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災害預防措施及應急預案格式

災害預防措施及應急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2511

第一條總則1、編制目的1)為確保現場及生活設施在遇到突發性異常天氣的緊急情況時,能正確的實施應急與響應計劃,及時有效地處置災害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2)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預防為主,全力搶險”的人員急救原則;3)克服麻痹思想,強化人員危機意識,突出重點,狠抓薄弱環節,切實做好各項人員急救準備工作;4)本著“防重于搶,預防為主”的原則,確保施工進度目標的實現,把人員傷亡事故可能對工程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低最低限度。2、適用范圍本預案是災害防治的專項應急預案,主要用于高溫、道路結冰、大霧、雷電、大風、暴雨、寒流、大雪、冰雹、雪災等災害性天氣發生后的應急反應。凡在我司管轄范圍內的建設施工現場及辦公、生活設施因災害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達到預案啟動條件的,啟動本預案。3、工作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最大限度降低災害對生產的影響。2)堅持防災與救災并舉,以防為主的原則,做好災前預警、災中應急、災后恢復重建工作。3)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第二條應急處置1、信息報告災情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詳實,重要信息應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全面了解情況,隨后補報詳情。2、先期處置災情預警應急預案的啟動,按照災情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程度和區域范圍,由指揮部啟動,將啟動預案的決定公布并上報公司本部。當災情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預警標準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3、應急響應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組織各有關部門及時開展救災工作。參與相關災情應急處置的部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應急預案啟動后,有關的部門按照指揮部的部署,迅速投入應急救災工作。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召集應急人員全部到位,調派應急隊伍迅速進入災害現場,做好相關災害的監測、現場服務、災情調查等工作,全程做好現場搶險救災與跟蹤服務工作,并及時向指揮部報告災害情況及其救助措施。各相關部門要迅速調派緊急處置和救援隊伍,進入救災現場,緊急調撥應急物資。4、指揮與協調指揮部統一領導災害天氣的應急處置工作。總指揮召集指揮部各成員部門負責人召開異常災害天氣會,做出相應的工作部署,并將有關情況報上級公司安全部門。建立以災害現場為主導、部門配合、職責明確的指揮、協調工作機制。根據災害程度啟動相應預案并嚴格執行災情監測、報告、防控、處置制度。應急狀態下,特事特辦,急事先辦。5、擴大應急在異常天氣發生后,根據需要,必要時,可按相關規定,請求上級公司協調兄弟單位、及消防部門予以支援。6、應急結束當災情得到有效控制時,由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第三條恢復與重建1、善后處置1)相關部門對災害情況、恢復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資源評估后,制定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計劃,進行恢復重建。2)災情評估,各部門聯合組織實施災害的評估,相關部門應提供災害造成損失的真實、詳實資料。3)災害評估結果確認后及時上報公司本部。4)災害評估結果作為災害救助的重要依據之一。第四條防范措施1、相關責任部門負責收聽天氣預報,實行全天候值班,盡可能避開大風及暴雨、雪天氣作業,發現險情,及時向指揮部匯報,將險情消滅于萌芽狀態。2、冬季來臨必須加強場外用電設備的安全檢測及防護工作,及時更換破損線路,防止因各類災害而負重過大引發火災隱患。3、所有車輛在災害期間要限速行駛,防止因路面濕滑而引起的不必要損失。4、車輛進行全面檢查、效驗剎車制動系統,對作業區及危險路段采取鋪墊防滑材料等措施。5、遇大或暴風雪、暴雨等災害天氣立即停止坑下運輸車輛作業,并確保人員能安全及時的撤離。6、若遇暴雨、大風、大雪等災害天氣而又必須作業的情況,必須有相關技術安全措施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且必須有專職安全員監護的情況下方可進行。對無安全措施或未進行技術交底的作業人員有權要求其停止作業。7、進行作業時,指揮人員必須細心觀察現場情況,防止風雪天氣造成視線不清,作業車輛追尾、會車互刮互碰、路況不好視線受阻側滑等不安全事故,若不符合安全要求,立即停止作業。8、接、切割工作結束后,必須切斷電源,仔細檢查工作場所周圍及防護設施,確認無起火危險后方可離開。9、在冬季來臨前,對所有戶外供電線路進行檢查,對老化或受損線路,督促被查單位積極進行整改,確保在雨雪季節公司供電正常,不影響車輛檢修及公司辦公。10、大雪、大雨后及時檢查車輛剎車、制動系統及現場道路、作業面和運輸路線上的積水、霜雪及其他障礙物要及時清除并采取相關措施。11、開挖邊坡或棄渣邊坡附近、做好防滑措施,跟班應加強巡視,發現險情及時報告、處理。第五條信息發布災情信息的發布,在指揮部領導下進行。第六條應急保障1、應急隊伍指揮部負責搶險救援隊伍組建和管理,基層隊伍一般從各部門中抽調,各部門按照要求,做好搶險救援工作,做好處置隊伍的建設,做好應急處置準備。2、經費保障應急工作所需工作經費,由指揮部統籌安排,經營辦統一調配。3、物資保障公司倉庫材料部門籌備必要的應急物資。應急物資、設備一覽表4、通信保障辦公室負責通信保障工作。第七條附則1、預案管理本預案的修訂和完善,由安全辦結合日常工作的進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適時進行周期性修訂,并報上級公司健康環保部批準后發布。2、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3、應急資源表及管理人員聯系電話詳見**運輸公司應急救援預案。

篇2:隧道突發涌水災害預防措施救援預案

隧道突發涌水災害預防措施及救援預案

根據招標文件及設計圖提示,該隧洞存在突發涌水可能性,盡管目前大多數隧道采取了超前地質預報和超前帷幕注漿措施,但仍有涌水涌泥等突然事件發生,因此應付突然涌水涌泥的應急救援措施必須準備。

(1)、救援指揮系統

指揮部設立救援指揮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由主抓安全的副經理任常務副組長,設立常設機構及值班室。由工程、安全、技術、探測、量測、預報專業組、決策指揮組、醫療救護組、通訊組、物資設備運輸保障組和突擊搶險隊組成。

建立災害警報預測、探測系統:由TSP202、探地雷達、中長探孔、紅外探水等組成。保證警報信號迅速及時傳遞:領導下達警報命令,立即由計算機、通信等自動手段實行,立即拉響報警器,防護門關閉,洞內高壓斷電,應急照明供氧通風啟動,人員撤離設施起用。

在掌子面安設攝像監控儀,通過電纜連接到洞口值班室及項目經理部調度室,對注漿止水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如出現險情,便于經理部果斷采取措施,下達命令。

建立應急程序:包括警報決策程序,命令執行程序,生命救援程序,工程搶險程序,善后處理程序,事故上報程序,對有關人員進行交底培訓,適時組織應急演練。

(2)、指揮信息系統

由值班室中央監控電視墻,中央處理計算機,傳輸電纜,聯結掌子面和各探測點探測元件、傳感器。實時監測掌子面的各種參數、水壓信息、圍巖信息等。

通訊指揮系統:由無線通訊、有線通訊和警報激光信號機等組成。

自動執行控制系統:由計算機訊號傳輸線路,執行控制器組成,災害警報。

使每個人都掌握隧道涌水規律,尤其是掌子面施工人員,在掌子面出現涌水前兆時,現場指揮員要果斷下達人員、設備撤離的命令。

洞口值班人員根據攝像監控,發現險情,立即起動應急程序,切斷電源,起動通風供氧,起動警報,下達撤離命令。

制定搶險救援預案,確定方法措施、注意事項,并傳達到施工隊。

(3)、救援方案

生命逃離:洞內危險區人員在感受到聲、光警報后,首先知道發生了什么災害,逃離方向和路徑。

掌子面及危險區人員的避難屏障、平臺、撤離時交通工具等的準備,應及時的調度。

提前制定重大裝備、設施的救援和撤離方案。

高壓供電的應急斷電方案及設施,安全供電的轉換。

工程搶險預案,如防突水、突泥預案,止漿墻施做預案,排水預案,清淤泥、清碴預案。

制定醫療救援預案。

篇3:工程氣候災害預防救援預案

工程項目氣候災害預防救援預案

一、組織領導

應成立防御氣象災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領導小組的主要工作:主動聯系氣象部門時刻了解氣象情況認真分析惡劣天氣到來之前安全生產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安全生產工作部署。

二、預案適用范圍

預案主要用于臺風、暴雨、高溫、寒冷、大霧、灰霾、雷暴、洪水等災害性天氣發生前的預警、預防工作和發生后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和災情報告

(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在臺風、暴雨、高溫、寒冷、大霧、灰霾、雷暴、洪水等氣象災害來臨之前,建設工程防御氣象災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通知把氣象災害的信息傳達至施工現場;各施工班組負責人做好抵御氣候災害工作。

(二)報告災情。當重大氣象災害災情發生后,各項目經理部必須立即向企業和有關部門報告初步災情。發生重大氣象災害的,各項目經理部可以越級向市建設局或市政府報告。報告災情的內容主要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程度、災害后果、采取的措施、生產、生活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等。

四、預案啟動

氣象災害性天氣出現,各施工企業迅速向各自的施工現場發出跟蹤警報,并立即發出指令,隨即啟動預案,各企業以及項目經理部根據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采取相應措施。

五、工作職責

發生重大氣象災害,防御氣象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和組織指揮施工人員搶險救災,有關單位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工作分工如下:

防御氣象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對施工現場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保證各項應急措施及時到位。

工程項目經理部:在施工企業的領導下,全面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工作,具體負責實施應急工作方案。

六、工作程序

(一)災害性天氣預警階段。

所有在我市施工的建筑企業的負責人、項目經理及其安全員,必須通過必要的渠道及時了解天氣狀況。

(二)預警工作

所有了解到將要發生災害性天氣情況的人員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并嚴密監視天氣的瞬時變化。

(三)災害預防

臺風、暴雨災害性天氣發生前,工程項目部和有關機構要對現場的臨建設施及施工圍墻、基坑設施、塔吊及垂直運輸機械、腳手架工程、施工用電等重點項目進行緊急檢查。

1、臨建設施及施工圍墻。檢查宿舍、食堂、辦公用房、廁所及磚砌、廣告圍擋墻有無裂縫、傾斜、變形。不穩固或有安全隱患的,要采取加固、翻修等措施,嚴重的要拆除重建。

2、腳手架工程。檢查落懸挑式腳手架的基礎沉降、架體拉結的安全狀況。確保架體與建筑物的可靠拉結,防止腳手架倒塌。

3、施工用電。檢查施工用電的總配電箱(配電室)、開關箱的安全防護,做好防風雨的措施。

4、安排好高溫酷暑期間安全生產值班和調度,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通過"抓兩頭、歇中間"等措施,盡量避免高溫時段進行露天室外作業,預防發生高溫天氣引發的工人中暑和各類安全生產事故。

(五)重點監控

災害性天氣發生后,要實施重點監控。

1、風速五級風以上禁止高處作業。嚴禁暴雨、大風等天氣強行組織室外施工作業,同時不得進行腳手架、安全網等防護設施的搭設、拆除工作。嚴禁在大風、暴雨天氣進行塔吊等設備的拆裝。

2、臺風、暴雨天氣要及時檢查辦公、生活設施的安全狀況,按照確定的避難地點,組織人員撤離施工現場。

3、在臺風、暴雨天氣,要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并加強對現場的巡查,項目經理不得脫離施工現場。現場要落實搶險救災人員、車輛、機械,確保在施工現場發生險情時,能夠高效、有序地做好緊急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4、本地天氣預報日最高氣溫達到40℃時,當日停止工作;日最高氣溫達到38℃時,當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日最高氣溫達到35℃時,除緊急搶險、搶修施工作業外,白天上午11時至下午3時時間段一律停止戶外施工作業。

(六)搶險救災

建筑工地一旦發生倒塌、水淹等災情,必須首先將人員緊急撤離到預先設置的安全場所,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對遇險人員開展緊急自救搶險。視災情嚴重程度,立即向企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公安消防報告。

(七)檢查恢復

災害性天氣過后,要對臨建設施及圍擋檣、基坑、塔吊及垂直運輸機械、腳手架工程、施工用電等重點項目的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的檢查,采取相應防護措施,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重新進行施工作業。

七、避險場所

一、災害性天氣避險場所的設置

1、各建設施工企業及其項目部在工程開工時,應根據工程所處位置及周邊環境制定災害性天氣的應急救援預案,并選定發生災害性天氣時的緊急避險場所。

2、各建設工程避險場所的選址應因地制宜,可選擇工地周邊公共設施、賓館旅社、安全可靠的建(構)筑物進行緊急避險,在保證安全防護設施齊全可靠、滿足消防防火要求以及具備安全疏散通道的前提下,可選擇在建工程樓層內進行緊急避險。避險場所應能足夠容納所有施工人員,并配備避險期間所需的基本生活條件。

3、本工程無可靠避險場所時,可與周邊社區及鄰近建筑工地取得聯系,協商借用可靠場所進行緊急避險,借用場地避險期間應服從安排,約束本工地避險人員,避免產生治安及財產損失事件。

4、災害性天氣時容易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圍墻坍塌等情況,避險場所不得選擇在靠近山坡、圍墻以及地勢低洼的地點。在建工程的地下室以及尚未完成混凝土澆筑(或混凝土澆筑完成但尚未達到設計強度)的樓層因容易產生大量積水、發生坍塌或者安全設施不能保證齊全有效等情況,也不得選做避險場所。

5、工程項目部確因現場條件所限難以在工地周邊選擇應急避險場所的,要在表格內加以說明,并由項目部所屬施工企業統一給予協調解決。

二、避險場所備案程序

1、建設工程開工之日15天內,施工企業應確定工程各階段的避險場所,并及時填寫《杭州市建設工程災害性天氣避險場所備案表》(以下簡稱備案表),報送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