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傷亡事故報告制度范本

傷亡事故報告制度范本

2024-07-17 閱讀 6901

為了便于有關部門及時掌握事故情況并進行事故救援或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的安排,企業要依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對所發生的工傷事故進行及時的報告。

一、輕傷事故的報告

在只有輕傷事故發生的情況下,負傷者或事故現場人員,應當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車間主任(工段長),由車間主任(工段長)在事故當日內上報企業負責人和企業安全技術管理部門。所在車間的領導必須會同其基層生產班組、車間、分廠的領導及安全員,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處理意見和擬訂的改進措施報送廠長、企業安全技術管理部門和企業工會。同時,要填寫《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送交企業安全技術管理部門,以便其統計和存檔。休工三日以上的輕傷事故應列入《職工傷亡事故月報表》,按月向企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報告。

二、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報告程序

重傷事故、死亡事故或重大死亡事故發生后,負傷人員或事故目擊者應立即向班組長及車間領導報告。

車間負責人接到事故通知后要立即報告企業負責人、企業安全技術管理部門和企業工會。

企業負責人必須在24小時內用電話、電報、電傳等方式快速將事故報告企業主管部門、企業所在地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公安部門、人民檢察院和工會組織。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事故發生時間、事故地點、傷亡情況、事故簡要經過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等。

企業主管部門和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報告后,應立即按系統逐級上報。死亡事故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企業主管部門和安全監察部門,重大死亡事故要在24小時內報至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勞動安全監察部門。

至于特別重大事故的報告,由于它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極為嚴重,社會影響極為惡劣,國務院在19*3月29日頒布了《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國務院34號令)。其中第二章第七條至第十一條和第十五條明確規定了報告程序與要求。

企業在對傷亡事故進行報告時,應做到報告內容詳盡、報告時間迅速和報告程序正確。

企業發生傷亡事故,如有隱瞞、虛報或者故意延遲不報者,除責成補報外,還要對責任者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篇2: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范本

為了貫徹安全生產法關于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等規定。遵照國家《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493號)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安監總局令21號)的有關規定,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應立即組織人員,對受傷者進行及時的醫療救治。并做好相應工作。

2單位負責人接到重傷事故以上報告后,應當立即將事故概況(包括事故時間、地點、傷亡情況,簡要經過和已經采取的措施)于1小時內報告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3、傷亡事故發生后應及時采取措施保護現場,任何人員不得擅自移動或者取走現場物件;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確需移動現場部份物件時,必需采取設置標志、繪制現場圖等保護措施。

4、輕傷事故由本單位負責人組織調查,查清事故原因,確定事故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并書面報送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5、重傷事故如果縣安監部門委托企業調查處理的,由單位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參加事故調查,確定事故責任,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整改防范措施,及時監督檢查執行并書面上報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6、傷亡事故發生后,單位要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組調查,對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整改防范措施,由本單位組織落實整改。

7、傷亡事故的處理,必須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執行,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得不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全體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篇3:傷亡事故報告處理制度范本

一、發生傷亡事故,應當立即逐級上報,保護好事故現場并及時對傷亡人員進行搶救。

二、輕、重傷事故,礦山應立即組織工會、生產、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并將調查處理結果上報行業主管部門。

三、重大事故,事故發生單位必須以最快方式將事故的簡要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和事故發生地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時有關部門報告。

四、發生事故的單位,必須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并及時開展現場安全教育。

五、對事故隱瞞不報或長期拖延處理、弄虛作假的要追究法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