會力量救援,對內調度公司其他力量參加救援。

5、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環氧乙烷罐區可能發生泄漏、著火等事故,由于處理不及時或措施不得力,可能會使險情惡化,此時應立即報告上級有關部門,請求增援。

十、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在衛生醫務部門指導下,車間成立救護小組,每個職工都應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一旦出現傷員,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迅速將受傷人員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用氧氣瓶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在進行處理的同時通知醫務部門,將患者送醫院治療;對于皮膚接觸者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送醫院進一步救治觀察。

對于吸入環氧乙烷氣急性患者應立即移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脫去污染的衣服。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十一、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1、事故被徹底消滅或清除以后,由公司領導指定專人對事故現場進行封鎖,以利于事故原因的調查工作;

2、由于環氧乙烷氣為易燃易爆物質,因此,戰斗結束后需要對所有參戰的人員進行查體及車輛、現場空間進行一次徹底地檢查。

十二、應急救援保障

(一)內部保障

1、自救、救援隊伍

隊長:朱永勝

隊長第一接替人:101車間主任

隊員:305車間全體操作人員及維修人員。

其他車間、科室根據緊急救援要求,成立后援小組,做到隨調隨到,服從指揮部命令。

總指揮:接到報警后,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按各自分工迅速展開救援工作,調動全公司有關單位配合作戰,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危害源的擴散,并向社會發出協助救援警報,同時將事故情況,逐級上報。

總指揮第一接替人:事故發生時如總指揮不在廠時接替總指揮職責。

副指揮:在總指揮和總指揮第一接替人的領導下,立即開展救災自救工作,調動一切人員、物資,實施治安保衛、火種管制,設立警戒區域、醫療救護,防二次災害、防環境污染、事故調查、車輛運輸等工作。

成員:正常情況下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積極開展救援技術崗位練兵,充分做好一切救援物資、防護用品、醫療器械、急救藥品、車輛維護、治安消防、報警通訊等準備工作,同時加強管理,搞好安全生產和壓力容器的檢測工作,在發生化學災害事故時,要立即組織控制危害源的自救,同時按指揮部要求進行協同作戰,盡最大可能減少事故損失、人員傷亡和環境污染程度。

安全生產辦公室: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負責事故現場有害物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以及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現場可燃氣體濃度的監測工作。

辦公室: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采購部:負責搶救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保衛科:負責警戒、交通管理、機動消防、配合救援工作。

2、消防設施配置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均在安全辦存放;工藝流程圖資料在技術科存放。由各科室指定具體人員負責。

3、應急通信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①個人手機;②公司內部配置的應急電話。

4、應急電源、照明:環氧乙烷儲罐區都有照明,現場采用外部照明,需特殊照明時由工程部負責。

5、應急救援裝備、物資平時由倉庫保管員保管;藥品配備在崗位上由職工保管(保存于事故櫥內,做到隨用隨取)。

6、運輸環氧乙烷的罐車進入廠區必須佩帶阻火器防火帽,車上自帶滅火器材完整好用,司機及押運員個人防護裝備到位。

7、保障制度目錄

(1)崗位責任制

(2)值班制度

(3)培訓制度

(4)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制度。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由所在單位檢查、維護,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小組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每月下旬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救援負責裝備、物資、藥品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5)為加強對環氧乙烷運輸車輛的管理,進廠卸車的車輛必須先持有效證件到警衛室辦理手續后,最后到罐區卸車。行車路線:由廠區北門進入。在卸環氧乙烷過程中,其他車輛一律不得在罐區周邊進行裝卸,更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6)對于運輸環氧乙烷的車輛司機、押運員要索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并向其傳達進行卸車的安全注意事項。

(7)演練制度。公司每年進行一次大規模演練,每季度進行一次演練活動,由公司相關單位、個人參加,每年大規模演練時,邀請公司附近政府相關救援部門參加。

(二)外部救援

1、自救力量不足時,由應急救援指揮部責成專人請求政府協調救援力量參加應急救援。

2、應急救援信息及專家信息咨詢熱線:

十三、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根據環氧乙烷的性質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當出現環氧乙烷大規模泄漏、突然發生火災或卸車的設備發生著火時,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十四、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1、當事故被徹底清除,所有現場人員清點無遺漏,參戰人員、設備洗消結束后,由現場總指揮宣布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由保衛科負責通知周邊單位、社區、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取消道路交通管制。

十五、應急培訓計劃

針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評估和社區或周邊人員素質的分析結果,確定:

1、對于應急救援人員每年至少由公司組織一次針對性的培訓,此外,車間應定期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

2、對全廠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組織演習,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

3、由公司綜合辦聯系周邊單位、社區對范圍以內的人員進行應急知識的宣傳。

十六、演練計劃

1、演練準備。根據預案分工,各相關單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如人員培訓、器材物資等。

2、每季度舉行一次全公司范圍內的模擬演習。

3、演練由安全辦牽頭組織,各相關單位認真對待,積極配合。

附加說明

1、車間制定環氧乙烷化學事故應急預案應以本預案為基礎。

2、此方案自下文之日起執行。

篇3:環氧乙烷泄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環氧乙烷在操作失控、設備損壞和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存在著泄露、火災、爆炸等危險。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環氧乙烷別名:氧化乙烯

分子式:C2H4O危規號:21039

英文名:Ethyleneo*ide;epo*yethane

相對分子質量:44.05UN.No.:1040

二、理化特性

外觀性狀:常態下為氣體,在10.4℃以下為無色液體;易溶于水和有機溶劑;易燃,有毒,空氣中最大允許濃度為5mg/m3

熔點:-112.2℃,沸點:10.4℃,

臨界溫度:195.8℃,臨界壓力:7.19MPa,

飽和蒸汽壓:145.91kPa(20℃)

液體相對密度[水=1]:0.871

氣體相對密度[空氣=1]:1.52,閃點:17.8℃

最大爆炸壓力:0.970MPa,燃燒熱:1262.8KJ/mol

最小點火能:0.065mJ燃點:42℃

爆炸極限:3.0%~100%,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高溫、雷電有燃燒爆炸危險。

三、危險特性:

(1)危險性類別:2.1類易燃氣體

(2)侵入途徑:吸入、經皮膚吸收、食入、眼睛接觸。

(3)健康危害: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刺激劑和原漿毒物。急性中毒:患者有劇烈的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和嘔吐、流淚、嗆咳、胸悶、呼吸困難;重者全身肌肉顫動、言語障礙、共濟失調、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還可見心肌損害和肝功能異常。搶救恢復后可有短暫精神失常,遲發性功能性失音和中樞性偏癱。皮膚接觸迅速發生紅腫,數小時后起泡,反復接觸可致過敏。液體濺入眼內,可致角膜灼傷。慢性影響:長期少量接觸,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4)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

(5)燃爆危險:本品易燃,有毒,為致癌物,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四、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正常操作和巡檢時戴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帶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完畢,沐浴更衣,注意個人衛生。

五、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迅速脫掉被污染的衣服并將衣服丟棄。如果溢流在皮膚上,在用水洗滌之前,使環氧乙烷揮發。用大量水或強噴淋器至少洗滌20分鐘并尋求醫治。如果與液化氣體接觸,用室溫水重新暖和被凍部位。

(2)眼睛接觸:不允許揉搓眼睛,使眼睛緊閉,輕輕地翻起眼皮并立即沖洗,并繼續用大量的室溫水至少沖洗15分鐘。如果疼痛和刺激,立即咨詢眼科醫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千萬不要用嘴給失去知覺或驚厥人員任何東西。與中毒控制中心聯系。不要引誘嘔吐,而應考慮用活性炭類瀉藥醫治。急救之后,立即送醫院治療。

六、消防措施

(1)危險特性: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觸堿金屬、氫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劑,如鐵、錫和鋁的無水氯化物及鐵和鋁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熱,并可能引起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2)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滅火方法及滅火劑: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大量水冷卻容器,稀釋和吸收有毒易燃氣體,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4)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戴上帶有全部面罩在增壓或正壓狀態下操作的自給式呼吸器(SCBA)。戴上防護眼鏡并穿上橡膠連體工作服(包括手套)。如果有可能切斷氣源,如果不能立即切斷氣源,不要熄滅燃燒氣體。噴大量水冷卻容器,稀釋和吸收有毒易燃氣體。不能將流出物排放到下水道、排水溝,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

七、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行動: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塑料布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大量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