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進塔入罐動火作業安全措施
化工企業生產工藝復雜,裝置中存在著較多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性介質,同時化工企業中存在著高溫、高壓、深冷等危險因素,在設備檢修中危險因素更多,其中一條就是特殊作業多。由于在特殊作業中往往是多工種聯合作業,作業條件復雜,安全措施的實施難度較大,出現的事故也較多,必須高度重視。其中進塔入罐及動火作業,更要切實做好。
一、進塔入罐作業
進塔人罐作業也稱設備內作業(包括在槽、罐、塔、釜、槽車、地下貯池、爐膛、溝道、排風道內等有缺氧危險的作業)。由于設備內部活動空間較小,空氣流動不暢,貯存過危險物質;很可能積聚了有害氣體及易燃、易爆物質,在里面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中毒、窒息、灼傷、著火、爆炸等事故。
因此,進塔人罐作業必須嚴格遵守原化工部《安全生產41條禁令》中的進入容器、設備的“八必須”。
1.必須申請辦證,并得到批準。采取可*的安全措施,并經有關負責人審批后,才能執行。作業票中所列出的安全措施必須逐項落實,不得隨意變動,如執行中有問題,需經總負責人批準才能變更。
2.必須進行安全隔絕。將設備上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節,絕對與系統完全隔離。
3.必須切斷動力電源,并使用安全燈具。切斷電源取下保險熔絲,并查明取下保險熔絲與所停電路對號,再掛上“有人檢修,請勿啟動”字樣。使用的照明必須是防爆型安全燈,電壓為12V,絕緣要良好,燈具要捆扎牢。
4.必須進行置換、通風。在檢修前需進行清洗置換,必需同時達到兩個要求:
(1)其沖洗水溶液達到中性。
(2)無超規定濃度的易燃、易爆氣體。
清洗置換時要注意清理設備內的沉積物,因這種沉積物會繼續蒸發分解,所以必須用蒸汽或熱水吹掃清理合格。
5.必須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在進入設備前30min必須取樣分析,設備中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和氧的含量,必須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l—20**)和(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88)的要求。氧含量應為18%-22%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較長,應每隔2h分析1次,如發現超標,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
6.必須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具。如遇有特殊情況,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戴自吸或機械送風式的長管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在腐蝕性介質污染環境中,應從頭到腳穿戴耐腐蝕的頭盔、手套、膠靴、面罩、衣著等全身防護用品。佩戴防毒面具在罐內作業,每隔半小時輪換1次。
7.必須有人在容器外監護,并堅守崗位。監護人員應選用有工作經驗、熟悉本崗位情況的人擔任,監護人要堅守崗位,不得離開監護場所,必要時由監護人將繩子系住檢修工身上的安全帶進行施工,設備外要準備好救護、消防器材及清水等相應的急救用品。如罐內發生異常情況,監護人不得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貿然人內。
8.必須有搶救后備措施。在大型設備內作業,要按設備深度和高度搭設安全梯或架臺,并配備救護用具,保證應急撤離。
二、動火作業
動火作業是化工企業檢修中經常進行的工作,但是動火作業危險性大,是事故多發作業。為了保證安全檢修,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必須十分重視動火作業的安全,嚴格遵守HG23011—1999《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
動火作業是指:在禁火區進行焊接與切割作業及在易燃易爆場所使用噴燈、電鉆、砂輪等進行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動火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原化工部《安全生產41條禁令》中的動火作業六大禁令。
1.動火證未經批準,禁止動火。動火作業分為特殊危險動火作業、一級動火作業和二級動火作業三類。特殊危險動火作業,是指在生產運行狀態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產裝置、輸送裝置、儲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險場所的動火;一級動火作業是指在易燃易爆場所進行動火作業;二級動火作業是指除特殊危險動火作業和一級動火作業以外的動火。動火作業前必須申請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一、二類動火由動火所在車間主任提出申請,企業安技部門審核、批準;特殊危險動火,由動火所在車間主任提出申請,安技和消防部門審查,廠長(經理)或總工程師批準。未經批準,禁止動火。
2.不與生產系統可*隔絕,禁止動火。除特殊危險動火外,一、二類動火必須與生產系統可*隔絕,拆下動火部件,達到動火作業及安全防火要求方可動火。
3.不清洗,置換不合格,禁止動火。凡盛過危險化學物品的容器、設備、管道等生產、儲存裝置,必須在動火前進行清洗置換,經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火作業。
4.不消除周圍易燃物,禁止動火。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火。動火前應清除動火現場及周圍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否則禁止動火。
5.不按時作動火分析,禁止動火。動火分析的取樣要有代表性,取樣點由動火所在單位專(兼)職安全員或當班班長負責提出,特殊動火的分析樣品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取樣與動火間隔不得超過30min,如超過此間隔或動火作業中斷時間超過30min時,必須重新取樣分析。
6.沒有消防措施,禁止動火。特殊危險動火,一、二級動火都必須有可*的消防措施,沒有消防措施,嚴格禁止動火。
特殊危險動火除具備一、二級動火條件外,在動火作業中,必須設專人負責監視生產系統內壓力變化情況,使系統保持不低于980.665Pa(100mm水柱)正壓。低于正壓應停止動火作業,嚴禁負壓動火作業。
篇2:動火須知防火措施
動火須知及防火措施
1、禁火區域內:油罐、油箱、油槽車和儲存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容器以及連接在一起的輔助設備;各種受壓設備;危險性較大的登高焊、割作業;比較密封的室內、容器內,地下室等場所進行動火作業,均屬一級動火。
2、一級動火申請應在一周前提出,批準最長期限為一天,期滿應重新辦證,否則視作無證動火。
3、一級動火作業由所在單位主管防火工作的負責人填寫,并附上安全技術措施方案,報上一級主管及所在地區消防部門審查,經批準后方可動火。
4、編制動火安全技術措施方案(附上方案附件)。
5、焊工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作業時必須遵守“十不燒”原則。
6、操作前檢查焊割設備、工具是否完好,電源線有無破損,各類保護裝置是否齊全有效。
7、清楚明火點周圍的可燃物品,按要求配備滅火器,有專人進行監護。
8、本表一式二聯,操作人員及存根。
篇3:瓦斯發電站動火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概況:
由于瓦斯發電站新增2臺發電機組,現需對延伸的進氣管路、進水管路、排氣管路、發電機組架進行焊接,為保證施工安全、順利進行,特編制本措施。
二、現場施工負責人:王豐華、劉志東(大坤科技有限公司)
三、安全負責人:王豐華、劉志東
四、施工安全監督人:李民(五鳳礦)
五、施工時間:2014年5月14日-5月21日
六、施工地點:瓦斯發電站
七、施工前準備工作:
1、施工前準備好氧氣、乙炔、焊機、焊線、焊條等焊接器材。
2、施工前,將各種工器具運送至施工地點。
3、施工前準備好滅火器、消防桶等安全器材并將水管連接到施工地點。
4、組織施工人員學習本措施并簽字并由施工安全負責人布置施工重點及安全注意事項。
八、施工步驟:
1、施工前半小時,停止瓦斯發電機組運行,由準確通知要明確通知瓦斯抽放泵站打開對空排放閥,將瓦斯對空排放,關閉通往瓦斯發電站的閥。
2、施工負責人確認施工工具、消防設及人員到位后,安全負責人確認安全后匯報調度室準備開始施工。
3、在得到調度室同意后,瓦斯檢查員檢查現場瓦斯濃度,在瓦斯濃度低于0.5%后方能通知專業持證施工人員開始氣割、焊接,施工人員在接到主要負責人通知施工氣割、焊接指令后,方可按照技術措施進行施工,施工負責人和瓦檢員要時刻注意檢測施工現場瓦斯濃度的變化。
4、按照施工要求對需要切割和焊接的地方進行切割、焊接。
5、焊接完成后,敲掉焊渣,檢查焊接情況,確認焊接是否牢固。
6、確認所有工序完成之后,由安全負責人和施工負責人檢查管路焊接情況,確認一切正常后匯報調度室完成情況。
7、安全負責人確認一切正常后,請示調度室是否可以開機。
8、得到調度室許可后,按照操作規程開啟瓦斯發電機組。
9、待瓦斯發電機組運行正常后,施工人員收拾工器具,打掃施工現場衛生,離開施工現場。
九、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1、焊接施工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都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做到責任明確措施落實,未學習者不得進入施工現場,焊接時要由專職電焊工持證操作。
2、除持證焊接人員可帶火之外,其余人員一律不得帶易燃易爆物品、電子產品、不得穿化纖衣服進入施工現場。
3、焊機在沒有接到操作負責人的指令前不得擅自使用,且必須嚴格檢查其完好性,任何時候出現問題都必須停止作業,及時上報并處理,只有經過嚴格的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
4、施工負責人必須隨身攜帶瓦斯便攜儀隨時注意檢查工作現場的瓦斯濃度,當瓦斯超過0.5%以上時要立刻停止作業,及時匯報并查找原因。所有現場施工人員都必須聽從施工主要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只有在施工負責人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才能焊接施工。
5、外承包單位焊接前必須清理現場易燃易爆物品,進行焊接時瓦檢員必須注意檢測施工地點5米范圍內瓦斯情況。
6、施工現場必須有足夠的消防器材。
7、焊接操作人員要聽從現場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工作要認真負責,動作要規范,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
8、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
9、氧氣、乙炔保證距離不得低于5米,并且施工地點距氧氣、乙炔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
10、施工完成后,施工負責人派專人留守一小時,檢查確認無明火或其它引火源時方可撤離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