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事故分析安全培訓辦法

煤礦事故分析安全培訓辦法

2024-07-17 閱讀 8079

1從煤礦事故原因看安全培訓的必要性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煤炭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煤礦事故也遙遙領先。2004年煤礦事故造成6000多人死亡。2005年第一季度全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達到1113人,同比上升20.8%。20**-2004年10月間,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的150倍。煤礦各類事故接連發生,死傷慘狀,給家庭、煤礦帶來沉痛災難,使國家、社會產生巨大損失。綜合相關資料,分析煤礦事故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地質條件復雜多樣,井下生產環境不佳,未知因素較多,水、火、瓦斯、煤塵、頂板、沖擊地壓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生產過程。

(2)經營領導者法制意識差。①安全生產的法制建設不完善與宣傳貫徹不到位;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等現象嚴重,瀆職、違法分子不能嚴懲,或懲處力度不夠;③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有地方保護主義意識,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傾向;④非法小煤礦噸煤成本低、利潤高,礦主們尋求保護傘,拉攏腐蝕監管人員,不投入安全設施,進行應付性安全管理,為事故發生埋下隱患。

(3)技術人員短缺和管理力量不強。①從事煤礦生產管理和技術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大中專畢業生較少,存在人才斷層;②出現管理不對癥且不到位的情況;③科學探測和創新性開采技術投入小,對煤礦的很多地質因素、煤層的內在結構等只是膚淺的認識,不能正確判斷臨界值,常采用較大的安全系數,它反過來又導致人們產生違規一點也不會出事的錯誤認識,繼而使各階層人員產生惰性,不重視觀測實際情況的變化。惡性循環,對變化的情況沒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導致出事。

(4)煤礦從業人員素質不高。①來源方面,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低。有很多是初中生、小學生,相當一部分是全民合同工、集體合同工、農民勞務工。如鄭州煤業集團大平礦4000人中有95%為農民合同工。②安全意識差。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生產技能普遍偏低,來煤礦前,沒受過系統的安全技能訓練。很多人認為:“當煤礦工人不需要很多知識和掌握高深的技術,只要身體好、有勞力就行”這一觀念影響幾代人,工作中習慣于湊合、應付。客觀上先天不足,主觀上認為按照安全規程措施去施工,既麻煩,又多出力,不多掙錢,對工作現場明明存在的隱患,大家也都不去過問和交涉,你能湊合我也能湊合,結果為事故發生埋下定時炸彈。在以前采掘速度慢,事故發生也緩慢,損失小;現在采掘速度快,事故征兆瞬間顯現,要求礦工均有較多的安全知識。③不重視人的價值。小煤礦業主用低廉價格雇用勞動力,簽定萬元一條人命的合同,不重視安全建設。業主不重視,短期行為,工人來源雜,自身不覺悟,不按規程操作,更不能發現問題隱患,出現事故征兆又束手無策,最后釀成了許多不該發生的悲劇。

綜述,4方面原因中有3點是人在起主導作用。安全工程專家海因里希在對大量傷亡事故誘因進行分析、對比后,得出結論是“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規范行為造成的”。可見,控制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的關鍵是人,必須對領導決策層、技術管理層、基礎操作層等不同層次的人進行安全培訓。

2應試教育式培訓方法的弊端

煤炭行業較早就認識到了安全培訓的重要性。成立培訓中心,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如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材,統一考核發證,進行系統化教育。動機較好,效果不佳。學的人感到近期無用,不去學,有時學不懂;感染到教的人沒興趣教,教師成了在書上劃道道提供考試重點的人。受訓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培訓人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講課,成了形式上的培訓;培訓條件較好的培訓中心,應用電教設備,改變講課方式,新穎一些,但講課內容,學習要求等變化不大。

總之,培訓沒從根本上解決用安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杜絕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目的。通過分析學苗、教師、教材。可以認為目前培訓的弊端主要是教學無針對性,體現不出教學的雙邊活動。現行的培訓教材內容過于系統,且興趣性不強,缺乏針對性;教師的授課經驗,實際生產知識、語言表達方式、講課形式等不適合學苗的特殊要求;在職學員特點是,想學,但一次別學太多,多了記不住,只想學馬上能用的,危害再大,離自己較遠的也不想去學,成年的在職學員,資格老,事務多,聽課間斷不連續,想聽后面課時又跟不上,學員基礎不同、又新產生學習進度的差別,便形成了難學不學,學不會更不學的惡性循環,形成教師和學員都難以繼續教與學,都無可奈何的局面,最終導致培訓效果不佳。

3多媒體課件的網絡化培訓

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采用圖1所示的“煤礦安全生產培訓系統”,有針對性地靈活的進行網絡培訓方式較好。通過組庫,建站,討論,嚴考等環節實施。其中資源庫建設最關鍵。

3.1國家要投大氣力建設與維護資源庫

按培訓對象層次,學習、考試、案例、法規角度,事故發生種類等方面組合編制出精煉的單元小課件,它們構成系統的資源數據庫和索引庫。同時,在使用中建立學員檔案、教師資質、網管員信息等用戶庫。

建庫原則:

(1)因材施教,針對領導決策層,技術管理層和基礎操作層的各層次編制相應課件。如領導層側重法規和執法方面;管理技術層側重制度監管和技術研究等;基礎操作層側重各工種工序和操作規程等。按層次編寫教材課件,按層次采用不同的教學設施,按層次變換教學方法,按層次區別考核辦法。實現領導要嚴執法,帶好隊;中層要業務硬,管好事;基層要素質高,干好活。每個人都自覺以主人公的態度想事做事,真正理解“條條規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驗證”的含義,每人定位不同但都有責任感,都能各負其責,各盡其職,都能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全方位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2)培訓內容模塊化。在劃分水、電、瓦斯、煤塵、頂板、沖擊地壓、建設和生產技術等大類的基礎上細分為小類、小的章節。形成短小精悍的多媒體課件,采用一個課件一個故事,教給一個技術,一個方法等方式去編制,要像小品與評書一樣吸引人,中央電視臺flash小品集很好,短小的課件易于網上引用與鏈接。

(3)案例式教學的課件,增強興趣性。案例既可以消除學員對學習理論知識的畏難情緒,又可以盡快使其進入到學習角色,把已有的對安全知識模糊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高各層次人員安全生產的自覺性。

(4)適當的作業思考題,課件要引人深思,看后能引起人們回味與思考。

(5)從撰寫腳本、到制作動畫教材等都要有代表性,具指導意義,有助于提高業務水平。

(6)要貼近實際,發動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干部,專兼職教師、工人技師共同參與編制,把他們職業經歷、社會經歷、豐富的實踐經驗編入課件庫中,讓學員看到學習的內容像身臨其境一樣有感觸,從而使其主動學習,自己搞好安全生產。

3.2建立各層次的應用網站

(1)強大的信息網檢索系統,用到相應知識時能馬上找到且提供有針對性地解決辦法。

(2)對不具備聯網條件的地域,把課件資源庫制成系列的VCD光盤,利用電視學習。

3.3采用隨心所欲地研討式教學

利用網絡化普及快的特點,采用不受時間限制,不受地域場地限制,不受教師水平限制,不受開班人員多少限制,不受學苗參差不齊的限制,分散的網上學習與集中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網上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可以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學習。討論時采用開放、互動的方式每個人充分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暢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大家一起探討,與學友分享收獲,聽取別人的經驗和體會,在研討中思想撞擊、見仁見智、各有啟迪,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從而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3.4采用教考分離的網絡管理體系

進行科學嚴格公正的網絡考試,可全面地考察學員的知識,也能有效地防止個別考生與教師的作弊行為,學員會產生必須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自覺刻苦學習。建立學員檔案庫,學員獲得幾次考核成績后發上崗證,晉級證,工資調整加薪證等。考核成績,領導層要與職務升降掛鉤,管理技術層與職稱掛鉤,煤礦工人一線層與辭退掛鉤等。教師和網管員檔案可以實現對他們的有效管理,明確職責,愛崗敬業,全身心地服務于煤礦生產,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總之,《煤礦安全生產培訓系統》的實施能快速、高效、公正地統一到培訓的正確軌道上來,使學員、教師、網管員都能各自產生動力全方位協調工作。初期投資較大但整體看節省人力物力等資金,既能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大幅度降低事故的產生,又能提高整體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篇2:X煤礦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1、設備所帶安全設施及保護裝置,不得任意拆除不用,如發現一次者,按機電事故處理。

2、機電設備發生事故后,要及時組織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分析追查(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得不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教訓不吸取不放過)。

3、各隊發生機電設備一般事故后,各隊組織追查分析,并將分析報告及處理意見上報機電科。

4、發生重大機電事故由機電科、安檢科參加追查。發生特大機電事故,由機電礦長、機電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分析追查提出整改和處理意見以及事故分析報告。

5、因其它災害事故造成的機電設備損壞,不得作為機電事故處理。

6、機電事故報告必須按照《設備管理規程》如實上報。

篇3:某煤礦防治水安全事故分析制度

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及公司有關細則、規定,對違反規程及條例造成事故的,追究責任人責任,構成刑事責任的移交執法機關處理。

2、因對礦井生產及礦井水文地質情況了解不夠,提供水文地質資料不及時,造成水害事故的,追究責任人相關責任。

3、對可能發生突水的區段,未及時向領導提出處理意見,造成水害事故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責任人一定的處罰。

4、未及時編制防探水預報通知及其它專門防治水工程設計,造成水害事故的,扣除責任人當月工資的50%。

5、對管轄內所提資料的可靠性及因處理失誤而造成的事故負責。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