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事故預防對策基本要求

事故預防對策基本要求

2024-07-17 閱讀 3685

采取事故預防對策時,應能夠:

(1)預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場所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處置危險和有害物并減低到國家規定的限值內;

(4)預防生產裝置失靈和操作失誤產生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5)發生意外事故時能為遇險人員提供自救條件的要求。

篇2: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分析預防對策

一、前言

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由于發生頻率高,死亡率大,被列為建筑施工五大傷害之首。因高處墜落而死亡的人數,在生產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因此,研究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的特點,分析事故成因,尋找事故發生規律,從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極為緊迫的。

二、高處墜落事故的特點分析

對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重大傷亡事故800例》所發生的事故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了如下結果:

1、從發生事故的主體分析

由于不懂操作技術而造成事故的比例較小,僅占事故總數的64‰;而由于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以及由于未使用或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而造成事故的,占事故總數的682‰;年齡在23~45周歲的人居多,約占全部事故的70%以上。

2、從發生事故的客體分析

主要是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安全經費投入不足,安全檢查及隱患整改流于形式,勞動組織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現場缺乏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與生產秩序。

3、從發生事故的結果分析

凡作業離地面越高,沖擊力越大,傷害程度也越大。

4、從發生事故的部位分析

高處墜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裝登高架設作業過程中與腳手架、吊籃處、使用梯子登高作業時以及懸空高處作業時發生;其次是在“四口五臨邊”處,輕型屋面處墜落;還有在拆除工程時和其他作業時發生墜落事故。

三、高處墜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故的原因都可從人、物、方法、管理、環境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高處墜落事故成因分析也不例外。

1、人的不安全行為:

(1)人作業者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病等妨礙高處作業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業者本身處于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日,反應遲緩,懶于思考,動作失誤增多,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3)作業者生理或心理上過度疲勞,使之注意力分散,反應遲緩,動作失誤或思維判斷失誤增多,導致事故發生。

(4)作業者習慣性違章行為。如酒后作業,乘吊籃上下,或在無可靠防護措施的輕型屋面上行走。

(5)作業者違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如作業者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懸空作業時未系或未正確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掛鉤未掛在牢固的掛鉤地方。

(6)缺乏勞動危險性認識。表現為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在思想上存在各種僥幸和糊涂觀念,如“飛鳥拉糞,哪會落在我頭上”、“常在河邊走,哪會不濕腳”等,都將增加不安全因素,導致事故發生;在行動上表現為坐在欄桿或腳手架上休息、打鬧等。

(7)操作時彎腰、轉身時不慎碰撞桿件等,使身體失去平衡。

(8)走動時不慎踩空或腳底打滑。

2、物的不安全狀態:

(1)“四洞口五臨邊”無防護設施或安全設施不牢固、或已損壞未及時處理。

(2)材料有缺陷。如腳手板有蟲蛀及裂紋,鋼管與扣件不符合要求。

(3)腳手板漏鋪,有探頭板或鋪設不平穩。

(4)腳手架架設不規范。如未設防護欄桿,操作層下面未設安全網。

(5)個人防護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無產品或已老化的產品。

(6)材料堆放過多造成腳手板斷裂、腳手架失穩等。

(7)安全網損壞或間距過大、寬度不足或未設安全網。

(8)安全設施失效或不齊全。如人字梯無防滑、防陷措施,無保險鏈。

(9)屋面坡度超過25°,無防滑措施。

3、方法不合適:

(1)行走或移動不小心,走動時踩空、腳底打滑或被絆倒,跌倒。

(2)用力過猛,身體失去平衡。

(3)登高作業前,未檢查腳踏物是否安全可靠。

4、管理的不到位:

(1)安全教育不到位。如從事高空作業人員未經培訓就上崗,或未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態度教育,使他們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

(2)安全檢查不仔細,流于形式。如腳手架安裝完畢后,未經驗收或草草驗收了事,在使用前未對作業環境進行檢查。

(3)勞動組織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進行高處作業。未根據季節變化,及時調整作息時間。

(4)未按要求配備專職或兼職安全員,或兼職安全員疏于安全管理工作。

(5)安全施工方案不合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腳手架搭設方案指導性不強。

5、環境的不利:

(1)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仍從事露天高空作業。

(2)在照明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從事夜間懸空作業,高空作業等。

四、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對策

1、控制人的因素,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1)禁止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妨礙高處作業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從事高處作業;應當定期給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體格檢查,發現有妨礙高處作業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應當調離崗位。

(2)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不安全行為,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壓力,或調離崗位。

(3)加強對高處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身防護能力,減少作業風險,善于發現身邊的安全隱患,實現“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的目的。

(4)運用行為科學理論對違章行為進行糾正,對遵章守紀行為進行強化,從而提高他們遵章守紀的自覺性。

(5)組織從事高處作業人員對有關規程、標準進行學習。

(6)尋找事故發生規律,做好高處作業人員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日的安全防護工作,必要時將其調離崗位。

(7)領導應當主動關心職工的生活、工作思想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各自的需要,排除干擾安全生產的生理疲勞及心理疲勞因素,特別要做好五種人(不懂技術的粗魯人、盲目蠻干的野蠻人、結婚前后的幸福人、探親歸來的疲勞人,家庭糾紛的煩惱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2、控制物的因素,減少物的不安全狀態

(1)做好“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

(2)根據不同的施工條件設置安全網;安全網必須經過試驗,以100kg重的沙袋從10m高處拋下,沙袋落網后安全網的網繩、邊繩和系繩均不斷,方為合格。

(3)把好材料關,鋼管必須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施工中所搭設的腳手架必須堅固、可靠,滿足相關規定要求。

(4)安全“三寶”必須三證齊全。

3、完善操作方法,防止違章行為

(1)首先應盡量避免采用高處作業,其次對不屬于高處作業的工程,也應注意采取相應的措施。

(2)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按要求戴好安全帽,掛好安全帶。

(3)加強對腳手架搭設方案的審核審批工作和腳手架搭設后的檢查驗收工作。

(4)從事高處作業人員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禁止酒后作業。

(5)從事高處作業人員應注意身體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身體重心超出支承面而發生事故。

4.搞好組織管理,避免違章指揮

(1)完善安全檢查教育制度,嚴格執行高處作業檢查制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堅持做好“四勤”,即勤檢查、勤教育、勤深入作業現場進行指導、勤發動群眾提合理化建議。

(3)堅決不使用有妨礙高處作業的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進行高處作業

(4)應當及時根據季節變化,調整作息時間,防止高處作業人員產生過度生理疲勞。

(5)強化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工作情況與年終考核及年終獎分配聯系在一起,提高他們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

5、嚴禁冒險作業,改良作業環境

(1)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級以上強風天等惡劣天氣從事露天懸空作業;大雨、大雪及六級以上強風天氣過后,應當對腳手架進行認真檢查和加固,確定安全后方可作業。

(2)若需在腳手架上進行撬、撥、推拉、沖擊等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應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

(3)夜間施工,照明光線不足,不得從事高處作業。

篇3:煤礦瓦斯事故原因分析預防對策

摘?要

煤礦瓦斯是煤礦采掘空間及圍巖內有害氣體的總稱,其主要成分為甲烷。長期以來,煤礦瓦斯是煤礦井下事故的主要隱患,至今也不能達到完全杜絕瓦斯事故的目的。煤礦瓦斯事故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瓦斯燃燒、瓦斯爆炸、瓦斯噴出、瓦斯窒息及瓦斯突出。瓦斯局部積聚是瓦斯窒息和瓦斯爆炸的主要條件,煤巖層內賦存有大量高壓瓦斯是發生瓦斯噴出和煤與瓦斯突出事故主要條件。

礦井瓦斯事故頻繁發生是我國煤礦生產中常見的災害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且嚴重摧毀井巷設施,中斷生產,甚至引起煤塵爆炸、礦井火災、井巷垮塌等,二次事故。據統計每年的事故統計中來看,煤礦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絕大多數是由于瓦斯爆炸,約占特大事故總數的71%左右,為此,瓦斯事故稱為煤礦災害頭號殺手。為了探求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機理,分析煤礦瓦斯事故發生的原因,提出預防對策,以指導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預防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從而改善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保障廣大煤礦職工的人身安全。

關鍵詞:煤礦瓦斯事故,原因,預防對策,安全監管1緒論

1.1研究背景

安全是人類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國家財產的基本保障,可以說,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志。做好煤礦生產安全管理工作,預防和控制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在確保煤礦礦工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尋求煤炭工業的發展,是煤炭工業發展的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煤炭是靠井下開采的。按照聯合國有關機構幫助中國國土資源部按照聯合國資源分類方案制訂“資源及固體燃料和礦產分類方案”,我國的煤炭儲量約為1100億噸左右,居世界第三位。我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煤炭能源約占70%以上,因此,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地位將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不會改變。煤礦生產與其他行業相比其工作場所處于井下深處有限的空間,環境條件惡劣、多變,隨著開采過程不斷移動,采煤環境不斷改變和惡化,礦井環境條件惡劣、多變的固有屬性是引起煤礦瓦斯事故多發的潛在危險因素。僅就國有重點煤礦來看,具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占89.5%,高瓦斯與瓦斯突出礦井占49.2%,給改善安全環境帶來更大的困難,從而導致安全工作的惡性循環。同時,企業內部管理失誤、國家監管力度不足和國家政策扶持不足也是導致煤礦瓦斯事故的原因。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煤炭生產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己經在煤礦生產安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實現了對煤礦瓦斯事故的有效控制,煤炭工業成為這些國家中最安全的行業之一。相比之下,我國的煤礦生產安全工作成效不甚理想,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十分嚴峻,煤礦瓦斯事故頻繁發生,雖然我國政府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強了煤礦安全生產的科技攻關力度,提高了煤礦機械化開采水平,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了大量的煤礦生產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了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以及加大對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力度等等,然而成效并不明顯,煤礦瓦斯事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煤礦瓦斯事故依然不斷發生。

因此,煤礦瓦斯事故問題現己成為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切實做好煤礦生產安全工作,有效預防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對于保障廣大煤礦職工的人身安全,保證煤炭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及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2研究問題的提出

我國煤礦瓦斯事故之所以頻繁發生,究其原因在于人們對煤礦瓦斯事故發生的原因缺乏清晰和明確的認識,缺乏全面的、系統的、整體宏觀的分析,因而不能找出導致煤礦瓦斯事故的根本原因,從而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對策來預防和控制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

我國的礦山安全生產出現如此嚴峻的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2.1技術原因

一些煤礦企業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礦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風系統不完善,通風系統紊亂,采用落后的采煤生產工藝此外,作業規程編制不符合實際,針對性不強,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隱患。礦山是采礦工業的主體,是直接從事有益礦物開采的工作地,是采掘工業企業。礦山直接面對大自然,向地球挑戰,索取人類財富,所以,采礦工業和其他工業相比,有其固有的艱巨性和特殊性。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瓦斯煤塵爆炸、火災、煤與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等多種災害事故時有發生,絕大多數是由于瓦斯事故造成的。

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較其他工業部門就更為艱巨和復雜,并且隨著采礦工業向深度和廣度的開展,瓦斯治理工作的技術難度也將越來越大。企業為降低成本,在瓦斯治理方面,不投入新的檢測設備,不采用技術、瓦斯治理資金缺陷,管理不到位加上科技水平和技術裝備條件限制,因此,要搞好礦山的安全工作,首先從上述瓦斯治理災害上搞好技術防范措施。

1.2.2管理原因

煤礦企業對瓦斯管理出現嘛屁思想,引不起重視不重視,尤其是一些小煤礦低瓦斯礦井,瓦斯治理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還投入大量資金,安全管理方式滯后,“三違”現象時有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與安全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直接關系,對瓦斯的管理很多情況下往往是靠人的主觀和經驗。隨著煤礦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瓦斯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多變,再加上這種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人的經驗、知識和責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斯事故多發的原因之。

企業是以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標的,煤礦職工的生活都很難維持的情況下,許多煤礦企業降低了安全投入,安全欠賬較多。許多礦存在不同程度的通風系統及配套設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監測系統不完善和設備設施老化等問題。這就決定了企業不可能很自覺的做到各個方面的安全技術保障及管理措施,許多事故分析發現,違章操作或管理不當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視,最終釀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職工的安全意識對于煤礦的長期安全生產非常重要。

目前我國煤礦瓦斯事故總量居呈下降趨勢,但重特大災害事故頻頻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技術上的原因,也有管理和政策上的原因;既存在與災害事故發生的直接相關的因素,深入分析煤礦瓦斯事故頻發的深層次原因及問題。提出煤礦瓦斯防治的國家保障性措施和政策建議。

2煤礦瓦斯事故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

2.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2.1.1瓦斯爆炸的條件

瓦斯爆炸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瓦斯濃度在爆炸界限內,一般為5%~16%;二是有足夠能量的點火源;三是混合氣體中的氧氣濃度不低于12%。三個條件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均不能發生瓦斯爆炸。

2.1.2瓦斯爆炸事故特點

根據多年對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統計分析,可以發現有如下一些特點:①瓦斯爆炸多為大事故;②事故地點多發生在采煤與掘進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壞波及范圍大;④多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均有發生;⑥瓦斯爆炸多發生在鄉鎮煤礦;⑦基建、技改礦井和轉制礦井瓦斯爆炸事故多發。

2.1.3事故原因

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與許多因素有關,但總的來說,主要與自然因素、安全技術手段、安全裝備水平、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等有關,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

?(1)煤礦開采條件差

我國煤礦井下開采條件普遍較差。

?(2)瓦斯積聚的存在

瓦斯濃度超積聚形成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控制瓦斯積聚主要是加強瓦斯管理,加強瓦斯監測監控、堅持瓦斯巡檢制度,發現瓦斯超限及時匯報處理,引起瓦斯爆炸的瓦斯濃度是有范圍的,凡是濃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的瓦斯混合物與點火源接觸時都不會引起火焰自行傳播。為促使煤炭工業的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國家應制定相關標準和政策,提高煤礦有安全保障的生產能力,限制、淘汰落后的生產力。但主要有通風系統不合理和局部通風管理不完善是瓦斯積聚的主要原因.

?(3)引爆火源的存在

火源是引起礦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必備條件之一。火源可以分為爆破火花、電氣火花、摩擦撞擊火花、靜電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電器設備產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因此嚴格放炮管理、杜絕電氣失爆、杜絕明火、摩擦撞擊火花及煤炭自燃產生,井下作業必須穿純棉工作服嚴禁穿化纖衣服以免產生靜電。發生瓦斯爆炸其火源必須要達到足夠的能量,即溫度一般不低于650℃、能量一般大于0.28mJ和持續時間大于爆炸感應期。這個條件通常很容易滿足的。在煤礦開采中,對一些不可避免的火源要采取措施,使其成為不能滿足點燃瓦斯的點火源。

(4)氧氣的濃度

氧氣的濃度必須達到12%以上,否則井下瓦斯爆炸反應不能夠持續進行。在井下的封閉區域、采空區內及其它裂隙處由于有氧氣消耗或沒有供氧,可能會出現氧濃度低于12%的可能性外,其它巷道和工作面等一般氧氣濃度都會高于12%。

?(5)裝備不足、管理不落實

礦井安全裝備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方針未得到完全落實。有的礦井沒有安裝瓦斯監控系統或運行不正常,如2005年發生的41起特大瓦斯事故中,有的礦井雖安裝有監控系統,但因傳感器數量不足、安裝位置不對、線路存在故障、顯示器不顯示數據等問題。此外鄉鎮煤礦發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沒有裝備瓦斯抽放系統或抽放系統不能有效運行,監控系統也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不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6)企業技術管理薄弱

?安全投入對搞好煤礦安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前幾年,由于煤礦的經濟效益不好,煤礦企業降低了安全投入,安全欠賬較多等問。一些煤礦企業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礦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風系統不完善,此外,作業規程編制不符合實際,針對性不強,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隱患。

2.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術措施

從瓦斯爆炸條件看,氧氣的濃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但在煤礦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氣濃度低于12%的情況。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體現在兩個方面:嚴格控制礦井各區域的瓦斯濃度、杜絕火源和演習預案。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為預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預防爆炸主要有:優化通風網絡及通風系統,防治瓦斯積聚,進行瓦斯抽放,加強瓦斯濃度和火源監測,防止點火源的出現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裝置將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

通風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風安全技術管理是防治煤礦主要事故的先決條件和關鍵環節。因此,所有礦井都必須要建立安全可靠的、獨立的礦井通風系統。建立合理的通風系統,能夠保證井下所有工作地點有足夠多的風量將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時沖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集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2.2.1煤礦瓦斯抽放技術

(1)我國國有煤礦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礦井占總礦井數的46%。瓦斯抽放是減少礦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時也是開發利用瓦斯能源、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手段。

(2)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決長鉆孔定向鉆進技術,包括測斜、糾偏技術;提高單一低透氣性煤層的抽放率;研制鉆進能力更強的鉆機具;完善和提高擴孔技術、排渣技術、造穴技術和封孔技術;開發新的瓦斯抽放技術及設備。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層抽放、鄰近層抽放和采空區抽放等;抽放工藝有順層長鉆孔、大直徑鉆孔、地面鉆孔、頂板巖石和巷道鉆孔等。并研制出與之相配套的強力鉆機及配套機具,如MK型長鉆孔鉆機和ZSM順層強力鉆機等[7]。此外已研制出多種抽放泵及配套的監控系統和儀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狀適用技術,解決低滲煤層瓦斯治理問題,提高抽采率。

(5)煤礦瓦斯治理也應該與煤層氣產業化緊密結合起來。

2.2.2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監測技術

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的實時自動監測對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當發現瓦斯異常或有火源產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我國目前開發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號的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以及各類檢測傳感器、報警儀和斷電儀。已有多個礦井安裝了礦井安全綜合監控系統,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礦井環境和工況參數實時監控;②主要通風機在線監測;③巷道火災實時監測;④礦井瓦斯抽放實時監測;⑤沖擊地壓實時監測;⑥煤與瓦斯突出實時監測;⑦煤層自然發火實時監測;⑧瓦斯爆炸或燃燒實時監測;⑨礦井電網監測等多種功能。監控系統的安裝極大地提高了煤礦的安全管理自動化水平,防止了許多事故的發生。

2.2.3優化通風網絡及通風系統

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災害擴大的重要措施,為此,瓦斯防治工程與采掘工程,必須同時設計,超前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2.2.4隔爆措施

礦井隔爆抑爆裝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當瓦斯爆炸發生后,依靠預先設置的裝置可以阻止爆炸的傳播,限制火焰的傳播范圍,主要有被動式隔爆棚和自動抑爆裝置。

2.3煤(巖)與瓦斯突出及其預防

2.3.1突出概述

煤礦地下采掘過程中,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幾秒到幾分鐘),從煤、巖層內以極快的速度向采掘空間內噴出煤(巖)和瓦斯的現象,稱為煤與瓦斯突出[9]。它是另一類型的瓦斯特殊涌出,也是煤礦地下開采過程中的一種動力現象。它所產生的高速瓦斯流能夠摧毀巷道設施,破壞通風系統,甚至造成風流逆轉;噴出的瓦斯由幾百到幾萬立方米,能使巷道充滿瓦斯,造成人員窒息,引起瓦斯燃燒或爆炸;噴出的煤、巖由幾千噸到萬噸以上,能夠造成煤流埋人;猛烈的動力效應可能導致冒頂和火災事故的發生。

2.3.2突出的外部特征

突出的外部特征是:(1)突出的煤、巖在高壓氣流搬運過程中,呈現分選性堆積,即近處塊度大,遠處粒度小,堆積坡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2)突出過程中煤巖進一步粉碎,產生極細的粉塵,有時突出的堆積物好似風力填充一樣密實;(3)突出空洞口小肚大,其軸線往往沿著煤層傾斜向上延伸,或與傾向線成不大的夾角;(4)突出的相對瓦斯涌出量可以大于煤層的瓦斯含量。

2.3.3突出的機理

突出的機理是關于解釋突出的原因和過程的理論。突出是十分復雜的自然現象,它的機理還沒有統一的見解,假說很多,目前多數人認為,突出是地壓、瓦斯、煤的力學性質和重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2.3.4突出的一般規律

(1)突出多發生在一定的采深以后;

(2)突出多發生在地質構造帶、應力集中區;

(3)突出的強度和次數,與煤層厚度、傾角、硬度、透氣性等有關;

(4)突出與瓦斯關系,瓦斯壓力小含量低,可能發生突出;

(5)突出大多發生在落煤、放炮工序;

(6)突出前有預兆。?

2.3.5預防煤與瓦斯突出的主要技術措施

防突措施分為區域性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

(1)區域性防突措施

區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開采保護層和預抽瓦斯兩種。開采保護層是預防突出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

1)開采保護層

在突出礦井中,預先開采的、并能使其他相鄰的有突出危險的煤層受到采動影響而減少或喪失突出危險的煤層稱為保護層,后開采的煤層稱為被保護層。保護層開采后,由于采空區的頂底板巖石冒落,移動,引起的開采煤層周圍應力的重新分布,采空區上、下形成應力降低區,在這個區域內的開采煤層地壓減少,彈性潛能緩慢釋放;煤層膨脹變形,形成裂隙與孔道,透氣性增加;煤層瓦斯涌出后,煤的強度增加。

2)預抽煤層瓦斯

對于無保護層或單一突出危險煤層的礦井,可以采用預抽煤層瓦斯作為區域性防突措施。這種措施的實質是,通過一定時間的預先抽放瓦斯,降低突出危險煤層的瓦斯壓力和瓦斯含量,并由此引起煤層收縮變形、地應力下降、煤層透氣系數增加和煤的強度提高等效應,使被抽放瓦斯的煤體喪失或減弱突出危險性。

(2)局部防突措施

大型突出往往發生于石門揭開突出危險煤層時。所以石門揭開突出危險煤層,以及有突出傾向的建設礦井或突出礦井開拓新水平時,井巷揭開所有這類煤層都必須采取防止突出的措施,并制定專門設計。

局部防突措施主要有以下8種:①松動爆破;②鉆孔排放瓦斯;③水力沖孔;④超前鉆孔;⑤金屬骨架;⑥超前支架;⑦卸壓槽;⑧震動放炮。

(3)瓦斯賦存、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等災害受地質條件控制,80%以上的動力災害發生在地質構造破壞帶,但多數構造帶并不發生動力災害。地質構造對災害的控制機理和規律尚不能認識,只停留在“假說”階段。雖然我國曾做過一系列研究,對認清突出機理起了推動作用,但是對機理的研究是零星開展的,缺乏系統的、有一定力度的支持,帶來了煤礦自上而下的急功近利思想,引起采掘失調、采抽失調,這是許多瓦斯發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