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一、焊接及焊接作業安全技術的意義
焊接是指通常適當的物理化學過程,使兩個分離的固態物體之間產生原子或分子間的結合而連成一體的方法。金屬焊接主要分為熔化焊、固相焊和釬焊。熔化焊主要包括氣焊、電弧焊和電阻點焊等;固相焊主要有冷壓焊、爆炸焊、電阻對焊和閃光對焊等。此外,金屬熱切割、表面堆焊、噴焊和噴涂等,雖然不屬于分離金屬的連接,但均是與焊接方法相近或密切相關的金屬加工方法,通常這屬于焊接研究的范疇。
焊接作業安全技術,主要指焊接作業操作過程中所涉及的人身、設備和生產環境的安全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306-85)規定金屬焊接(氣割)作業人員為特種作業人員。
焊工要與各種易燃易爆氣體、壓力容器和電機電器接觸,同時,在焊接與切割過程中,又會產生有毒氣體、有害粉塵、弧光輻射、高頻電磁場噪聲和射線等。所有這些不安全因素,都有可能成為發生爆炸、火災、觸電、燙傷、高空墜落等事故以及爆工塵肺、中毒等職業病的發生原因,不僅危害作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而且還會使企業財產遭受嚴重損失,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所以,必須強調焊接作業中的安全技術,防止不安全因素造成危害。
二、氣焊與氣割作業安全技術
(一)氣焊與氣割作業。氣焊是利用可燃氣體(主要是乙炔氣)在純氧中燃燒,使焊絲和母材接頭處熔化,從而形成焊縫的一種焊接方法。氣割是利用可燃氣體(乙炔氣或液化石油氣)在純氧中燃燒,使金屬在高溫下達到燃點,然后借助氧氣流劇烈燃燒,并在氣流作用下吹出熔渣,從而將金屬分離開的一種加工方法。
(二)氣焊與氣割用氣體。氣焊與氣割用氣體,主要是乙炔、液化石油氣和氧氣三種。
1.乙炔。屬于碳氫化合物,化學分子式為C2H2,在常溫下是無色氣體。工業用乙炔因含雜質硫化氫(H2S)、磷化氫(PH3)、氨(NH3)等,故具有特殊的臭味。乙炔是可燃氣體,它與空氣混合燃燒時所產生的火焰溫度可達2350,乙炔與氧氣混合燃燒溫度可達3000~3300,因此,足以迅速溶化金屬進行焊接或切割。乙炔又是一種具有爆炸性危險的氣體。乙炔分子不穩定,很易分解,隨著乙炔的分解即放出它在生成時所吸收的全部熱量。
2.液化石油氣。是石油煉制工業的副產品。其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大約占50~80%;其余是丙烯(C3H6)、丁烷(C4H10和丁烯(C4H8)等。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是以空氣態存在,即變成液體。因此,便于裝入瓶中儲存和運輸。液化石油氣焊接中有應用正逐步推廣,在氣割中已有成熟的技術,氣割質量好,也較為經濟。
3.氧氣。在標準狀態下,它是無色無味無毒氣體,分子式為O2,密度為1.43千克/立方米,比空氣稍重(空氣密度是1.29千克/立方米);在-183時,氧變成淡藍色的液體;在-219時,就凝成淡藍色雪狀的固體。氧氣本身不能燃燒,是一種活潑的助燃氣體,是強氧化劑,與可燃氣體混合燃燒可以得到高溫火焰。有機物與氧的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增加氧的壓力和溫度,會使反應顯著加快。當壓縮的氣態氧與礦物油、油中細微分散的可燃物質接觸時能夠發生自燃,常成為燃燒或爆炸的原因,而且火勢很猛,蔓延很快,甚至使用消防器材也無濟于事。突然壓縮氧氣所放出的熱量、摩擦熱和金屬固體微粒,隨氧氣在管道里高速流動時與管壁的碰撞熱及靜電火花等,都可能成為燃燒的爆炸的最初因素,因此在使用氧氣時,尤其是在壓縮狀態下,必須經常注意不要使它們和易燃物質相接觸。
(三)氣焊與氣割設備。兩種設備是相同的,包括氧氣瓶、乙炔發生器或其他可燃氣體供氣源、回火防止器和減壓器等。他們使用不同的工具,分別為焊炬和割炬。
1.氧氣瓶。是一種儲存和運輸氧氣用的高壓容器,外表面涂天藍色漆,并標有明顯的黑字“氧氣”。氧氣瓶內氧氣壓力為15兆帕(150公斤力/平方厘米)。
2.乙炔發生器。是利用電石和水相互作用制取乙炔的設備。乙炔發生器分為低壓式和中壓式兩類。低壓式乙炔發生器制取乙炔壓力為45千帕(0.45公斤力/平方厘米);中壓式乙炔發生器制取乙炔壓力在45~150千帕(0.45~1.5公斤力/平方厘米)之間。現在多數使用排水式中壓乙炔發生器。低壓式浮桶乙炔發生器由于安全性能差已逐漸淘汰。
3.溶解乙炔氣瓶。利用乙炔大量溶解在丙酮溶液中的特點,利用溶解乙炔氣瓶來儲存和運輸乙炔氣。與用乙炔發生器直接制取乙炔相比,采用溶解乙炔具有下列許多優點:
(1)由于溶解乙炔氣是由專業化工廠生產的,可節省電石30%左右。
(2)溶解乙炔氣的純度高,有害雜質和水分含量很少,焊接質量高。
(3)乙炔瓶比乙炔發生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因此允許在熱車間和鍋爐房使用。而在這些場所是不允許使用乙炔發生器的,其原因是避免從發生器中漏出氣態乙炔,造成爆炸著火。
(4)乙炔瓶可以在低溫度情況下工作,不存在水封回火防止器及膠管中水分結冰而停止供氣的現象,對北方寒冷地區更具有優越性。
(5)焊接設備輕便,操作簡單,工作地點也較清潔衛生。因為沒有電石、給水、排水和儲存電石渣的裝置,也省去經常性的加料、排渣和看管發生器等操作事項。
(6)溶解乙炔氣的壓力高,能保持焊炬和割炬的工作穩定。
4.回火防止器。是在氣焊、氣割過程中一旦發生回火時,能自動切斷氣源,有效地堵截回火氣流方向回燒,防止乙炔發生器(溶解乙炔氣瓶)爆炸的安全裝置。
5.減壓器。減壓器是把儲存在氣瓶內的高壓氣體減到所需要的工作壓力,并保持穩定供氣的裝置。減壓器有氧氣用、乙炔氣用等種類,不能相互混用。
(四)氣焊與氣割的安全分析。氣焊與氣割所應用的乙炔、液化石油氣、氫氣和氧氣等都是易燃易爆氣體;氧氣瓶、乙炔瓶、液化石油氣瓶和乙炔發生器都屬于壓力容器。在焊接燃料容器和管道時,還會遇到其他許多易燃易爆氣體和壓力容器接觸,同時又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設備的安全裝置有缺陷,或者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都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災。
在氣焊與氣割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氣割時氧氣射流的噴射,使火星、熔滴和溶渣四處飛濺,容易造成人員灼燙;較大的火星,熔滴和熔渣能飛到距操作點5米以外的地方,若引燃易燃易爆物品,可造成火災和爆炸。高處作業時,還存在高處墜落以及落下的火星引燃地面的可燃物品。
由于氣焊的高溫火焰會使被焊金屬蒸發成金屬煙塵;在焊接鍋、鋁、銅等有色金屬及其他合金時,除了產生些有毒金屬蒸氣,焊粉還散發出氯鹽和氟鹽的燃燒產物;在黃銅的焊接過程中,會大量鋅蒸氣;在焊割操作中,尤其是在密閉容器、管道內的氣焊操作,會遇到其它生產性毒物和有害氣體;這些都可能造成焊工中毒。
(五)氣焊與氣割作業安全規定
1.在氧氣瓶嘴上安裝減壓器之前,應進行短時間吹除,以防瓶嘴堵塞。嚴禁減壓器的氣瓶。
2.乙炔發生器內、氧氣瓶嘴部和開氧氣瓶的扳手上均不得沾有油脂。
3.乙炔發生器(乙炔氣瓶)和氧氣瓶均應距明火10米以上;乙炔發生器與氧氣瓶之間的距離也應在7米以上。
4.乙炔發生器與焊炬之間均應有可靠的回火防止器。
5.乙炔發生器和氧氣瓶均應放置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不得在烈日下曝曬,不得靠近火源與其它熱源。乙炔發生器不可放在室內,不得安置在空氣壓縮機、鼓風機和通風機的吸風口附近,也不得安置在高壓線和起重機滑線下。
6.開啟電石桶時,不得猛力敲打,以防止發生火花而引起爆炸。乙炔發生器啟動后,應先排除器內空氣,然后才能使用乙炔氣。高處焊接時,應特別注意不使火花掉進發生器內。
7.使用焊割炬前,必須檢查噴射情況是否正確。先開啟焊割炬的閥,氧氣噴出后,再開啟乙炔閥,檢驗乙炔閥,檢驗乙炔接口是否有吸力,如有吸力,方可接乙炔膠管。
8.在通風不良的地點或在容器內作業時,焊割炬應先在外面點好火。
9.點火時應開乙炔少許,點燃后迅速調節氧氣和乙炔氣,按工作需要選取火焰。停火時應先關閉乙炔氣,然后再關閉氧氣,防止引起回火和產生煙灰。
10.在易燃易爆生產區域內動火,應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11.氣焊與電焊在同一點作業時,氧氣瓶應墊有絕緣物,以防止氣瓶帶電。
12.工作結束后,應將乙炔發生器內的電石籃取出,并將容器沖洗干凈。
三、手工電弧焊作業安全技術
(一)手工電弧焊的基本原理。手工電弧焊是利用焊條與焊件之間的電弧熱,使焊條金屬與母材熔化形成縫的一種焊接方法。焊接時,母材為一電極,焊條為另一電極。電弧是在焊條—母材之間的空隙內通過外加電壓引燃。由于開始弧時,兩電極及其間的氣隙尚未充分加熱電離,為了加強氣體的電離作用,電極之間應有較高的電壓,這個電壓稱為空載電壓。一般直流電焊機的空載電壓為40-90伏,交流電焊機為50~80伏。當電弧穩定燃燒后,維持電弧燃燒所需要的電壓較低,一般為16-35伏,這個電壓稱為工作電壓。
(二)手工電弧焊機。常用的手工電弧焊機有交流弧焊機、旋轉式直流弧焊機和整流式直流弧焊機三種。
1.交流弧焊機。是一個特殊的降壓變壓器。具有陡降的外特性。為了保護外特征陡及交流電弧的穩定燃燒,在電源內部應有較大的感抗。獲得感抗的方法,一般是靠增加變壓器本身的漏磁或在正常漏磁變壓器的次級回路中串聯電抗器來實現的。交流弧焊機主要是通過調節焊機的感抗值來調節焊接電源,其基本變動鐵芯或動繞組的位置或調節芯的飽和程度等。交流弧焊機主要有動鐵芯式、同體式和動圈式三種。
2.旋轉式直流弧焊機。這是一種專供電弧焊用的特殊型式的發電設備,由發電機和原動機兩部分組成。原動機可以是電動機或內燃機,在工廠中常見的是用電動機驅動。直流弧焊機除了具有產生直流電的功能外,還具有滿足焊接工藝所要求的性能。
3.整流式直流弧焊機。它由主變壓器、整流器組、調節裝置和冷卻風扇等裝置組成。這類焊機由于多采用硅整流元件進行整流,又稱為硅整流焊機。
(三)手工電弧焊的安全分析。由于手工電弧焊機利用的能源是電,同時電弧在燃燒過程中產生高溫和弧光,焊條藥皮在高溫下產生一些有害氣體和塵埃,所有這些,都造成手工電弧焊操作過程中產生不安全因素。
1.觸電。手工電弧操作者接觸電的機會較多。更換焊條時,焊工要直接接觸電極;在容器、管道內或金屬構件中焊接時,四周都是導體,焊機的空載電壓又大于安全電壓,如果電器裝置、防護用品有缺陷,或者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等,都有可能發生觸電事故。
2.弧光和電熱傷害。焊接時,電弧產生強烈的可見光和大量不可見的紫外線、紅外線,容易灼傷眼睛和皮膚。產生電弧灼傷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焊接時電弧灼傷手或身體;二是在焊機帶負荷情況下操作焊機開關,電弧灼傷手或臉。焊接時也容易發生熱體燙傷的現象。熱體燙傷主要是溶化的金屬飛濺、焊條頭或熾熱的焊件與身體接觸造成的。
3.有害物質。手工電弧焊時,金屬和焊條藥皮在電弧高溫作用下發生蒸發、冷凝和汽化,產生大量煙塵;同時,電弧周圍的空氣在弧光強烈輻射作用下,還會產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氣體。尤其是焊,會產生更多
的臭氧。在通風不良的條件下,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物質,會引起危害健康的多種疾病。特別是在化工設備、管道、鍋爐、容器和船艙內焊接時,由于作業環境狹小,通風不良,焊接煙塵、有毒氣體形成較高的濃度,危害就更大。
4.火災與爆炸。一是焊接熱源引起周圍易燃物質燃燒;二是二次回路通過易燃物質,由于自身發熱或接觸不良產生火花引起燃燒;三是燃料容器、管道焊時防爆措施不當引起爆炸。
5.其它傷害。在清除焊縫熔渣時,由于碎渣飛濺而刺傷或燙傷眼睛,焊接工件放置不穩造成砸傷,登高焊接時不加強防護發生高處墜落等。
(四)手工電弧焊操作安全技術。
1.在下雨、下雪時,不得進行露天施焊。
2.在高處作業時,不準將焊接電纜放在電焊機上;橫跨道路的焊接電纜必須裝在鐵管內,防止被壓破漏電;施焊前,應先檢查周圍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井系好安全帶。
3.嚴禁將焊接電纜與氣焊的膠管混在一起。
4.二次電纜不宜過長,一般應根據工作時的具體情況而定
5.在施焊過程中,當電焊機發生故障而需要檢查電焊機時,必須切斷電源后才能進行。禁止在通電情況下用手觸動電焊機的任何部分,以免發生事故。
6.在船艙內焊接時,應設法通風或兩個人輪換操作。
7.在容器內焊接時,應使用膠皮絕緣防護用具,并在附近安設一個電源開關,由助手專門負責看管和監護,同時要聽從焊接操作人員指示,隨時通斷電源。
8.在焊接時,不可將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著進行焊接。
9.連續焊接超過一小時后,檢查焊機電纜,如溫度達到80℃時,必須切斷電源。
四、焊接動火制度
在各類焊接事故中,爆炸火災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最大。尤其是在易燃易爆區域、設備或崗位上進行焊接,如果不按規定辦理動火手續,沒有防護措施,很容易發生爆炸火災事故。所以,對上述環境的焊接作業,必須建立嚴格的動火制度,以確保安全。
(一)動火類別及審批
1.一類動火。在易燃易爆車間、裝置(設備)、管道及其周圍動火,稱為一類動火。一類動火多數由企業安技部門或消防保衛部門批準。
2.二類動火。固定動火區(場)和一類動火范圍以外的動火,稱為二類動火。二類動火多數由車間主任批準。
3.特殊動火。具有特殊危險作業或區域的動火稱為特殊動火,如在煤氣柜、合成塔、汽油庫、氫氣柜、乙炔站、炸藥庫、苯貯罐等本體上的動火。特殊動火除了按一類動火項目辦理審批手續外,還必須報生產廠長、總工程師批準。
一類、二類及特殊動火的類別劃分及審批權限,各企業可根據行業性質及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
(二)動火證的辦理和使用
1.動火證的辦理。動火證由動火所在單位項目負責人辦理。其安全措施由動火所在單位提出,屬施工方面的由施工單位負責落實,屬生產方面的由生產單位給予安排。在公共場所、易燃易爆管架上動火,由施工單位負責人辦理動火證,經所在區域生產單位審查安全措施,由動火所在單位的安全或消部門批準,動火分析由所在區域生產單位負責。審批人要加強調查研究,切實了解動火場所的周圍環境并落實安全措施,嚴肅認真審批動火證,并視具體情況,確定動火有效時間。當動火情況變化時應停止動火,重新取樣分析。
2.動火證的使用。焊割人員要隨身攜帶動火證,一證不準多用和重復使用。動火人對安全措施不落實的項目應拒絕動火。如果作業中發現意外情況,應立即停止焊割動火。并重新落實安全措施。
篇2:焊接綜掘機鏟板安全技術措施
經礦委會決定,于2011年1月16日中班對(位于11盤區皮帶巷)綜掘機鏟板進行焊接,為確保焊接時出現安全隱患,特制定以下安全技術措施,望有關人員認真貫徹執行。
1、施焊火種只能使用火柴,不準使用打火機或其它火種,火柴必須由專職安檢員攜帶和保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查人員匯報火柴使用情況。
2、機修車間嚴格把關入井后對焊機進行試驗確保能正常使用。
3、由安監站、通風科、機電科分別派專職人員現場監督。
4、通風隊派專職瓦斯檢查員在現場檢查瓦斯變化情況。
5、焊接前由隊組跟班隊長王仁耀對作業地點前后20米內必須清洗干凈、無浮塵,否則不得進行施工。
6、焊接掘進機時應配備有2臺滅火器,并應有供水管路、沙子、土、鐵鍬等消防工具,由安監站派專人負責把守以防事故發生。
7、焊接中如遇停風情況時,應立即沖洗焊接部位,降低鏟板溫度,停止焊接,執行我礦無計劃停電停風制度。
8、只有在檢查掘進機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方可作業。
9、電氧焊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常,立即處理。
10、以上未提事項按《規程》規定執行。
篇3:采礦場所焊接切割操作安全要求
采礦場所焊接、切割操作安全要求
1、焊接與切割人員應經過安全教育,并接受專業安全理論和實際訓練,經考試合格持有證書并體格健康的人。
2、從事電焊的工作人員,應了解所操作焊機的結構和性能,能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并掌握觸電急救的方法。
3、焊接和切割盛裝過易燃易爆物料(油、漆料、有機溶劑、脂等)強氧化物或有毒物料的各種容器(桶、罐、箱等)、管段、設備必須遵守《化工企業焊接與切割中的安全》相應的規定,采取安全措施,并獲得本企業和消防管理部門的動火證明后,才能進行焊接切割工作。
4、工作地點應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局部照明,并應符合TJ洲《企業照明設計標準》的有關規定,保證工作面照度達到50-100L*。
5、焊接工作地點的防暑降溫及冬季采暖應符合TJ36((工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
6、在狹窄和通風不良的地溝、坑道、檢查井、管段、容器、半封閉地段等處進行氣焊、氣割工作應在地面上進行調試焊割炬混合氣,并點好火,禁止在工作地點調試和點火,焊、割炬都應隨人進出。
7、在封閉容器、罐、桶、艙室中焊接、切割,應先打開施焊工作物的孔、洞,使內部空氣流通,以防焊工中毒、燙傷,必要時應有專人監護,工作完畢和暫停時,焊、割炬和膠管等都應隨人進出,禁止放在工作點。
8、禁止在帶壓力或帶電壓以及同時帶有壓力、電壓的容器、罐、柜、管道、設備上進行焊接或切割工作。在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不可能泄壓、切斷氣源工作時,應向上級主管安全部門申請,批準后方可動火。
9、應防止由于焊接、切割中的熱能傳到結構或設備中,使工程中的易燃保溫材料,或滯留的易燃易爆氣體發生著火、爆炸。
10、登高焊接、切割,應根據作業高度和環境條件,定出危險區的范圍,禁止在作業下方及危險區內存放可燃、易爆物品和停留人員。
11、焊工在高處作業,應備有梯子、帶有欄桿的工作平臺、標準安全帶、安全繩、工具袋及完好的工具和防護用品。
12、焊接、切割現場禁止把焊接電纜、氣體膠管、鋼繩混絞在一起。
13、焊工在多層結構或高空構架上進行交叉作業時,應戴有符合有關標準規定的安全帽。
14、焊接、切割用的氣體膠管和電纜應妥善固定。禁止纏在焊工身上使用。
15、在已停車的機器內進行焊接與切割,必須徹底切斷機器(包括主機、輔機、運轉機構)的電源和氣源,鎖住啟動開關,并應設置"修理施工禁止轉動"的安全標志或由專人負責看守。
16、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屬材料,可能發生爆炸,應有防火花噴射造成燙傷的措施。
17、對懸掛在起重機吊鉤上的工件和設備,禁止電焊或切割。如必須這樣做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企業安全技術部門批準,才能進行。
18、焊接、切割使用的氣瓶或換下來用完的氣瓶,應避免被現場雜物遮蓋掩埋。
19、露天作業遇到六級大風或下雨時,應停止焊接、切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