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物業保安應急逃生知識培訓

某物業保安應急逃生知識培訓

2024-07-16 閱讀 2612

物業保安應急逃生知識培訓

1.火場逃生十二訣

“只有絕望的人,沒有絕望的處境。”面對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靜機智地運用火場自救與逃生知識,就有極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場自救的要訣,困境中也許就能獲得第二次生命。

第一訣:逃生預演,臨危不亂

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學習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要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時應集中組織應急逃生預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內的消防設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這樣,火災發生時,就不會走投無路了。

第二訣:熟悉環境,暗記出口

當你處在陌生的環境時,如入住酒店.商場購物.進入娛樂場所時,為了自身安全,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以便關鍵時刻能盡快逃離現場。

第三訣:通道出口,暢通無阻

樓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災發生時最重要的逃生之路,應保證暢通無阻,且不可堆放雜物或設閘上鎖,以便緊急時能安全迅速地通過。

第四訣: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當發生火災時,如果發現火勢并不大,且尚未對人造成很大威脅時,當周圍有足夠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等,應奮力將小火控制.撲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叫亂竄,置小火于不顧而釀成大災。

第五訣:保持鎮靜,迅速撤離

突遇火災,面對滾煙和烈火,首先要強令自己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的方法,盡快撤離險地。千萬不要盲目地跟從人流和相互擁擠.亂沖亂竄。撤離時要注意,朝明亮處或外面空曠地方跑,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通過陽臺.氣窗.天臺等往室外逃生。

第六訣:不入險地,不貪財物

在火場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處險境,應盡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找.撤離貴重物品上。已經逃離險境的人員,切莫重返險地。

第七訣:簡易防護,蒙鼻匍匐

逃生時經過充滿煙霧的路線,要防止煙霧中毒而窒息。為了防止火場濃煙嗆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離的辦法。煙氣較空氣輕而飄于上部,貼近地面撤離是避免煙氣吸入.濾去毒氣的最佳方法。穿過煙火封鎖區,應佩戴防毒面具.頭盔.阻燃隔熱服等護具,如果沒有這些護具,那么可向頭部.身上澆冷水或用濕毛巾.濕棉被.濕毯子等將頭.身裹好,再沖出去。

第八訣:善用通道,莫入電梯

按規范標準設計建造的建筑物,都會有兩條以上逃生樓梯.通道或安全出口。發生火災時,要根據情況選擇進入相對較安全的樓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樓梯外,還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陽臺.窗臺.屋頂等攀到周圍的安全地點。沿著落水管.避雷線等建筑結構中凸出物滑下樓也可脫險。在高層建筑中,電梯的供電系統在火災時隨時會斷電或因熱的作用電梯變形而使人被困在電梯內,同時由于電梯井猶如貫通的煙囪般直通各樓層,有毒的煙霧直接威脅被困人員的生命,因此,千萬不要乘坐普通電梯逃生。

第九訣:緩降逃生,滑繩自救

高層.多層公共建筑內一般都設有高空緩降器或救生繩,人員可以通過這些設施安全地離開危險的樓層。如果沒有這些專門設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員不能及時趕到的情況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邊的繩索或床單.窗簾.衣服等自制簡易救生繩,并用水打濕從窗臺或陽臺沿繩緩滑到下層樓層或地面,安全逃生。

請記住:膽大心細救命繩就在身邊。

第十訣:避難場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門已感到燙手此時一旦開房門,火焰與濃煙勢必迎面而來。逃生通道被切斷且短時間內無人救援。這時候,可采取創造避難場所.固守待援的辦法。首先應關緊迎火的門窗,打開背火的門窗,用濕毛巾或濕布堵塞門縫或用水浸濕棉被蒙上門窗,然后不停用水淋濕房間,防止煙火滲入,固守在房內,直到救援人員到達。

請記住:堅盾何懼利矛

第十一訣:緩晃輕拋,尋求救助

被煙火圍困暫時無法逃離的人員,應盡量呆在陽臺、窗口等易于被人發現和能避免煙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動鮮艷衣物,或外拋輕型晃眼的東西;在晚上可以用手電筒不停地在窗口閃動或者敲擊東西,及時發出有效的求救信號,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為消防人員進入室內都是沿墻壁摸索行進,所以在被煙氣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時,應努力滾到墻邊或門邊,便于消防人員尋找.營救;此外,滾到墻邊也可防止房屋結構塌落砸傷自己。

第十二訣:跳樓有術,雖損求生

身處火災煙氣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極端恐怖和接近崩潰,驚慌的心理極易導致不顧一切的傷害行為如跳樓逃生。應該注意的是:只有消防人員準備好救生氣墊并指揮跳樓時或樓層不高(一般四層以下),非跳樓不可的情況下,才采取跳樓的方法。即使已沒有任何退路,若生命還未受到嚴重威脅,也要冷靜地等待消防人員的救援。跳樓也要講技巧,跳樓時應盡量往救生氣墊中部跳或選擇有水池.軟雨棚.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應盡量抱些棉被.沙發墊等松軟物品或打開大雨傘跳下,以減緩沖擊力;如果徒手跳樓一定要扒陽臺或窗臺使身體自然下垂跳下,以盡量降低垂直距離,落地前要雙手抱緊頭部身體彎曲卷成一團,以減少傷害。跳樓隨可求生,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2.遇火自救七法

(1)如果有避難層或疏散樓梯,可先進入避難層或有疏散樓梯撤到安全地點。

(2)如果樓層已著火燃燒,但樓梯尚未燒斷,火勢并不十分猛烈時,可披上用水浸濕的衣被,從樓上快速沖下。

(3)多層建筑火災,如樓梯已經燒斷,或者火勢已相當猛烈時,可利用房屋的陽臺.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4)如各種逃生的路線被切斷,應退居室內,關閉門窗。有條件時可向門窗上澆水,以減緩火勢蔓延過程。同時,可向室外扔出小東西,在夜晚則向外打手電,發出求救信號。

(5)如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又無其它自救辦法時,可用繩子或床單撕成條狀連接起來,一端緊拴在牢固的門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在順著繩子或布條下滑。

(6)如無條件采取上述自救辦法,而時間又非常緊迫,煙火威脅嚴重,被迫跳樓是,要先向地面拋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緩沖,然后手扶窗臺往下滑,以減小跳樓高度,并保證雙腳首先落地。

(7)要發揚互助精神,病人優先疏散。對行動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繩子布條等吊下。

3.火場上救人方法

火場救人是一項艱巨復雜.周密細致的工作。除救護人員英勇頑強的精神之外,還須有行之有效的救人方法和措施。否則,不僅不能完成火場救人任務,而且還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因此,必須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要組織一只精悍的救人小組。其成員要具有一定的火場

經驗,業務素質好,且身體強壯。

(2)要盡可能地掌握被救人員的情況。只有情況明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擔任火場救人任務的人員,在未進火場救人之前,要通過火情偵察和了解知情人,盡可能地掌握被困人員的基本情況.人數和燃燒物.建筑結構及火場環境等情況,迅速確定救人的進退路線.救護器材及安全保護措施。

(3)火場救護器材要認真仔細地檢查。在火場救人實踐中,由于缺少對救護器材的檢查,在進入火場救人時,各種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在救人之前,要對面罩是否封密,氧氣是否充足穩定,戴面具后呼吸是否穩定正常等情況進行嚴格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4)要事先進行演練,確保聯絡信號。火場救人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配合。所以,要事先演練,確定各種聯絡信號(如發現貨場被困人員的信號火場出現險情的信號等),以保持火場內外及火場內部救人小組之間的聯絡。與有意外情況,便于采取應急措施。

(5)要掌握在高溫和濃煙區域救人的方法。火場救人往往是在烈焰高溫.濃煙翻騰.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在進入能見度較高的煙區或毒氣較小的地方,可戴過濾式面具或用濕毛巾捂嘴鼻,向深處匍匐行進;在進入濃煙大.毒煙大.能見度極低的區域,要佩帶隔絕式防毒面具順承重墻壁或繩索向前慢慢地摸索行走;在進入高溫區救人時,要穿戴阻燃性能好的防護服,并有水槍跟隨掩護。

火場救人,還要掌握救人的措施。如必須穿上阻燃包裹布,對煙熏中毒昏迷的人員,先用阻燃布將其包裹好,然后用抬.背.抱的方法,將他們救出。對中毒輕,還能行走的人員,可用濕毛巾或衣服將他們的嘴.鼻捂著,然后披上阻燃布,有救護人員挽著他們的手,順承重墻或繩索逃出。

4.火場逃生要點

(1)火災襲來時要迅速逃生,不能貪戀財物。

(2)樓內失火可向著火層以下疏散,逃生時不要乘普通電梯。

(3)必須穿過煙霧逃生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捂住口鼻,身體貼近地面順墻逃向遠離煙火的太平門和安全出口。

(4)如果房內有防毒面罩,逃生時一定將其戴在頭上。

(5)如果身上著火,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覆蓋壓滅火苗。

(6)當樓梯被烈火.濃煙封閉時,可通過窗戶或陽臺,逃向相鄰建筑物或尋找沒著火的房間,或將門窗封閉,防止煙火入侵。

(7)如果煙味很濃,客房門已經燙手,說明大火已經封門,再不能開門逃生。此時應將門縫塞嚴,潑水降溫,呼救待援。

(8)在發生火災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逃生,建筑物內或室內備有救生援降器.救生滑道及繩索,要充分利用這些器具逃離火場。

篇2:某酒店消防逃生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此次,翔隆酒店在2010年12月16日開展消防演練,此次消防演練的直接目的在于,讓廣大酒店員工能深入意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并能深入了解消防逃生知識,切實樹立起消防意識,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識,并具備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抗擊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能有組織、迅速地引導客人安全、快速地疏散,學會正確使用滅火器以及掌握逃生的方法。

二、酒店消防演練時間與地點:

時間:2010.12.16

地點:翔隆酒店后車場

三、演練內容:

(1)火情報警;

(2)滅火器滅火流程;

(3)客房遇到火災時的安全疏散。

四、組織領導:

陳建明主任

五、講解消防知識及使用滅火器滅火流程:

(1)酒店員工在主樓停車場,學習消防知識及觀看滅火器滅火流程;

(2)由保安部主管進行講解消防知識及滅火器使用方法;

(3)滅火組在主樓停車場位置生起四堆煙火;

(4)抽調個別員工進行滅火操作;

(5)滅火演練完成,滅火組清理火情現場。

六、演練現場組織:

總指揮:黃林忠總經理

現場指揮:朱吉紅

報警員:當職領班

客房疏散

a組:張貴揚經理負責客人及員工疏散。

七、疏散演練步驟:

(1)由酒店領導宣布消防演練開始。

(2)各部門負責人指揮整理好演練隊伍;

(3)模擬講解撥打"119"火警電話:"翔隆酒店向119報告:我酒店發生火警,請迅速前來搶救,報警人:;演練地點:主樓客房和水晶宮夜總會;著火點:主樓疏散組的負責人要穩定客人的情緒,指揮客人及員工保持鎮靜,按疏散線路有秩序地進行疏散,逃生時要注意用濕毛巾(濕手帕)捂住口鼻,彎著腰撤離火災現場,注意樓梯靠右邊行走不要阻塞消防通道,引導客人及員工疏散到酒店正門停車場集合;

(4)消防演練完成。

八、提前準備的事項:

(1)滅火組:準備燃油、木塊、燃燒的器皿(或鐵桶)、滅火器等;

(2)各部門:包括各部門負責人在內各抽調五人參加疏散演練,通知員工疏散線路、方向等各項要求,并準備好毛巾,教育員工,撤離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從各消防通道靠右邊撤離,撤離時不要擁擠,避免踩踏事件發生;

(3)美工:制作《2010年***黎酒店消防演練》的橫幅,做好攝影記錄的準備工作;

(4)工程部:演練當天提前懸掛《2010年***酒店消防演練》的橫幅,待演練結束后拆卸下來;

篇3:隧道逃生及救援措施

.1?一般規定

.1.1隧道施工前,對下列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風險,必須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安全風險評估,并制定針對性的措施或應急預案。

1對瓦斯隧道、有突涌水風險的隧道,必須進行瓦斯防爆、防突及防突涌水的專項設計,制定專項施工安全技術方案及應急救援預案;

2對隧道內火災、坍塌等風險,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3對其他自然災害(大雨、強風、雪、雷、地震和海嘯)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風險,應制定應急處理措施。

.1.2應急救援預案應包括下列內容:

1簡述工程概況;

2預測、辨識和評估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及其后果對內、外部造成破壞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

3規定應急救援各方組織的詳細職責;

4明確應急救援行動的指揮和協調;

5應急救援資源配置要求;

6建立分級響應機制;

7制定具體詳細的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發生時保護生命、財產和環境安全的應急措施。

.1.3參建各方必須建立應急組織機構及預警、指揮系統,指定專門的管理部門和人員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工作。

.1.4應與附近醫院、消防隊,臨近施工隊伍及其他救援組織建立正式的互助協議,并做好相應的安排,確保在應急救援中及時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資源的援助。

.1.5隧道施工中必須配備必要的救援物資和設備器材,并設專人管理,對配備的應急救援機械設備、監測儀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等,應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確保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能隨時投入使用。

.1.6隧道施工必須事先規劃逃生路線,并在隧道適當位置設置避難、急救場所,避難處應準備足夠數量的逃生設備、救護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1.7隧道內交通道路及開挖作業等重要場所必須設置安全應急照明和應急逃生標志,應急照明應有備用電源并保證光照度符合要求。

.1.8隧道施工期間各施工作業面必須安裝警報裝置,警報裝置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置警報設備的場所,應有應急照明,并在停電時能夠識別;

2使用電源的警報設備應配備備用電源;

3警報設備應采用手動警報設備、自動警報設備、旋轉燈、廣播設備用的擴音器及其它警報設備,組合使用,互為備用,保證其性能可靠。

.1.9隧道施工期間通信系統必須保證暢通,必要時應采用遠程監控系統,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同時應滿足下列要求:

1必須在現場各應急組織相關部門、洞口值班室、開挖工作面及其它必要的地方設置通信設備;

2使用帶電源的通話裝置應配備備用電源,保證停電時不影響使用;

3通信設備應采用洞內有線電話,并保證其性能可靠。

.1.10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必須定期組織應急預案的桌面演練或模擬演練。演練前應結合施工環境改變和以往演練的情況制定計劃,演練后應及時評審,并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體系。

.1.11隧道內所有施工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應急救援培訓。應急救援培訓應包括下列內容:

1了解潛在危險的性質和對健康的危害;

2熟悉應急救援程序;

3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識;

4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及備用逃生路線、集合地點及各種避難急救場所位置;

5了解各種警報含義,掌握警報設備、通信裝置、避難器具等的使用方法。

.2?應急救援

.2.1當隧道施工中發生險情時,應迅速作出判斷,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并按響應級別啟動應急救援程序,同時根據下列各項要求,迅速開展事故的偵測、警戒、疏散、人員救助、工程搶險等有關應急救援工作。

1值班人員和安全負責人應立即通過警報裝置通知隧道內所有作業人員緊急撤離;

2現場最高管理者應負責指揮疏散撤離,各級調度人員應堅守崗位,保持通信暢通,及時反饋人員撤離及險情出現情況等信息;

3應及時上報地方政府或相關救助部門,請求緊急救援,做好相關配合工作;

4現場應采取安全警戒線或隔離措施,防止其他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避免災害損失的擴大;

5進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事故物證,調查引發事故的具體原因和相關責任人;

6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工程處理措施,上報建設、設計、監理和相關單位,按批復的方案對事故進行處理。

.2.2隧道災害事故處理和救援應按圖.2.2所示的工作程序進行。

圖.2.2?隧道災害事故處理和救援工作程序

.2.3隧道內發生瓦斯燃燒、中毒、爆炸險情后,應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切斷洞內所有施工及照明線路電源;

2立即停止施工,作業人員全部撤出,同時清點施工人數,確認人員傷亡情況;

3立即報告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并及時上報相關單位;

4派專人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5應急搶險救援指揮組織人員現場勘察,立即對遇險、受傷人員組織急救;

6非救護隊成員不得進洞搶救。救護隊在執行任務前,必須了解事故性質,并制定偵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可進入事故區進行偵察。救護隊必須在統一指揮下開展搶救工作,嚴禁個人單獨行動;

7可供臨時處置的供氧呼吸機、清洗器具、急救箱、擔架等醫藥衛生設備及時到位;

8救助受困人員至安全地帶、撤離施工設備;

9事故處理救護基地,應設在安全區附近新鮮風流中的安全地帶。對受傷的人員進行臨時處治,防止傷勢惡化;

10應立即與當地醫療單位聯系,將受傷人員就近轉送醫院治療;

11事故調查及處理。

.2.4隧道內發生突涌水險情后應采取下列措施:

1突然遇到大面積滲漏水時,應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點。同時應對出水部位、水量大小、變化規律、水的渾濁程度等進行觀測記錄,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并上報監理;

2在爆破作業后突然發生特大涌水,當洞內設有防水閘門時,作業人員應立即啟動報警系統,關閉防水閘門,按既定的逃生路線進行洞內人員和機械設備的撤離,并利用防水閘門處安設的大功率抽水機對突涌水段進行抽排水;當洞內未設防水閘門時,作業人員應按既定的逃生路線立即撤出;

3在開挖作業過程中發生特大突涌水,開挖工作面人員應立即沿逃生路線迅速向洞外或避難所撤離,同時啟動報警系統,發出警報信號,迅速切斷電源,啟動應急照明,當涌水量較大時,人員可利用事先準備的救生圈、皮劃艇等進行逃生;

4及時上報相關單位;

5對遇險、受傷人員組織急救;

6突涌水保持穩定后,利用大功率抽水設備進行排水;

7在涌水量及水壓降低后進行機械設備的急救;

8采取必要的措施對突涌水進行封堵及事故處理。

.2.5當隧道發生塌方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施工,作業人員全部撤出,同時清點施工人數;

2必須按事故分級規定迅速向上級有關單位報告,并立即啟動施工單位的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3組織無關人員撤離事故現場;

4當隧道塌方造成人員被困時,參建各方必須在調查清楚塌方發生的部位、規模、被困人員避難位置等具體情況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救援方案,防止二次災害發生。可選擇從聯絡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側面、洞頂等處快速開挖一個斷面合適的小導洞,將被困人員盡快救出;

5在開挖救援小導洞的同時,應利用高壓風管等現有條件繼續與洞內被困人員保持聯系,并向洞內供風、供氧、供應食物及藥品等;

6被困人員救出后應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救治;

7事故調查及處理。

.2.6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1及時迅速啟動報警系統;

2起火初期,當火勢不大,未對人與環境造成較大威脅時,應運用平時培訓演練的技能,就近采用滅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盡可能地在第一時間將火撲滅;

3當火勢失去控制時,應判明方向,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組織作業人員按逃生路線向洞外或附近避難所撤離;

4及時上報相關單位;

5對遇險、受傷人員組織急救;

6事故調查及處理。

.2.7在可能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施工時,應有計劃地采取下列相應的措施:

1隨時收集氣象和地質資料;

2可能發生自然災害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對施工現場進行警戒檢查并采取防護措施;

3在警報解除后,應確認無危險源方可進行作業;

4為防止大雨造成的災害,隧道施工應注意下列事項:

1)當洞口地質地形可能因降雨引發泥石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2)機械設備應盡早向安全場所轉移或進行拆除,防止水淹、傾倒;

3)可能發生漫水、沉陷或垮塌的地方,應進行加固處理,并設警示標志。

5在遇強風、暴風時,對各種大型機械應采取防止傾倒及滑跑措施,對臨時設備、腳手架等應采取保護措施;

6在跨冬季作業時,為了防止雪災,施工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施工設施不應設在可能發生雪崩的地點;

2)必須對相關道路和施工用地進行除雪,保護車輛及人員安全,防止臨時設施倒塌;

3)對道路、水路等,必須設置警示標志。

7為防止雷擊造成的災害,應設置雷電報警器和避雷針。當有雷擊危險時,隧道洞內外應立即停止爆破作業,作業人員應退避到安全場所;

8為防止地震和海嘯造成的災害,應關注預報信息,加強避災演練。地震發生時,應迅速組織作業人員退避到安全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