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追查分析統計報告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及煤礦安全監察局有關職工傷亡事故報告、處理、統計的法規,加強事故管理,及時準確報告、處理、統計處發生的傷亡事故,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并接受事故教訓,杜絕類似事故的發生,結合我項目部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的報告
1、報告的程序和要求
(1)項目部上下所有工作區域在勞動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現場的區(隊)長、班(組)長及崗位工必須立即向項目部值班領導、調度室、安監站匯報。
(2)項目部值班領導、調度室、安監站任何一處接到事故報告后,都必須及時相互通知轉告,并及時報告項目經理和處主管部門。調度室必須立即按事故等級分別通知有關部門和人員,即:各類非傷亡事故、輕傷及以下事故,通知項目部領導;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在通知上述人員和單位的同時,要立即通知處分管領導,有關單位及上級主管部門;發生死亡事故,要立即報告處長、上級主管部門、駐地安全監察辦事處,然后填報傷亡事故報告單,電傳公司調度室內和安全監察部。值班調度員必須記錄通知時間。
(3)項目經理或有關人員必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盡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事故匯報內容:
①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
②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③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④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⑤事故現場示意圖。
(5)各有關方面接到匯報后,必須立即記錄匯報時間、匯報人姓名。
(6)根據事故情況,由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未到前由項目部值班領導)決定是否請求當地醫院的協助搶救。
2、其它要求
(1)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必須保護好現場,因搶救變動事故現場時,應做好標志,繪制現場圖,有條件的應拍照、錄像。死亡或一次重傷3人以上的事故現場,必須經事故調查同意后,方可清理。
(2)發生事故后,事故單位不得隱瞞不報、謊報和故意遲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否則除責令補報外,將根據情節對事故單位及負責人予以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同時取消評先資格和相關獎勵。
二、事故的登記
1、項目部調度室、安監站都必須建立健全傷亡事故和非傷亡事故登記簿及事故分析記錄簿。
2、項目部發生事故后,必須在24小時內派人到處社保科(合同工報工資科)辦理工傷保險手續。辦理工傷保險時,必須將醫院給受傷人做出的合法診斷證明送交安全監察處,并辦理工傷認定手續。
三、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
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嚴格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
1、一次重傷3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由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負責組織調查。
2、一次重傷1-2人的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調查,或經上級主管部門授權由處長組織調查、分析、處理,安監、工會、勞資、調度、生產技術科及其他相關單位參加。處理結果是由安監處在事故發生后7天內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查結案。
3、輕傷事故由項目部項目部領導牽頭,分管領導、書記、處派駐安全特派員、安監站、調度室、工會、工程技術部、經營管理部、機電、通風等部門負責人參加。
4、非傷亡重大、特大事故由處分管副處長組織調查、分析、處理,安全監察處、處工會、工資科、生產技術科、調度室及事故單位參加。處理結果由安監處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5、非傷亡一般事故由事故單位組織調查、分析、處理,并將結果報安全監察處備案。
事故調查分析報告由事故單位按統一格式、內容整理。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安全監察處。報告擬出后,必須經事故分析主持人審查定稿。
6、事故的防范措施由事故分析主持人組織制定,由事故單位安全第一責任者負責落實兌現。安監站組織復查,未按期落實兌現,按違章作業論處。
四、事故調查、分析、處理的方法和要求
1、事故調查方法
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搶救傷員并盡快護送升井救治。處領導、事故單位、安全監察處要盡快派員趕到現場查明事故的原因,測繪事故圖,向現場人員了解事故經過,搜集人證和物證,并做好記錄。
2、事故分析的方法和任務
(1)事故分析的方法
為了便于查證核實事故經過的細節,應先對事故涉及到的相關人員進行個別單獨調查,調查由詢問人員和記錄員(也可由詢問者兼作記錄人)進行,調查中有疑點時,現場進行復查、取證。需要證實設備性能時,事故單位要配合進行試驗。同時,還要檢查值班記錄、班前班后會記錄、安全承諾簽名簿、作業規程等。各方面檢查結束后,再召集有關方面對面分析。
(2)事故分析的任務
通過事故分析,必須取得如下結果:
①確認事故經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額;
②查明事故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指現場引發事故的第一原因)、主要原因(除直接原因外、對引發事故有主導作用的原因)及其他原因(除直接和主要原因之外的原因)
③按事故分類確定事故性質
④制定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的防范措施(要規定措施的兌現時間和負責人);
⑤確定事故的責任,將事故責任落實到人;
⑥事故處理和處理意見(按處安全獎懲條例、安全事故(安全隱患)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和上級有關規定確定,直至依法處理);
⑦寫出事故調查分析報告。
事故調查分析報告內容(時間、地點、人員、事故經過、原因、事故草圖、責任認定、預防措施和處理意見等)要符合分析結果,文字準確簡練,條理清晰,書寫整潔、并附有關的調查證明材料。報告中還要記載參加調查分析人員的名單、責任者本人的書面檢查等。
3、事故的處理:
(1)傷亡事故按其性質分為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和破壞性事故。責任事故:是指不執行有關安全法規,“三違”和瀆職行為造成的事故;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可抗拒的事故。破壞性事故:是指行為人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破壞性事故由公安部門負責查處。
(2)凡責任事故,應根據事故發生的原因和過程,按照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責任,主要責任、重要責任和其他責任,并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者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五、事故統計
1、項目部安監站負責事故統計管理和匯總上報工作,項目部行政負責人對本單位傷亡事故報告和統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負責。
2、事故統計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依法統計,做好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統計分析工作,按規定上報,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制定的《傷亡事故統計報表制度》,認真填報傷亡事故傷亡人員報表(基層)及傷亡事故報表(基層),發生事故后立即將上述兩表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3、按規定建立和填寫事故臺帳,將有關材料入檔保管,做到“帳、證、檔案”等齊全。
六、事故管理處罰的規定
事故處理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時,按照本處安全獎懲條例進行處理。
(1)項目部各單位發生事故時現場工作人員不及時匯報或區隊值班負責人不及時向有關部門及領導匯報的。
(2)發生事故后,有關單位和人員無故不按通知要求參加搶救、調查、分析的;現場搶救事故的人員,包括各級領導和安監人員,臨陣脫逃的,給予行政處分。
(3)事故發生后,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調度員漠不關心或在對事故處理程序上失誤或失職的。
(4)事故調查分析報告和事故處理報告未及時遞交的。
(5)事故處理中,如發現包庇肇事者和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給予責任人行政或紀律處分。
篇2:車輛事故匯報追查制度
(一)、事故匯報及追查
1.跟班副隊長是區隊現場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發生安全、機電、工程質量等事故后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和區隊值班領導匯報。
2.調度室電話為:?
隊部電話:8229605?8229828?8229837
3.?匯報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責任人、事故經過、人員受傷情況、損失程度等。
4.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立即報礦安全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追查。
5.對于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在2500元以下以及的事故,車隊負責組織追查,將處理結果報礦領導。
6.對于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在2500元以上以及或造成人員受傷的事故,應報礦機電信息中心、安管辦,組織追查。
7.堅持一事一分析的制度。事故發生后,跟班隊領導在班后及時組織事故有關人員進行追查。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事故發生后是否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了解后做出處理意見,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8.建立事故追查記錄,對事故的分析情況,事故起因、經過、采取的相應措施、處理意見及參加分析的人員等要做詳細記錄,組織工人學習典型事故案例,共同吸取事故教訓。
9.對大小事故的追查分析要做到“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得到處理不放過。
(二)、車輛損壞、事故的劃分
1.車輛損壞是指駕車人因駕駛過錯或意外原因造成對車輛損壞,直接修復費用在2000元以下的事件。司機在井上、下肇事后,必須立即匯報調度指揮中心,如不匯報,每次處罰200元,同時對于造成的經濟損失按原處罰加倍。
2.車輛事故是指駕車人因駕駛過錯或意外原因造成對車輛自身損壞,直接修復費用在2000元以上或對第三者及本人造成人身傷害、傷亡、物件損壞、損毀的事件。
(三)、處理辦法
1.事故處罰按責任大小和直接經濟損失多少,進行賠償。
標準是:直接損失在2000元以下,賠償100%;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以上,2000元以上部分承擔50%,上線不超過5000元。外委隊司機或雇傭司機,直接經濟損失由所雇傭單位落實全額賠償。
2.所有駕駛員駕駛我礦生產用車造成事故的駕駛員每次罰款500元。
3.由礦主管部門、安管辦、車隊及責任人共同召開追查會。對一年內有肇事的駕駛員,在當年年度內,取消評先、評優等獎勵資格。
4.車輛損壞的鑒定由礦機電信息中心、車隊及維修廠家共同鑒定并定價。
5.對于輪胎的損壞按第1條執行(不包括非人為損壞)。
篇3:瓦斯超限事故追查處理制度
為進一步強化現場瓦斯管理,嚴格瓦斯超限追查處理制度,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和減少瓦斯超限次數,經礦研究決定,對瓦斯超限追查處理做如下規定:
一、凡是瓦斯超限,必須按事故進行分析追查,制訂防范措施,對責任單位和負責者進行處理,追查處理結果,由事故單位負責以書面材料報送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和通風科。
二、因管理不善,無計劃停電停風,設備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計劃外瓦斯超限,起濃度達到1.5%以下者,由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主持,礦調度室、通風科和有關人員參加,進行追查處理。濃度在1.5%以上者(含1.5),由安全副礦長主持,礦相關領導、駐礦安監站長、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礦調度室、通風科及有關人員參加,進行追查處理。
三、生產過程中由于放炮、割煤造成瓦斯超限,起濃度達到1.5%以上(含1.5%)者,由駐礦安監站長主持,有礦長、生產副礦長、安全副礦長、礦總工程師、通風副總、礦調度室、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通風科及有關科室和有關人員參加追查處理,制訂防范措施。濃度在1.5%以下者有礦總工程師主持,安監(檢)部門及有關人員參加,分析追查處理,制訂防范措施。
四、有計劃的停電、停風或采取釋放瓦斯措施等造成的瓦斯超限和有關監測系統檢測的瓦斯異常信息及瓦斯濃度值不超過1.5%,持續時間不超過3分鐘的,均不做為瓦斯超限事故處理,計劃停電停風工作必須提前制訂安全措施和瓦斯放措施,排放結束后,分別向公司生產、安全、通風和調度匯報。
五、凡發生在計劃外瓦斯超限,或生產中瓦斯濃度在1.5%以上(含1.5%)的,每次對責任罰款1000元,并對責任者按責任大小分別處以罰款和行政處分。生產過程中的瓦斯超限濃度在1.5%以下的,由礦進行追查處理,追查結果報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六、為避免因風量不足導致的瓦斯超限,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以風定產原則,根據風量合理安排,采、掘工作面個數和產量,配足采掘工作面風量。每個月必須按照平朔公司風量計算細則,對采區風量和主扇實際供風能力進行一次核算,核算結果,作為月報,報送公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七、加強瓦斯超限統計分析和重點瓦斯工作面的排查工作。把當月瓦斯超限記錄和下月重點瓦斯工作面名稱上報公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八、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以前公司下發的有關文件、管理制度等,凡與本規定不符或抵觸的,一律按本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