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劇毒品倉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某劇毒品倉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2024-07-15 閱讀 6602

1.編制目的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明確規定,對劇毒危險化學物品倉庫制訂事故應急處置救援預案,避免發生事故時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等惡劣的影響。2.參考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福建省安全生產管理條例》3.預案類型現場應急預案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漳州***有限公司在劇毒品儲存過程中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現場處置和應急救援。5.權責5.1公司成立應急救援小組,詳見附件一;5.2應急小組總指揮負責整個危險現場的指揮(如總指揮外出,由應急小組組長代理);注:①.總指揮:周**(139***2603)?②.應急小組組長:陳**(138***2953)蔡**(150***8175)5.3應急小組組長陳**,負責指派車輛、搶救傷員、通信聯絡,向上級領導和消防部門及公安部門報告發生劇毒化學品事故的時間、地點,具體物質名稱、數量、災害性質(火災、泄漏、中毒)受傷程度,人員傷亡情況,危險性和救災措施;5.4應急小組其他成員負責及時控制危險源和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盡快降傷亡率,減少事故損失。6.風險分析6.1本公司的劇毒品是指: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無色透明至淡黃色液體;6.2劇毒品儲存位置:危險化學品倉庫,倉庫35平米;(如廠區平面圖所示)6.3操作時用密封方式作業6.4危險分析6.4.1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在人體中具有積聚性和潛伏性,對皮膚、眼睛和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濃度的甲苯二異氰酸酯蒸氣會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和肺水腫;液體與皮膚接觸可引起皮炎。6.4.2液體與眼睛接觸可引起嚴重刺激作用,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長期接觸甲苯二異氰酸酯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對甲苯二異氰酸酯過敏者,可能引起氣喘、伴氣喘、呼吸困難和咳嗽。;6.4.3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可發生反應。與胺類、醇、堿類和溫水反應劇烈,能引起燃燒或爆炸。加熱或燃燒時可分解生成有毒氣體。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7.應急工具準備NO.名稱單位數量保管人電話1.急救箱個12防護口罩個53防毒面具個24橡膠手套雙55安全護目鏡副56鏟子個37塑料袋個208塑料桶個38.應急響應及重點急救方法根據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影響范圍,將響應階段分為三個:第一階段:當現場人員發現有異常狀況存在時,由相關現場主管先進行事故確認,避免虛驚事故產生,當事故確認后判斷是否可以立即控制,不能控制時上報應急救援小組。第二階段:當應急救援小組接到車間現場事故報告后先確認并無法立即控制后,立即運行應急指揮程序,采取廠級應急措施,必要時請求廠外支援,直至災害結束。第三階段:當災害無法控制或災害擴大危及人身安全時,由應急救援小組下達疏散信息,并引導人員正確疏散。根據事故之可控性范圍與程序分為不同級別:Ⅰ級(班組級):發生泄漏、火災,但事態可控制,依靠班組內滅火設備器材短時間內能消除危險。Ⅱ級(公司級):事故安全影響可限制在廠界邊界,環境影響控制在公司內現場周邊地區,需要調動全公司的資源進行控制,但不會引起人員重傷、死亡。Ⅲ級(外部級):對企業的生產安全、作業人員或者可能對周邊群眾造成嚴重威脅,需要調動公司以外的社會資源進行搶險處置。8.2響應程序公司廠區突發事故一旦發生,事故責任單位和現場人員必須立即進行現場應急處置,并向公司應急救援小組報告,啟動事故現場應急預案,搶救傷員,保護現場,設置警戒標志。具體為:8.2.1應急預案啟動:①應急小組成員應采取最迅速的方式及時到達指揮部,不能到達人員必須得到總指揮的同意,并指定人員代職;②根據了解事故的情況,總指揮下達處置指令,應急小組組長帶領各救援小組成員迅速趕赴事故現場。8.2.2指揮與協調:根據事故發展事態、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由組長進行現場指揮,并協調小組的救援工作。8.2.3事故處置與救援程序:①.事故發生的現場人員,應立即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并將事故情況及時報告公司相關領導;②.通訊聯絡員,根據事故事態,由總指揮下令,緊急聯絡,迅速向各救援小組通報總指揮的命令;③.警戒疏散員,根據總指揮的指令,立即劃分禁區,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指揮車輛通行,疏散無關人員撤離現場,告之周邊居民,保護現場。④.搶險搶修員,人員到達事故現場,根據事故部位特點快速制訂搶修方案,并在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現場偵查,明確搶險要害部位,及時上報指揮部,為指揮部下達指令提供依據。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險搶修指令,迅速進行設備搶修,轉移現場物資,消除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迅速有效控制事故。⑤.后勤保障員,到達事故現場,與消防隊伍配合,立即搶救傷員,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使傷員迅速脫離事故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傷情嚴重者應立即送醫院就醫。隨時聽候指揮部的命令,準備充足運輸車輛,提供搶險救援的保障物資等。⑥.指揮部,根據事故部位和事態發展,并視能否控制,若現場火災事故有蔓延趨勢,得不到控制時,現場指揮員應立即報告總指揮,并立即下達擴大應急響應指令:A.通訊聯絡員立即撥打“119”、“120”電話報警,請求支援。B.總指揮立即用通訊工具向安監局和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報告事故情況,請求社會支援。C.經總指揮同意,由應急小組組長下達人員撤離命令,并清點救援人員;D.應急小組其他成員應協助專業救援隊伍在現場開展救援任務。重點急救措施8.3.1原料泄露①.戴上橡膠手套和安全護目鏡,戴上合適的面罩或呼吸保護器以保護你的呼吸系統;②.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③.對污染的地面用肥皂或洗滌劑刷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8.3.2火情①.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容器密封沒有破裂的前提),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②.滅火劑: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容器破裂原料燃燒時禁止用水、泡沫和酸堿滅火劑滅火。;③.迅速轉移劇毒化學品,防止毒品擴散;④.劃定毒品擴散范圍,標明界限,向上一級事故預案小組報告;⑤.對污染的地面用肥皂或洗滌劑刷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8.3.3.現場醫療救助①.眼睛接觸:(在沖洗的同時,聯系車間負責人、或撥打急救電話120);迅速就醫。②.皮膚接觸:皮膚污染時,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③.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時就醫。④.吞咽: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及時就醫。?⑤.過量接觸者應脫離現場。對癥處理.哮喘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發作時,可給予支氣管解痙劑,并可給予抗過敏、祛痰、鎮咳、抗炎等藥物,及時就醫。9應急終止9.1當現場符合應急結束條件時,由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9.2應急結束條件9.2.1火源已得控制,現場檢查確認無殘余火種、熱源,無物料泄漏;9.2.2受傷人員已得到有效的救治;9.2.3事故設備、設施建筑已檢查確認無危險隱患或可能發生次生危害;9.2.4泄漏物已得到控制,現場經檢測無液體、有害氣體。應急終止后的行動9.3.1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企業(或事業)單位、社區及人員事件危險已解除;9.3.2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消洗;9.3.3事件情況上報事項;9.3.4需向事件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9.3.5事件原因、損失調查與責任認定;9.3.6應急過程評價;9.3.7事件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9.3.8應急預案的修訂;9.3.9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9.4善后處理9.4.1事故處理完成后,相關的急救器材,藥劑等須經過化學處理,確定無危害后,才可排放或回收利用。9.4.2由公司管理部負責對受災人員的安置及損失賠償工作。組織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中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提出生態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10.應急培訓與演練廠務部及管理部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培訓分為公司、班組、崗位三級培訓,演練分為配合當地政府、公司、班組三級演練。10.1培訓10.1.1培訓責任:廠務部負責組織、指導應急預案的培訓工作,各相關部門和應急救援專業組負責人作好日常預案的學習培訓,根據預案實施情況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采取多種形式對應急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訓應做好記錄和培訓評估。10.1.2應急人員的培訓內容①.危險重點部位的分布與事故風險;②.事故報警與報告程序、方式;③.火災、泄漏的搶險處置措施;④.各種應急設備設施及防護用品的使用與正確佩戴;⑤.應急疏散程序與事故現場的保護;⑥.醫療急救知識與技能。10.1.3員工與公眾的培訓①.可能的重大危險事故及其后果;②.事故報警與報告;③.滅火器的使用與基本滅火方法;④.泄漏處置與化學品基本防護知識;⑤.疏散撤離的組織、方法和程序;⑥.自救與互救的基本常識。10.1.4應急培訓要求①.針對性:針對可能的事故及承擔的應急職責不同人員予以不同的培訓內容;②.周期性:公司級的培訓一般每年一次,班組與崗位的培訓每季一次;③.真實性:培訓應貼近實際應急活動。演練10.2.1演練方式:全員參與10.2.2演練組織與級別①.應急演練分為班組級演練、公司級演練和配合政府部門演練三級;②.班組級的演練由班組負責人(現場指揮)組織進行,公司安全、環保、技術及相關部門指導;③.公司級演練由公司應急指揮小組組織進行,各相關班組參加;④.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合演練,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進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參加,相關部門人員參加配合。10.2.3演練準備①.演練確定年度工作計劃時,制訂演練方案,按演練級別報應急指揮負責人審批;②.演練前應落實所需的各種器材裝備與物資、交通車輛、防護器材的準備,以確保演練順利進行;③.演練前應通知周邊社區、企業人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10.2.4演練頻次與范圍①.車間部門演練以報警、報告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緊急疏散等熟悉應急響應和某項應急功能的單項演練,演練頻次每季度1次;②.公司級演練以多個應急小組之間或某些外部應急組織之間相互協調進行的演練與公司級預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綜合演練,演練頻次每季度1次;③.政府有關部門的演練,公司積極組織參加。獎懲獎懲按公司人事制度的相關規定,年度企業將員工薪酬的10%與環保安全工作掛鉤,采用百分考核,按比例計發;若全年無事故、無重大隱患,如數發放,并作為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出現事故,從重處罰,視情節分別作:警告、罰款、辭退處理;情節嚴重的,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保障措施經費及其他保障財務部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必要的資金準備,確保事故應急處置裝備的添置、更新及緊急購置的經費。應急物資裝備保障公司根據事故應急搶險救援需要,落實配備消防、堵漏、通訊、交通、工具、應急照明、防護、急救等各類所需應急搶險裝備器材。應急隊伍保障12.3.1公司組建應急救援小組和義務消防隊,開展應急救援培訓與訓練及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12.3.2各相關部門負責人都需參加培訓,參與接受過培訓的救援行動。通訊與信息保障措施12.4.1公司廠務部及辦公室負責公司電信設施的配備維護,開設移動通訊“集團用戶群”,便于大家聯絡;要保障通訊暢通,建立各部門負責人和主要應急人員通訊錄,定期確認各聯絡電話,遇人員或通訊方式變更及時更新;12.4.2各崗位、人員負責維護配備使用的電話,確保完好;12.4.3各應急部門主管或主要應急負責人手機必須保持24小時開機,號碼如有變更,應及時通知管理部。醫療急救保障12.5.1管理部負責落實與地方醫療衛生、職業病防治部門的應急醫療救援協議的簽訂,落實急救藥箱藥品,急救器材的配備與更新。12.5.2管理部落實組織現場應急人員與醫療急救人員定期的醫療急救知識與技術的培訓。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預案評審應急預案評審由公司廠務部根據演練結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組織一次評審,以確保預案的持續適宜性,評審時間和評審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預案備案公司應將最新版本應急預案報當地政府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或應急管理部門備案。預案發布與發放13.3.1公司應急預案經公司廠務部評審后,由總(副)經理簽署發布;13.3.2廠務部負責對應急預案的統一管理;13.3.3管理部負責預案的發放,發放應建立發放記錄,并及時對已發放預案進行更新,確保各班組獲得最新版本的應急預案;13.3.4應發放給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和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崗位;應急預案的修訂應急預案評審由公司廠務部根據演練結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組織一次評審,以確保預案的持續適宜性,評審時間和評審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13.4.1在下列情況下,應對應急預案及時修訂:①.危險源發生變化(包括危險源的種類、數量、位置);②.應急機構或人員發生變化;③.應急裝備、設施發生變化;④.應急演練評價中發生存在不符合項;⑤.法律、法規發生變化。13.4.2應急預案更改、修訂程序應急預案的修訂由廠務部根據上述情況的變化和原因,向公司領導提出申請,說明修改原因,經授權后組織修訂,并將修改后的文件傳遞給相關部門。13.4.3預案修訂應建立修改記錄(包括修改日期、頁碼、內容、修改人)。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限公司?2013年1月16日

篇2:腐蝕劇毒品安全事故救援預案

1.目的

為完善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做好意外事故應急救援,使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員工安全和健康,特制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公司范圍內所發生的以下事故:

(1)泄漏(強酸、劇毒物質含劇毒品的溶液、易燃液體)

(2)人體意外接觸(強酸、劇毒物品)傷害

(3)劇毒物品中毒

3.組織領導及職責

(1)公司安全委員會負責應急救援領導工作、負責對應急救援隊的領導以及二級和三級響應。

(2)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本部門應急救援隊成員的領導和一級響應。

(3)應急救援隊由消防隊員、現場救護員、以及組長以上管理人組成,分5個既定小組。

(4)職責分工

a.安全委員會在接到發生較為嚴重的事故報告時應指揮應急救援隊按既定方案實施救援,必要時可調動一切資源進行救援。

b.應急救援隊接到發生事故廣播時應到大門崗保安處集合,接受任務,開往現場進行救援,履行各組別的職責。

c.遵循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式。

4.各類事故應急程式

(1)泄漏

a.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泄漏污染區

b.警告附近同事不要接近,并通知受影響的相關單位,了解泄漏情況,是否疏散和隔離,視泄漏物的毒性和泄漏量而定。

c.切斷火源(若是易燃泄漏,則必須切斷污染區的點火源)。

d.根據泄漏量情況通知應急病領導小組有關人員,泄漏物流入下水道或流出廠外的要通知政府有關部門。

e.急救傷員(參照化學危險品受傷人員急救程式執行)

f.穿上必要的防護用品

如:呼吸防護、皮膚防護、眼睛防護等(依泄漏物的性質而定)。

g.遵守緊急程式

處理泄漏(泄漏場所通風→堵漏或更換容器→清理漏液→用水清洗地面)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2)人體意外接觸(強酸、劇毒物品)傷害

根據化學危險品的性質和接觸的途徑分別采取以下措施:

a.根據傷者的狀況決定使用廠車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b.立即對傷者實施救護,施救者(主要由各樓層現場救護員)要做好個體防護佩戴合適的防護器。

c.迅速將傷者移至空氣新鮮處,松開衣領和腰帶,取出嘴中異物,保持呼吸通暢。

d.如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氰化物中毒者不要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e.氰化物中毒應及時吸入物效解救藥(亞硝酸異戊酯)。

f.皮膚接觸強腐蝕性和易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質時,應迅速脫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或肥皂水徹底清洗,沖水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

g.眼睛受污染是應使用洗眼器,用流水徹底沖洗,不得少于15分鐘,沖水時應提起眼瞼,邊沖邊轉動眼球。

h.口服中毒者,應首先催吐。催吐前給飲水500-600ML,然后引吐。強腐蝕性毒物,則不能催吐,應飲牛奶或蛋清,以保持胃粘膜。

i.迅速送醫院。

(3)劇毒物品中毒

a.發現疑似中毒癥狀的傷者時,應立即向有關人員報告,判斷毒源,并及時控制污染區域。

b.立即對中毒人員實施救護(參照救援受傷人員程式)。

c.若多人同時中毒應由公司報告政府有關部門。

d.調查中毒原因。

5.注意事項

(1)每次事故發生后,應及時檢討救援預案的合理性,不斷完善。

(2)經常儲備應急救援的有關物資,消耗后應及時補充。

(3)定期組織應急演練,確保事故萬一發生時能按程式進行。

(4)事故責任單位是指事發當時負責該化學危險品運輸、儲存或使用的部門。

(5)安全組負責應急救援設備、物資的管理。

(6)各從事接觸危險化學品的部門應成立持有內部化學危險品的上崗證的人員組成的化學危險品事故處理小組,報安全組備案。

篇3: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事故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事故系指發生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泄漏、中毒等事故。1,2分級1,2,11級(集團級事故)(1)一次事故造成重傷2-9人。(2),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3)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不含100萬元)。1,2,22級(企業級事故)(1)-次造成重傷1人或2人以上輕傷(含2人)。(2)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不含10萬元)。(3)一次事故造成跑冒油料5-10噸(不含10噸)。1,2,33級(廠級事故)(1)事故造成1人輕傷。(2)-次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3萬元以下(不含3萬元)。(3)一次事故造成跑冒油料5噸以下。(4)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千元-1萬元(不含1萬元)。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制定的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事故應急方案,在實施過程申,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同時應符合以下要求。2,1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泄漏(1)隔離、疏散:設定初始隔離區,封閉事故現場,緊急疏散轉移隔離區內所有無關人員,實行交通管制。(2)工程搶險:以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為處置原則,應急人員應佩戴個人防護用品進人事故現場,實時監測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及時調整隔離區的范圍,轉移受傷人員,控制泄漏源,實施堵漏,回收或處理泄漏物質。(3)醫療救護:應急救援人員必須佩戴個人防護用品迅速迸人現場危險區,沿逆風方向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處,根據受傷情況進行現場急救,并視實際情況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組織有可能受到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傷害的周邊群眾進行體檢。(4)洗消:設立洗消站,對中毒人員、現場醫務人員、搶險應急人員、搶險器材等進行洗消,嚴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防止次生災害。(5)危害信息宣傳:宣傳中毒化學品的危害信息和應急急救措施。(6)防火防爆:對于易燃易爆物質泄漏時,應使用防爆工具,及時分散和稀釋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空間,引發次生災害。(7)緊急點火:當易燃易爆物質在人口密集處或密閉空間泄漏,并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重大次生災害時,現場指揮部要果斷適時下達點火指令。(8)水體泄漏:對于危險化學品尤其是劇毒品發生水體泄漏時,要及時通知沿岸居民和省、市政府,嚴禁下游人畜取水,對水體進行監測,采取打撈收集泄漏物、攔河筑壩、中和等方法嚴控污染擴大。(9)火災爆炸:當泄漏事故發生火災爆炸次生災害后,同時啟動企業火災爆炸應急預案。(10)油氣泄漏:當發生油品、天然氣(含LNG、嚇G)管線油氣泄漏事故時,按照企業應急指揮申心指令進行處置。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中毒(1)隔離、疏散:設定初始隔離區,封閉事故現場,緊急疏散轉移隔離區內所有無關人員,實行交通管制。(2)現場急救:應急救援人員必須佩戴個人防護用品迅速迸人現場危險區,沿逆風方向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處,根據受傷情況進行現場急救,并視實際情況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3)醫院治療: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組織醫療專家,保障治療藥物和器材的供應,組織有可能受到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傷害的周邊群眾進行體檢。(4)危害信息告知:宣傳中毒化學品的危害信息和應急預防措施。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組織體系主要由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應急響應中心和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以及專家組等組成,有關組織體系構成情況見綜合應急預案。3,2指揮機構及職責3,2,1企業應急指揮中心及職責企業發生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事故時,應參照綜合預案的指揮機構設置,及時有效地處理事故。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有廠長擔任,副總指揮有副廠長擔任,成員有廠長辦公、HSE部門、機動部、技術運行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企業發生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事故后,廠長、副廠長和其他領導必須立即趕到救災指揮現場,組織搶救,廠長是負責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廠長末到之前,由值班副廠長負責指揮。3,2,2企業應急響應程序及職責應急響應中心是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日常辦事機構,職責如下:(1)在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領導下,負責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日常應急指揮工作。(2)負責企業應急響應中心的應急值班。(3)事故發生時,組織、指導、協助和協調進行應急處理和應急救援。(4)掌握事故的發展情況,及時向企業應急指揮中心領導匯報,確定應急處理對策。(5)企業應急力量的調配、應急物資的準備。(6)負責企業級安全生產事故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演練方案的策劃,并組織實施和演練總結。(7)事故發生時負責判斷并啟動響應的應急預案。(8)按照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指令,及時通知企業各職能部門、二級單位和相關單位。(9)按照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指令,向上級公司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和地方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和求援。(10)負責上報材料的起草工作。(11)負責應急值班記錄和錄音、應急資料的歸檔以及組織編寫現場應急處置的總結。(12)負責組織企業級應急預案的修訂,負責企業二級單位應急預案的備案工作。(13)負責對應急工作的日常費用做出預算。3,2,3現場應急指揮部及職責結合危險化學品的實際情況,現場指揮部可設五個救災小組:(1)危險化學品管理組職責組織、指揮、協調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工作,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負責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和廠應急指揮申心報告事故的發生情況并請上級有關部門給予應急救援。結合具體的危險化學品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況,進行針對的安舍搶險措施,確保事故發生造成最小的損失,并及時向上級部門要求獲取必要的搶險救災工具和危險化學品的事故救災專家。(2)安全撤退組職責負責按指揮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清點匯總人數,并及時匯報。要求各車間部門在安全撤退之前將所有導致危險化學品事故擴大的一切動力儀器關閉,使危險化學品事故在一定的范圍內不在繼續向更大的范圍內延伸和擴展。(3)后勤保障組職責供應、財物部門必須保證所需物姿、設備及時保質保量到位。負責上級領導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工作。(4)安全保衛組職責參加搶險救災的全過程,根據批準的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計劃的各環節、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確保作戰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補救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區域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進人警戒區域,并在發生事故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5)危險化學品事故專家組職責針對企業所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實際情況,對危險化學品可能造成的事故進行預測和判斷,以及對影響的范圍進行估計和判斷,綜合進行考慮,使事故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得到控制,會同企業危險化學品管理組作出一系列的技術支持決策。4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建立健全危險源信息監控方法與程序,完善危險源辨識工作,對危險源進行識別和評估。在技術和管理措施上加強重大事故危險源的監控,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對危險設備和危險區域予以明顯標識,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管理。預警行動企業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預測結果,應進行以下預警:(1)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2)啟動本單位應急程序,并通知廠職能科室進人預警狀態。(3)指令二級單位采取防范措施,并連續跟蹤事態發展。5信息報告程序5,1報告程序(1)發生廠級危險化學品事故時,立即啟動本專項預案的同時,迅速向企業總部應急指揮中心報告,最多不超過1小時。(2)立即撥打企業總部應急指揮中心電話進行報警。報告內容所屬發生D、皿級事故應立即報告,報告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事故單位名稱;發生時間、地點和部位;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名稱、數量;人員傷亡情況;事故簡要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在處理過程中,事故單位應盡快了解事態進展情況,并隨時向企業應急指揮中心報告。6應急處置6,1響應分級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按照1,2進行事故分級,并分為三級應急響應:(1)1級應急響應:發生1級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由國家或省級應急管理部門統一指揮,應急指揮中心配合政府應急管理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2)D級應急響應:發生且級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由應急指揮中心統一指揮,協調處理。(3)皿級應急響應:發生皿級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部門)啟動本單位(部門)應急預案進行處置。6,2響應程序(1)當事件達到皿級(廠級)危險化學品事故啟動條件時,應急指揮部立即下令啟動本專項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2)根據事故情況,啟動其他的相關應急預案。(3)在應急處理的同時,應急指揮部應立即向企業應急指揮中心報告。處置措施具體處置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1)進人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安全防護,救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防護工具。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2)泄漏危險化學品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禁止車輛迸人,設定隔離區,封閉事故現場,根據事故發展情況,緊急疏散轉移隔離區內所有無關人員;當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火災爆炸次生災害后,同時啟動火災爆炸應急預案。(3)泄漏危險化學品是有毒的,應使用專用防護服裝、空氣呼吸器。根據有毒物監測情況,設定隔離區,封閉事故現場。尤其是硫化氫、液化氣發生泄漏時,現場報警儀發出聲光報警,大量泄漏,人員應緊急疏散,根據風向,撤離至指定的安全地點后清點人數。(4)當泄漏物因壓力高、溫度高而形成蒸汽云,立即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對于易燃物,可以在現場噴射大量的水蒸氣或氮氣,破壞燃燒條件。對于液體泄漏,為降低有毒物料向大氣的蒸發速度,可用泡沫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5)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災害發生。關閉閥門、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等,實時監測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及時調整隔離區的范圍。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6)嚴防水體污染,危險化學品小量泄漏:采用吸油棉等材料進行吸收。大量泄漏:立即用消防泡沫液覆蓋。尤其三苯(苯、甲苯、二甲苯)類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時,必要時啟動環境污染應急預案,構筑圍墻,封堵清凈下水井,嚴控污染進一步擴大。(7)對于大量泄漏,可選擇隔膜泵將泄漏物插大容器或槽車;當泄漏量小時,可用吸泊棉、沙子等吸附材料吸收。(8)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廠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人污水系統處理。(9)如發生危險化學品中毒時,應急救援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進入現場危險區,沿逆風方向將患者轉移空氣新鮮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根據受傷情況進行現場急救,并撥打電話120,直至醫務救援人員趕到,視實際情況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7應急保障圍繞"明確一個機制,建立一個數據庫"的目標,建立科學規劃、統一建設、平時分開管理、用時統一調度的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企業總部各二級單位負責做好本單位的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