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防汛防火防爆防暑應急預案
1、組織工作
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項目管理人員和分包項目經理為組員的施工現場領導小組,將方案編制、措施落實、人員教育、料具供應、應急搶險等具體職責落實到主控及相關部門,同時明確各責任人。
領導小組對施工現場三防的工作全面負責,具體實施現場三防工作方案的條款,對各分包公司勞動力、特殊工種、重要部位的工作進行指導布置。
制定合理的符合現場實際情況的施工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施工方案,隨時準備處理可能出現的險情,并在第一時間及時上報,建立各級責任制,并監督嚴格執行。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成立防汛、防火、防爆、防暑搶險隊,每隊建立三個梯隊。要求項目部的所有分包單位均須指定專人參與。
2、準備工作
1)現場防汛準備
場地排水:施工現場應根據地形對場地進行平整、找坡硬化,以保證水流暢通,不積水,防止四鄰地區水倒流進入場內。在基坑上沿基坑邊緣砌筑15cm高擋水墻防止坑上水流入坑內,同時要重點防范地下室后澆帶及預留洞口處,后澆帶處及板上各預留洞用舊模板覆蓋,后澆帶兩側采用砌起兩皮磚,防止雨水流入地下室。
雨季指定專人負責維修路面,對路面不平或積水處應抓緊搶修,以消除隱患。
機械設備的電閘箱下部要砌300mm以上高臺,上部搭設防護棚,以防雨防潮。并應安裝接地保護裝置。
塔式重機的接地裝置要按塔吊施工方案進行設置,雨季之前進行全面檢查,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并應進行遙測。
2)現場防火、防爆設施準備
沿建筑物(基坑)周邊敷設直徑DN100鍍鋅鋼管作為環線水源,水管埋深800mm,與現場內市政自來水管網接口,接口點設置水表井。
在環線水源DN100鋼管上引出DN50的直管作為消防栓給水點,現場周邊地下式消防栓(設消防栓井),并配備消防箱(內設消防水帶50M、消防槍一個),設明顯標志牌,以滿足現場周邊消防要求。
樓上消防用水由環線水管引到樓層內,并配備成套消防箱,設明顯標志牌,以滿足樓層現場的消防要求。
現場設置消防架4個(包括:8kg滅火器6個、消防水桶4個、鐵鍬2把、斧子1把)和大水桶1個(裝滿水);辦公區配備8kg滅火器8個;配電室配備2kg滅火器2個;倉庫配備8kg滅火器4個。
3)防暑準備
考慮暑期施工天氣較熱,項目部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在工人食堂大廳安裝吊扇,確保工人有一個涼爽的就餐環境,每天由食堂熬大量的綠豆湯運到現場,以供應工人的飲水,杜絕工人直接飲用生水,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宿舍實行單人單床。由于天氣溫度較高,要求工人必須保持房間內的通風。
項目部和分包單位必須配備防暑藥品,并且合理安排工人錯開工作,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嚴禁工人疲勞作業。
篇2: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預案(7)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七)
一、概述
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建筑工地現場可能發生的事故有:坍塌、火災、中毒、爆炸、物體打擊、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觸電,應急預案的人力、物資、技術準備主要針對這幾類事故。
應急預案應立足于建筑施工工地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項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當地社會資源的救助。
二、應急組織
應急領導小組人員組成:
現場搶救組人員組成:
醫療救治組人員組成:
后勤服務組人員組成:
保安組人員組成:
應急組織的分工及人數應根據事故現場需要靈活調配。
應急組織結構圖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建設工地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任務、指令,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救援指揮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求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駐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即為臨時救援組長。
現場搶救組職責: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醫療救治組職責:對搶救出的傷員,視情況采取急救處置措施,盡快送就近醫院搶救。
后勤報務組職責: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應急救援人員的餐飲。
保安組職責:負責工地的安全保衛,支援其他應急小組的工作,保護好現場。
三、救援器材
應急救援小組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
①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急救包、小藥箱;
②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
③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
④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
⑤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值班面包車,該車輪值班時不應跑長途;
⑥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
四、應急知識培訓
應急小組成員在項目安全教育時必須附帶接受緊急救援培訓。培訓內容:傷員急救常識、滅火器材使用常識、各類重大事故搶險常識等。務必使應急小組成員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較熟練地履行搶救職責。
五、通信聯絡
項目部必須將110(報警電話)、119(火警電話)、120(急救電話)、122(道路交通報障電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建筑施工工地搶險指揮及保安員應熟知這些號碼。
六、事故報告
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后,企業、項目部除立即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后工作外,還應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輕傷事故:應由項目部在24小時內報告企業領導、生產辦公室和企業工會;
重傷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組織;
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工會組織和人民檢察機關,填報《事故快報表》,企業工程部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應到達現場;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別重大事故:企業應立即報告當地市級人民政府,同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會組織、人民檢察機關和監督部門,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或委托人)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到達現場;
急性中毒、中暑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
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災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
員工受傷后,輕傷的送工地現場醫務室醫治,重傷、中毒的送醫院救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的,企業應在8小時內通知有關政府部門處理。
篇3:花園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重大事故緊急預案(4)
花園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重大事故緊急預案4
1編制依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安全生產法》、《消防法》。
1.2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3建設部《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和調查程序規定》。
1.4《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作規程》
2工程簡況
北京市**花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頭堆村,用地東側緊臨高粱橋和建設中的西直門交通樞紐,南臨南長河。北部面臨規劃中的清華南路。擬建的一期工程(B區)建筑物由B1、B2兩棟建筑群組成,規劃用地用地紅線內的面積為95654.49m2,整個用地由A區、B區及市長大廈組成,B區為一期工程,系本次施工范圍,總建筑面積89607m2,其中地上64480m2,地下25127m2,含B1、B2兩棟樓及連接B1、B2樓的地下車庫和相關設備用房。B1樓為商住樓,由B1-a、B1-b、B1-c三座12~16層塔式住宅及商業裙房組成,B2樓為多層單元式住宅。為7~9層二個連體建筑及配套商業群房組成。擬建建筑物及廣場全部分布地下室,地下室為二層。場地地形較平坦,場地地面標高為48.59~49.28m.
3重大事故(危險)發展過程及分析
3.1塔吊作業中突然安全限位裝置失控,發生撞擊高壓護欄及相鄰塔吊或墜物,或違反安全規程*作,造成重大事故(如傾倒、斷臂);
3.2基坑邊坡在外力荷載作用下滑坡倒塌。
3.3高處腳手架發生部分或整體倒塌及搭拆作業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3.4施工載人升降機*作失誤或失靈。
3.5壓力容器受外力作用或違反安全規程發生爆炸及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事故(如起火)。
3.6自然災害(如雷電、沙塵暴、地震強風、強降雨、暴風雪等)對設施的嚴重損壞。
3.7塔吊、升降機安、拆過程中發生的人員傷亡事故。
3.8運行中的電氣設備故障或發生嚴重漏電。
3.9其他作業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起重傷害、觸電等)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
4應急區域范圍劃定
4.1工地現場內應急區域范圍制定。
4.1.1塔吊腳手架、施工用載人電梯事故,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區域為應急區域范圍。
4.1.2基坑邊坡及自然災害事故等危害半徑以外的任何安全區域為應急區域范圍。
4.1.3電氣設備故障、嚴重漏電事故以任何絕緣區域(如木材堆放場等)為應急區域范圍。
4.2工地場外應急區域范圍的劃定
對事故可能波及工地(圍檔)外,引起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需要當地政府的協調,屬政府職能。在事故(危害)發生后及時通報政府或相關部門確定應急區域范圍。應急電話:火災:119;醫療救護:122或999
5應急預案的組織措施
5.1成立應急預案的獨立領導小組(指揮中心)。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及其人員組成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下設:
通訊聯絡組組長:
技術支持組組長:
消防保衛組組長:
搶險搶修組組長:
醫療救護組組長:
后勤保障組組長:
5.2應急組織的分工職責
5.2.1組長職責:
1)決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緊急事故,要求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幫助并實施廠外應急計劃,在不受事故影響的地方進行直接*作控制;
2)復查和評估事故(事件)可能發展的方向,確定其可能的發展過程;
3)指導設施的部分停工,并與領導小組成員的關鍵人員配合指揮現場人員撤離,并確保任何傷害者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4)與場外應急機構取得聯系及對緊急情況的記錄作業安排;
5)在場(設施)內實行交通管制,協助場外應急機構開展服務工作;
6)在緊急狀態結束后,控制受影響地點的恢復,并組織人員參加事故的分析和處理。
5.2.2副組長(即現場管理者)職責:
1)評估事故的規模和發展態勢,建立應急步驟,確保員工的安全和減少設施和財產損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務機構來之前直接參與救護活動;
3)安排尋找受傷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員撤離到集中地帶;
4)設立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為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
5.2.3通訊聯絡組職責:
1)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
2)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
5.2.4技術支持組職責
1)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2)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
3)修補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
5.2.5消防保衛組職責
1)事故引發火災,執行防火方案中應急預案程序。
2)設置事故現場警戒線、崗,維持工地內搶險救護的正常運作。
3)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引導搶險救援人員及車輛的進入。
4)保護受害人財產
5)搶救救援結束后,封閉事故現場直到收到明確解除指令。
5.2.6搶險搶修組職責
1)實施搶險搶修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斷加以改進。
2)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3)在事故有可能擴大進行搶險搶修或救援時,高度注意避免意外傷害。
4)搶險搶修或救援結束后,直接報告最高管理者并對結果進行復查和評估。
5.2.7醫療救治組
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
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
5.2.8后勤保障組職責
1)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
的供給。
2)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質及設備。
6、應急預案的技術措施
6.1基本裝備
1)特種防護品:如絕緣鞋、絕緣手套、等;
2)一般防救護品:安全帶、安全帽、安全網、防護網;救護擔架1付、醫藥箱1個及臨時救護擔架及常用的救護藥品等
3)專用飲水源、盥洗間和沖洗設備。
6.2專用裝備
1)消防栓及消防水帶、滅火器等。
2)自備小車壹輛
3)無線電對講機。
7、應急預案措施的演練
7.1由系統內的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適時組織實施。
7.2演練應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