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副井井口風管動火作業安全措施
為確保在噴燈氧焊污水管路動火作業過程中,安全可靠施工,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噴燈氧焊作業領導組:
組長:張富生
成員:李玉新、馬青
焊工:崔志剛、曹振明
安全員:當班安全員
瓦斯員:當班瓦斯員
二、焊接時間:
2012年2月9日上午
三、焊接地點:
副井井口
四、相關要求:
1、噴燈是靠燃氣產生高溫的工具,由于噴燈是手持工具,其穩定性差,火焰溫度高,又有一定壓力,使用時必須謹慎。
2、使用前應進行檢查:油筒不得漏油,噴油嘴螺絲扣不得漏氣,油筒內的油量不得超過油簡容積的3/4,加油的螺絲塞應擰緊。
3、噴燈的火焰或帶電部分的距離應滿足:1kv以下時≥lm,l~lokv時≥1.5m,大于lokv時≥3m。使用噴燈時,燈內壓力及火焰應調整適當,工作場所不得堆放易燃物品,工作場所應保持空氣流通。
4、噴燈加油時應滅火,且待冷卻后放盡油壓方可加油,嚴禁向使用煤油或柴油噴燈內注入汽油,噴燈用完后也應放盡壓力,待冷卻后放人工具箱妥善保管。
5、烘烤現場應保持正常通風,通風滿足要求方可點火。
6、首先要將灑水管路以及滅火裝置接入焊接作業地點。
7、在切割作業前,瓦斯員要檢測作業地點20米內瓦斯情況,只有在瓦斯濃度低于0.5%時方可作業;在切割過程中,瓦斯員要不定時檢測瓦斯,如發現瓦斯濃度有異常要及時停止作業進行處置。
8、安全員要負責作好現場安全工作,發現隱患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處理,作業中發生火災用滅火器直接滅火,不能及時處理的及時匯報礦調度。
9、氧焊現場要有不少于2臺干粉滅火器,要有專用的消防鍬和消防桶,并儲備可用的滅火泥沙。
10、氧焊完畢后,所有的工具、設備等要全部撤離井口,清理好現場,并再次對現場進行設專人等侯0.5小時,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處理,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離開。
機電科
2012年2月9日
篇2:安全生產責任制:煤礦井下通風管理工
1、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煤礦井下測風、策塵,通風設施的設置、拆除、維修和風筒管理,瓦斯檢查儀器的校核等工作。
2、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10天測風一次。測總進、回風巷,采掘作業地點的風量,填寫通風牌板報表,并報礦長、技術負責人簽字審閱。
3、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測塵、測量井下空氣成分,在缺乏測塵設備器材時,對井下有煤塵、巖塵的地點要做到先行灑水降塵,定時清洗、清掃。不準有煤塵、巖塵堆積。
4、井下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風筒管理,對局部通風的地點按進度配送風筒,對結束掘進后的地點要回收風筒。回收風筒在地面進行沖洗、曬干,補好破損后折疊入庫存放。井下發現有風筒破損,撕裂口較大時,要與當班瓦檢員配合處理。
5、通風管理工負責井下通風設施管理:
①井下臨時停掘地點要設柵欄,掛禁止人員入內的警示牌。
②井下停掘、停止使用的巷道和停采的采面要設永久密閉。
③井下因通風需要設置的風門,要關啟嚴密不漏風,要隨手關門,不許敞開造成風流短路。
④井下風橋要不漏風,風速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⑤井下臨時風障是分配風量的一項措施,未經允許不準拆掉。
6、井下通風管理工要檢查局扇,安設位置是否有循環風,局扇要安放在架子上,做到掛牌管理。
7、井下管理工因通風管理沒有盡到責任,造成瓦斯積聚或瓦斯超限引發瓦斯事故要追究責任。工作負責避免事故,要給予表揚。
篇3:雙電源雙風機局部通風管理規定
第一條所有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均要采用雙電源(一條專用線,一條動力線)雙風機和三通并聯共用一趟風筒單機運轉的形式通風。第二條雙風機的供電方式原則上必須是取自兩條各自獨立的電源線路(無論高壓或低壓),即供電方式可采用低壓雙電源式或高壓雙電源式,特殊情況下若采用高壓單電源雙干變供電方式時,礦井必須制訂專門的安全措施(包括開關線路維護措施、風機電源缺失時的應對措施等),并經礦總工程師批準簽字后,報分公司備案。第三條主風機擔負正常通風,并與掘進工作面電氣設備實現風電閉鎖。當主風機停風時副風機擔負掘進工作面通風,主、副風機之間的切換要確保在10秒種內自動完成。第四條所有掘進工作面,每班要安排專職人員管理風機。沒有經礦機電、通風管理部門同意,任何人不得改變風機供電線路。第五條副風機通風時,掘進迎頭不能進行任何作業,應抓緊排除主風機故障,主風機恢復通風后,才能進行正常生產。第六條專供風機的專用線路上,原則上不允許分接其他負荷(水泵除外)。為了減少對風機電源的干擾,分接開關的數量不得超過2臺。第七條每個掘進工作面必須有專門的供電設計,包括供電方案、設備選型等。雙電源雙風機的安裝,必須按設計實施。礦井的機電、通風管理部門必須建立雙電源雙風機的技術檔案。第八條因人為原因造成主、副風機不能正常切換的,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造成掘進工作面瓦斯超限的,分公司將按事故管理規定進行追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