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事故調查一般格式

事故調查一般格式

2024-07-17 閱讀 9508

1、事故調查程序

(1)收集人證、物證;

(2)了解事故發生場所、事故發生之前和事故發生時正進行的工作活動、所涉及到的人(受傷害者及其他人)的背景情況;

(3)鑒定事故發生的基本事實;

(4)綜合分析,搞清事故的事件序列;

(5)追查直接原因背后的管理原因和深層次原因。

在程序進行中,有時需要進行技術鑒定。對于較復雜的過程,需要具備所需的技術知識。

2、事故調查中的原因分析

(1)物的原因

在本次事故中,起因物是

起因物的那一部分存在不安全狀態

不安全狀態是

不安全狀態與事故的關系補充所明(說明中可包括:環境條件如照明、溫度、濕度、噪聲、粉塵濃度等是否對事故的發生起了作用,起了什么作用;如果事故純系起因物的設計缺陷造成,指出其名稱、型號、參數、廠家、出廠日期、最后檢驗日期,以及其他必要的說明):

(2)人(受傷害者或其他人)的原因

在本次事故中,不安全行為是

不安全行為與事故的關系

受過什么形式的安全教育或安全培訓,效果(或成績)如何;如為特種作業人員,是否受過專業培訓并獲得操作證補充說明(可包括產生不安全行為的個人因素,如缺乏知識或技術、不正常情緒、反映遲鈍、疲勞等,以及其他必要的說明)

(3)管理原因

1)對物的管理

事先是否知道起因物存在著不安全狀態

如不知道,為什么

如知道,是否采取了消除隱患的措施

如未采取,為什么

如采取了,是什么措施

這種措施能消除隱患

對可能引起事故的其他物的不安全狀態,事先是否查明對現場作業條件,事先采取了什么改善措施.

2)對人的管理

對本次事故中的不安全行為,事先是否給過警告或指導

對本次事故中的不安全行為,是否有明確、成文的規章制度或操作規程

具體規定是

對工人進行過與事故內容(不安全行為)有關的安全技術培訓

培訓內容是

這種培訓是否有嚴格的考核制度

工人的考核成績

對作業者的工作安排是否不合理(讓無資格證者、無經驗者、病者、體力不合格者、有生理缺陷者從事某種作業)

3)對作業程序、工藝過程、操作規程和方法等的管理作業程序、工藝過程、操作規程和方法本身是否存在不合理或不完善如果是,什么地方不合理或不完善。為何未做改變或調整,作業程序、工藝過程、操作規程和方法是否標準化(解釋),是否制定有異常或緊急情況下的措施這種措施是以前是否發生過相同或類似事故所制定的預防事故重演的措施的簡要內容

落實情況

補充所明

上述格式中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與事故的關系”可有如下表述:

(1)對事故的發生起了主要作用;

(2)直接引起事故;

(3)間接引起事故;

(4)對事故的發生起了主要作用;

(5)與事故的發生緊密相連;

(6)對事故的發生起了一定作用。?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事故統計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及時報告和統計安全生產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生產事故,以及消防事故的報告和統計適用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安全生產事故、駕駛員傷亡事故是指駕駛員在出租汽車營運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火災事故等。

三、出租汽車公司按其職能對事故進行分類管理,按規定建立檔案,對事故進行統計、上報。

四、事故分類:

(一)交通事故

一般事故:凡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傷3至10人或直接經濟損失折款達3萬元不足6萬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及以上;或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折款6萬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傷亡事故

一般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2人以下或一次重傷9人以下的事故,或輕傷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重傷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三)火災事故

按一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物直接損失金額,火災劃分為:

一般火災:死亡2人及以下;或重傷19人及以下;或死亡、重傷9人及以下;或受災29戶及以下;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下(不含30萬元)。

重大火災: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10人及以上;或受災3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及以上。

特大火災: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傷2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及以上;或受災5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及以上。

五、事故報告

凡發生一般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駕駛員(事故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門,公司有關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做好善后處理工作,2小時內報告公司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并于12小時內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址、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事故原因等)書面上報相關職能部門。火災發生時應立即撥打119報警。

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時,事故單位及有關領導、主管部門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制度》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救援和處置。

七、發生事故隱瞞不報或不按規定報告的有關人員,按相關規定處理。

八、調查處理

1、對一般交通事故,出租汽車公司按制度進行備案統計,并做出書面處理意見,在公司安全工作會議上進行通報。

2、對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出租汽車公司必須按制度上報,并成立公司事故調查組,會同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對發生責任事故的人員,出租汽車公司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