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與機械制造加工業職業危害及預防措施
1.鋼鐵工業主要有哪些職業病危害因素?
鋼鐵工業的生產流程主要包括礦山的采礦與選礦、焦化廠的煉焦及焦化產品、耐火材料、煉鐵、煉鋼與軋鋼。
由于我國的鐵礦石大部分都是貧礦,因此必須將貧礦進行破碎后選出高品位的精礦,再將精礦粉通過燒結廠燒制成為人造富礦,才能進入高爐冶煉使用。燒結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燒結機尾部噴水冷卻時產生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氣體;燒結機尾部產生的大量粉塵;較強的體力勞動。
煉鐵需要焦炭,焦化廠是生產焦炭及煤焦油等焦化產品的。焦化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還有輕油或粗苯蒸餾時,如車間通風不良、作業場所空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濃度可超過國家衛生標準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從而對作業人員造成危害;煉焦生產過程中,作業場所如車間通風不良使作業人員接觸煤塵,因煙塵中會含有致癌物3,4—苯并[a]芘,而對作業人員造成危害。
煉鐵生產過程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高溫及熱輻射、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聲、電離輻射,以及較強的體力勞動等。
目前煉鋼采用的方法有轉爐、平爐、電爐3種,煉鋼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氣體。軋鋼分為熱軋與冷軋,軋鋼機將鋼錠、鋼坯軋制成鋼材。軋鋼廠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噪聲、毒物、放射線和粉塵等,其中有關工序及其作業人員接觸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錳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鹽酸、硫酸、鉻及其化合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鋅及其氧化物、鉛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瀝青、三氯乙烯、氮氣、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這些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軋鋼工藝過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2.鋼鐵工業預防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上述職業病危害以采用落后生產方式的小鋼鐵企業較為嚴重。所以要貫徹實施2009年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導思想:“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速淘汰技術、設備、產能落后的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小鋼鐵企業,提高鋼鐵企業裝備水平。第二,控制生產各流程中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為:燒結生產中職業病危害的預防,主要是防止高溫及熱輻射。廠房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冷卻機及澆水處要設在廠房外;燒結機頭部要安裝通風除塵系統或靜電除塵裝置,地面應濕式清掃。煉鐵、煉鋼及軋鋼生產預防職業病危害,一是應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二是要預防高溫及熱輻射的危害,廠房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高溫季節要特別注意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高溫作業場所可裝設鼓風機送風調劑,爐前防熱可用水簾、氣幕、或隔熱金屬網,應設置涼爽舒適的休息室;三是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均應加強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措施,按照各項職業安全衛生的要求穿戴個體防護用品;四是要預防煤氣中毒,加強通風并采取防塵措施,要提高設備的完好率,防止煤氣泄漏,要在易發生煤氣泄漏的場所安裝煤氣報警器,煤氣作業人員進行煤氣作業時應佩戴便攜式煤氣報警器,并派專人監護。
3.機械制造加工業主要有哪些職業病危害因素?
主要有:鑄造車間的生產性粉塵;高溫及熱輻射;有害氣體,如熔煉金屬與澆鑄時可產生一氧化碳;以及噪聲、振動等。鍛造車間的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害氣體;以及噪聲、振動等。熱處理車間的加熱爐、鹽浴槽可造成高溫及熱輻射,高頻電爐可造成高頻電磁場危害。機加工車間在加工過程中會有金屬和礦物性粉塵產生。裝配車間一般有焊接、電鍍及噴漆涂裝等作業,長期吸入高濃度的電焊粉塵,可發生焊工塵肺;此外,電焊時如不注意眼部防護,可發生電光性眼炎;噴漆時可發生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4.機械制造加工業預防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廠房車間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防止各工序、工種之間的職業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鑄造工序中的熔煉爐應放在室外或遠離人員集中的場所;鉚工和電焊、噴漆涂裝工序應分開布置等。二是鑄造應選用低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減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業;清砂應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裝大功率的通風除塵系統,實行噴霧濕式作業,以降低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防塵口罩。三是對熱處理和金屬熔煉過程中產生化學毒物的設備,要采取密閉措施或安裝局部通風排毒裝置;對某些淬火、電鍍及噴漆涂裝或使用膠粘劑等易產生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的工作場所,應制定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預案,設置警示標識,有關作業人員作業時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四是要做好鑄造、鍛造中的氣錘、空壓機,機械加工中的打磨、拋光、沖壓、剪板、切割等高強度噪聲設備的治理。對高強度噪聲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聲措施,并設置隔聲屏蔽;對空氣動力性噪聲源應在進氣或排氣口采取消聲處理措施;對集中控制室和崗位操作室應采取隔聲和吸聲處理措施;作業人員進入噪聲強度超過85dB(A)的工作場所,應佩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五是對鉚接、鍛壓機、型砂搗固機、落砂、清砂等振動設備,應對設備采取減振措施或對作業人員實行輪換操作。六是對產生高頻、微波等射頻輻射的設備可采取屏蔽措施以隔離磁場和屏蔽電場;對微波在工作地點的輻射,可采用反射型和吸收型兩種屏蔽方法進行屏蔽。此外還可采取距離隔離防護措施,對作業人員采取時間防護措施等。七是要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對鑄造、鍛造、熱處理等高溫作業人員,要從工程技術、職業衛生保健、勞動組織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布置與控制熱源、供應防暑降溫飲料、輪換作業,以及采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設置空調等一系列綜合性預防措施,做好預防工作。
5.有色金屬工業主要有哪些職業病危害因素?
由于有色金屬及其化合物本身大多是有毒物質,因此鉛、鈹、銅鋅、錫、銻等有色金屬在燒結、焙燒、冶煉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毒物煙塵,如不注意勞動保護,有關作業人員即有可能發生相應的職業中毒。例如鉛中毒、鈹中毒;銅鋅冶煉中因吸入氧化鋅而引起的金屬熱;鉈可存在于某些鐵、鉛、銅、鋅等礦石中,所以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某些粉塵也可含有高毒物質鉈;作業人員長期吸入錫、銻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煙塵,可導致錫塵肺、銻塵肺等。在鉛鋅燒結、鉛鋅熔煉、羰基鎳制取、鋅鎘熔煉、鈷鍛燒等生產中,如不注意勞動保護,均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在銅鋅冶煉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煙塵,也會對作業人員造成危害。生產過程中的高溫輻射、噪聲、振動等不良物理因素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目前我國許多落后產能的有色金屬企業由于規模小、非標準設備多、機械化水平低、手工操作多、勞動強度大、生產連續性也差,加之作業條件和生產環境差,因此,其職業病危害較大型的現代化有色金屬企業嚴重得多。
6.有色金屬工業預防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上述職業病危害在落后產能的小有色金屬企業中更為嚴重。所以,預防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首先要貫徹實施2009年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導思想,加速淘汰落后技術、設備、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小有色金屬企業,提高有色金屬企業的裝備水平。這是解決有色金屬冶煉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的根本出路,只有對落后的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設備進行淘汰或技術改造,才能徹底實現生產過程的密閉化、自動化。對產生塵毒的設備或工序要采取密閉措施,實現自動化生產,盡可能減少人工操作,并應安裝通風除塵排毒裝置。應采取生產各流程中相應的防暑降溫,控制噪聲、振動,以及個人防護等措施。
篇2:焦化廠的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一)生產過程
由于煉焦副產品煤焦油中含有極豐富的化學原料,故大型煉焦廠往往和化工廠同時設置,簡稱為焦化廠。
煉焦是在煉焦爐中把煉焦煤通過干餾煉成焦炭。在煉焦以前,煤要經過一定的處理。處理過程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破碎、篩分與選煤、配煤。
現代化煉焦爐由連接一體的50~70個狹長的煉焦室組成。煤從室頂的小孔裝入,裝滿后密閉,并在與該室相鄰的燃燒室中燃燒煤氣,燃燒室的溫度約為1100℃。煉焦時,產生的煤氣被引至焦爐煤氣總管,以便進一步處理。煉焦過程終結后,打開焦爐的側門,用推焦機把赤熱的焦炭從煉焦室推到焦車上,送入熄焦塔噴水冷卻。
(二)職業危害
⒈高溫、熱輻射。爐頂操作工人經常受到強熱輻射、高氣溫、日光照射影響可發生中暑。
⒉在輕油和粗苯蒸餾時,如密閉與通風等措施效果不好,車間空氣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濃度可超過國家規定的職業容許限值,長期接觸可導致白細胞減少,甚至發生慢性苯中毒。
⒊在焦爐爐旁及爐頂均可檢出3,4—苯并[a]吡,據調查,北京、東北等地焦化廠工人肺癌死亡率高于當地居民到4~9倍;焦爐工肺癌已列入職業病名單。
⒋蒽醌、焦油、瀝青和蒽油等均可引起各種皮膚病,如急性皮炎、痤瘡、毛囊炎、黑頭粉刺、膚色黑變癥及粗粒革樣皮膚。有報道,瀝青可致皮膚癌發生。
⒌檢修設備時煤氣中毒。
⒍接觸煤塵、外傷、燒傷等。
(三)預防措施
預防煉焦生產中職業危害的重點是解決煉爐逸散物對工人健康的危害,以及高溫、輻射熱、各種焦化產物的危害。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對策是進一步實現焦化生產的自動化,以減少操作者與有害因素的接觸機會。同時也應采取一些保護性措施,如防暑降溫、個人防護器、定期檢查、皮膚防護劑等。
篇3:鎂冶煉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1.職業危害
氯化鎂融鹽電解煉鎂,從菱鎂礦石進廠到精鎂錠包裝出廠,要經過破碎、配料、氯化、電解、精煉、鑄造、酸洗鍍膜等過程。工序多,工藝復雜,生產中的危害較多。具體如下:
(1)生產過程使用和產生劇毒的氯氣,容易發生操作人員急性氯氣中毒。
(2)從氯化、電解到精煉、鑄造,操作處理熔融金屬和鹽類,容易發生燒燙灼傷。
(3)電解使用強直流電,系列電壓高,場地又遭氯化物污染,容易發生人員觸電。
(4)熔鎂外溢,容易燃燒甚至發生爆炸。吊運料塊多,容易掉落造成砸傷。
(5)氯鹽粉塵垃圾,有吸水潮解特性,容易腐蝕建筑物與設備。
2.預防措施
(1)氯化鎂融鹽電解生產,由于腐蝕性大,因此在廠房建筑及設備上,要有嚴格的防腐措施。廠房的屋架金屬構件,以及設備金屬殼體和管道等,都要定期檢修并進行防腐處理。特別是隱蔽構件連接部分,更要特別加以注意。
(2)為防止觸電,電解廠房地坪要鋪設瓷磚,以達到絕緣、防水、防酸、防火的要求。地坪清掃時使用鋸木粉等吸濕劑。電解槽上支持導、母線的瓷件要定期清擦;瓷件鐵桿要外加絕緣套保護。電解槽多處聯接點,要加不易受潮便于工作于清潔的絕緣墊。所有絕緣電阻,必須達到規定標準要求。廠房內吊車,從鉤頭到大車體,要有三道絕緣。吊車軌道采取自動撒沙以防滑。電解地下室地面,要在地下水最高水位以上。經常檢查清理槽體地下部分,以保證對地絕緣。
(3)個人防護用品以防燒燙與觸電為主。鎂生產工人發給耐腐蝕防熱的呢料工作服、工作帽和手段,并加絲綢襯衣。發給氈鞋,在電解崗位并應備有高壓絕緣靴。同時發給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及時更換濾毒活性炭,以保證功效。
(4)根據工作崗位不同,制訂不同的安全操作規程。
(5)在生產管理中,要把控制、平衡氯氣作為突出重點,納入日常生產調度管理。要使電解槽副產氯氣量保持小于氯化爐使用氯氣量,防止出現多余氯氣,給生產和操作人員造成危害。一旦出現氯氣多余時,要有緊急處理措施,以保證安全。
(6)由于有氯氣和氯鹽的污染腐蝕,氯化與電解廠房內的吊車,不能用明滑線送電,要改用膠皮軟電纜。吊車與拉運臺包小車,容易發生控制失靈、軌道和路面打滑等情況,必須特別加強維修和清掃管理,以保證吊車安全行駛。
(7)要使氯化爐保持負壓狀態,減少氯氣跑冒,必須改善氯化生產排煙設施,提高排煙機排放能力,并保證經常運行良好。
(8)對供運貯存液氯的槽車、貯罐以及加熱輸送氯氣的設備和管道,要有押運、檢修維護、輸送聯系等各項制度,嚴格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