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甲醇馳放氣提氫裝置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格式

甲醇馳放氣提氫裝置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3128

一、基本情況(一)、工藝概述。本裝置采用變壓吸附凈化工藝,從甲醇合成來的壓力5.8Mpa(G),溫度≤40℃的弛放氣由管道自界區外送入界內,首先經過調節閥PV101減壓到2.4Mpa(G),然后進入一臺氣液分離器V0101,將其中的游離液態物分離,再從變壓吸附提氫裝置六臺吸附塔中一臺正處于吸附的吸附塔底部進入,從吸附塔頂出來純度為96.5%的氫氣到聯壓機進氣處;順放二、逆放和沖洗出來的解吸氣到往復壓縮機進氣處,順放三的富氮氣到燃氣管網。(二)、生產能力及主要設備。1、生產能力:裝置處理原料氣能力7200Nm3/h;裝置產氫氣能力4100Nm3/h2、主要設備序號名稱位號規格及型號操作條件填料種類操作介質數量(臺)1氣液分離器V0201Φ1200溫度:40℃壓力:2.4MPa甲醇弛放氣12吸附塔T0201A~FΦ1600溫度:40℃壓力:0.03~2.4MPa氧化鋁、硅膠、活性碳、分子篩CH4、CO、N2、H2、CO263順放氣緩沖罐V0202Φ2200溫度:40℃壓力:0.7~0.3MPaH214富氮氣緩沖罐V0203Φ2000溫度:40℃壓力:0.3MPaN2、CO、H2、CH415解吸緩沖罐V0204Φ2400溫度:40℃壓力:0.1~0.05MPaCH4、CO、N2、H2、CO216解吸氣混合罐V0205Φ2400溫度:40℃壓力:0.05MPaCH4、CO、N2、H2、CO21(三)、危險性分析該裝置以甲醇合成工序弛放氣為原料通過氣液分離、變壓吸附得到凈化氣,在生產過程有爆炸性氣體和有毒氣體(如H2、CO)的泄漏、火災與爆炸潛在性危險。組成H2N2CH4CO2COO2其他合計壓力原料氣含量V%57.4918.773.199.979.380.211002.3MPa產品氫含量V%96.502.900.180.421002.25MPa富氮氣含量V%6.65985.23.460.0014.380.30100.00.2MPa富碳氣含量V%8.5518.448.5832.6328.350.163.271000.05MPa氫氣爆炸極限4~75%(四)、本裝置安全設施CO檢測報警傳感器5處,可燃氣體監測儀1處,現場配置滅火器和消防水帶。二、事故預防措施(一)、裝置工藝管道、塔等設施和設備發生泄漏、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措施1、相關設備、管線設置相應的安全標志牌、警示牌;2、制定完善的安全、生產操作、檢修規程以及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3、經常巡視檢查裝置的設備、管線,發現泄漏和不安全的隱患立即報告處理和整改;4、加強生產控制,嚴格控制好各工藝技術指標,嚴禁原料氣及產品氣中氧含量超標,未經許可不得改變工藝氣的使用量,嚴禁違規操作造成原料氣外泄;5、進入裝置區內嚴禁攜帶火種,不準穿鐵釘鞋子和化纖衣服,不準在現場打手機,不準在現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消防通道必須保持暢通無阻;6、設備檢修時不使用能產生火花、靜電的工器具,嚴禁用鐵器敲擊設備;7、需動火作業檢修時,必須按照規定制定安全作業措施,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后方可作業。8、生產設備必須按規定要求安裝可靠的防雷、防靜電和接地保護裝置;9、加強巡視檢查,及時排查和妥善治理各種事故隱患,將各類燃燒、爆炸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10、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裝置區;11、裝置區所配備的各種消防設施和安全測試儀經常檢查,隨時處于完好狀態,并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操作培訓和演練。(二)、預防CO中毒的措施。1、制訂完善的工藝氣生產操作規程、安全規程、設備維護規程和生產管理制度;2、經常檢查有毒氣體生產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整改;3、加強巡視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泄漏事故的苗頭,將中毒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4、加強工藝氣設備檢修作業的安全管理,嚴格執行檢修作業的安全措施,防止在檢修等作業中發生氣體泄漏及中毒事故;5、加強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轉爐煤氣安全防護知識水平,經常組織員工進行泄漏及中毒事故的應急模擬演練,增強員工預防事故和處理事故的能力;6、配置并保護好各種防護器材,使之隨時保持完好的狀態,并定時組織員工進行操作和使用上的培訓。(三)觸電事故與電氣設備火災事故的預防措施。1、本裝置電器設備嚴格按照防雷、防靜電以及防火、防爆等相關設計要求進行安裝;2、電器技術員及維護人員必須經常檢查電器設備的運行和備用情況,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對于不能確認的電器設備隱患,應及時召集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權威性的會診;3、生產操作崗位必須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規程、設備維護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4、嚴禁電器設備超負荷運行;5、運行的電器設備和備用以及正在檢修的電器設備必須懸掛醒目的警示牌,防止誤操作;6、在生產工作中,發現電器設備出現異味、異聲、異常振動、異常溫升、冒煙等現象時,應及時報告、停止運行并通知電器設備維護人員到場進行檢查;7、在清理電器設備衛生時嚴禁用濕布擦拭,嚴禁用水沖洗,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8、非專業人員嚴禁亂動電器設備,非本崗位人員嚴禁操作本崗位生產設備;9、經常組織員工學習觸電救護知識,進行觸電應急救援預案演習,增強員工預防處理事故的能力。三、事故應急處置程序(一)、裝置工藝管道、塔等設施和設備發生泄漏、火災、爆炸事故的應急處置1、一般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置程序發現泄漏后,值班人員立即報告到中控室,并向各崗位發出泄漏警報,設置警界線,禁止有火種進入裝置區和可能發生火花的一切操作;處理人員接到信息后,立即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趕到現場,帶上便攜式檢測儀,檢查泄漏情況,根據現場情況采取停止作業、關閉閥門等方法切斷氣源,同時組織人員處理,如泄漏嚴重或無法切斷泄漏源時,應立即進行緊急停車處理。2、一般發生火災處置程序:該裝置處理的氣體是可燃氣體,只要它們貯存在密閉的容器(空氣不可能進入的容器),就沒有發生火災或爆炸的危險。這樣的危險僅僅存在于下列情況之中:由于氣體的泄漏、排放而導致易燃氣體逸出或者有空氣滲入容器之中。易燃氣體只在一定濃度范圍(燃燒極限)內燃燒。如果易燃氣體在燃燒之前同空氣混合,那么爆炸就會隨之而來。當裝置發生火災時,采取的措施順序如下:2.1.立即通知消防部門并報警。2.2.向火災現場全體人員發出警告,并立即疏散人群。2.3.讓整套氫提純裝置停止運行。2.4.如果有可能,關閉進料、產品及尾氣管線的閥門。再有可能的話,打開吸附床的旁通閥,使氣流降壓進入火炬系統。2.5.不要立即撲滅(氫氣)火焰!2.6.用大量消防水冷卻靠近火源的容器和管道的表面。2.7.等待易燃氣體停止燃燒以及火焰被撲滅為止。3、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處理措施3.1、發生險情后,立即報告調度室及車間領導,并請求消防隊緊急救援;3.2、立即穿戴好防化服和氧氣呼吸器,迅速切斷原料氣進口閥,防止原料氣大量外流,引發安全環保事故;同時送入蒸汽或氮氣進入管道。3.3、如有傷員則迅速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將傷員救出事故現場,并及時給予救治,同時迅速疏散附近崗位人員至安全區域;3.4、立即在周圍布好警戒線,禁止過往行人和車輛通行,禁止一切火源;3.5、若泄漏部位發生火災,則迅速按程序啟動泡沫消防系統,用泡沫槍和現場消防器材滅火,并配合消防隊做好應急救援工作;3.6、當火災迅速擴大或可能再次發生爆炸而又無法控制并危及到人身安全時應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撤離人員,防止造成更大事故的發生;3.7、在周圍布好警戒線,等待上級的指示和專業隊伍的到來。3.8、認真總結分析該突發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取得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該應急救援機制和措施;3.9、按“四不放過原則”調查和處理事故,并向上級提交事故報告4、中毒后應急處置措施:4.1、發生中毒事故后,要立即佩戴好氣體防護器材,疏散周圍人員,并查明和判斷毒氣泄漏地點和毒氣污染區域及范圍;4.2、立即報告調度及車間領導;4.3、立即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將中毒者迅速救出事故現場,由專人進行中毒急救處置(見附頁工藝氣中毒急救方法);4.4、緊急進行生產調整和聯系,迅速切斷工藝氣泄漏源;4.5、立即派人設立安全警戒線,禁止行人、車輛通過,同時禁止附近的一切火源,防止發生工藝氣燃燒爆炸事故4.6、立即由搶險、搶修應急隊對毒氣泄漏點進行修復處置;4.7、毒氣泄漏點處理修復后,測定分析污染區域內的空氣成分,如合格后應消除警戒,恢復生產;4.8、認真總結該事故應急處置過程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該應急救援機制和措施;4.9、按“四不放過原則”調查和處理事故,并向上級提交事故報告。五、本裝置緊急停車處理(一)、當本裝置出現事故或前后裝置出現事故時,需緊急停車其停車步驟如下:1、點動控制系統計算機畫面上的停車按鈕,關閉程控閥門。同時,程序自動記住停車時的狀態。2、關閉原料氣進氣閥、產品氫出口閥、富氮氣出口閥、解吸(富碳)氣出口閥。這時系統即已處于緊急停車狀態。3、、做好停車操作記錄(二)本裝置需要檢修停車時1、如因工作需要做短時間的停車(不超過1小時),則可進行臨時停車,其步驟與緊急停車相同。2、緊急停車或臨時停車后的重新投運由于程序仍記錄著停車時的狀態且各吸附塔的壓力也與停車時一樣,所以這時可從停車時的狀態投運,讓系統無擾動地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對產品純度影響很小。步驟如下:1)確認各吸附塔的壓力與控制系統計算機畫面上上顯示的暫停狀態相符。2)開啟煤氣壓縮機。在控制系統計算機畫面上上點擊運行按鈕,系統即轉入正常運行六、急救方法1、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搶救者跪在患者一側,松開患者衣領、腰帶、胸罩等,掏出口內假牙、食物等,使其呼吸暢通,然后一手托住患者的脖子,使其鼻孔朝天頭后仰,一手捏住患者的鼻孔,貼嘴吹氣使患者胸部擴張后,放開嘴、鼻讓患者換氣,反復進行,吹2秒,呼3秒,即每分鐘12—16次,直到恢復呼吸為止。2、心臟胸外擠壓法在胸骨下部1/3處,將中指對凹腔,手掌放在當胸,另只手掌扣住,用掌根用力緩慢向下壓,壓下3—4厘米后突然放松,反復進行,每秒一次,每分鐘60—80次。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與胸外心臟擠壓法配合使用時:2.1、一人搶救,先吹氣2次,再按壓15次,反復交替進行;2.2、兩人配合搶救,每五秒鐘吹氣一次,每秒鐘按壓一次,二法交替進行。3、中毒急救方法將中毒者救出危險區域后,立即轉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中毒輕微者可直接送到醫務部門急救,若中毒者情況較重,已失去知覺,口吐白沫時,應盡量避免搬運,立即通知醫務人員到現場急救,并采取以下措施:3.1、使患者平躺,把腳墊高,利于血液回流;3.2、松開患者衣領、腰帶、胸罩等,使其呼吸暢通;3.3、掏出口內假牙、食物等,避免阻塞呼吸;3.4、鋪蓋適當的衣物保暖;3.5、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胸外擠壓法等急救。4、觸電急救方法救護時必須首先切斷電源,若不能切斷電源,可用干燥清潔且不導電的長工具,使其脫離電源。若觸電者在高處,應采取防墜措施,傷者脫離電源后,將其躺在干燥的硬木板上。受傷較重者,還應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等急救,待傷者蘇醒后,再送醫院治療。不要對任何電燒傷者進行處理,要送醫院治療。5、高溫燙傷急救方法高溫燙傷后應立即在自來水龍頭下淋洗或浸入冷水中(水溫以傷員能承受為準,一般為15℃~20℃,水溫較高時可加入冰塊,或用冷(水)水浸濕毛和、紗墊等效于創面。冷療時間一般掌握到冷療停止后不再有劇痛為止,大概需30分鐘至1小時。冷療一般適用于中小面積燒傷,特別是四肢燒傷,大面積燒傷應慎用。在寒冷環境中進行冷療時須注意傷病員保暖和防凍。傷員脫離事故現場后應注意對燒傷創面的保護,防止再次污染。另外創面一般不涂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后續治療中對燒傷創面深度的判斷和清創。對淺度燒傷的水皰一般不予清除,大水皰僅作低位剪破引流,保留泡皮的完整性,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

篇2: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管理辦法

為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切實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雙贏”,保護項目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侵犯,項目部特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

一、重大危險源的管理辦法

1、組織管理

在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上,寧杭22標實施項目經理負總責,各專業部門按專業分工負責,崗位職工具體負責。

(1)項目經理在重大危險源管理上要組織人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制定應急預案,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組織安排應急預案演習和事故救援演習等。

(2)總工辦、工程科、試驗室、財務科、材料科、綜合科以及前后場施工部門等按照分工要求,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管理、檢查和相關預案的演習等。

(3)崗位職工要清楚事故應急預案內容、工作職責、報告程序,要了解與重大危險源工作崗位有關的各種危險、危害因素以及可能發生的后果,向上級部門報告重大危險源管理中的嚴重問題等。

2安全檢查和管理

(1)對重大危險源的檢查分四級進行檢查,項目部安全部門按月進行檢查,各施工負責人對所負責的重大危險源管理情況進行自檢。檢查內容包括安全措施執行情況、應急預案熟知情況及相關管理情況等。

(2)在重大危險源處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所在場所應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應與職工宿舍、休息室保持安全距離。

3、事故應急救援

(1)應急救援組織由項目經理主持全面工作,主管領導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應急救援實施工作,工程科及前后場施工人員應參與應急救援的實施工作。施工現場所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地方應指定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其中包括:現場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生產管理人員以及應急救援所必需的專業人員。

(2)建立應急救援檔案,其中包括: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名單、救援救護基本技能學習和培訓活動記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目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維修保養記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記錄等。

(3)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立值班室,并保證24小時由管理人員值班。值班室明示本單位應急救援組織通訊聯系的人員和電話等。

(4)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現場值班室――兼職應急救援人員――項目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上級有關部門。

二、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的編制實例(以火災救助為例)

1、應急救援的組成

總指揮:項目經理

副總指揮:項目副經理、項目書記

成員:工程科長、材料科長、財務科長及試驗室主任

滅火總指揮:項目安全員副指揮:施工負責人成員:民工負責人、當班值班長

2、滅火分工和事故應急對策

(1)一旦發生火情,發現人應立即拉響報警器或敲鐘,逐級匯報。

(2)發生火情報警后,由值班指定專人到現場探查,同時派人封鎖火災現場,專人把守,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消防車到達后提供消防栓位置。

(3)相關負責人接報告后,立即匯報上級部門,并請求消防系統緊急救援。

(4)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在崗人員按責任分工進行滅火工作。

現場負責人:指揮并與施工人員開啟消防栓等消防設備。

班組長:堅守工作崗位,觀察火情發展情況,及時匯報并視情況報警,報警時說明著火物質及部位。

發生火災時,現場人員必須聽從指揮,積極按滅火分工各負其責,并依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1)拌和樓及原料倉周圍著火時,應立即關閉相關危險源,切斷可燃物質來源,防止火災蔓延。

(2)電氣線路發生火災,首先切斷電源,同時可采用干粉或1211滅火器滅火。

(3)油罐發生火災時應立即關閉著火罐相關的有關進出口截門。

(4)罐區發生火災時,相關責任人應立即關閉罐區外排水截門,防止液體外流。

(5)油罐外其它地區發生初期小火時,現場負責人應組織崗位人員用滅火器進行救撲,必要時可按分工用消防栓組織滅火。

3、事故報警與應急通訊

一旦發生火情,發現人立即拉響報警器或敲鐘,逐級匯報,項目值班調度接到火情電話立即向119報警臺、項目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火情情況,電話通知各成員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進行搶險救災工作,向上級部門調度室匯報并與消防部門聯系,將院內存放的可燃物品及時調走、疏散。

4、條件保障

(1)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項目調度室,救援組織中各部門通過生產調度方式進行聯系通訊,救援現場可通過無線電和移動通訊方式進行聯系。

(2)拌和場內設有獨立泡沫消防系統和清水消防系統,各崗位按消防規定設有規定數量的滅火器和一處應急的防火器材庫,當班的崗位職工按職責分工對所負責的設備轄區每小時進行巡檢一次。

事故發生后救護隊伍立即奔趕現場,開辟搶救場地,接收傷員。

5、培訓與演練

應急人員培訓內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防火知識、急救知識。

形式:項目定期進行培訓內容的學習和訓練。

考核:日常管理不到位、工作有漏洞,按項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進行考核。

通過建立上述應急預案,對于預防事故,控制事故擴大化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制定應急預案是防止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客觀世界千變萬化,寧杭22標項目部在這方面剛剛邁出第一步,依靠科技防災、減災,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全社會對突發事件應急能力還任重道遠。

篇3: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范本

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

為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杜絕各類重特大事故發生,保障員工生命安全、公司財產安全,根據《公司重大危險源管理執行規定》的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制訂本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預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確保員工生命安全、企業財產安全。

二、工作目標

確保財產和生命安全,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零"字目標。

三、組織機構

成立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副總經理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生產經理兼

現場調度:安全主任

成員: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生產部負責人、財務部負責人、物流部負責人、機電負責人、開發部負責人、采購部負責人、物控部負責人、各車間主任

下設6個工作小組:

①事故控制小組:

組長:機電負責人

成員:部門所屬人員

②急救小組:

組長:各車間主任

成員:所屬班組人員

③警戒小組

組長:保安隊隊長

成員:所屬保安人員

④疏散小組

組長:生產經理

成員:所屬車間班組人員

⑤后勤保障小組

組長:物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