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件清理危害預防措施
鑄件脫模作業包括拆除型箱或模箱并清除大部分型砂。對鑄件進行清理、修理、鏟鑿、磨光等工序都是鑄造業中最危險的工作之一。一般的鑄造危害以及噴砂和噴丸在各有關條目中分別論述。
有關的各種工藝過程,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但可概括分類如下:
1)修整——包括用手工工具或便攜式風動工具將粘結在鑄件上的型砂、芯砂、澆口、冒口、毛刺及其他易于處理的物體剝除、粗分離、鏟除或清除。
2)清理——包括用手工鑿、風動工具及鋼絲刷清除型砂、毛邊和多余的金屬,如去除氣孔、澆口凹陷、鑄件表面粘砂和其他無用沾污物,以及鑄件的手工清理。
在鑄鋼、鑄鐵和有色金屬鑄造車間中,清理方法均很相仿。但鋼鑄件由于有粘熔砂,其修整與清理工作存在特殊的困難,而在鐵鑄件和有色金屬鑄件上則沒有粘熔砂。某些調查表明,大型鋼鑄件上的熔砂可以含有方晶石。
用各種磨光工具來磨光毛糙的鑄件。砂輪可裝在固定于地面上或帶基座的砂輪機上,亦可裝在移動式或懸掛式砂輪機上。固定基座式砂輪機是用于容易處理的較小鑄件;而移動式砂輪機、表面盤形砂輪、杯形砂輪和錐形砂輪則有多種用途,包括磨光鑄件內表面;懸掛式砂輪主要用于需要去除大量金屬的大型鑄件。
此外,在鑄件清理車間中可能要采用各種焊接工藝。最常用的有氧乙炔火焰切割、電弧焊、碳弧氣刨、氧熔劑表面清理、以及一種較新發展的工藝——等離子切割。這些方法主要用于燒去內澆口、鑄件修整、以及切割與表面清理。
在小型鑄造廠,鑄件清理可在某一車間內其他工序旁進行;但在大型鑄造廠,通常有單獨的鑄件清理車間。
危害及其防護
事故砂輪爆裂或破碎可造成致命或極其嚴重的傷害:如果固定基座式砂輪機的砂輪與支架間有一間隙,手或前臂可能會被夾住并壓碎。在任何階段,眼睛不加保護都有危險。地坪保養不良或有障礙物,會導致滑跌或摔跌事故,特別是當工人搬運重物時更易發生事故。物件墜落或重物跌落可能導致足部受傷。一旦割破及擦傷;總有隨后發生感染的危險。不正確的提升與搬運方法會引起扭傷和勞損。維修不良的起重設備可能損壞而導致材料墜落于工人身上。保養不良或未經接地的電氣設備,尤其是手持式電動工具,會造成電擊事故。
必須保證高標準的管理,提供設計和養護優良的地面和通道,并應特別注意清除地面上永久的和臨時的障礙物。
機器,尤其是砂輪機的所有危險部件均應有合適的機械防護設施。在固定基座式砂輪機的砂輪和支架之間的危險間隙應予以消除,對砂輪機進行維修保養或調節速度(對移動式砂輪需要特別注意)時,應密切注意所有的預防措施。應對所有電氣設備和接地裝置進行嚴格維護。應教會工人使用正確的提升和搬運技術,并應使工人掌握如何將重物掛在起重機吊鉤和其他起吊設備上。還應提供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例如眼睛和面部的以及足和腿部的防護用品。應準備包括輕傷在內的迅速急救的設施。
粉塵多年來進行的許多研究表明,修整和清理車間的操作,使工人暴露于二氧化硅粉塵的嚴重危害之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工作條件通常仍不能令人滿意,在鑄造車間的清理工段,大部分懸浮于空氣中的粉塵是由于鑄件表面或在其內部的干砂或其他制模材料受到擾動而引起的。產生的粉塵中含有細小的固體顆粒物,并且根據鑄件的溫度和型芯的種類,還可能釋放出某些氣體。
這些粉塵的化學成分很少是勻質的,一般含砂、泥土、碳以及加入型砂中的許多其他添加物。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在10~30%之間;在鋼鑄件清理車間,粉塵可含很大比例的方晶石,它是二氧化硅的最危險的形態。受到這些粉塵污染的工作環境會含有大小為幾分之一微米至30~50微米的顆粒物。在多數情況下,90%的懸浮于空氣中的粉塵顆粒小于3~5微米。
在鋼鑄件清理車間,硅肺是主要的健康危害;在鐵鑄件清理中混合性塵肺則更為普遍。結核病仍常與這些肺部疾病并發,但這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已較以往有所降低。
許多患塵肺的工人也有慢性支氣管炎,并常伴有肺氣腫,許多調查研究人員長期以來認為:至少在某些情況下,職業因素起了作用。也曾有報道,在鑄造工人中,有患塵肺伴有肺癌、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和冠狀動脈栓塞等病癥的病例。
肺部疾病的預防主要是控制粉塵問題:常用的解決辦法是提供良好的全面通風,并配以有效的局部輔助排氣通風;低風量、高風速系統對某些操作最為適宜。
修整前對鑄件進行噴砂清理。可消除過量的噪聲和粉塵。
用以去除燒結在鑄件上的型砂的手鑿或風動鑿,能產生大量細微的粉塵,故應盡量少加使用。用旋轉式鋼絲刷或手刷刷去多余的物質也會產生大量粉塵,因而需要排氣通風。
固定式和懸掛式砂輪機能很方便地采取粉塵控制措施。用手持式工具磨光小鑄件的作業,可在有通風的工作臺上進行,或對工具本身通風。刷光作業亦可在有通風的工作臺上進行。
大鑄件的粉塵控制是一個問題,但是低風量、高風速系統已取得了很大進展。然而,這種通風系統會妨礙工作場地的視線,且很笨重,所以有時會遭到工人反對。這些困難尚待通過教育和培訓來克服。
若設置局部通風不切實際,則大型鑄件的修整和清理應在一單獨的或與其他作業隔離的場所,并在只有少數其他工人在該處工作時進行。應對每個工人提供合適的個體呼吸保護器,并進行正確使用的訓練。應有定期清潔和修理這些防護用品的制度。有關粉塵控制措施的更詳細的資料見工業粉塵控制。
焊接在鑄件清理車間進行焊接作業,可使工人暴露于金屬煙霧之中,根據該金屬的成分,其后果可能有中毒和患金屬煙霧熱的危險。等離子焊炬會產生大量煙氣和高強度噪聲。
對小鑄件可提供排氣通風工作臺。為大鑄件的焊接或氣割作業提供控制裝置會有問題。一項成功的方法是為這些操作設置一個中央控制站。在焊接地點設置一根撓性風管能提供排氣通風。這種方法要求工人予以合作,并需教育工人根據情況移動風管。良好的全面通風和個體呼吸保護器都有助于減少粉塵和煙霧總濃度。
就業前和定期體格檢查,包括胸部*線檢查,對選擇工人和發現工人肺部任何惡化現象均十分必要。
噪聲與振動最近對鑄造廠中噪聲和振動的研究表明:高強度噪聲通常與脫模和清砂操作有關,而且機械化鑄造廠比手工操作的鑄造廠噪聲更高;對聽覺的最大危險看來是在鑄件清理車間。
鋼鑄件清理作業中出現的噪聲級為115~120分貝;而鐵鑄件的清理作業實際噪聲為105~115分貝。英國鋼鐵鑄造研究協會明確了鑄件清理時噪聲來源于:
1)清理工具排氣;
2)錘或砂輪在鑄件上的撞擊;
3)鑄件的共振及其對支座的振動;
4)從鑄件支座傳到周圍結構的振動;
5)氣流通過通風系統的通風帽而直接輻射的噪聲。
手持式振動工具可能導致出現雷諾氏癥;這種癥狀在鋼鑄件清理工較鐵鑄件清理工中更為普遍,而且在用旋轉式工具的清理工中更為常見。開始發生這種現象的臨界振動頻率在40~125赫范圍內,此時的轉速為每分鐘2000~3000轉。
由于鑄件的尺寸、金屬的種類和可供使用的工作場所和手持式工具,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因素,使噪聲控制變得復雜化。在為解決這些問題而作進一步研究之前,可采取一些可行的基本措施,這將有助于減少對個人及其共同工作者的噪聲危害。此外,已制定有每日暴露于噪聲的安全時間標準。
單獨采用或結合采用下列措施將很有益處:在時間和空間上錯開;全封閉;部分隔聲墻;在吸聲面上進行操作;用吸聲材料或其他隔聲材料制造屏障、擋板和罩殼;個體聽力保護器。
英國鋼鐵鑄造研究協會研制出一種鑄件清理工作臺可降低敲鏟噪聲約4~5分貝,這一改進令人鼓舞,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更大程度地降低噪聲將成為現實。這種工作臺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裝有排風系統,可排除粉塵。
通過下列措施可使傳遞到工人雙手的振動量大大減少:選擇有減少有害頻率和振幅功能的工具排氣口要遠離人的雙手;使用多層手套或減振手套;通過調換作業、工具和休息時間的方法,縮短暴露時間。
新的危害有關新的型芯粘合劑對工人,特別對取出型芯的操作工人的健康是否有影響、有何影響,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展得較少。呋喃、糠醇和磷酸、脲醛和酚醛、硅酸鈉、二氧化碳、自硬性材料、改良亞麻子油和亞甲二苯二異氰酸酯,所有這些物質在暴露于熔融金屬的溫度時都會產生某種形式的熱分解。
對有樹脂涂覆層的二氧化硅顆粒物與發生塵肺之間的關系方面還未進行過研究。尚不知這些涂覆層對于肺組織病變是否會有抑制或促進作用。人們擔心磷酸的反應產物會釋出磷化氫。動物實驗和一些專門研究表明,當二氧化硅經過一種礦物酸處理后,對肺組織的作用會大大加速。脲醛和酚醛樹脂能釋放游離的酚、醛類和一氧化碳。
據信,硅酸鈉和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方石英。為增加可拆性而加入的糖蜜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自硬性材料將釋放異氰酸酯和一氧化碳。
在產生分解的氣體方面,作業時間和溫度、型芯的尺寸和樹脂的數量是最重要的因素。當取出熱的型芯時會釋放出這些氣味。
在取出型芯之前,應讓鑄件冷卻至與室溫相近。采用如“焊接”一節中所述的撓性風管進行通風,能控制粉塵和氣體。如果佩帶有呼吸器,則能同時濾除粉塵和特有氣體。
篇2: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
篇3:液氧安全預防措施
氧是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空氣中約l/5是氧氣。正常壓力下,達到-183℃(-297℉)的低溫時,將被冷凝成液體,液態氧呈淺藍色。氧本身不可燃,但是它能迅速加劇可燃物質的燃燒。
遠離易燃物及火源
很多在空氣中一般不燃燒的物質,在富氧的情況下,微小的火花或一定的熱量就能使其燃燒;一些在空氣中只緩慢燃燒的物質,在氧氣濃度大的情況下,會劇烈燃燒。
在貯存、處理或使用液氧的現場,嚴禁吸煙及明火。所有有機物及其它可燃物質應避免與液氧接觸。能與氧起強烈反應的物質包括油、潤滑油、煤油、織物、木材、油漆和含有油和潤滑油的污物。在某些情況下,已經滲透了液氧的可燃物質對撞擊十分敏感,可能會引起爆炸。
保持現場及設備表面清潔
工業生產產生的油煙、污垢一般都含有易燃物質,因此所有設備表面必須保持十分潔凈。不能將氧氣貯罐放置在瀝青地面上;在貯罐附近的工作臺或混凝土地面上,也不能有油脂或油垢:同時,用清潔劑清洗貯罐及附近地面時,注意不能讓清潔劑中的有機物殘留在貯罐及地面上。操作液氧貯罐及相連設備時,必須戴上潔凈的手套或洗凈雙手的油污。
維持適當的通風
安裝了用氧設備的空間應通風良好,以防止氧氣積聚,降低燃燒的危險。
預防凍傷
皮膚、眼睛不小心接觸到液氧或是極冷的氣體,可能會造成凍傷,因而在處理液體時要避免飛濺和噴射、保護好眼睛和可能會接觸到液氧、冷管路、冷設備或冷氣體部位的皮膚。如果有可能發生液體噴射、飛濺,或是冷氣體噴射,還必須戴上面罩或防護眼鏡、建議穿褲角寬大的長褲,遮住鞋子,避免液體濺落到腳上,如果衣服沾上液體或已被氣體浸透,應立即脫下,置于通風處,至少在30分鐘內,浸有飽和氧氣的衣物是十分易燃的。
更換的零件必須適合氧氣場合很多材料,特別是一些非金屬墊圈和密封件,用于氧氣場合時都含有易燃物質,盡管它們可能適用于其他低溫氣體,只能使用推薦的備件,并確保已經根據相關的標準進行清洗,滿足氧氣場合。安裝用氧設備應遵守安全法規安裝氧氣設備前,要全面熟悉國家的防火法規及標準。
警告:在現場裝配管路時要確保在截止閥之間的每段管路道上安裝一個合適的泄放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