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電事故分析追查制度范本

機電事故分析追查制度范本

2024-07-17 閱讀 2388

1.據《煤炭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程》以及《石橋煤業機電設備管理辦法》的規定,為加強我礦機電、運輸事故管理,保證機電、運輸系統安全、正常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2.凡礦屬各單位,在生產、施工過程中發生的機電、運輸設備事故,應按本辦法有關規定進行登記、調查、分析、處理、統計和報告。因機電、運輸事故,造成人身傷亡時,應按有關規定處理、上報,因其它災害事故造成的機電、運輸設備損壞,不作為機電、運輸事故統計。

3.機電、運輸事故按其影響生產、施工的時間,造成損失的程度和性質,分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種。

(1)國產設備機電事故類別的劃分:

第一:一般事故(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般事故)

A、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價值在0.1—2萬元者。

B、地面工廠造成車間供電中斷1—4小時者。

C、3千伏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者。

D、壓風機風缸、風包及風管爆炸或風缸搗毀,膠帶、電纜或電氣設備著火等惡性事故,造成經濟損失不到或達到一般事故程度者。

第二:重大事故(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重大事故)

A、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50-100萬元者。

B、主排水泵停泵,造成泵房進水或淹泵者。

C、全礦井停電10分鐘以上者,工廠全廠停電30分鐘至2天者,影響全礦生產16-32小時者。

D、皮帶、電纜或電氣設備著火,3千伏級及以上變配電設備誤停、送電,壓風機風缸、風包及風管爆炸或風缸搗毀,造成經濟損失超過一般事故程度者。

E、主扇風機及分區扇風機停風時間超過20分鐘及以上者。

第三:特大事故(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特大事故)

A、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超過100萬元者。

B、因機電、運輸事故引起的淹井、著火、瓦斯爆炸、停電造成全礦停止生產32小時以上者。

C、地面工廠車間供電中斷7天以上或全廠中斷供電2天以上者。

D、主扇風機和分區扇風機停止供風30分鐘以上者。

(2)進口設備機電事故類別的劃分:

第一:一般事故: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5—50萬元者。

第二:重大事故: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50-100萬元者。

第三:特大事故:造成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100萬元以上者。

4.機電運輸事故發生后,除積極組織搶修外,應由現場負責人向生產辦機電組、調度室、駐礦安檢處匯報。

5、機電事故追查:2小時以下事故由隊內組織追查,事故報告隊內留存,已備檢查。2~4小時事故由生產辦機電組組織追查,事故報告報處領導審核批準后,生產班機電組留存。4小時以上機電事故由機電礦長組織追查,事故報告報礦領導審核批準后,生產辦機電組留存。下發事故單位。

6、事故追查參加單位:一般事故由生產指揮中心組織,駐礦安檢處、生產辦機電組、事故單位參加;重大機電運輸事故由機電礦長、機電副總組織,駐礦安檢處、生產辦機電組、事故單位參加;特大機電運輸事故及由此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由神東公司機電動力部門和安檢局組織有關單位進行分析、追查、處理,結果上報公司,下發事故單位。

7.事故現場人員必須如實反映事故經過,不得偽造事故現場、隱瞞編造事故情節。

8.對事故的追查必須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不明確不放過;對責任者未經處理和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9.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根據責任大小、情節輕重和造成的后果,給予通報批評、罰款、行政處分,以至追究刑事責任。

10.罰款處罰標準:一般機電運輸事故,酌情罰事故單位100—1000元,罰事故單位領導100—500元,罰事故直接責任人100—500元;重大機電運輸事故,酌情罰事故單位500—10000元,罰事故單位領導200—1000元,罰事故直接責任人500—1000元;特大機電運輸事故的處罰,根據直接經濟損失按照事故追查結果,由公司機電動力部門決定。對于不如實反映事故經過,偽造事故現場、隱瞞編造事故情節者,要加倍處罰。

11.發生事故后,要將事故情況及時在調度會上通報,以便其它單位共同接受教訓。

12.機電運輸事故統計指標說明:

⑴設備故障停機率動性=設備故障停機時間/(運轉時間+故障停運時間)×100%(時間單位均為臺時)

⑵影響產量=單位時間平均實際產量×?影響時間

⑶直接損失價值:即修復損壞設備耗用的人工、材料及配件費用,或重置設備價格。

⑷設備事故率=設備事故影響當期產量/當期計劃產量×100%?

⑸主要設備事故頻率=主要生產設備全年發生事故次數/全年主要生產設備開動臺班數。

篇2:車輛事故匯報追查制度

(一)、事故匯報及追查

1.跟班副隊長是區隊現場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發生安全、機電、工程質量等事故后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和區隊值班領導匯報。

2.調度室電話為:?

隊部電話:8229605?8229828?8229837

3.?匯報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責任人、事故經過、人員受傷情況、損失程度等。

4.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立即報礦安全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追查。

5.對于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在2500元以下以及的事故,車隊負責組織追查,將處理結果報礦領導。

6.對于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在2500元以上以及或造成人員受傷的事故,應報礦機電信息中心、安管辦,組織追查。

7.堅持一事一分析的制度。事故發生后,跟班隊領導在班后及時組織事故有關人員進行追查。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事故發生后是否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了解后做出處理意見,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8.建立事故追查記錄,對事故的分析情況,事故起因、經過、采取的相應措施、處理意見及參加分析的人員等要做詳細記錄,組織工人學習典型事故案例,共同吸取事故教訓。

9.對大小事故的追查分析要做到“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得到處理不放過。

(二)、車輛損壞、事故的劃分

1.車輛損壞是指駕車人因駕駛過錯或意外原因造成對車輛損壞,直接修復費用在2000元以下的事件。司機在井上、下肇事后,必須立即匯報調度指揮中心,如不匯報,每次處罰200元,同時對于造成的經濟損失按原處罰加倍。

2.車輛事故是指駕車人因駕駛過錯或意外原因造成對車輛自身損壞,直接修復費用在2000元以上或對第三者及本人造成人身傷害、傷亡、物件損壞、損毀的事件。

(三)、處理辦法

1.事故處罰按責任大小和直接經濟損失多少,進行賠償。

標準是:直接損失在2000元以下,賠償100%;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以上,2000元以上部分承擔50%,上線不超過5000元。外委隊司機或雇傭司機,直接經濟損失由所雇傭單位落實全額賠償。

2.所有駕駛員駕駛我礦生產用車造成事故的駕駛員每次罰款500元。

3.由礦主管部門、安管辦、車隊及責任人共同召開追查會。對一年內有肇事的駕駛員,在當年年度內,取消評先、評優等獎勵資格。

4.車輛損壞的鑒定由礦機電信息中心、車隊及維修廠家共同鑒定并定價。

5.對于輪胎的損壞按第1條執行(不包括非人為損壞)。

篇3:瓦斯超限事故追查處理制度

為進一步強化現場瓦斯管理,嚴格瓦斯超限追查處理制度,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和減少瓦斯超限次數,經礦研究決定,對瓦斯超限追查處理做如下規定:

一、凡是瓦斯超限,必須按事故進行分析追查,制訂防范措施,對責任單位和負責者進行處理,追查處理結果,由事故單位負責以書面材料報送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和通風科。

二、因管理不善,無計劃停電停風,設備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計劃外瓦斯超限,起濃度達到1.5%以下者,由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主持,礦調度室、通風科和有關人員參加,進行追查處理。濃度在1.5%以上者(含1.5),由安全副礦長主持,礦相關領導、駐礦安監站長、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礦調度室、通風科及有關人員參加,進行追查處理。

三、生產過程中由于放炮、割煤造成瓦斯超限,起濃度達到1.5%以上(含1.5%)者,由駐礦安監站長主持,有礦長、生產副礦長、安全副礦長、礦總工程師、通風副總、礦調度室、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通風科及有關科室和有關人員參加追查處理,制訂防范措施。濃度在1.5%以下者有礦總工程師主持,安監(檢)部門及有關人員參加,分析追查處理,制訂防范措施。

四、有計劃的停電、停風或采取釋放瓦斯措施等造成的瓦斯超限和有關監測系統檢測的瓦斯異常信息及瓦斯濃度值不超過1.5%,持續時間不超過3分鐘的,均不做為瓦斯超限事故處理,計劃停電停風工作必須提前制訂安全措施和瓦斯放措施,排放結束后,分別向公司生產、安全、通風和調度匯報。

五、凡發生在計劃外瓦斯超限,或生產中瓦斯濃度在1.5%以上(含1.5%)的,每次對責任罰款1000元,并對責任者按責任大小分別處以罰款和行政處分。生產過程中的瓦斯超限濃度在1.5%以下的,由礦進行追查處理,追查結果報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六、為避免因風量不足導致的瓦斯超限,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以風定產原則,根據風量合理安排,采、掘工作面個數和產量,配足采掘工作面風量。每個月必須按照平朔公司風量計算細則,對采區風量和主扇實際供風能力進行一次核算,核算結果,作為月報,報送公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七、加強瓦斯超限統計分析和重點瓦斯工作面的排查工作。把當月瓦斯超限記錄和下月重點瓦斯工作面名稱上報公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八、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以前公司下發的有關文件、管理制度等,凡與本規定不符或抵觸的,一律按本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