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煙塵凈化器安全操作規程
1、不得用于易燃易爆氣體的凈化。
2、設備的開關、指示燈必須保持齊全完好,不得缺損,必須設有良好的接地(接零)線。
3、吸氣罩與軟管之間、軟管與底座之間、上蓋口、兩個過濾單元之間、過濾單元與設備之間等必須封閉嚴密,不得有漏風現象,以免影響吸氣和凈化效果。
4、保護好設備的電源電纜,注意防熱、防油、防利器、防軋壓等。
5、使用時,設備必須放置平穩,剎牢輪子。
6、設備使用時,禁止打開上蓋。
7、當壓力警示燈顯示時(或發現吸氣風量變小),必須對設備的兩級過濾單元進行清吹,步驟如下:
7.1、斷開電源。
7.2、打開設備上蓋的撳扣。
7.3、兩人以上共同合作,把扶牢靠吸氣臂,緩慢打開上蓋,并將吸氣臂放置牢靠。
7.4、將兩級過濾單元分別取出,用壓縮空氣輕輕反向吹掃過濾單元。禁止采用抖動或大風量突然噴吹的方法,防止損壞過濾單元。
7.5、以相反的順序安裝好過濾單元、上蓋,扣牢撳扣。
8、當發現凈化器無凈化作用時(設備下部出現有顏色的焊煙),應停止使用,檢查并更換損壞的過濾單元,步驟同上。
9、使用時,拉推、旋轉吸氣臂應緩慢操作,不得用力過猛,有卡堵等現象,禁止強行拉推、旋轉吸氣臂,防止損壞。
10、使用時,應將設備放置在距作業點3米之內的地方,吸氣罩放置在工作人員的正面或側面,吸氣罩距作業點300mm左右或認為是最佳吸氣效果的位置。
11、使用時,高熱的焊接(切割)工件及焊條頭不得觸碰到吸氣罩或吸氣軟管上,防止損壞。
12、設備應注意防潮,以免損壞過濾單元。
13、設備停止凈化作業時,應斷開電源,并放置到指定地點。
篇2:電焊煙塵職業危害防護措施
電焊作業涉及到許多工業領域,電焊煙塵是電焊作業危害中最常見的一種。
電焊煙塵是在電焊過程中焊條與焊件接觸時,在高溫燃燒情況下產生的一種煙塵,這種煙塵中含有二氧化錳、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等,飄浮在空氣中對人體造成危害。人們吸入這種煙塵以后能引起頭暈、頭疼、咳嗽、胸悶氣短等,長期吸入會造成肺組織纖維性病變,即電焊工塵肺,且常伴隨錳中毒、氟中毒和金屬煙熱等并發癥。
電焊工塵肺的發病及發展緩慢,發病早期癥狀較少且輕微,其*射線胸片已有改變而無自覺癥狀。隨病程進展,尤其出現肺部感染或并發肺氣腫時,癥狀才較明顯,最常見癥狀為咳嗽、咯痰、胸痛、胸悶及氣短等。單純電焊工塵肺多無明顯體征,嚴重肺氣腫可出現桶狀胸。肺功能檢查早期不明顯,隨病程的進展可出現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的損害。。
電焊工塵肺必須早預防,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應做好下列職業危害防護工作:
1、改善作業場所的通風狀況。通風方式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其中機械通風的除塵、排毒效果較好,因而在自然通風較差的場所,封閉或半封閉結構焊接時,必須有機械通風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手工電弧焊場所,特別在夏天使用風扇直接吹散煙塵通風,這會造成煙塵彌漫整個車間,危害更大。
2、加強個人防護。焊接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符合職業病衛生要求的防塵面罩、防塵口罩,以及頭盔、防護眼鏡、安全帽、耳罩等;若在封閉或半封閉機構內工作時,還需佩戴使用送風面罩。
3、強化職業健康宣傳教育。用人單位應對電焊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職業健康知識教育,增強自我防護意識,自覺遵守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防護。
4、做好作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及作業場所檢測工作。用人單位應對焊接作業場所的塵毒危害進行定期檢測評價,對作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以及時發現問題,預防和控制職業病。職業健康檢查和作業場所危害檢測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進行。
5、提高焊接技術,改進焊接工藝和材料。通過提高焊接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使作業人員與作業環境隔離,從根本上消除電焊作業對人體的危害;通過改進焊接工藝,減少封閉結構施工,以改善作業人員的作業條件,減少電焊煙塵污染;同時改進焊條材料,選擇無毒或低毒的電焊條,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篇3:煙塵處理安全操作規程
a.開動設備前,應檢查防護擋板、各部位連接部分、導向部分是否緊固,安全保護裝置是否可靠。
如果檢查完好應先進行空運轉,加潤滑油,試車正常后,方可加料。
b.加料時,要防止金屬異物混入,做到預先檢查,仔細選料,均勻送料。
c.工作中,若發現有大塊的礦石擱在料口應停車,用工具及時取出,禁止用手直接拿出或用鐵棒、木棒扒料。
d.需要調整行程擋板(塊)或物料堵塞需要清理,應在電源閘刀處斷電后掛警示牌,或者開關上鎖,防止他人誤合閘。然后,再進行工作。
e.煙塵罐起吊前必需認真對“U”型卡和鋼絲繩進行檢查,不合要求的及時更換,
f.煙塵罐起吊時必需三點受力。
g.煙塵罐吊起后任何人不得在煙塵樓一樓內停留和作業。
h.煙塵罐起吊中不允許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同時運行。
i.嚴禁在運行或未斷電的情況下對星形回轉閥進行清理。
j.煙塵輸送按“冰銅輸送安全規程”執行。
k.白煙塵裝袋前必需穿戴好防護用品,工作結束立即清洗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