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森林防火應急處置預案銅梁縣

森林防火應急處置預案銅梁縣

2024-07-15 閱讀 4925

為切實加強森林火警火災的撲救工作,盡量減少森林火警火災造成的損失,保護我縣森林資源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重慶市森林防火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銅梁縣森林火警、火災應急處置預案。

1我縣森林的分布和火警火災發生的時期及特點

1.1森林的分布狀況。我縣現有林業用地60.63萬畝,其中成片森林面積50萬畝,主要分布在東、西兩山,大部分為松、杉純林和竹、樹混交林。

1.2火警、火災易發期。每年春季及夏秋伏旱季節(即2月至10月)是我縣森林火警、火災的易發期。

1.3特點

1.3.1面積寬,戰線長。我縣森林火警、火災發生區主要涉及14個山區鄉鎮(街道辦事處)、109個村、384個合作社、以及雙碾林場轄區。東山戰線長約70公里,西山戰線長約40公里。

1.3.2天然林禁伐后,森林覆蓋率的提高(我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0.3%),地被物增厚,發生火警、火災的可能性增大。

1.3.3林區工礦企業多,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進入林區旅游、度假的人員增多,人為活動頻繁,火源管理困難。

1.3.4山高坡陡,交通、通訊不便,林區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火情不能及時上報,組織撲救的困難較大。

2森林防火指揮部及成員單位職責

2.1縣人民政府設立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全面負責本縣范圍內的森林防火工作,成員單位各施其責。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由縣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由縣林業局長擔任。

2.2縣府辦:領導、協調政府各部門森林防火相關工作。

2.3縣農辦:負責協助縣政府搞好全縣森林防火的指導工作及相關協調工作。

2.4縣林業局:負責森林防火設施建設和規劃,制定撲火預案,防火物資準備和供應。

2.5縣人武部:組織民兵積極參加森林火災撲救工作。

2.6縣交通局:負責森林火災撲救中的交通運輸工作。

2.7縣公安局:負責協調城市消防隊參加森林防火工作,領導森林公安機關查處森林火災刑事、治安案件。

2.8縣消防中隊:組織消防隊員參加森林火災撲救工作。

2.9縣氣象局:負責森林火險天氣預測預報。

2.10縣電信公司:負責森林防火通訊網絡暢通。

2.11縣財政局:負責森林防火資金保障。

2.12縣教育局:負責全縣中小學生防火知識的宣傳教育。

2.13縣衛生局:負責森林火災中傷員的救護工作。

3撲救的準備

3.1撲火隊伍力量的準備

3.1.1縣、鄉鎮(街道辦事處)均應成立森林防火指揮部,隨時檢查、督促、指揮森林防火工作。

3.1.2建立義務撲火隊。林區國有企事業單位、工礦企業和鄉鎮、村、社均應組建以民兵為主的義務撲火隊伍,鄉鎮級撲火隊伍100人,村級撲火隊伍100-150人,社級撲火隊伍20-30人。雙碾林場應建立半專業撲火隊,人員30-50人。

3.1.3駐銅部隊主要承擔全縣重大森林火災的撲救,由縣護林指揮部指揮長負責協調;縣人武部負責全縣民兵的調動指揮;消防、武警中隊由縣護林防火指揮部調動。

3.2撲火物資、通訊、交通的準備。

3.2.1義務撲火隊伍、半專業撲火隊伍應配備砍刀、毛巾、水壺、手電等主要撲火工具,縣、鄉鎮(街道辦事處)護林指揮部應配備足夠的滅火彈、鐵掃把等。

3.2.2各級電信部門,在防火期內,凡屬于森林火警電話,要及時準確傳遞。

3.2.3各級交通、交管部門在發生山火時要組織力量及時排開路障,疏散交通,保證防火車輛、人員、物資等及時到達現場。

3.2.4發生森林火警按森林防火指揮程序辦理,指揮程序附后。

3.2.5縣、鄉鎮(街道辦事處)護林防火指揮車在防火期應隨時備戰值班,發生火警、火災時由縣、鄉鎮(街道辦事處)護林防火指揮部統一指揮調用。

4森林火災撲救知識培訓

4.1縣以上指揮員的培訓,由市護林防火指揮部和專業消防部門組織培訓;

4.2鄉鎮(街道辦事處)指揮員、國營林場半專業隊長由縣護林防火指揮部組織培訓;

4.3鄉鎮(街道辦事處)村社義務撲火隊員由鄉鎮指揮部和鄉鎮人武部組織培訓。

4.4林區附近的群眾,由所在地的鄉鎮政府和護林指揮部進行森林滅火常識宣傳教育,并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規定應急信號,明確安全注意事項。

5森林火警、火災的監測

5.1我縣山區林火監測主要依靠巡山護林員、觀察哨、林區群眾、天保工程管護人員和毗鄰地區監測力量進行監測,林火監測不分權屬和界限。

5.2接受情況報告的是當地人民政府及護林防火指揮部,當地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縣護林防火指揮部報告,縣護林防火指揮部向縣領導及有關部門報告。

6森林火警、火災撲火隊伍的組織指揮

6.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或其他林地起火的)由鄉鎮(街道辦事處)護林指揮部并組織當地撲火隊伍和群眾進行撲救,縣護林防火指揮部給予支援。

6.2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不足100公頃的)發生時由鄉鎮(街道辦事處)護林防火指揮部組織撲救,待縣護林防火指揮部到達時進行指揮權移交,由縣護林防火指揮部指揮撲救。

6.3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不足1000公頃的)由縣護林防火指揮部指揮撲救,組織當地撲火隊伍、外地撲火隊伍及駐銅部隊、武警、消防中隊進行撲救。

6.4各級指揮官必須了解火警、火災發生現場全局,提出安全要求,制定安全措施,嚴禁傷亡事故發生。指揮官必須配戴指揮標志。火災現場必須制定聯絡信號,以取得現場聯系。

7森林防火實施步驟

7.1森林防火實行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森林防火機構應本著“先人后物,重急輕緩”的順序,嚴密組織實施,堅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7.2林區單位和林區居民,見火要報,見火要救,力爭把火災消滅在初發階段。

7.3一般火警、火災由所在鄉鎮村社及林區單位組織撲救,鄉鎮指揮長指揮,并及時向縣護林指揮部報告,縣護林防火指揮部派員檢查監督和給予支援。

7.4本地區的半專業和義務撲火隊為第一梯隊,外地的專業隊、半專業隊和義務撲火隊為第二梯隊,駐銅部隊、武警、消防隊為第三梯隊。各梯隊的行動一律聽從撲火現場指揮長的統一指揮。

7.5對災民的搶救、安置、疏散及死亡人員的撫恤、遺屬安置等應按部門行業歸口處理,對無業災民的安置、救護工作,由當地民政部門負責。

7.6對起火現場要妥善保護,以森林警察大隊和當地公安機關為主,迅速及時查明起火原因,對肇事者和責任者依法進行處理。

7.7火情匯報制度,按《森林防火條例》、《重慶市森林防火實施辦法》的規定執行。

8森林撲火經費

8.1縣護林防火指揮部的經費由同級人民政府負責,并納入財政預算。

8.2撲火經費由火警火災發生當地政府分級負責,縣護林防火指揮部給予一定撲火工具、物資的供應。

8.3鄉鎮(街道辦事處)組織的防火知識培訓費由鄉鎮(街道辦事處)負責,縣組織的防火知識培訓費由縣護林防火指揮部負責。

9預案啟動條件和程序

9.1凡發生0.1公頃以上森林火警、火災即啟動本應急處置預案。

9.2當發生森林火災時,由縣林業主管部門發出預警,達到預案啟動條件時,向縣政府救災應急領導小組提出預案啟動建議。

9.3縣政府救災應急領導小組根據預警預報,召開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參加的會議,發出啟動命令,確定啟動規模,落實撲火責任。

9.4各成員單位接到預案啟動命令后,按各自分工迅速開展工作,全力以赴完成森林撲火工作。

10附則

10.1本預案將根據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

10.2本預案由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10.3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2:鄉鎮森林防火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護生態,促進生態文明,根據《**省森林防火條例》結合本鎮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組織落實,建立機構

撲救森林火災要求指揮靈,隊伍精,組織機構健全。鑒于人事變動,經黨政聯席會研究,決定調整**鎮森林防火指揮領導小組,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擔任組長,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副鎮長**為副組長,**、**、**為成員。指揮所下設辦公室,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鎮政府二樓,電話:**,各村也應成立森林防火領導小組,做到組織機構落實,任務明確。

二、分片負責,明確任務

各村必須牢記自己的防火責任段和重要險段,**村主要是楊家嶺山頭;**村南至寶塔**村,北至縣炸藥倉庫,全長2公里,此段為縣工業園風景山,防火極為重要;**村從**至**山腳——**——**村林場全長3公里,主要險段在**山腳和**林場;**村從**至**到**,全長4公里,主要險情在**和**。

三、落實撲救隊伍,備足撲救器械

為了預防可能發生的火災,必須組織撲火隊伍,備足撲火器械,落實車輛,服從鎮指揮所的統一調派。

1、鎮里成立一支27人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各村務必組織一支30人的撲火應急分隊,花名冊及聯系電話報鎮指揮所。

2、各村落實汽車一輛,鎮落實汽車二輛,實行統一調配。

3、鎮人武部備好40套作訓服、解放鞋,20把柴刀,40根木棒和20只水壺。

4、各支隊伍人員要求思想作風過硬,身體素質較好,有一定撲火經驗和技術,備好相應的撲火工具,達到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目的。

四、撲火預案,搶險措施

1、當火險等級進入四級,鎮指揮所進入24小時值班,**、**、**三個村要派出護林員、防火員進行全天巡邏。

2、重要節假日,如冬至、大年三十、元宵節、清明節期間,各村對林區墳地集中的地域要派專人看守,防止因上墳燒紙引發火災。

3、一旦發生火災,各村要迅速上報鎮指揮所,說明火災地點、方位,鎮上報縣防火指揮部,同時快速集結撲火隊伍,由各村書記、主任帶隊,按指定地點集中,服從鎮防火指揮所統一指揮。

4、各支隊伍要聽從指揮、服從命令,行動要快,撲救及時,方式方法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