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危害控制措施
(一)生產性噪聲的特性、種類、來源及其危害
在生產中,由于機器轉動、氣體排放、工件撞擊與摩擦所產生的噪聲,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yè)噪聲。生產性噪聲可歸納為以下3類:
(1)空氣動力噪聲,是由于氣體壓力變化引起氣體擾動,氣體與其他物體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種風機、空氣壓縮機、風動工具、噴氣發(fā)動機和汽輪機等,由于壓力脈沖和氣體排放發(fā)出的噪聲。
(2)機械性噪聲,是由于機械撞擊、摩擦或質量不平衡旋轉等機械力作用下引起固體部件振動所產生的噪聲。例如,各種車床、電鋸、電刨、球磨機、砂輪機和織布機等發(fā)出的噪聲。
(3)電磁性噪聲,是由于磁場脈沖,磁致伸縮引起電氣部件振動所致。如電磁式振動臺和振蕩器、大型電動機、發(fā)電機和變壓器等產生的噪聲。
生產性噪聲一般聲級較高,有的作業(yè)地點可高達120~130dB(A)。據調查,我國生產場所的噪聲聲級超過90dB(A)者占32%~42%,中高頻噪聲占比例最大。
由于長時間接觸噪聲導致的聽閥升高、不能恢復到原有水平的稱為永久性聽力閥移,臨床上稱噪聲聾。噪聲不僅對昕覺系統(tǒng)有影響,對非聽覺系統(tǒng)如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等都有影響。
(二)噪聲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控制生產性噪聲3項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聲、振動源,如鉚接改為焊接、錘擊成型改為液壓成型等。為防止振動使用隔絕物質,如用橡皮、軟術和砂石等隔絕噪聲。
(2)消除或減少噪聲、振動的傳播,如吸聲、隔聲、隔振、阻尼。
(3)加強個人防護和健康監(jiān)護。
篇2:預防噪聲危害管理辦法
建筑安裝企業(yè)的噪聲治理,主要有三個方面,消除和減少生產中的噪聲源、控制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防護。
①控制和減弱噪聲源:從改革工藝入手,以無聲的工具代替有聲的工具,如用液壓機代替鍛造機,用液壓鉚釘機代替風動鉚釘機,用焊接代替鉚接。
②控制聲的傳播:合理部局,新建改建擴建的企業(yè)在總體設計時,要合理布局,把高噪聲的車間、作業(yè)場所與其它車間分隔開來,在有噪聲的各種機械上裝置消聲器。
③作好個人防護:要進行反復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職工認識噪聲的危害和治理噪聲的重要性,自覺作好個人防護。
篇3:防止噪聲危害措施
防止噪聲危害應從聲源、傳遞途徑和接收者三個方面來考慮。
(l)控制和消除噪聲源,這是防止噪聲危害的根本措施;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方式。采用無聲或低聲設備代替發(fā)出噪聲的設備,如用液壓代替高噪聲的鍛壓,以焊接代替鉚接,用無梭代替有梭織布等,均可受到較好的效果。對于生產允許遠置的噪聲源如風機、電動機等,應移至車間外或采取隔離措施。此外設法提高機器的精密度,盡量減少機器部件的撞擊、摩擦和振動,也可以降低生產噪聲。
在進行廠房設計時,應合理地配置聲源。把產生強烈噪聲的工廠與居民區(qū),高噪聲的車間與低噪聲的車間分開,也可減少噪聲的危害。
(2)控制噪聲的傳插一般有以下幾種措施。
1)吸聲采用吸聲材料裝飾在車間的內表面,如墻壁和屋頂,或者在車間內懸掛空間吸聲體,吸收輻射和反射聲能,使噪聲強度減低。具有較好吸聲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礦渣棉、泡沫塑料、毛氈、棉絮、加氣混凝土、吸聲板、木絲板等。
2)消聲用一種能阻止聲音傳播而允許氣流通過的裝置,即消聲器。這是防止空氣動力性噪聲的主要措施。消聲器有利用吸聲材料消聲的阻性消聲器,根據濾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聲器,以及利用上述兩種原理設計的阻抗復合消聲器。
3)隔聲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裝置,把聲源封閉,使其與周圍環(huán)境隔絕起來,如隔聲罩、隔聲間。隔聲結構應該嚴密,以免產生共振影響隔聲結果。
4)隔振為了防止通過地板和墻壁等固體材料傳播的振動噪聲,在機器的基礎和地板、墻壁聯(lián)結處設減振裝置,如膠墊、瀝青等。
(3)衛(wèi)生保健措施加強個人防護,對于生產場所的噪聲暫時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聲條件下工作時,佩帶個人防護用品是保護聽覺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種,隔聲效果可達30分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聲效果優(yōu)于耳塞,但使用時不夠方便,成本也較高,有待改進。
對接觸噪聲的工人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聽力檢查,觀察聽力變化情況,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聽力損傷,及時采取適當保護措施。對參加噪聲作業(yè)的工人應進行就業(yè)前體檢,凡有聽覺器官、心血管及神經系統(tǒng)疾患者,不宜參加有噪聲的作業(yè)。
對有噪聲的作業(yè)工人要合理按排休息時間,如實行工間休息,經常監(jiān)督檢查預防措施的執(zhí)行情況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