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范本

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范本

2024-07-17 閱讀 7521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嚴格把好購進食品質量關,確保購進食品質量安全,特制定本度。

一、應執行“按需進貨,擇優采購,質量第一”的原則。

二、在采購食品時應選擇合格的供貨方,對供貨方的法定資格、合同履行能力、質量信譽等進行調查和評價,并建立合格供貨方檔案。

三、食品采購應制定計劃,并有質量專職或兼職的管理人員參加,采購食品應按《合同法》規定依法簽訂書面合同,明確質量條款。

四、進貨時要對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次、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進行仔細查驗,并與“一單通”或票據核對無誤。

五、對購入的食品應查驗供貨者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資格證明和許可證件,保留復印件備查。

六、應按照食品品種和批次,查驗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質量檢驗合格報告、進口食品的商檢證明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文件,留存供貨商的相關證照復印件備查。

七、應當對進貨食品索取的票證等有關資料分類建檔備查,并由專人保管,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八、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捎善髽I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可將有關資料復印件留存所屬相關經營者備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術聯網備查。

九、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并按照供貨商或進貨時間等標準,將載有記錄內容的票據統一規范裝訂或者粘貼成冊。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十、為確保食品來源渠道合法、質量安全,通過商品(食品)監管系統對其供貨商和食品信息進行準入備案。供貨商的信息是指供貨商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食品信息是指食品生產廠家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食品質量合格的有關證明;索票,是指食品經營者在購進食品時,應當向供貨商索取“一單通”或票據。

十一、按照每次批發食品的情況如實制作批發記錄臺賬,記錄應當包括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相關信息的銷售票據。臺賬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十二、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表明下列事項(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成份或配料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貯存條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生產許可證編號。)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份及其含量。

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

十三、采購散裝食品時,必須向銷售者索要并核對生產者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檢驗合格等材料,留存復印件備查。

烏魯木齊曙光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

篇2: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范本

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范本

第一條為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保證上市食品質量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索證索票制度是指為保證食品安全,在購進食品時,本單位員工必須向供貨方索取有關票證,以確保食品來源渠道合法、質量安全。

第三條與初次交易的供貨單位交易時,應索取證明供貨者和生產加工者主體資格合法的證明文件: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證明文件,每年核對一次。

第四條在購進食品時,應當按批次向供貨者或生產加工者索取以下證明食品符合質量標準或上市規定,以及證明食品來源的票證:

1.食品質量合格證明;

2.檢驗(檢疫)證明;

3.銷售票據;

4.有關質量認證標志、商標和專利等證明;

5.強制性認證證書(國家強制認證的食品);

6.進口食品代理商的營業執照、代理資料、進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報關單、注冊證。

第五條下列食品進貨時必須按批次索取證明票證:

1.活禽類:檢疫合格證明、合法來源證明;

2.牲畜肉類: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或畜產品檢驗合格證明、進貨票據;

3.糧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飲料、酒類:檢驗合格證明、進貨票據。

第六條對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或者省級以上安全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產品稱號的優質食品,可憑以上稱號相應標識和憑證直接銷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證。

第七條對實行購銷掛鉤的食品,可憑購銷掛鉤協議和供貨方的銷售憑證直接銷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證。

第八條對索取的票證要建立檔案,并接受市場服務中心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檢查。

篇3:食品進貨查驗制度范本

食品進貨查驗制度范本

一、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對食品經營食品質量監督管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經營者必須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進貨查驗的食品,是指消費者經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糧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飲料和酒類等食品。

四、經營者購進食品時,應查驗證明供貨方主體資格合法的有效證件,并按批次向供貨方索取證明食品質量符合標準或規定以及證明食品來源的票證,并保存原件或者復印件。

需要查驗和索取的具體票證,由《食品索證索票制度》作出規定。

五、經營包裝食品的,要對食品包裝標識進行查驗核對,內容包括:

(一)中文標明的商品名稱,生產廠名和廠址;

(二)商標、性能、用途、生產批號、產品標準號、定量包裝。

(三)根據商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的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質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對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商品損壞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語。

六、食品經營者經營的農產品及其他散裝食品,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檢驗或者檢疫的,經營者必須查驗其有效檢驗檢疫證明,未經檢驗檢疫的,不得上市銷售。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應經有關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檢測合格才能上市銷售。

七、經營者應經常檢查食品的外觀質量,對包裝不嚴實或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應及時予以處理,對過期、腐爛變質的食品,應立即停止銷售,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八、經營者按照食品廣告指引購進食品時,要注意查驗是否有虛假和誤導宣傳的內容。

九、市場開辦者應配備相應的檢測設施,對在市場內銷售的食品進行自檢,經檢測合格才能上市銷售,并登記檢測結果存檔備查。

十、市場開辦者要指導經營者做好食品進貨查驗工作,檢查督促經營者進貨查驗工作的落實,對經營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關票證,應統一保管,集中備案,隨時接受工商部門的檢查。

十一、經營者在進貨時,對查驗不合格和無合法來源的食品,應拒絕進貨。發現有假冒偽劣食品時,應及時報告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