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影響危害預防措施
噪聲是一種人們不希望聽到的聲音,經常會影響人的情緒和健康,干擾工作、學習和正常生活,已成為社會公害之一。噪聲是影響范圍廣泛的一種生產性有害因素,在許多生產勞動過程中都有機會接觸。
(一)基本概念
1、聲音?物體振動后,振動能在彈性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傳到人耳引起音響感覺稱為聲音。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是赫茲。人耳能夠感受到的聲音頻率在20~20000HZ之間,在這一頻率范圍的振動波稱為聲波。
小于20HZ的聲波為次聲波,大于20000HZ的聲波為超聲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兩種聲波在工業生產、醫療、航海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對從業人員的危害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
2.噪聲從衛生學的角度講,凡是使人感到厭煩或不需要的聲音稱為噪聲。噪聲是聲音的一種。
3.生產性噪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厭煩,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噪聲。
(二)噪聲的分類
噪聲的分類方法有多種
1、按照來源生產性噪聲可以分為:
(1)機械性噪聲:由于機械撞擊、摩擦、轉動所產生的噪聲,如沖壓、打磨等發出的聲音。
(2)流體動力性噪聲:氣體壓力或體積的突然變化或流體流動產生的聲音,如空氣的壓縮或釋放發出的聲音。
(3)電磁性噪聲:如變壓器所發出的聲音。
2.按照噪聲隨時間的分布情況,生產性噪聲可分為:
(1)連續性噪聲。連續性噪聲可分為穩態噪聲和非穩態噪聲。
隨時間變化,聲壓波動小于3dB的稱為穩態噪聲,否則即為非穩態噪聲。對于穩態噪聲,根據頻率的特性可分為低頻噪聲(主頻率在300HZ以下),中頻噪聲(主頻率在300HZ~800HZ)和高頻噪聲(主頻率在800HZ以上)。
(2)間斷噪聲。間斷噪聲又稱為脈沖噪聲,即聲音持續時間小于0.5秒,間隔時間大于1秒,聲壓有效值變化大于40dB的噪聲。
(三)物理特性及其評價
1.聲強與聲強級?聲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聲音的強弱稱為聲強。聲音的強弱決定于單位時間內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單位面積上通過的波的能量。常用“I”表示,單位為瓦/米2(W/㎡)。
人耳所能夠感受的聲音,其強度范圍很大,以1000HZ聲音為例,正常青年人剛剛能引起音響感覺的、最低可能聽到的聲音強度(聽閾)為10-12W/㎡,而產生痛覺的聲音強度(痛閾)為1W/㎡。在技術和實踐上引用了“級”的概念,即用對數來表示聲強的等級,稱為聲強級。通常規定以聽閾聲強I0=10-12W/㎡基準值來度量任何一聲音強度I,取常用對數,則任一聲音的聲強級的計算公式:
LI=10lgI/I0(dB)
式中:LI:聲強級(dB)
I:被測聲強(W/㎡)
I0:基準聲強(1000HZ純音的聽閾聲強)
從聽閾到痛閾的聲強范圍是120(dB)
2.聲壓與聲壓級
(1)聲壓:聲波在空氣傳播時,引起介質質點振動,使空氣產生疏密的變化,這種由于聲波震動對介質空氣產生的壓力稱為聲壓,聲壓可以看作垂直于聲波傳播方向上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以P表示,單位為帕(Pa)或牛頓/米2(N/㎡)。
(2)聲壓級:聲壓大音響感強,聲壓小音響感弱。對正常人耳能引起音響感覺的聲壓為聽閾聲壓或聽閾,在技術和實踐上也引用了“級”的概念,即用對數來表示聲壓的等級,稱為聲壓級。通常規定以聽閾聲強P0=2×10-5N/㎡基準值來度量任何一聲音強度P,取常用對數,則任一聲音的聲壓級的計算公式:
Lp=20lgP/P0(dB)
式中:Lp:聲壓級(dB),P:被測聲壓(N/㎡),P0:基準聲壓(2×10-5N/㎡)
聽閾聲壓和痛閾聲壓之間相差120(dB)
普通談話的聲壓級為60~70(dB)。
(3)聲壓級的合成:在生產或工作場所,經常有一個以上的聲源存在,這些聲源可以是相同的,如同一車間統一型號的機器;也可以是不同的,即每個聲源發出的聲音強度大小不等。因為聲源的聲壓級是按照對數計算的,在多個聲源存在的情況下,作業場所聲壓級并非是各個聲源聲壓級的總和,而是按照對數法則相互疊加。
3.頻譜?
由單一頻率發出的聲音稱為純音,例如音叉振動發出的聲音。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絕大部分聲音是由不同頻率組成的,稱為復合音。
把組成復合音的各種頻率由低到高進行排列而形成的連續頻率譜稱為頻譜。
(四)噪聲對人體的影響
1、聽覺系統
聽覺系統是人體感受聲音的系統,噪聲對聽覺系統的影響最早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至目前,噪聲危害的評價及噪聲標準的制訂等主要還是以聽覺系統損害為依據
(1)暫時性聽閾位移?暫時性聽閾位移是指人或動物接觸噪聲后引起聽閾變化,脫離噪聲環境后,經過一段時間聽力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2)永久性聽閾位移?永久性聽閾位移是指噪聲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聽閾升高。
(3)噪聲性耳聾職業性噪聲耳聾是人們在工作過程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而發生的一種進行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噪聲性耳聾是噪聲對聽覺長期影響的結果,是法定的職業病。
(4)爆炸性耳聾在某些生產條件下,如進行爆破,由于防護不當或缺乏必要的防護設備,可因強烈爆炸所產生的振動波造成急性聽覺系統的嚴重外傷,引起聽力喪失,稱為爆炸性耳聾。這種情況根據損傷程度不同可出現鼓膜破裂,聽骨破壞,內耳組織出血,甚至同時伴有腦震蕩。患者注塑耳鳴、耳痛、惡心、嘔吐、眩暈,聽力檢查嚴重障或完全喪失。
2、噪聲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聽覺器官受噪聲后,經神經傳入大腦,在傳入過程中,經腦干網絡結構時發生泛化,投射到大腦皮質有關部位,并作用于丘腦下部植物神經中樞,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反應。可出現頭痛、頭暈、心悸、睡眠障礙和全身乏力等神經衰弱綜合征,還有的表現記憶力減退和情緒不穩定(如易激怒等)。客觀檢查可見腦電波改變,表現為α節律減少及慢波成分增加。此外,可有視覺運動反應時潛伏期延長,閃爍融合頻率降低,視力清晰度及穩定性下降等。自主神經中樞調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皮膚劃痕試驗反應遲鈍。
3、噪聲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在噪聲作用下,心率可表現為加快或減慢,心電圖ST段或T波出現缺血型改變。早期可表現為血壓不穩定,長期接觸較強的噪聲可以引起血壓升高。腦血流圖呈現波幅降低、流入時間延長等,提示血管緊張度增加,彈性降低。
4、噪聲對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影響
有人觀察到,在中等強度噪聲(70~80dB)作用下,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而大強度(100dB)噪聲作用下,功能減弱。有人觀察了實驗動物或接觸噪聲工人的免疫功能,發現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觸噪聲時間愈長,變化愈顯著。
5、哭聲對消化系統及代謝功能的影響
在噪聲影響下,可以出現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不振、胃液分泌減少、胃緊張度降低、胃蠕動減慢等變化。
6、噪聲對生殖功能及胚胎發育的影響
實驗動物在噪聲影響下,初期卵巢功能亢進,后期功能下降,性周期紊亂,生仔率下降。國內外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接觸噪聲的女工有月經不調現象,表現為月經周期異常、經期延長、血量增多及痛經等。有經異常以年齡20~25歲,工齡1~5年的年輕女工多見。接觸高強度噪聲,特別是100dB(A)以上強噪聲的女工中,妊娠惡阻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病率增設明顯。
7、噪聲聲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噪聲對談話、聽廣播、打電話、閱讀、上課都會帶來影響。普通談話約60dB,大聲談話約70~80dB,當噪聲達到65dB以上,就干擾了普通談話,如果噪聲達90dB,大聲叫喊也不易聽清。打電話在55dB以下不受干擾,65dB時對話有困難,80dB時就難以聽清。
在噪聲干擾下,人們感到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不僅影響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質量。在車間或礦井等許多作業場所,由于哭聲的影響,掩蓋了異常信號或聲音,容易發生各種工傷事故。
(五)影響噪聲對機體作用的因素
1、噪聲的強度和頻譜特性
一般地講,噪聲強度大、頻率高則危害大。現場調查表明接觸噪聲作業工人中耳鳴、耳聾、神經衰弱綜合征的檢出率隨噪聲強度增加而增加。
2、接觸時間和接觸方式
同樣的噪聲,接觸時間越長對人體影響越大,噪聲性耳聾的發生率與工齡有密切關系,縮短接觸時間有利于減輕噪聲的危害。
3、噪聲的性質
脈沖聲比穩態聲危害大,接觸脈沖噪聲的工人無論耳聾、高血壓及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等異常改變的檢出率均較接觸穩態噪聲的人高。
4、其它有害因素共同存在
振動、高溫、寒冷或有毒物質共同存在時,能增加噪聲的不良作用,對聽覺器官和心血管系統方面的影響更為明顯。
5、機體健康狀況及個人敏感性
同樣條件下,對噪聲敏感或有病的人,特別是患有耳病者會加重噪聲的危害程度。
6、個體防護
有無防護設備和是否正確使用也與噪聲危害有直接關系。
(六)預防措施
1.控制噪聲源: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技術措施,控制或消除噪聲源,是從根本上解決噪聲危害的一種方法。
2.控制噪聲的傳播:在噪聲傳播中,應用吸聲和消聲技術,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吸聲是減輕噪聲強度的重要措施,用吸聲材料裝飾在車間的內表面,如在墻壁或屋頂或在工作場所內懸掛吸聲體,吸收輻射或反射的聲能,可以使噪聲的強度減低。
消聲降低動力性噪聲的主要措施,用于風道和排氣管,常用的有阻性消聲器和抗性消聲器,兩者聯合使用消聲效果更好。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裝置,將聲源或需要安靜的場所封閉在一個較小的空間中,使其與周圍環境隔絕起來,即隔聲,如隔聲室、隔聲罩等。為了防止通過固體傳播噪聲,在建筑施工中將機器或振動體的基礎與地板、墻壁聯合處設置隔振或減振裝置,也可以起到降低噪聲的效果。
3.制訂工業企業衛生標準
4.個人防護:佩戴個人防護用品是保護聽覺器官的一項有效措施。如耳塞、耳罩、帽盔等等。
5.健康監護:按照國家要求,對勞動者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特別是聽覺器官的檢查及時發現禁忌癥。
6.合理安排勞動和作息:噪聲作業應避免加班或連續工作時間過長,盡可能地縮短接觸時間。
篇2:預防噪聲危害管理辦法
建筑安裝企業的噪聲治理,主要有三個方面,消除和減少生產中的噪聲源、控制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防護。
①控制和減弱噪聲源:從改革工藝入手,以無聲的工具代替有聲的工具,如用液壓機代替鍛造機,用液壓鉚釘機代替風動鉚釘機,用焊接代替鉚接。
②控制聲的傳播:合理部局,新建改建擴建的企業在總體設計時,要合理布局,把高噪聲的車間、作業場所與其它車間分隔開來,在有噪聲的各種機械上裝置消聲器。
③作好個人防護:要進行反復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職工認識噪聲的危害和治理噪聲的重要性,自覺作好個人防護。
篇3:噪聲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措施
噪聲對人體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貝以上開始影響睡眠,70分貝以上妨礙交談,使人心煩意亂。長時間接觸噪聲可引起頭昏、頭暈、頭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腦電圖異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壓不穩(多數增高),心電圖有心率不齊和缺血型改變,同時可見食欲下降,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功能改變、月經不調等。噪聲對人體最為明顯的影響是損害聽覺器官,長時間在90分貝以上噪聲作用下,聽覺器官的敏感性下降,進而聽力減弱,嚴重者發生職業性耳聾。
防噪聲危害
①進行工藝改革,以無聲或少聲工具代替噪聲工具。如液壓機代替鍛壓機、焊接代替鉚接、無梭織布代替有梭織布等。
②在不影響操作前提下,用隔音。減震、消聲、吸音等措施減弱噪聲強度。同時合理規劃廠區和廠房建筑,使噪聲源遠離其它作業區,或造隔音墻,建筑物內墻選用吸音材料等。
③個人防護,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較好的防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