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煙塵主要防護措施
焊接煙塵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有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氫和多種金屬及其鹽類的微粒。焊接煙塵可引起多種急性和慢性中毒,主要癥狀和疾患有頭痛、惡心、發燒、肺炎、氣管炎和癌癥等。國際焊接學會推薦的最高允許的煙塵濃度值如下:非低氫型焊條焊接低碳鋼時為10m9/m3;低氫型時為5m9/m3;低氫型焊條焊接合金鋼和有色金屬時為2m9/m3。許多國家還推薦規定了焊接煙塵的最大容許值,如美國推薦三氧化鉻為0.1m9/m3;英國規定鎘和鈷為0.05m9/m3,錳為1m9/m3,臭氧為0.1*10一;日本制訂了有關焊接煙塵測試方法的國家標準(JISZ3950-1975,Z3951-1977和Z3952-1981)。
對焊接煙塵的主要防護措施是:
1.建立良好的局部排風系統
排氣量可按下式計算:
L=3600FVo
式中:£--排氣量(m3/h);
卜排氣罩進氣口的面積(m2);
%--在此進氣口的空氣速度(m/s)。
排氣罩的排氣量和類型,根據所用設備和環境條件來選定。進氣口空氣速度則根據保證距進氣VI*米處的空氣流速達到圪值這一條件來確定。E的推薦值為:手焊大于0.5rn/s;C0:保護焊大于0.5m/s;惰性氣體保護焊大于0.3m/s;鈦合金和低合金鋼的氣割和離子切割分別為大于1m/s和1.4m/s;鋁鎂合金和高合金鋼的等離子切割大于1.8m/s。
密閉空間(箱、罐、槽、桶、艙等)的通風方法有:①以送風代替抽風;②用軟管與車間排氣系統的吸風管連接;③在焊工面罩下面送入清潔空氣,空氣流量為110~140L/min。
2.做好個人防護
佩戴使用電焊面罩、防毒面具,戴手套、穿工作服和工作鞋等個人防護用品。
3.改進焊接工藝
實現半自動化、自動化作業,使用低毒焊條。
篇2:電焊煙塵職業危害防護措施
電焊作業涉及到許多工業領域,電焊煙塵是電焊作業危害中最常見的一種。
電焊煙塵是在電焊過程中焊條與焊件接觸時,在高溫燃燒情況下產生的一種煙塵,這種煙塵中含有二氧化錳、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等,飄浮在空氣中對人體造成危害。人們吸入這種煙塵以后能引起頭暈、頭疼、咳嗽、胸悶氣短等,長期吸入會造成肺組織纖維性病變,即電焊工塵肺,且常伴隨錳中毒、氟中毒和金屬煙熱等并發癥。
電焊工塵肺的發病及發展緩慢,發病早期癥狀較少且輕微,其*射線胸片已有改變而無自覺癥狀。隨病程進展,尤其出現肺部感染或并發肺氣腫時,癥狀才較明顯,最常見癥狀為咳嗽、咯痰、胸痛、胸悶及氣短等。單純電焊工塵肺多無明顯體征,嚴重肺氣腫可出現桶狀胸。肺功能檢查早期不明顯,隨病程的進展可出現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的損害。。
電焊工塵肺必須早預防,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應做好下列職業危害防護工作:
1、改善作業場所的通風狀況。通風方式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其中機械通風的除塵、排毒效果較好,因而在自然通風較差的場所,封閉或半封閉結構焊接時,必須有機械通風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手工電弧焊場所,特別在夏天使用風扇直接吹散煙塵通風,這會造成煙塵彌漫整個車間,危害更大。
2、加強個人防護。焊接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符合職業病衛生要求的防塵面罩、防塵口罩,以及頭盔、防護眼鏡、安全帽、耳罩等;若在封閉或半封閉機構內工作時,還需佩戴使用送風面罩。
3、強化職業健康宣傳教育。用人單位應對電焊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職業健康知識教育,增強自我防護意識,自覺遵守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防護。
4、做好作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及作業場所檢測工作。用人單位應對焊接作業場所的塵毒危害進行定期檢測評價,對作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以及時發現問題,預防和控制職業病。職業健康檢查和作業場所危害檢測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進行。
5、提高焊接技術,改進焊接工藝和材料。通過提高焊接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使作業人員與作業環境隔離,從根本上消除電焊作業對人體的危害;通過改進焊接工藝,減少封閉結構施工,以改善作業人員的作業條件,減少電焊煙塵污染;同時改進焊條材料,選擇無毒或低毒的電焊條,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