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集團公司化學品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某某集團公司化學品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1400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集團現現有合成氨生產能力38萬噸/年,主要原材料為無煙塊煤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半水煤氣,在利用半水煤氣中的H2、N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為氨。所以,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可燃可爆氣體在整個裝置存在較多,發生火災事故的可能性較大,幾率也比較大。

1.1事故類型

根據引發火災事故的原因和條件分析,可能造成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

人為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違反操作規程、違章安裝電氣設備、違章使用明火作業、檢修現場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等。

客觀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雷擊、設備、管材質量問題等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易燃、可爆氣體大量泄漏,尤其是在高溫高壓狀態下的物質,其發生火災的可能性較大。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優先;

2.2、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3保護環境優先。

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在集團公司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組織分體系。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為加強處置火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統一指揮、協調,集團公司成立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辦、動力處、安全處、保衛處、救護大隊、公司辦、醫療機構、供應公司、財務處、物業處、工會、倉庫、事故單位的主要領導。

3.2.2指揮部職責:火災事故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現場進行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審察現場滅火救援方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分工實施火場救援工作。

3.3成員單位職責

3.3.1生產辦:負責傳達指揮部的指示,協調、組織、指揮各成員單位進行搶險救災工作;負責事故區域水、電、氣、汽的停或供的指揮工作。

3.3.2消防、救護隊、動力處:負責事故現場堵漏,撲滅火災,搶救遇險遇難人員。

3.3.3保衛處:負責維護火災事故現場秩序,做好安全警戒,保障救援交通暢通,以便于人員疏散和受害者的護送;負責維護現場和周圍地區的正常秩序,保證事故救援、調查、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3.4安全科:監督檢查現場救援方案的實施,負責火災救援器具的協調,參加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3.3.5.醫療機構:負責對火災現場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及轉院工作。

3.3.6供應公司、財務處、倉庫:負責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搶險設備、器材、物資和資金調配。

3.3.7工會、物業公司:負責做好事故影響區域人員的疏散及傷亡家屬的安撫善后工作;負責做好事故現場搶險情況的宣傳報道,正確引導輿論;負責建立和維護好應急通訊網絡,保證通信暢通。

3.3.8公司辦:負責組織救援車輛,運送事故搶救人員和搶險物資。

4、預防和預警

4.1防范性措施

4.1.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定和安全操作規程,制定切實可行的滅火應急救援預案,嚴格組織實施和進行定期演練。

4.1.2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監控設備,做好日常維護、管理、保養工作,確保設備、消防器材時刻處于完好有效狀態,一旦發生火險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4.1.3加強有關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4.1.4加強生產區明火管理,嚴禁無證動火;動火區域制定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確保安全動火。

4.2預警行動

4.2.1嚴格實行從業人員資格和持證上崗制度,堅持不懈地對從業人員開展安全宣傳,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4.2.2嚴格落實從業人員教育和培訓制度,從業人員能掌握滅火的基本技能。

4.2.3加強對公眾人群的火災事故防護的應急知識教育、演練,加強區域安全管理,嚴禁無關人員及未成年人進入生產區。

5、信息報告程序

發生火災事故后,現場人員要立即向當班調度或公司消防隊報告,并與公司生產辦(電話、內線電話)、安全處(電話、內線電話)聯系處理。報告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發生地點、時間等;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情況、傷害程度、涉及范圍等;

3)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4)事故發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事故搶險情況等。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火災事故按照其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響應、Ⅱ級響應、Ⅲ級響應三個級別。

6.1.1Ⅰ級預警

火災發生后,不會造成火勢蔓延和災情擴大,預計發生的事故、事件或災情只須啟動事故單位應急預案即可控制的,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按照“預警”要求,密切關注滅火工作進展情況,隨時做好應急響應準備工作。

6.1.2Ⅱ級現場應急

發生的火災有可能造成事故蔓延和災情擴大,發生人員傷亡或雖無人員傷亡但現場有被困人員,預計發生的緊急事故、事件或災情不能被事故單位應急響應后所處置或控制,需要立即按照“現場應急”要求,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進行現場搶救。

6.1.3Ⅲ級全體應急

火災已形成蔓延和擴大,有可能發生爆炸燃燒,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立即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進行全民動員搶險救災,并立即向地方政府或公安機關匯報請求支援,啟動上一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2響應程序

6.2.1應急指揮

消防隊和當班調度根據火勢情況,確認無法實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時,要立即向集團公司總指揮報告事故情況,由總指揮決定啟動集團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按照總指揮的指令,通知副總指揮、應急成員單位負責人迅速到達指定位置,根據各自職責和總指揮指示進行救援。

6.2.2應急行動

6.2.2.1火災撲救:由消防隊、救護隊、動力處、生產辦、安全處等單位組成,負責搶救被困人員,轉移貴重物資。

1)排除險源:首先切斷事故現場電源、氣源,清除一切危險隱患,防止次生事故導致不必要的傷亡。

2)救人第一:充分利用現有裝備和救援器材,迅速搶救被捆人員和受傷人員,及時將傷員轉交醫療部門進行救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3)先控后滅:火災撲救人員要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按照滅火程序,采取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對于可燃氣體火災,必須嚴格按照方案進行,在未采取措施的情況下,切忌盲目撲滅火焰,否則大量可爆氣體泄漏積聚,會導致爆炸事故發生,后果不堪設想。

4)財產轉移:為盡量減少火災現場財產損失,在滅火的同時要做好財產物資轉移,并做好登記移交手續。

6.2.2.2安全疏散:由事故單位、保衛處等單位應急人員組成,保衛處處長任組長。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對事故可能波及到的區域人員進行安全疏散,對家屬區進行有序疏散并逐戶登記;對可能威脅公司以外區域群眾安全時,應立即聯系有關部門,引導群眾撤離至安全區域。

6.2.2.3治安警戒:保衛處接到指揮部指令后,根據事故情況,攜帶防護器材、警戒器材迅速到達指定現場;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帶、圍欄等明顯標志,部署警戒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保護事故現場原始狀態;配合公安交警部門進行事故區域交通管制,部署安排運輸急救物資及搶救傷員道路疏通,禁止無關車輛進入事故現場,保證救援道路暢通;維護撤離區和疏散區場所的社會治安工作,保護主要目標和財產安全。

6.2.2.4醫療救護:就近醫療機構組成現場醫療救護組,組織救護車和醫護人員現場設立臨時救護點,做好接受救治傷員的準備工作。

6.2.2.5物資供應:供應公司、倉庫等單位有關人員組成,供應公司負責人任組長,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部人員現場待命,做好現場急救物資供應的保障工作。

6.2.2.6后勤保障:公司辦負責對小車隊的車輛集中調配,確保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的用車。物業公司通訊負責人負責通信暢通,確保應急指揮人員、現場搶險人員的通訊聯絡。財務處保障應急資金及時到位,墊付、支付搶救費用。

6.2.2.7善后處理:工會、物業公司事故單位等有關人員組成,工會主席任組長。做好死亡、傷殘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6.2.2.8事故調查:由工會、安全處、保衛處、生產辦等有關單位造成,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6.2.3擴大應急

當火災事故僅靠集團公司自身救援力量無法控制火勢和撲滅火災,有可能造成更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公安機關報告,請求支援。

6.2.4應急恢復

當滅火戰斗結束,火場指揮人員應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對火場進行全面清理檢查,在確定無復燃后,清點作戰人員和裝備,由總指揮宣布撤離火場,解除警戒。

6.2.5應急結束

搶險工作結束后,總指揮宣布結束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治安秩序。

6.3處置措施

6.3.1建筑火災一般采取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靈活地運用堵截包圍、內外夾攻、上下合擊、重點突破的戰術。正確使用水源,確保重點兼顧一般,力爭快速不見斷。

6.3.2撲救化學物質火災:首先弄清起火點的設備和工藝流程、著火物品的性能,有無爆炸危險;采取各種方法,消除爆炸因素;消滅外圍火焰,控制火勢發展;加強冷卻降溫,筑壩堵截,正確使用滅火劑;對有毒物質可能發生泄漏的情況,救災人員應向火災單位負責人或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施救方法,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撲救工作,切不可盲目行事。

6.3.3撲滅油罐火災:先查明儲油種類、數量以及液面高度,罐體是否變形或損壞,著火油罐對周圍的危害程度。對油罐進行射水冷卻,控制火勢擴大,降低油罐溫度和燃燒強度,有利保護油罐不變形破裂。最后備好備足消防器具向油罐發起總攻。

7、應急物資保障準備

吊車、叉車、滅火器、消防沙、鐵鍬、消防水源、對講機、絕緣鉗、手提喇叭、應急照明燈、防護服、空氣呼吸器、水管、水泵、手套、口罩、袖標、防毒面具、警戒帶等。

篇2:火災觸電機械傷害化學品傷害應急措施

1、目的

明確了逃生和急救的方式方法,讓員工掌握逃生和急救技巧,減少人員傷亡損失。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發生失火、觸電、機械傷害、化學品傷害等事故的逃生和急救。

3、職責

3.1公司文書室及項目部負責進行逃生和急救的培訓。

3.2安全管理科負責應急預案的實施并組織各種應急情況和傷害事故的急救。

3.3員工努力學習逃生和急救技巧,做好有備無患。

4、工作程序

4.1、報警?

在城市中發生各種危難,都可以通過撥打報警電話而獲得相關部門有效和及時的救援。

4.1.1?“119”火警電話

報警時,撥通“119”后,要講清著火的單位名稱、街道門牌號碼等詳細地址、著火物質、火情大小以及報警人的姓名與電話號碼。

4.1.2?“120”急救電話

無論在何時何地發現危重病人或意外事故,都可撥打“120”電話,請求急救中心(站)進行急救。通話中,要講清楚病人目前病情、電話號碼以及等待救護車的確切地點,易識別的建筑物。

4.2、火災現場的逃生

4.2.1遇有火警發生時,應迅速準確地打“119”報警并積極參與撲救初期火災,防止火勢蔓延。當火勢難以控制時,要鎮定情緒,設法逃生。

4.2.2火災逃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驚慌,要盡可能做到沉著、冷靜、更不要大吵大鬧,互相擁擠;

正確判斷火源、火勢和蔓延方向,以便選擇合適的逃生路線;

回憶和判斷安全出口的方向、位置,以便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安全出口。

要有互助友愛的精神,聽從指揮,有秩序地撤離火場;

當被煙火包圍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出現場。當逃生通道被煙火封住,可用濕棉被等披在身上彎腰沖過火場。

當逃生通道被堵死時,可通過陽臺排水管等處逃生,或在固定的物體上拴繩子,順繩子逃離火場。如果上述措施不通,則應退回室內,關閉通往火區的門窗,并向門窗上澆水延緩火勢蔓延,同時向窗外發出求救的信號。

高層建筑著火時,應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標志,盡快地從安全通道和室外消防樓梯安全撤出,切勿盲目亂竄或奔向電梯。如果情況危急,可利用陽臺之間的空隙、下水管或自救繩等滑行到沒有起火的樓層或地面上,但千萬不要跳樓。如果確實無力或沒有條件用上述方法自救時,可緊閉房門,減少煙氣、火焰的侵入,躲入窗戶下或到陽臺避煙,單元式高樓也可沿通道至屋頂的樓梯進入樓頂,等待到達火場的消防人員解救。

4.3、觸電傷害事故的急救

4.3.1當發現有人觸電后,應迅速展開急救工作,動作迅速、方法準確最為關鍵。

4.3.2首先應迅速切斷電源,若電源開關距離較遠,可用絕緣體拉開觸電者上的電線,或用帶絕緣柄的工具切斷電線。切勿用金屬材料或潮濕物體作救護工具,更不可接觸觸電者身體,以防自己觸電。

4.3.3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其具體情況,迅速對癥救治。對傷勢不重、神態清醒者,應使其安靜休息一小時,再送往醫院觀察;對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使其舒適、安靜地平臥,并速請醫診治或送往醫院。對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者都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處擠壓,不能中止急救。

4.3.4人工呼吸法

施行人工呼吸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捏緊被救者鼻孔,深吸口氣后緊貼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內吹氣,時間約為2秒鐘。吹氣完畢后,立即離開被救者的口,并松開其鼻孔,讓其自行呼氣,時間約為3秒鐘,如此以每分鐘約12次的速度進行。

4.4胸外心臟擠壓法

救護者跪在被救者一側或騎在其腰部兩側,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被救者心窩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掌握用力垂直向下擠壓,以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

一旦被救者心臟和呼吸都停止跳時,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呼吸和胸處擠壓。如現場只有一個人搶救,可以兩種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氣2~3次,再擠壓10~15次。搶救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終止,運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搶救。

4.5機械傷害急救

4.5.1骨折急救

工作現場發生嚴重骨折時,必須迅速采取緊急救護,對于骨折傷者,正確的固定是最重要的。固定的方法為:

固定斷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以能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錯動為準。

脊柱骨折或頸部骨折時,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格的醫務人員來搬動。

抬運傷者,從地上抬起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勁椎骨骨折傷者的頭須放正,兩旁用砂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4.5.2嚴重出血急救

嚴重出血會危及生命,及時有效的現場止血,對挽救傷者的生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一般止血法,一般傷口小的出血,先用生理鹽水(0.9%NaC1溶液)沖洗傷口,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

壓迫帶止積壓法,嚴重出血時使用,適用于頭、勁、四肢動脈大血管出血時的臨時止血。

其他止血法,有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和加墊屈肢止血法等多種。

4.6化學品傷害的急救

4.6.1當有人急性中毒時,應迅速組織現場急救,使患者立即脫離中毒現場,將患者移到空氣流通處,保持呼吸暢通,同時注意保暖。以皮膚、衣服被污染者,應立即脫去污染衣服,用溫水、清水洗凈皮膚。

4.6.2若是因氣體或蒸汽中含有毒辣物引起中毒,應迅速給中毒者吸氧,糾正機體缺氧,加速毒物排出。若是經口入而中毒時,應迅速進行口吐、洗胃。常用洗胃劑為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1%~2%碳酸氫鈉溶液。

4.6.3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打開門窗,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使其呼吸道暢通。對中毒較重的病人,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搶救,并立即送醫院治療。

4.6.4進入地窖、井下等密閉場所作業時,往往會發生中毒、窒息事故。窒息是因為久不通風,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以及腐敗物質產生有毒氣體,造成人體中毒缺氧。發現密閉所出現中毒窒息事故時,決不能盲目進入救人。以避免自己下去后同樣出現窒息。若現場周圍缺乏通風設備或氧氣呼吸器,應馬上報警,等待求援,決不能冒險蠻干。當中毒窒息者救出密閉場所后,應立即將其抬放到通風良好的地方,解開衣服、褲帶,糾正機體缺氧。

5、本應急方案由安全管理科發放到各部門項目部,勞務供方,工程分包方并在公司項目部材料庫、辦工區、工柵、門衛、工具房等處予以張貼。

篇3:某化學品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集團現現有合成氨生產能力38萬噸/年,主要原材料為無煙塊煤與水蒸氣反應生成半水煤氣,在利用半水煤氣中的H2、N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為氨。所以,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可燃可爆氣體在整個裝置存在較多,發生火災事故的可能性較大,幾率也比較大。

1.1事故類型

根據引發火災事故的原因和條件分析,可能造成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

人為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違反操作規程、違章安裝電氣設備、違章使用明火作業、檢修現場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等。

客觀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雷擊、設備、管材質量問題等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易燃、可爆氣體大量泄漏,尤其是在高溫高壓狀態下的物質,其發生火災的可能性較大。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優先;

2.2、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3保護環境優先。

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在集團公司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組織分體系。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為加強處置火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統一指揮、協調,集團公司成立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辦、動力處、安全處、保衛處、救護大隊、公司辦、醫療機構、供應公司、財務處、物業處、工會、倉庫、事故單位的主要領導。

3.2.2指揮部職責:火災事故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現場進行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審察現場滅火救援方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分工實施火場救援工作。

3.3成員單位職責

3.3.1生產辦:負責傳達指揮部的指示,協調、組織、指揮各成員單位進行搶險救災工作;負責事故區域水、電、氣、汽的停或供的指揮工作。

3.3.2消防、救護隊、動力處:負責事故現場堵漏,撲滅火災,搶救遇險遇難人員。

3.3.3保衛處:負責維護火災事故現場秩序,做好安全警戒,保障救援交通暢通,以便于人員疏散和受害者的護送;負責維護現場和周圍地區的正常秩序,保證事故救援、調查、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3.4安全科:監督檢查現場救援方案的實施,負責火災救援器具的協調,參加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3.3.5.醫療機構:負責對火災現場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及轉院工作。

3.3.6供應公司、財務處、倉庫:負責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搶險設備、器材、物資和資金調配。

3.3.7工會、物業公司:負責做好事故影響區域人員的疏散及傷亡家屬的安撫善后工作;負責做好事故現場搶險情況的宣傳報道,正確引導輿論;負責建立和維護好應急通訊網絡,保證通信暢通。

3.3.8公司辦:負責組織救援車輛,運送事故搶救人員和搶險物資。

4、預防和預警

4.1防范性措施

4.1.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定和安全操作規程,制定切實可行的滅火應急救援預案,嚴格組織實施和進行定期演練。

4.1.2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監控設備,做好日常維護、管理、保養工作,確保設備、消防器材時刻處于完好有效狀態,一旦發生火險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4.1.3加強有關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4.1.4加強生產區明火管理,嚴禁無證動火;動火區域制定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確保安全動火。

4.2預警行動

4.2.1嚴格實行從業人員資格和持證上崗制度,堅持不懈地對從業人員開展安全宣傳,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4.2.2嚴格落實從業人員教育和培訓制度,從業人員能掌握滅火的基本技能。

4.2.3加強對公眾人群的火災事故防護的應急知識教育、演練,加強區域安全管理,嚴禁無關人員及未成年人進入生產區。

5、信息報告程序

發生火災事故后,現場人員要立即向當班調度或公司消防隊報告,并與公司生產辦(電話、內線電話)、安全處(電話、內線電話)聯系處理。報告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發生地點、時間等;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情況、傷害程度、涉及范圍等;

3)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4)事故發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事故搶險情況等。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火災事故按照其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響應、Ⅱ級響應、Ⅲ級響應三個級別。

6.1.1Ⅰ級預警

火災發生后,不會造成火勢蔓延和災情擴大,預計發生的事故、事件或災情只須啟動事故單位應急預案即可控制的,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按照“預警”要求,密切關注滅火工作進展情況,隨時做好應急響應準備工作。

6.1.2Ⅱ級現場應急

發生的火災有可能造成事故蔓延和災情擴大,發生人員傷亡或雖無人員傷亡但現場有被困人員,預計發生的緊急事故、事件或災情不能被事故單位應急響應后所處置或控制,需要立即按照“現場應急”要求,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進行現場搶救。

6.1.3Ⅲ級全體應急

火災已形成蔓延和擴大,有可能發生爆炸燃燒,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立即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進行全民動員搶險救災,并立即向地方政府或公安機關匯報請求支援,啟動上一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2響應程序

6.2.1應急指揮

消防隊和當班調度根據火勢情況,確認無法實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時,要立即向集團公司總指揮報告事故情況,由總指揮決定啟動集團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按照總指揮的指令,通知副總指揮、應急成員單位負責人迅速到達指定位置,根據各自職責和總指揮指示進行救援。

6.2.2應急行動

6.2.2.1火災撲救:由消防隊、救護隊、動力處、生產辦、安全處等單位組成,負責搶救被困人員,轉移貴重物資。

1)排除險源:首先切斷事故現場電源、氣源,清除一切危險隱患,防止次生事故導致不必要的傷亡。

2)救人第一:充分利用現有裝備和救援器材,迅速搶救被捆人員和受傷人員,及時將傷員轉交醫療部門進行救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3)先控后滅:火災撲救人員要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按照滅火程序,采取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對于可燃氣體火災,必須嚴格按照方案進行,在未采取措施的情況下,切忌盲目撲滅火焰,否則大量可爆氣體泄漏積聚,會導致爆炸事故發生,后果不堪設想。

4)財產轉移:為盡量減少火災現場財產損失,在滅火的同時要做好財產物資轉移,并做好登記移交手續。

6.2.2.2安全疏散:由事故單位、保衛處等單位應急人員組成,保衛處處長任組長。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對事故可能波及到的區域人員進行安全疏散,對家屬區進行有序疏散并逐戶登記;對可能威脅公司以外區域群眾安全時,應立即聯系有關部門,引導群眾撤離至安全區域。

6.2.2.3治安警戒:保衛處接到指揮部指令后,根據事故情況,攜帶防護器材、警戒器材迅速到達指定現場;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帶、圍欄等明顯標志,部署警戒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保護事故現場原始狀態;配合公安交警部門進行事故區域交通管制,部署安排運輸急救物資及搶救傷員道路疏通,禁止無關車輛進入事故現場,保證救援道路暢通;維護撤離區和疏散區場所的社會治安工作,保護主要目標和財產安全。

6.2.2.4醫療救護:就近醫療機構組成現場醫療救護組,組織救護車和醫護人員現場設立臨時救護點,做好接受救治傷員的準備工作。

6.2.2.5物資供應:供應公司、倉庫等單位有關人員組成,供應公司負責人任組長,接到指令后,迅速召集本部人員現場待命,做好現場急救物資供應的保障工作。

6.2.2.6后勤保障:公司辦負責對小車隊的車輛集中調配,確保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的用車。物業公司通訊負責人負責通信暢通,確保應急指揮人員、現場搶險人員的通訊聯絡。財務處保障應急資金及時到位,墊付、支付搶救費用。

6.2.2.7善后處理:工會、物業公司事故單位等有關人員組成,工會主席任組長。做好死亡、傷殘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6.2.2.8事故調查:由工會、安全處、保衛處、生產辦等有關單位造成,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6.2.3擴大應急

當火災事故僅靠集團公司自身救援力量無法控制火勢和撲滅火災,有可能造成更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公安機關報告,請求支援。

6.2.4應急恢復

當滅火戰斗結束,火場指揮人員應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對火場進行全面清理檢查,在確定無復燃后,清點作戰人員和裝備,由總指揮宣布撤離火場,解除警戒。

6.2.5應急結束

搶險工作結束后,總指揮宣布結束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治安秩序。

6.3處置措施

6.3.1建筑火災一般采取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靈活地運用堵截包圍、內外夾攻、上下合擊、重點突破的戰術。正確使用水源,確保重點兼顧一般,力爭快速不見斷。

6.3.2撲救化學物質火災:首先弄清起火點的設備和工藝流程、著火物品的性能,有無爆炸危險;采取各種方法,消除爆炸因素;消滅外圍火焰,控制火勢發展;加強冷卻降溫,筑壩堵截,正確使用滅火劑;對有毒物質可能發生泄漏的情況,救災人員應向火災單位負責人或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施救方法,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撲救工作,切不可盲目行事。

6.3.3撲滅油罐火災:先查明儲油種類、數量以及液面高度,罐體是否變形或損壞,著火油罐對周圍的危害程度。對油罐進行射水冷卻,控制火勢擴大,降低油罐溫度和燃燒強度,有利保護油罐不變形破裂。最后備好備足消防器具向油罐發起總攻。

7、應急物資保障準備

吊車、叉車、滅火器、消防沙、鐵鍬、消防水源、對講機、絕緣鉗、手提喇叭、應急照明燈、防護服、空氣呼吸器、水管、水泵、手套、口罩、袖標、防毒面具、警戒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