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生產的檢修安全動火規程
(1)引言
焦化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介質的腐蝕,各工藝系統的管道、設備、塔罐出現損壞泄漏,這在客觀上決定了生產、檢修動火較為頻繁,但由于生產區域多為易燃易爆物質,為生產、檢修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為此,怎樣做好生產、檢修安全動火才能保證生產正常運行,成為企業必須要解決的課題。
(2)動火類型與安全對策
何為動火,這里指的是生產檢修動火的全面含義:凡在焦化企業禁火區內動用明火或其它可能產生火花的作業,均稱為動火。在焦化生產過程中,既然要進行檢修動火作業,那么火源便是一個必然出現和存在的因素,而物質發生燃燒是同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要素組成并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做到生產檢修動火安全,唯一的途徑是,消防可燃物或助燃物,即不可使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者相互結合。
根據防火的基本原理和焦化企業設備復雜、生產條件不一的特點,針對動火檢修的局限條件和生產條件的限制,歸納起來,焦化廠生產、檢修動火可分為:帶壓動火和不帶壓動火兩大類型五種動火方法。
1帶壓動火
帶壓動火指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在其內部壓力大于或小于大氣壓力并處于不斷流動狀態的可燃氣體密閉管道、設備外壁上補焊動火,此類動火按管道、設備內壓力的區別,包括有正壓動火法、負壓動火法二種動火法。
1.1正壓動火法
1)正壓動火方法的理論依據
正壓動火法是比較普遍和常用的動火方法,它的理論依據是:
a.凡屬處于密閉管理、設備內的正壓狀態下不斷流動的可燃氣體,由于與大氣的壓差關系,一旦發生泄漏,可燃氣體便會冒出來,空氣不可能由此進入。因此,在正常生產條件下,管道、設備內的可燃氣體不可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b.由補焊處泄漏出來的可燃氣體,在動火檢修補焊時只能在動火處形成穩定式的擴散燃燒。由于管道、設備內可燃氣體處于其著火、爆炸極限含氧值以下,失去了火焰傳播條件,火焰不會向內傳播。
c.由于設備、管道內可燃氣體在不斷流動狀態,在外壁補焊時,產生的熱量傳導給內部可燃氣體,熱量會隨即帶走,而外壁的熱量便散于失于空氣之中,不會引起內部可燃氣體受熱膨脹而達到發生危險的地步。
2)正壓動火法的安全對策
在采用正壓動火法進行生產檢修動火之前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a.保持管道設備內可燃氣體處于壓力穩定的流動狀態,如果壓力較大,在生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將壓力降低。
b.從需動火焊補的管道、設備內取可燃氣體做含氧量分析,其含氧量必須低于其可燃氣體著火、爆炸的極限含氧量以下。
c.在有條件和生產允許情況下,在動火處上側(可燃氣體源流側)加適量蒸汽,以稀釋可燃氣體的含氧量。
d.將補焊用的鋼板塊在泄漏處以打卡子的方法事先堅固好,使可燃氣體外漏量盡量減少,一方面避免在補焊中焊處著大火將焊工燒傷,另一方面便于補焊。
e.動火處周圍空氣要保持流通,必要時應設臨時通風機,避免外漏可燃氣體積聚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動火時遇火源發生爆燃。
1.2負壓動火法
負壓動火法比較少見,一般都習慣地認為它是一種冒險動火法。目前,我廠在鼓風機前的負壓煤氣管道及其設備上動火,采用打卡子堵漏后再焊補,首先確定補焊點周圍情況,制做相應的焊補鋼板,內襯皮帶或粘泥,然后再制做一個卡子,把焊補鋼板卡在管道上,加壓緊固后即堵住煤氣,確認無泄漏,然后加焊。
2不帶壓動火
不帶壓動火系指在大氣壓力的條件下,在管道、設備內外、室內外、地上地下動火。此類動火根據生產條件、動火條件的不同及采取防火安全措施的不同,分為置換清洗動火法、充蒸汽、氮氣或水動火法、隔離動火法三種動火方法。
2.1置換清洗動火法
置換清洗動火法是指對內有可燃介質的管道、設備進行動火檢修前,將要動火檢修的管道、設備停下來并放空內部介質,將蒸汽或水充入其內,把殘存在里面的可燃介質置換清洗出來,以達到消除燃燒三個要素中的一個要素,即使管道、設備內空氣中的可燃介質含量在其著火、爆炸下限以下的方法。它的安全對策是:
1)將要動火檢修的管道、設備停下來,并將其內的可燃介質放空。
2)將停下來的管道、設備與生產系統相連通的通有可燃氣體、液體的管道堵上盲板。
3)通入蒸汽清掃或用水清洗干凈。
4)清掃后將管道、設備上的所有放散管和人孔全部打開通大氣。
5)取管道、設備內的空氣進行可燃氣體含量分析。
2.2充蒸汽、氮氣或水動火法
充蒸汽、氮氣或水動火法是指對內有可燃介質的管道、設備在動火檢修前,將蒸汽、氮氣或水通入其內,以達到消除燃燒三要素中的一個要素——助燃物的方法。它的安全對策是:
1)將要動火檢修的管道、設備停下來,放盡其內可燃介質。
2)用蒸汽將其內殘存的可燃介質蒸吹一遍。
3)將要動火檢修的管道、設備充滿水或氮氣。
2.3隔離動火法
隔離動火法是指將與動火處附近的可燃介質隔離開來,防止火源與其接觸相互作用的方法。如將動火附近有發生危險的管道、設備通過搭設防火壁與火源隔離開;將動火設備與生產系統相連通的管道堵上盲板隔絕,防止可燃介質從生產系統串過來;將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內要動火檢修部件卸下來,拿到安全地點進行焊割,與危險場所隔離開來等等。
總之,在焦化企業生產檢修動火中,上述的動火法各有其一定的優點和局限性,相互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有時幾種動火方法需同時采用。
(3)動火管理標準
1凡在禁火區域需要動用明火(電焊、氣焊、氣割、噴燈等一切產生明火的作業),必須執行以下三條原則:
1.1凡是能夠拆卸和可移到非禁火區作業的應盡量拆卸并移到非禁火區進行作業。
1.2能夠用其它方法代替的,應盡量用其它方法代替而不動用明火。
1.3非動用明火不可的,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填寫《動火申請書》。
2《動火申請書》的審批
2.1一級動火,《動火申請書》由施工單位填寫,經車間安全員及車間負責人同意簽定后,報保衛科、安全科審批,必要時由分管廠長簽發。
2.2二級動火,《動火申請書》由施工單位填寫,經車間安全員及車間負責人同意簽定后實施,另各報一份給保衛科、安全科備查。
2.3三級動火,由施工班組自行組織,必要時報車間備查。
3《動火申請書》的辦理
3.1由動火部門依據動火等級按要求辦理《動火申請書》一式三份。
3.2動火部位涉及到其它車間時,應由用火車間負責與有關車間聯系,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同時在《動火申請書》上會簽動火意見。
4作業程序
4.1動火現場監火人,由申請單位指派責任心強、熟悉生產并具有一定防火經驗的人擔任。
4.2動火時的防火、防爆、防中毒等措施由申請單位負責提出并落實。
4.3凡在存在易燃易爆物質的設備、管道本體上動火,必須由動火單位提前24小時辦理《動火申請書》。動火前用蒸汽將設備、管道內易燃易爆介質吹掃干凈。
4.4動火執行者在實施動火前,應負責驗看《動火申請書》所列安全措施是否逐條落實。嚴禁違章作業,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4.5動火完畢或中斷,應檢查動火點周圍是否有余火,當切斷氧氣、乙炔氣源和電源,并確認無隱患后方可離開現場。
4.6動火現場如發生緊急情況(緊急放散可燃氣體或液體外溢等)或有明顯異常氣味時應立即停止動火,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恢復正常后方能繼續動火作業。
篇2:石化企業動火作業安全事故對策
石油化工企業目前正向著生產裝置大型化方向發展,生產從原料的投入到產品的產出,要經過多道工序和復雜的加工單元,輔助供熱、供水、供風、供電系統龐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爐、塔、罐、槽、壓縮機、泵等設備,以管道相連通,從而形成了工藝復雜、工藝流程長的生產線。生產過程中各工序之間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互相制約,具有高度的連續性;隨著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的應用,生產裝置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石油化工行業;生產過程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強等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安全生產難度也越來越大,尤其在生產、搶修、檢修過程中,免不了要進行動火作業。動火作業過程中,如有一點防范措施不到位,就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
一、明火作業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動火本身就是一個明火作業過程,無論是焊接還是切割,都經常接觸到可燃、易燃、易爆物質,同時多數是與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打交道,危險性很大。發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動火設備內部本身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沒有進行全面吹掃、置換、蒸煮、水洗、抽加盲板等程序處理,或雖經處理而達不到動火條件,沒有進行分析或分析不準,而盲目動火,引發火災、爆炸事故。
2.氣焊、氣割動火所用的乙炔、氧氣等都是易燃、易爆氣體,膠帶、減壓閥等器具不完好,出現泄漏,易發生燃燒和引起爆炸。
3.在動火作業時,無論是氣割、氣焊或是電焊,都要使金屬在高溫下熔化。熔化的金屬熔液易到處飛濺,使周圍的地漏、明溝、污油井、電纜溝以及取樣點、排污點、泄漏點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4.氣焊、氣割時所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都是壓力容器,設備本身都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如果違反安全規定,使用不當,例如乙炔瓶倒放使用,氧氣瓶、乙炔瓶沒有防震膠圈,乙炔瓶橫臥滾動后馬上使用,氧氣瓶、乙炔瓶離動火點的安全距離不夠10m,或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安全距離不夠3m;氧氣瓶、乙炔瓶受熱或漏氣等,都易發生著火、爆炸事故。
5.用電焊時,電焊機不完好或地線、把線絕緣不好,造成與在用設備、管線發生打火現象,甚至有的焊工在附近其他設備、管線上引弧,造成設備、管線擊穿,或使設備、管線損傷,留下隱患。有的甚至將接地線連接于在用管線、設備以及相連的鋼結構上。
6.用電時,電線或工具絕緣不好發生漏電,或焊I不穿絕緣鞋,在容器內部或潮濕環境作業,造成人員觸電,或合閘時,保險熔斷產生弧光燒傷皮膚等。
7.監護人員脫離崗位或沒有人監護;防范措施落實不到立;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如取樣、排污、泄漏等沒有及時停欠,都容易發生事故。
二、明火作業前應采取的安全對策
1.從事焊割作業人員、接線電工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術和操作規程,經技術監督部門、安全部門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2.嚴格執行動火管理制度和審批手續。
3.檢修或危險性大的動火項目,,要制定出完整的安全施工方案,報請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審批,批準后要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掌握要點。向參與的作業人員進行"五交",即交施工任務、交安全措施、交安全檢修方法、交安全注意事項、交應遵守的有關安全規定。
4.要落實項目負責人、監護人,落實各種防范措施,看是否到位,逐一進行檢查。
5.動火前必須辦理動火申請手續,經單位領導同意和安全部門、消防部門檢查、分析合格、批準辦好動火證,簽字認可后方可進行動火。要做到"三不動火"即;沒有動火證不動火;防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監護人不在現場不動火。
6.動火人拿到批準的動火證后,應檢查動火部位和防火措施是否落實,如沒有落實,動火執行人要拒絕動火。禁止拿到動火票證后,不聞不問不看,盲目動火。
7.動火審批人員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1)動火執行人所使用的工具、設備是否處于完好狀態。
(2)動火設備本身是否殘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測爆結果是否合格,是否留有死角,是否加好了盲板進行了隔離。
(3)動火周圍環境是否合格。地漏、污油井、地溝、電纜溝是否按要求進行了封堵;放空閥、排凝閥及周圍(最小半徑15m)是否有泄漏點。
(4)動火審批人員要嚴格把關,審批前要深入動火地點查看,確認無火險隱患后方可批準。
明火作業過程中,要強化動火監護人的特殊作用
監護人應由動火所在生產單位指派責任心強、熟悉工藝流程,了解介質的化學、物理性能,會使用消防器材、防毒器材的人員擔任。動火前要按照動火票證檢查動火措施的落實情況,隨時撲滅動火飛濺的火花。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動火執行人停止動火作業,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采取措施。監護人必須堅守崗位,不準脫崗。在動火期間不準兼做其他工作。動火作業完成后,要會同其他施工人員清理現場,清除殘火,確認無遺留火種后方可離開。
四、電焊作業時必須采取的安全措施
為防止觸電,電焊工所用焊把必須絕緣;電纜線、地線、把線必須絕緣良好,不破皮,防止受外界高溫烘烤;過路要加保護套管,防止被過往車輛軋壞;在金屬容器內或潮濕環境作業,應采用絕緣襯墊以保證焊工與焊件絕緣;電焊工不應攜帶焊把進出設備;禁止將接地線連接于在用管線、設備以及相連的鋼結構上,以防產生靜電,引起火災;禁止在設備和無關的管線上引弧。防止把線、地線在其他無關的管線、設備上打火,’擊穿擊傷管線、設備。防止在施工中踩斷其他管線。高空作業要辦理登高證。進入容器要辦理進入容器許可證。
五、氣割和氣焊時必須采取的安全措施
在使用氣割和氣焊時要注意氧氣瓶及器具不得沾上油脂、瀝青類物質,避免與高壓氧氣接觸發生燃燒。保證氧氣瓶、乙炔瓶離動火點的安全距離大于10m;或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的安全距離大于3m;乙炔瓶應立放,禁止臥放,以防丙酮隨氣體帶出發生爆炸。嚴禁銅、銀、汞類物質與乙炔接觸,以防發生爆炸。使用的膠管不得有漏氣、破裂、鼓泡等現象,避免讓高溫工件燒破帶子發生著火。使用中發生回火要及時切斷乙炔氣。嚴禁暴曬,使瓶內壓力升高。冬季乙炔管凍結時,禁止用火烤或用氧氣吹。乙炔瓶的易熔塞應朝向無人六、動火作業還應注意的其他問題作業人員沒有穿戴好合格的勞保用品不允許動火;屬于防火防爆區的動火,未辦理動火審批手續的不準擅自動火動火執行人不了解動火現場周圍情況,不能盲目動火;沒有防止火星飛濺措施的不準動火;不準在有壓力的設備、管線上動火;焊工沒有證的,又沒有正式焊工在場進行技術指導時,不能動火。抽加盲板時要注意做好防護,防止中毒、燙傷事故發生。動火時要保持消防道路暢通,避免物料、機具占據消防通道。必要時請消防人員現場監護,對檢測結果邊行復驗。
篇3:施工現場高空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措施
動火作業是指在施工現場進行明火、爆破、焊接、氣割或采用酒精爐、煤油爐、噴燈、砂輪、電鉆等工具進行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赤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從統計數據發現,大量的施工現場火災均是由于動火作業引起,其原因是施工現場動火作業多,動火管理缺失和動火作業不慎,引燃動火點周邊的易燃、可燃物所致。
為保證動火作業安全,施工現場動火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現場動火作業前,應由動火作業人提出動火作業申請。動火作業申請至少應包含動火作業的人員、內容、部位或場所、時間、作業環境及滅火救援措施等內容;
(2)動火許可證的簽發人收到動火申請后,應前往現場查驗并確認動火作業的防火措施落實后,方可簽發動火許可證;
(3)動火操作人員應按照相關規定,具有相應資格,并持證上崗作業;
(4)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熱等動火作業前,應對作業現場的可燃物進行清理;作業現場及其附近無法移走的可燃物,應采用不燃材料對其覆蓋或隔離;
(5)施工作業安排時,宜將動火作業安排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業前進行。確需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業之后進行動火作業,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
(6)嚴禁在裸露的可燃材料上直接進行動火作業;
(7)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熱等動火作業,應配備滅火器材,并設動火監護人進行現場監護,每個動火作業點均應設置一個監護人;
(8)五級(含五級)以上風力時,應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動火作業;
(9)動火作業后,應對現場進行檢查,確認無火災危險后,動火操作人員方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