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辨識控制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辨識控制

2024-07-16 閱讀 8166

1.職業病概述1.1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患者必須具備四個條件:(1)患病主體是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2)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中國職業病呈現五大特點:接觸職業病危害人數多,患病數量大;職業病危害分布行業廣,中小企業危害嚴重;職業病危害流動性大、危害轉移嚴重;職業病具有隱匿性、遲發性特點,危害常被忽視;職業病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影響長遠。職業病三級預防:一級預防:亦稱病因預防,即從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防止職業病的發生。一是技術措施:以無毒、低毒物質代替有毒、高毒物質;使用遠距離操作或自動化、半自動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質跑、冒、滴、漏;加強通風、除塵、排毒措施。二是組織措施:合理組織、安排勞動過程,建立、健全勞動制度,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衛生法規。三是.衛生保健措施:做好就業前體格檢查,發現易感者和就業禁忌證;做好衛生宣傳、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給,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期預防,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病損的發展。一是對職業接觸人群,開展普查、篩檢、定期健康檢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二是定期對生產環境進行監測,發現問題立即采取防制對策。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使患者在明確診斷后,得到及時、合理的處理,防止疾病惡化及復發,防止勞動能力喪失。對慢性職業病患者,通過醫學監護、預防并發癥和傷殘。通過功能性和心理康復治療,做到病而不殘,殘而不廢,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1.2職業病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1.3職業病危害因素:是職業活動中影響勞動者健康的各種危害因素的統稱。可分為三類: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1.4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是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或影響,達到保護勞動者健康目的的裝置。1.5工程分析:是通過對建設項目的工程特征和衛生特征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了解項目所具有的工藝特點、工藝流程和衛生防護水平,為剖析項目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時空分布及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篩選主要評價因子,確定評價單元提供依據。1.6職業病危害暴露:指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接觸某種或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過程。1.7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在職業安全健康工作中,根據經驗或工程分析、類比調查、工作場所監測、職業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實驗室研究等方法,把建設項目或工作場所中的職業危害因素甄別出來的過程。職業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這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識別、分析與評價)是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切入點、首要任務,是開展職業健康安全工作的前提,是職業健康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廣大職業安全健康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只有通過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正確識別,才能進一步對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預防和控制。2.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的目的2.1確定危害因素的種類、來源、形式或性質、分布、濃度或強度、作用條件、危害程度;2.2分析其影響勞動者健康的方式、途徑、程度,確定健康監護指標,為職業病診斷提供依據;2.3確定職業病危害監測指標;2.4確定職業病危害的目標,指導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實施;2.5是建設項目確定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環節;2.6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提供科學依據;2.7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的重要技術支撐。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的意義: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的重要環節;是用人單位依法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直接依據;是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的依據;是開展健康監護工作的針對性依據;是開展職業病診斷的先決條件;是設置職業病防護設施和職業危害警示標識的依據;是提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的重要依據;是實施行政處罰的重要證據等。3.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3.1按危害因素來源分類:3.1.1.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化學因素:有毒物質,生產性粉塵物理因素:異常氣象條件(高溫、高濕、低溫);異常氣壓(高氣壓、低振動;非電離輻射(可見光、紫外光、紅外線等);電離輻射(*射線、γ射線)。生物因素:炭疽桿菌、森林腦炎、布氏桿菌3.1.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視力緊張等);長時間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1.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環境中的因素(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有毒、無毒工藝段安排在一個車間)由不合理生產過程中所致危害。不良通風、照明。3.2按導致職業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類:20**年衛生部《職業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分為10大類,115種。1.粉塵類;13種?2.放射性物質類;11種3.化學物質類;?56種4.物理因素;5種5.生物因素;3種?6.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8種7.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種8.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病的危害因素;3種9.導致職業性腫瘤的危害因素8種;10其它危害因素。5種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衛生部令第49號《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54);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設備、加速器、放射治療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的。4.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的常用方法4.1.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分析原則:4.1.1識別要全面;4.1.2識別、分析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4.1.3評價要定性、定量相結合;同時要明確分布范圍及危險度。4.2.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分析的常用方法:4.2.1經驗法;4.2.2檢查表法;4.2.3工程分析法;4.2.4調查檢測法;4.2.5其它方法4.2.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分析的常用方法:4.2.1經驗法:概念:是調查分析評價人員依據其掌握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借助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對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的方法。適用范圍:適用于一些傳統行業中采用傳統工藝的建設項目的評價,評價人員積累的這類典型行業和工藝的職業衛生基礎資料較為豐富,可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和原有的資料積累對此類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優點:簡便、易行。缺點:受調查人員知識、經驗和資料等因素的限制,可能出現遺漏和偏差。4.2.2檢查表法:概念:對設計的工廠、車間、工段、裝置、設備、生產環節、勞動過程的相關要素以檢查表的方式進行逐項檢查,識別分析各環節可能產生或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適用范圍:較廣。可單獨應用于一些工藝簡單的項目,也可與其它方法聯合使用,對一些工藝復雜的項目進行職業危害因素識別。優點:通過系統的檢查,能較全面地進行識別,應用范圍廣。缺點:通用性差,同樣受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大項目實施起來費時長。4.2.3工程分析法:概念:對識別對象的生產流程、生產設備布局、化學反應原理、原輔材料及其雜質的種類含量等進行分析,推測生產過程中固有的、潛在的、可能產生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適用范圍: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等不易找到類似企業的項目。4.2.4調查、檢測法:概念:在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衛生學調查基礎上,應用采樣分析儀器對可能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鑒別分析的方法。適用范圍:用于存在混合性、不確定性因素的項目。優點:真實可靠,可以識別其它方法難以發現的職業危害因素。缺點:受儀器設備限制,耗費人力物力多、時間長。4.2.5其它方法:系統分析、排查法;理論推算法;健康監護結果、案例分析倒推法;文獻檢索法(相關新研究、新技術、新產品、新化學物報道信息分析法)。類比法5.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分析程序5.1.資料收集調研:5.1.1項目建設情況與設計資料;5.1.2生產過程涉及的原料、輔料、中間產品、產品及副產品;5.1.3生產工藝與設備;5.1.4化學品理化特征與毒性特征;5.1.5健康監護與監測資料;5.1.6相關評價報告。5.2.現場調查:5.2.1物料用量與產量,雜質含量;5.2.2原、輔料加料口及其密閉情況;5.2.3防護設施與管理措施;5.2.4職業病危害因素影響范圍與作業人員接觸情況;5.2.5搶、維修等特殊過程中職業危害情況;5.2.6事故與應急救援情況。5.3.工程分析:5.3.1涉及物料;5.3.2工藝水平、工藝過程與物料轉化;5.3.3設備布局與交叉影響;5.3.4防護設施措施。5.4.危害篩選:5.4.1用量大、揮發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5.4.2出現幾率大、濃度或強度高;5.4.3接觸人員多、機會多。6.1.原輔材料:6.1.1種類與數量;6.1.2形態:氣體、液體、固體、氣溶膠;6.1.3理化特性:揮發性、熔點、沸點;6.1.4儲運、裝卸、加料、投料;6.1.5雜質:金屬礦料、石油氣等(鉛、砷、硫、磷);6.1.6產地:煤炭、原油;6.1.7毒性資料與質檢報告資料。6.2.生產過程:6.2.1生產工藝原理:條件;6.2.2化學過程:化學反應、物料轉化;6.2.3物理過程:壓力、溫度、機械擠壓力切割;6.2.4物理化學過程;6.2.5生產方式:設備選型;6.2.6工藝水平:密閉性、自動化程度。6.3.產品、副產品:6.3.1種類、數量;6.3.2形態;6.3.3包裝、儲運;6.3.4廢品廢物(廢氣、廢水、廢渣);物料平衡-----------物料去向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小結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方法、程序、重點環節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容易出現的問題:只對車間環境職業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沒有結合職工操作崗位和主要生產設備進行識別;忽視一個作業崗位可能存在二個或多個職業病危害因素。如鍛壓崗位只注意了高溫,忽視了熱輻射和噪聲危害;忽視生產輔助系統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部分用人單位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不重視,沒按相關管理部門要求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7.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示例7.1機械制造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1)鑄造:粉塵(砂、陶土、黏土、煤粉),高溫、熱輻射,一氧化碳、甲醛、氨、氧化鋅,噪聲、振動;(2)鍛造:高溫、熱輻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聲、振動;(3)熱處理:高溫、熱輻射,高頻電磁場,氰化物蒸汽;(4)加工:粉塵,噪聲;(5)焊接:電焊煙塵,粉塵,氟化物、氰化物、臭氧、氫氧化物、一氧化碳、錳煙,紫外線,氫弧焊、等離子焊產生其它射線(6)電鍍:(去油除銹)汽油、煤油、乙醇、三氯乙烯、氫氧化鈉、鹽酸、硫酸、氰化氫、硫酸鎳;(7)油漆:苯、甲苯、二甲苯、溶劑汽油;7.2.木材加工業、家具制造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7.2.1粉塵:木塵:(致癌性)(原條、原木、鋸材、打磨)煤塵:(造板材、家具制造加熱提供熱源)金屬粉塵:(金屬家具板材沖壓切割時產生)涂層打磨:(滑石粉、碳酸鈣塵、有機溶劑)7.2.2化學:人造板材: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甲醛、苯酚家具油漆:苯、甲苯、二甲苯、苯系物、200號汽油、正己烷涂料: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甲基丙烯酸、氯乙烯、醋酸乙烯有機溶劑: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類、苯酚、醛、丙酮、胺、鉛7.2.3物理:噪聲、振動、高溫、電磁場(高頻介質加熱、高頻感應加熱、微波加熱)(材料干燥、涂層干燥、熱壓膠和、材料封邊、熱合處理)7.3.紡織、服裝、皮鞋、箱包制造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1)紡織:粉塵,高溫、高濕,噪聲,汽油、乙醚、苯、鉛(2)服裝:甲醛、苯、二甲基苯胺,高溫、高濕,噪聲,電磁場;(3)服裝干洗:四氯乙烯、三氯乙烯(4)皮鞋:苯、甲苯、二甲苯、乙烷、正己烷、環己烷、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異氰酸醋;(5)箱包:粘合劑及固化劑(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環己烷、汽油、四氯化碳、間二甲苯、乙二醇乙醚、乙酸丁酯、四氯乙烯、硝基甲烷、二氯乙烷、二氯乙烯、異丙醇、環己酮、乙醇、乙酸甲酯、丙酮、二氯甲烷、乙醚);7.4.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采選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工種危害因素打孔、炮采、機采、裝載石墨塵、滑石塵、云母塵、陶瓷塵;噪聲;局部振動運輸、回填、支護、破碎、篩選、研磨、重選石墨塵、滑石塵、云母塵;噪聲;局部振動滑石粉加工滑石塵土砂石炮采、非金屬礦炮采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化學礦浮選二硫化碳化學礦支護、非金屬礦支護水泥塵

篇2:模板工程施工危險點辨識預控措施

作業項目危險點防范類型預控措施支模作業木工機械缺陷:平刨機無防護罩;圓盤鋸皮帶傳動無防護;無分料器或防護擋板等機械傷人由機電人員按照有關規定根據機械設備的特點,設置防護罩,采取有效措施加固。施工用材料不合格造成隱患:鋼管變形、銹蝕;扣件銹蝕、損壞;木方有節疤,腐朽易斷等坍塌項目部按照JGJ130-20**標準要求,及時更換,更換后經過驗收合格方可使用;將存在問題的木方更換。垂直運輸設備或塔吊轉運鋼管、扣件、模板、木支撐時,因堆放不合理發生高空墜落墜物傷人根據JGJ59-99標準,堆放的高度不得大于2M現澆混凝土模板支撐系統未經承力計算坍塌編制模板施工專項施工措施懸空,登高作業無可靠有效的作業平臺高處墜落懸空、登高作業要搭設可靠的作業平臺,并設置必要的護欄支拆模板區未設警戒,無專人監護物體打擊支拆模板區域設警戒標識,支拆模板派專人監護模板工程無驗收手續其他傷害模板工程的支拆應進行驗收支模,裝修,粉刷,砌墻,架子的拆除等各工種進行上下交叉立體作業時,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作業物體打擊應盡量避免上下交叉作業,若確有必要,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支模作業排架立柱地基不堅實,無墊板坍塌排架立柱地基夯實,使用墊板模板作業面洞口,臨邊防護不嚴坍塌增設防護設施,明確洞口,臨邊防護責任人排架未按規定設置橫向剪刀撐坍塌排架按規定設置橫向剪刀撐排架立柱間距不符合要求坍塌按要求搭設排架,立桿間距符合規定模板上堆料不均勻坍塌模板上均勻堆料各種模板堆放不整齊或過高坍塌各種模板堆放整齊,不得超高堆放拆模作業拆除的模板,腳手架等未及時清理。按照指定位置堆放,木模板有朝天釘其他傷害現場應堅持安全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清,并將朝天釘及時清除或打彎拆模前未做拆模申請坍塌編制模板施工專項施工措施,明確有關要求在六級大風等惡劣氣候條件下高處作業坍塌在六級大風等惡劣氣候條件下嚴禁室外高處作業拆模后未及時封蓋高處墜落拆模后應及時封蓋預留洞口,蓋板必須可靠牢固,并設立警示標志支拆模板時使用模板做立人板高處墜落支拆模板時模板上禁止站人模板支撐與腳手架聯體,拆模不按順序高處墜落模板支撐不得與腳手架聯體,拆模必須按照順序進行

篇3:建筑機械使用危險點辨識預控措施

危險點防范類型預控措施打夯機手柄無絕緣套或絕緣套破損觸電使用前檢查打夯機手柄絕緣套發現破損更換多臺鏟運機同時作業時,未保持安全距離機械傷害合理安排,專人指揮,保證多臺鏟運機同時作業時的安全距離攪拌機,夯路機,鋼筋剪切機,彎曲機,電焊機,卷揚機、提升式井架,塔吊,砂輪切割機、施工機械無操作規程機械傷害,起重傷害建立各種機械,電氣設備的操作規程塔吊、井架的安裝拆卸機構傷害、起重傷害施工塔吊、井架的施工拆除由專業隊伍施工。安裝完畢后經有關部門檢測合格后方使用暴雨,臺風和汛期的前,后,未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塔吊提升式井架,腳手架和施工電源等設施進行檢查、維護、加固機械傷害、坍塌觸電、其他傷害按規定在暴雨、臺風、汛期前后,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塔吊、提升式井架、腳手架和施工電源等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加固,確保安全使用20m及經上的塔吊等未設置避雷裝置或存在缺陷觸電按規定20m及經上的塔吊、金屬井架、水塔等均應設置避雷針,且接地電陰應小于或等于10物料提升機(門架、井字架)限位保險裝置不全或存在缺陷機械傷害、塌、其他傷害物料提升具備吊籃停靠裝置、超高限位裝置等,安全裝置應定型化。30m以上的提升機還應具有下極限限位器、緩沖器和超載限制器。各裝置的靈敏度可靠度應滿足使用要求起重機械如吊車、升降車(機)、揚機等機械存在制動失靈、突然泄壓等缺陷或安全隱患高處墜落、機械傷害加強日常維修保養和使用前的安全檢查。并按規定經技術監督部門定期檢驗檢測合格。以確保起重機械始終處于完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