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苯的危害與預防措施

苯的危害與預防措施

2024-07-16 閱讀 2515

苯為無色透明、有芳香味、易揮發的有毒液體,是煤焦油蒸餾或石油裂化的產物,常溫下即可揮發、形成苯蒸氣,溫度愈高,揮發量愈大。職業活動中,苯主要以蒸氣形態經呼吸道進入人體,短時間吸入高濃度苯蒸氣和長期吸入低濃度苯蒸氣均可引起作業工人身體損害。

短時間大量吸入可造成急性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咳嗽、胸悶、興奮、步態蹣跚。此時如繼續吸入則可發展為重度急性中毒,病人神志模糊、血壓下降,肌肉震顫,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弱。搶救及時經數小時或數天可恢復健康,但嚴重者也可因呼吸中樞麻痹死亡。

長期低濃度接觸可發生慢性中毒,癥狀逐漸出現,以血液系統和神經衰弱癥候群為主,表現為血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減少、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嚴重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死亡。

職業性急性苯中毒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短期內吸入大劑量苯蒸氣所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職業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較長時期接觸苯蒸氣引起的以造血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空氣中低濃度的苯經呼吸道吸入或直接皮膚接觸苯及其混合物均可造成苯中毒。

用不含苯的原料取代含苯的原料是預防苯中毒的關鍵。

有苯的作業現場防護以加強通風排氣和職工個人防護為主,工人可配戴送風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血液系統疾患,肝腎疾病以及哮喘患者均不宜從事苯作業。

篇2:加油站油庫靜電的產生原因危害預防措施

靜電是加油站油庫著火爆炸事故主要點火源之一,加油站油庫中的油品在儲存、運輸、輸送、裝卸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靜電。油品本身屬于易燃易爆液體,當靜電放電能量超過油蒸氣的最小引燃能量時,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加油站油庫在營運過程中靜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靜電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術手段和管理對策,是加油站油庫預防和避免靜電事故的一項重要任務。

靜電的產生

根據雙電層理論,油品在儲存、運輸、輸送、裝卸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流動、攪拌、沉降、過濾、搖晃、噴射、飛濺、沖刷及發泡等接觸、摩擦、分離的相對運動而產生靜電。

按油品的運動形式分為流動帶電、噴射帶電、沖擊帶電和沉降帶電等。流動帶電是油品在儲運作業中常見的帶電形式。油品在金屬管道流動過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動使原來的雙電層發生了變化,油品中的電荷被帶走時,原來管壁內側被束縛的電荷,由于相反電荷的離去而跑到管壁外側成為自由電荷。若金屬管線接地,則管線上除去界面雙電層所束縛的電荷外,管壁外側多余電荷被導入大地。噴射帶電是油品從噴嘴或管口以束狀噴出后,這種束狀的油品便與空氣連續發生接觸與分離現象,使油品帶電。加油站噴濺式卸油時就會產生噴射帶電。沖擊帶電是油品從管道出口噴出后遇到壁板時,油品與壁板不斷地發生接觸和分離現象,與壁板分離后的液體向上飛濺,油珠和物體就分別帶上了不同符號的靜電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噴濺式卸油,加油槍往汽車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帶電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雜質,如固體顆粒和水分等,雜質會離解成帶電離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處形成雙電層,由于懸浮于液體中的微粒沉降時,會使微粒和液體分別帶上不同符號的電荷。

另外,加油站油庫中的操作人員在危險場所頻繁作業和接觸設備,可能由于人體活動時,衣服與衣服、人體與衣服摩擦、鞋底與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體帶電造成事故。

再者,靜電感應而造成起電、放電過程,在裝油作業中并不少見,如用采樣器取樣,油面為帶電體,如果采樣器沒有接地,成為獨立導體,在采樣器接近油面時,就會發生靜電感應和放電現象。當采樣器進入油層取樣時,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電荷而成為帶電體,提起時,若它與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靜電感應和放電現象又將重演。

?

靜電的積聚和放電

當靜電產生后,由于容器內的油面上積聚的電荷亦可通過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本身存在著導電性能差和對地電容,所以靜電電荷積累是必然的。

靜電除流散外,還以放電進行消散,當靜電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在空間放電。放電有電暈放電、刷形放電和火花放電三種形式。電暈放電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災的幾率較小。刷形放電因放電不集中,所以釋放的能量也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電暈放電的災害幾率高。火花放電是兩極間的氣體被擊穿而形成通路,又沒有分叉的放電,這時電極有明顯的放電集中點,在瞬間內能量集中釋放,因而危險性最大。

靜電災害是在一定條件下造成的,靜電作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燒的可歸納為四點:

(1)有產生靜電的來源;

(2)靜電得以積聚,并達到足以引起火花放電的靜電電壓;

(3)靜電放電的能量達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4)靜電放電火花周圍必須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從理論上講,只要消除其中一個條件就可預防靜電事故。但油品在裝卸、儲運過程中,靜電荷的產生、積聚、作業場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靜電荷的產生、積聚,消除放電火花間隙,加強作業場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濃度。

靜電火災爆炸故障樹分析

故障樹分析方法(FTA)是一種圖形演繹法,是從結果到原因描繪事故發生的有向邏輯樹分析方法。這種樹是一種邏輯分析過程,遵從邏輯學演繹分析原則(即從結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則)。把系統不希望出現的事件作為故障樹的頂事件,用邏輯“與”或“或”門自上而下地分析導致頂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間的邏輯關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為故障樹的基本事件。通過油品靜電故障樹分析,可找出系統存在的薄弱環節,然后進行相應的整改,從而提高油庫系統的安全性。1、油品靜電火災爆炸故障樹分析圖

通過對故障樹的分析,靜電火花和油氣達到火災爆炸濃度構成了油品靜電火災爆炸事故的要素。構成油氣達到火災爆炸濃度的三個基本事件*1、*2、*3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其結構重要系數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發生的重要條件。由于油氣揮發是一個自然過程,只要有揮發的空間,油氣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證作業區內通風狀況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氣體濃度報警儀對可能泄漏場所油氣混合氣的濃度進行監測,一旦接近危險極限即報警,使管理人員立刻采取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4也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因此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危險區域內產生靜電放電。油品在裝卸儲運過程中應避免產生靜電積聚,或盡量減少靜電產生和積聚。為了保證油品靜電導除,接地導體的接地應良好,應使防靜電接地裝置和接地線等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接地電阻應達到要求。再者應盡量避免進入作業區的人員通過人體靜電放電,特別是作業人員應穿上不產生靜電的服裝和把人體作業時產生的靜電及時導走。

?

消除靜電危害的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油品作業過程中防靜電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減少靜電產生;促進靜電流散;避免火花放電;加強安全管理。

1、減少靜電產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則產生的靜電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減少靜電產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裝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沒以后,可適當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車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從頂部噴濺卸油,油品必然沖擊罐壁,攪動罐內油品,同時加速油品蒸發、霧化,使容器內油品的靜電量急劇增加。采用潛流式灌裝油代替噴濺式灌裝油,可以減少沖擊、噴濺。加油站要求必須密閉卸油,即進油管應距離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減少靜電量的產生。

(3)減少油品與高起電材質劇烈摩擦。電導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絲綢、水、雜質、空氣等都是高起電材質。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槍口加裝綢套進行過濾。輸油前,注意排放輸油系統的水分和雜質,吸入口系統的連接和填料應密封,不讓空氣吸入。不要用高起電材質制作輕油容器和輸油管,不能用非導電的塑料桶裝汽油。

(4)人體靜電防護。操作人員在危險場所頻繁作業和接觸設備,可能由于帶電會造成事故。人體穿著的內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脫情況所產生的靜電也有差異。人體穿著的內外衣為化纖織品或毛織品產生的靜電最高,放電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氣體的機遇較多。因此,在危險場所應避免穿化纖衣服,應穿著防靜電服,或棉織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纖和絲綢類紗布去擦試加油機、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座椅,也勿選用人造革或化纖類作靠墊的座椅;在爆炸危險場所,工作人員嚴禁穿脫衣服,不得梳頭、拍打衣服。

2、促進靜電流散

(1)靜電接地與跨接。金屬儲罐、泵房工藝設備、輸油管線、鶴管等均應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溝敷設的輸油和輸氣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處應設防靜電接地裝置。卸車場地,應設用于罐車卸車時用的防靜電接地裝置,為卸油設施跨接的靜電接地裝置。油罐測量孔應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樣器、測溫盒、導電繩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設備應與接地干線或接地體直接相連,不得彼此串聯。接地電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點不應少于二處。油品的輸油、輸氣管道的法蘭接頭、膠管兩端、閥門等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

(2)其他導靜電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車油罐車采用導電橡膠拖地帶,以消除油罐車運輸途中產生的靜電;在可能產生靜電危險的危險場所的入口處設置人體導靜電的接地柱,以消除人體靜電;場地噴水,增加濕度;在儲油罐進口設靜電緩和器;油料中加靜電添加劑;在油罐車裝卸系統消靜電器等。

3、避免或減少靜電放電機會

靜電產生也往往伴隨著靜電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會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電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因此避免形成或減少放電的機會,也是防止靜電災害的措施。

(1)金屬設備進行電氣連接并接地,相鄰設備形成等電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與零電位大地相通,使他們彼此間成為等電位,則無發生電火花可能。如設備、管道用金屬法蘭連接時、鐵軌和鶴管之間、灌桶間的灌桶嘴和灌裝油桶之間等都必須設置跨接線,汽車油罐車和灌裝油管路之間應設置臨時夾(卡),使之成為導靜電通道。

(2)油品靜置,正確選用檢測工具。儲油容器內的靜電來源主要由油品輸送過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閥門及過濾器等部位能產生大量的靜電,流入儲罐中后,在儲罐中產生靜電,靜電電位隨裝卸結束后逐漸下降。因此為防止靜電事故的發生,對剛進油和運輸后的容器進行檢測作業時,油品需靜置一段時間,保證容器內靜電荷泄漏后,方可進行檢尺、測溫、采樣等作業。測溫盒和采樣器必須用導靜電的繩索,并與罐體進行可靠連接。油罐的測量口應當設置銅(鋁)護板、導尺槽、接地端子。檢尺時,測尺應沿尺槽下放上提,測量過程中應將護板蓋好。嚴禁使用化纖布擦試測量、取樣、測溫器具。

4、防靜電危害的安全管理

(1)進行防靜電危害安全教育。必須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防靜電危害安全教育,在業務培訓中安排相應的培訓內容。規章制度、設備檢查都要有防靜電方面的具體內容。

(2)建立防靜電設施檔案。繪制各場所靜電接地分布圖,詳細記載接地點的位置、接地體形狀、材質、數量和埋設情況等。所有防靜電設施、設備必須有人負責定期檢查、維修,并建立設備檔案。

(3)檢查測試。每年春、秋季應對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進行測量,并建立測量數據檔案。若接地電阻不合格,應立即進行整改。

導致油品燃爆的因素雖然很多,但只要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采取相應安全技術措施,預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篇3:電的危害預防措施觸電急救知識

一、電流對人體的傷害作用

觸電事故:是由電流及其轉換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觸電事故對人體的傷害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

(一)電擊(內傷,由電流直接作用于人體所造成的傷害)

所謂電擊就是指當電流通過人體內部器官,使其受到傷害。如電流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使心腦和呼吸機能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壞,人體發生抽搐和痙攣,失去知覺;電流也可能使人體呼吸功能紊亂,血液循環系統活動大大減弱而造成假死。如救護不及時,則會造成死亡。電擊是人體觸電較危險的情況。

電擊分直接電擊(觸及正常狀態下帶電的帶電體時發生的電擊)與間接電擊(觸及正常狀態下不帶電的帶電體時發生的電擊,故障下的意外帶電)單線電擊、兩線電擊、跨步電壓電擊。

特點:傷害內部、致命電流小、無明顯痕跡、無預兆、迅速降低防衛能力、急救困難選

(二)電傷(外傷,是電流轉換成熱能、機械能作用于人體造成的傷害)

所謂電傷就是指人體外器官受到電流的傷害。如電弧造成的灼傷;電的烙印;由電流的化學效應而造成的皮膚金屬化:電磁場的輻射作用等;機械損傷、電光眼。電傷是人體觸電事故較為輕微的一種情況。

二、影響人體觸電傷害程度的因素

1、電流大小的影響電流的大小直接影響人體觸電的傷害程度。不同的電流會引起人體不同的反應。根據人體對電流的反應,習慣上將觸電電流分為感知電流、反應電流、擺脫電流和心室纖顫電流。

2、電流持續時間的影響人體觸電時間越長,電流對人體產生的熱傷害、化學傷害及生理傷害愈嚴重。一般情況下,工頻電流15~20mA以下及直流電流50mA以下,對人體是安全的。但如果觸電時間很長,即使工頻電流小到8~10mA,也可能使人致命。

3、電流流經途徑的影響電流流過人體途徑,也是影響人體觸電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當電流通過人體心臟、脊椎或中樞神經系統時,危險性最大。電流通過人體心臟,引起心室顫動,甚至使心臟停止跳動。電流通過背脊椎或中樞神經,會引起生理機能失調,造成窒息致死。電流通過脊髓,可能導致截癱。電流通過人體頭部,會造成昏迷等。

4、人體電阻的影響?在一定電壓作用下,流過人體的電流與人體電阻成反比。因此,人體電阻是影響人體觸電后果的另一因素。人體電阻由表面電阻和體積電阻構成。表面電阻即人體皮膚電阻,對人體電阻起主要作用。有關研究結果表明,人體電阻一般在1000~3000Ω范圍。人體皮膚電阻與皮膚狀態有關,隨條件不同在很大范圍內變化。如皮膚在干燥、潔凈、無破損的情況下,可高達幾十千歐,而潮濕的皮膚,其電阻可能在1000Ω以下。同時,人體電阻還與皮膚的粗糙程度有關。

5、電流頻率的影響經研究表明,人體觸電的危害程度與觸電電流頻率有關。一般地來說,頻率在25-300Hz的電流對人體觸電的傷害程度最為嚴重。低于或高于此頻率段的電流對人體觸電的傷害程度明顯減輕。如在高頻情況下,人體能夠承受更大的電流作用。目前,醫療上采用20KHz以上的高頻電流對人體進行治療。

6、人體狀況的影響?電流對人體的傷害作用與性別、年齡、身體及精神狀態有很大的關系。一般地說,女性比男性對電流敏感;小孩比大人敏感。?

三、觸電的方式

人體觸電的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有單線觸電、兩線觸電、跨步觸電、接觸電壓觸電、人體接近高壓觸電、人體在停電設備上工作時突然來電的觸電等。

(一)單相觸電

當人體接觸到一根帶電導線時,電流通過人體經大地而構成回路,這種觸電方式通常被稱為單線觸電,也稱為單相觸電。這種觸電的危害程度取決于三相電網中的中性點是否接地。

?1、中性點接地?在電網中性點接地系統中,當人接觸任一相導線時,一相電流通過人體、大地、系統中性點接電裝置形成回路。因為中性點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比人體電阻小得多,所以相電壓幾乎全部加在人體上,使人體觸電。但是如果人體站在絕緣材料上,流經人體的電流會很小,人體不會觸電。

2、中性點不接地?在電網中性點不接地系統中,當人體接觸任一相導線時,接觸相經人體流入地中的電流只能經另兩相對地的電容阻抗構成閉合回路。在低壓系統中,由于各相對地電容較小,相對地的絕緣電阻較大,故通過人體的電流會很小,對人體不致于造成觸電傷害;若各相對地的絕緣不良,則人體觸電的危險性會很大。在高壓系統中,各相對地均有較大的電容。這樣一來,流經人體的電容電流較大,造成對人體的危害也較大。

(二)兩相觸電

如果人體的不同部位同時分別接觸一個電源的兩根不同電位的裸露導線,電線上的電流就會通過人體從一根電流導線到另一根電線形成回路,使人觸電,這種觸電方式通常稱被為兩線觸電,也稱為兩相觸電。此時,人體處于線電壓的作用下,所以,兩相觸電比單線觸電危險性更大。?

(三)跨步電壓

當人體在具有電位分布的區域內行走時,人的兩腳(一般相距以0.8m計算)分別處于不同電位點,使兩腳間承受電位差的作用,這一電壓稱為跨步電壓。跨步電壓的大小與電位分布區域內的位置有關,在越靠近接地體處,跨步電壓越大,觸電危險性也越大。

四、觸電事故的一般規律答

人體觸電總是發生在突然的一瞬間,而且往往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掌握人體觸電的規律,對防止或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是有好處的。根據對己發生觸電事故的分析,觸電事故主要有以下規律:

1、季節性?一般來說,每年的6月至9月為事故的多發季節。就全國范圍內,該季節是炎熱季節,人體多汗、皮膚濕潤,使人體電阻大大降低,因此觸電危險性及可能性較大。

2、低壓電氣設備觸電事故多

在工農業生產及家用電器中,低壓設備占絕大多數,而且低壓設備使用者廣泛,其中不少人缺乏電氣安全知識,因此發生觸電的幾率較大。

3、移動式電氣設備觸電事故多

由于移動式設備經常移動,工作環境參差不齊,電源線磨損的可能性較大,同時,移動式設備一般體積較小,絕緣程度相對較弱,容易發生漏電故障。再者,移動式設備又多由人手持操作,故增加了觸電的可能性。判斷

4、電氣觸頭及連接部位觸電事故多

電氣觸頭及連接部位由于機械強度、電氣強度及絕緣強度均較差,較容易出現故障,容易發生直接或間接觸電。

?五、觸電急救與預防

(一)觸電急救?

發現了人身觸電事故,發現者一定不要驚慌失措,要動作迅速,救護得當。首先要迅速將觸電者脫離電源,其次,立即就地進行現場救護,同時找醫生救護。

1、脫離電源電流對人體的作用時間愈長,對生命的威脅愈大。所以,觸電急救是首先要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以下幾種方法。救護人員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護自己。

脫離低壓電源的常用方法可用“拉”、“切”、“挑”、“拽”和“墊”五個字來概括:

“拉”是指就近拉開電源開關,拔出插銷或瓷插熔斷器。

“切”是指用帶有絕緣柄或干燥木柄切斷電源。切斷時應注意防止帶電導線斷落碰觸周圍人體。對多芯絞合導線也應分相切斷,以防短路傷害人。

“挑”是指如果導線搭落在觸電人身上或壓在身下,這時可用干燥木棍或竹竿等挑開導線,使之脫離開電源。

“拽”是救護人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衣服、圍巾、帽子等絕緣物拖拽觸電人,使他脫離開電源導線。

“墊”是指如果觸電人由于痙攣手指緊握導線或導線繞在身上,這時救護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或橡膠絕緣墊塞進觸電人身下使其與大地絕緣,隔斷電源的通路,然后再采取其他辦法把電源線路切斷。

在使觸電人脫離開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

(1)救護人不得采用金屬和其他潮濕的物品作為救護工具。

(2)在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不得直接接觸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的衣服及鞋。

(3)在拉拽觸電人脫離開電源線路的過程中,救護人宜用單手操作。這樣做對救護人比較安全。

(4)當觸電人在高處時,應采取預防措施預防觸電人在解脫電源時從高處墜落摔傷或摔死。

(5)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在切斷電源時會同時使照明失電,應考慮切斷后的臨時照明,如應急燈等,以利于救護。

高壓觸電時脫離電源的方法:

v?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

v?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靴,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拉開開關。

v?拋擲裸金屬線使線路短路接地,迫使保護裝置動作,斷開電源。拋擲金屬線前,應注意先將金屬線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拋擲另一端;被拋擲的一端切不可觸及觸電者和其他人。

2、對癥搶救的原則?將觸電者脫離電源后,立即移到通風處,并將其仰臥,迅速鑒定觸電者是否有心跳、呼吸。

(1)若觸電者神志清醒,但感到全身無力、四肢發麻、心悸、出冷汗、惡心,或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應將觸電者抬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舒適地躺下休息,讓其慢慢地恢復正常。要時刻注意保溫和觀察。若發現呼吸與心跳不規則,應立刻設法搶救。

(2)觸電者呼吸停止但有心跳,應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搶救。

(3)若觸電者心跳停止但有呼吸,應用胸外心臟擠壓法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搶救。

(4)若觸電者呼吸、心臟均己停止跳動,需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擠壓法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搶救。

(5)千萬不要給觸電者打強心針或拼命搖動觸電者,也不要用木板石來壓,?以及強行挾觸電者,以使觸電者的情況更加惡化。

搶救過程要不停地進行。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搶救。當搶救者出現面色好轉、嘴唇逐漸紅潤、瞳孔縮小、心跳和呼吸迅速恢復正常,即為搶救有效的特征。

3、人工呼吸法與胸外心臟擠壓術

在做人工呼吸之前,首先要檢查觸電者口腔內有無異物,呼吸道是否堵塞,特別要注意清理喉頭部分有無痰堵塞。其次,要解開觸電者身上妨礙呼吸的衣褲,且維持好現場秩序。主要方法:

(1)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答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不僅方法簡單易學且效果最好,較為容易掌握。

1)將觸電者仰臥,并使其頭部充分后仰,一般應用一手托在其頸后,使其鼻孔朝上,以利于呼吸道暢通,但頭下不得墊枕頭,同時將其衣扣解開。

2)救護人在觸電者頭部的側面,用一只手捏緊其鼻孔,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掰開其嘴巴:準備向鼻孔吸氣,即口對鼻。

3)救護人深吸一口氣,緊貼掰開的嘴巴向內吹氣,也可擱一層紗布。吹氣時要用力并使其胸部膨脹,一般應每5秒鐘吹一次,吹2秒鐘,放松3秒鐘。對兒童可小口吹氣。向鼻吹氣與向口吹氣相同。

4)吹氣后應立即離開其口或鼻,并松開觸電者的鼻孔或嘴巴,讓其自動呼氣,約3分鐘。

5)在實行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時,當發現觸電者胃部充氣膨脹,應用手按住其腹部,并同時進行吹氣和換氣。

(2)胸外心臟擠壓術

胸外心臟擠壓術是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后使心臟恢復跳動的急救方法,是每一個電氣工作人員應該掌握的。

1)首先使觸電者仰臥在比較堅實的地方,解開領扣衣扣,并使其頭部充分后仰,使其鼻孔或由另外一人用手托在觸電者的頸后,或將其頭部放在木板端部,在其胸后墊以軟物。

2)救護者跪在觸電者一側或騎跪在其腰部的兩側,兩手相疊,下面手掌的根部放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

3)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對位要適中不得太猛,對成人應壓陷3~4cm,頻率每分鐘60次;對16歲以下兒童,一般應用一只手擠壓,用力要比成人稍輕一點,壓陷1-2cm,頻率每分鐘100次為宜。這樣可使壓處促到心臟里面的血液。

4)擠壓后掌根應迅速全部放松,讓觸電者胸部自動復原,血液又回到心臟,放松時掌根不要離開壓迫點,只是不向下用力而已。判斷

5)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在進行胸外心臟擠壓術的同時,必須進行口對口(鼻)的人工呼吸。因為正常的心臟跳動和呼吸是相互聯系且同時進行的,沒有心跳,呼吸也要停止,而呼吸停止,心臟也不會跳動判斷。

注意:實施胸外心臟擠壓術時,切不可草率行事,必須認真堅持,直到觸電者蘇醒或其他救護人員、醫生趕到。?

4、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是

(二)觸電預防

1、不要帶電操作?電工應盡量不進行帶電操作。特別是在危險的場所應禁止帶電作業。若必須帶電操作,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有專人監護及采取相應的絕緣措施等。

2、對電氣設備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可采用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等安全措施(什么是保護接零),但絕不允許在同一電力系統中一部分設備采取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采取保護接地。

3、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檢查制度?安全檢查是發現設備缺陷,及時消除事故隱患的重要措施。安全檢查一般應每季度進行一次。特別要加強雨季前和雨季中的安全檢查。各種電器,尤其是移動式電器應建立經常的與定期的檢查制度,若發現不安全隱患,應及時加以處理。為了保證安全操作而制定的有關規定。根據不同工種、不同操作項目,制訂的各項不同安全操作規程。如《變電所值班安全規程》、《電氣設備維修安全操作規程》等等。另外,在停電檢修電氣設備是必須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安全警示牌。電工操作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制度。

5、建立電氣安全資料?電氣安全資料是做好電氣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應注意收集和保存。為了工作和檢查的方便,應建立高壓系統圖、低壓布線圖、架空線路及電纜布置和建立電氣設備安全檔案(包括生產廠家、設備規格、型號、容量、安裝試驗記錄等),以便于查對。?

6、加強電氣安全教育?加強電氣安全教育和培訓是提高電氣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對電氣設備的操作者還要加深用電安全規程的學習;對從事電工工作的人員除應熟悉電氣安全操作規程,同時還應掌握電氣設備的安裝、使用、管理、維護及檢修工作的安全要求,電氣火災的滅火常識和觸電急救的基本操作技能。

7、電工在全部停電或部分停電的電氣設備上工作前必須做到:停電、驗電、裝設接地線、懸掛安全標示牌和裝設遮欄,然后再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