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防滅火技術措施范本
(一)外因火災的預防措施
1、防止明火點燃。井下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進行上述作業時,每次都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礦領導批準后,方可執行。
2、防止失控的高溫熱源引燃
(1)、預防電氣設備失控引火,井下所有電氣設備的選擇、安裝與使用都必須遵守有關規定,正確運用過負荷繼電器與熔斷器。
(2)、預防機械摩擦引火,對機械設備要安裝良好,經常檢查維修,保證設備不“帶病”運行。
(3)、防止爆破引火,嚴禁明火放炮。
3、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二)、煤炭自燃的預防措施
1、開采技術措施
(1)、選擇合理的煤柱尺寸,盡量少留煤柱。
(2)、選擇后退式開采順序,提高回采率。一次采全高,不留頂底煤,浮煤清理干凈。
(3)、提高開采速度,在自燃發火期內將工作面煤炭采完,并及時封閉采空區。
(4)、選擇合理的通風系統。防止漏風,主要通風機與風網匹配,通風設施布置合理,質量可靠。
2、采用噴灑阻化劑防火
?采用向采空區內噴灑阻化劑防滅火技術,預防煤炭自燃發火。
3、采區兩道構筑防火門。
4、巷道局部充填
在巷道局部地區,如片幫、冒頂地點、煤柱受壓破裂地段,采用紅磚、砂漿等材料構筑封閉墻,在墻內用砂子、黃土或泥漿充填密實。
5、對采空區封閉墻內實施灌漿、注漿充填密實。
(三)、發生火災時采取的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的人員,設法弄清火災情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調度室。
2、調度室在接到火災報告后,立即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方案,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的人員撤離。
3、礦領導接到火警報告后,立即成立以礦長為首的救災指揮部,調整風流控制火勢,組織人員偵查火區、確定火源,果斷決定滅火方案并組織實施。
4、處于危險區域的人員,要服從領導,迎著新鮮風流沿著災害預防計劃規定的避災路線,有序撤離危險區域。
5、采取相應的風流控制方法,控制風流并符合以下要求:
(1)、有效控制火勢,防止擴大災情。
(2)、創造接近火源、采取直接滅火的條件。
(3)、不會造成瓦斯積聚和煤塵飛揚。
(4)、防治火風壓造成風流逆轉。
6、礦井發生火災的避災線路
當井下回采工作面發生火災時:(1)2114回采工作面→2114運輸順槽→新掘皮帶巷→井底車場→地面安全地點.
(2)2114回采工作面→2114運輸順槽→2114運輸聯絡巷→西二大巷→井底車場→地面安全地點。
(四)、滅火方法
1、直接滅火
?用水滅火
(1)、在火源明確(非電氣設備和油類火災),火勢不大,滅火地點頂板穩定,通風系統正常,風路暢通無阻的情況下采用。
(2)、用水滅火采取的措施:
①、滅火前要首先切斷電源
②、滅火人員站在上風側,防止有害氣體傷人
③、保證水量充足。
④、保持正常通風,瓦檢員在現場隨時檢查瓦斯含量。
⑤、水不能直接噴灑在火源中心,由外及里逐步噴灑。
用砂子或巖粉滅火
①、當發生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
②、當發生電氣設備火災和油類火災時,使用砂子或巖粉直接撒布在火源上。
挖出火源直接滅火
①、在火災初期,火勢范圍不大,無瓦斯積聚、無煤塵爆炸危險。
②、挖出火源前,先用壓力水噴澆,待火源冷卻后再挖出。
③、瓦檢員在現場隨時檢查瓦斯濃度和空氣溫度,災瓦斯濃度不超過1%時、溫度不高時才能挖出。
使用滅火器滅火
對井下從業人員進行救災演練,確保所有入井作業人員都熟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存放地點。
2、灌、注漿防滅火
采用的注漿方法為對疑似自然發火點、高溫點啟用黃泥灌漿系統和采后移動注漿相配合,(在回采過程中,出現火情,采用移動式注漿機隨采隨注)即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在其主輔順槽砌筑永久密閉墻,墻上預留注漿管,需要注漿時,將灌漿系統支線管路與密閉墻上的注漿管連接即可實現灌注漿。注漿方式為間歇式注漿。
①?注漿前,對清水的酸堿度、漿液的密度等參數進行測試,必須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注漿
②?對漿液的雜物、過濾網前雜物進行清理
③?充填注漿時速度適中,切忌忽大忽小;接近充滿時,適當減小流量
④?注漿時在密閉墻管線上設置壓力表,并安排專人觀察;壓力較大時,打開安全閥,停止注漿。
⑤?注漿時,根據所用注漿管路長度適時安排人員巡查管路,是否有漏液處;注漿地點前后50范圍內除監護人員外,其余人員不得逗留。
⑥?每次注漿完畢,都必須使用清水清洗注漿管路,直到注漿管出水口微清水為止。
⑦?為防止密閉墻內積水,每個地點注漿完畢7----10天后,要打開密閉墻反水管堵蓋進行觀察,若有水則需將水排出,積水排完后重新接好反水管堵蓋。
3、封閉滅火
在礦井火災不能用直接法撲滅時,采用防火墻將火源或發火區域嚴密封閉,切斷火區的空氣源。
4、聯合滅火
為了使礦井滅火工作迅速有效,采用聯合滅火方法滅火,即在使用防火墻隔絕滅火的同時,采取向火區注入高分子材料滅火劑或黃泥漿的方法來滅火,降低氧氣濃度,降低火源溫度。
篇2:礦井防滅火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總則
1、礦井開采的煤塵都屬于自然發火煤層。為了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必須成立以企業法人為首的,礦長和工程師參加的防滅火管理機構,負責礦井防滅火工作。
2、井下火災的定義
1)明火,井下煤層自然發火或紅炭。因生產過程中進行特殊工作,如電焊、放炮引起著火等。
2)井下煤炭、矸石或其他可燃物出現灼熱,溫度超過70度的。
3)井下某區域內出現火、煙或風流中連續四次出現CO濃度達到或超過0.01%。
4)煙霧進入井下,影響采掘工作的。
5)導致瓦斯煤塵爆炸的電火,放炮及其他原因等。
6)井下發生自燃不能直接滅火而加以封閉的區域稱為火區。
3、井上下必須建立消防倉庫,并儲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和工具,地面消防倉庫應有鐵道與井下直通,消防倉庫的器材做到有消必補,保證足夠的材料和器具。
4、火災處理完畢后一星期內整理火區卡片并向煤管站和煤管局報告。
二、井下火災的預防
1、硐室必須設在進風流中,進出口處設置防火鐵門,并儲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和沙包沙袋。
2、井下設備不能超負荷運行,并定期檢修,低壓電網每條線都要按負荷大小裝設漏電、過流、短路等保險裝置,當電流增大發熱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3、井下進風流中需要電焊或噴燈時,必須寫出安全措施,報煤管站或煤炭局批準后方可施工。
4、預防摩擦產生火花,如溜煤筒、提升絞車、回柱絞車等機械設備,都必須設安全防護設施或灑水裝置,防止摩擦火花引燃瓦斯煤塵。
5、放炮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嚴格執行規程規定,嚴禁糊炮、挑桿炮,嚴禁用炮崩落卡在溜煤眼中的大塊煤矸,炮眼必須使用水炮泥、黃泥封堵,嚴禁使用粉煤或易燃物代替炮泥,炮眼的封泥量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三、煤層自然發火的預防:
1、礦井必須對已開采的煤層進行煤炭自然發火傾向性鑒定,并嚴格按照煤炭自然傾向性分類、管理和編制措施。
2、開采自然發火煤層時,應選擇丟煤少、坑木消耗低、回采速度快、采掘切割工程量少、巷道與采空區的密閉性好等原則進行巷道布置和合理的采煤方法。
3、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必須后退工開采,在發火期風留隔離煤柱,在隔離煤柱間設置防火門套,防火門套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并在煤層發火期內采完。
4、采區隔離煤柱在巷道設計上應力求上下階段沿傾斜方向一致,在采煤過程中嚴禁超采、偷采破壞防火煤柱。
5、沿空留巷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的上段聯絡巷道必須隨采隨封,一般應在15天內封閉結束,長壁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如果回收困難時,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封閉,必須報告并說明幫因。
6、同一水平同一煤層在火區附近開采時,必須沿走向留20-40米的保護隔離煤柱,靠近火區邊緣和通向火區的巷道必須注漿或筑2米以上距離的黃土隔離墻,并配合其他防火措施才能在采區外回采。
7、在火區下方開采時,沿傾斜留足10-20米的隔離煤柱(當煤層傾角變化大于45度為25米)并編制回采措施報煤管站和煤炭局批準后,才進行回采。
8、開采自然發火煤層巷道掘進時嚴禁用茅草、樹枝背幫背頂,必須用竹笆或搪材背幫背頂。
9、地面的小煤窯開采情況在開采前必須調查清楚,對開采深度較大的小煤窯必須設置磚石密閉,黃土填實或注漿。
10、采區內通風設施(如風門、密閉)應設置在圍巖堅固、
地壓穩定的地點,并保證嚴密不漏風。
12、在布置新水平和下部采煤工作面時嚴禁利用遺留風眼作為回風巷。
13、煤層巷道掘進巷道過程中因發生冒頂或突出,棚梁上的浮煤應采取注漿或注石灰水等措施,防止煤炭自燃。
14、上段采空區嚴禁兼作下段回采工作面的排瓦斯巷,若因瓦斯大,無法解決,非利用不可時,由礦工程師寫出措施報煤管站批準后方可實施。
15、回采工作面出現CO,有發火征兆時,可以采用均壓通風,調節風壓等措施,但必須寫出措施報煤管局批準實施,并做好調壓后觀察工作,包括調壓后的風量、風壓、漏風、氣樣分析等。
16、礦井在編制采掘作業計劃的同時,應根據生產采掘作業地點編制防滅火工作計劃。
四、井下火災處理
1、井下從業人員當發現井下著火,有權迅速報告礦業主及礦長,業主和礦長應積極組織有關人員根據著火性質和地點進行處理。
2、礦井火災處理工作應由礦長、工程師擔任總指揮,參加處理火災的人員應服從指揮,任何人不得干預火區的處理工作。
3、處理火災過程中應指派專人負責檢測火區氣體成分和井下風流的變化狀態,并定時定點地觀測結果及時報告礦井滅火指揮中心和井下滅火總指揮。
4、井下電氣設備著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在未切斷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四氧化碳滅火器等進行滅火,嚴禁用水直接滅火。
5、井下火災處理時,工作地點的空氣中各種氣體成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沼氣在2%以下時,非救護隊人員可在進風側處理或直接滅火。
6、火災在處理過程中嚴禁改變通風系統、風量或風流方向,只能在可能情況下采取降壓措施,但必須監視火區氣體的變化情況,當瓦斯超過2%時必須解除通風設施,恢復正常通風。
7、井下火災不能采取直接滅火時,應采取封閉方法,封閉火區時,用不燃材料砌筑密閉。
8、封閉火區時,應先封閉火區相關連的供風系統,簡化火區系統,然后再由救護隊同時封閉火區進回風巷的密閉,并迅速撤離災區。
9、火區封閉的全過程,必須有救護隊待急,救護隊施工時,必須一個小隊工作,一個井下待急,一個在地面待令(共計三個小隊)。
五、火區防爆
1、在搶救火災處理中,嚴防沼氣積聚,要采取措施防止風流變化、倒轉,嚴格控制沼氣濃度確保滅火人員安全。
2、盡量減少火區內的人員,參與運料人員,在運完后迅速離開,煤礦要指定專人負責清點人數并向火區指揮領導小組報告。
3、當火勢較大,用水直接滅火時,先從火源周圍慢慢向火源中心供水,切不可用水直接向火源中心滅火,以免引起火災氣體、瓦斯和水分解氫氣爆炸。
4、火區封閉后,24小時以內禁止人員進入災區工作或檢查,只有在24小時后,由救護隊人員沿進風側至回風側依次對火葬區封閉進行檢查,48小時后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制定恢復工作的計劃。
5、火區有爆炸危險時,必須先采取防爆打電話,預先在火區的進回風巷中設立隔爆墻,隔爆墻的長度不小于4米,24小時視火區穩定后,方能設置永久密閉或采取先封進風,后封回風的方法,減少火區的爆炸危險。
6、永久設施的施工必須由救護隊進行,永久設施必須安裝取樣管、注漿管、放水管和反水池,取樣管和注漿管安在密閉的中上部,其余安裝在密閉下部。
六、火區的管理、啟封和注銷
1、每形成一個火區,都要建立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關系圖,由礦井通風部門永久保存,此卡片建立在火區后10天內報煤管局、煤管站。
2、火區封閉,防火領導小組制定火區密閉觀測,注漿等積極措施繼續滅火工作,并作好處理和觀測記錄。
3、井下永久性火區密閉的管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凡屬火區永久性密閉前都必須設置柵欄,提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的警示牌。
2)發現密閉質量不好,閉溫升高,必須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封閉的火區必須經常取樣化驗分析,掌握火區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
5、火區的啟封條件:
1)火區內的CO絕跡或穩定在0.001%以下。
2)氧氣在5%以下。
3)二氧化碳在大量增加。
4)火區內氣溫低于30度或水溫低于25度。
6、火區啟封前,應在啟封的密閉外側設置嚴密的鎖封風門,由救護隊員在保持封閉渠完好的狀態下,進行啟封和偵察火區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氧氣的含量情況以及巷道的完整情況。
7、鎖封風門內應備足重新封閉的材料,如果發現火區內有異常變化和復燃現象時應立即重新封閉火區。
8、啟封火區的工作由救護隊佩帶呼吸器在鎖封風門內進行,先將回風巷的密閉打開一個小口,進入火區偵察,其余人員應撤離火區。
9、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后,確無問題時,打開封閉風門,讓火區氣體在主扇負壓作用下進行排放,待1小時后,再由救護隊員進入火區檢查情況,確認無問題時,由指揮小組決定開啟火區進風巷密閉。
10、恢復正常通風后的火區,觀察三天,三天內都要對火區的氣體進行取樣分析,火區無復燃跡象后才能恢復火區內的修整和采掘工作,但要采取快采快封的措施。
11、火區面積較大,封閉后火區穩定,要采取措施進行鎖封,按啟封密閉的方法,由救護隊進行鎖封。
12、火區經處理以后,通過取樣分析,判斷火區火的熄滅,并符合熄滅條件時,可寫出火區注銷報告,報煤管站、局核準。未寫出火區注銷報告的火區,都應該按照火區進行管理,啟封后采完的火區,又無復燃即為自然注銷
篇3:軌巷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41120軌巷防滅火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因我礦41120軌巷是在11#煤層掘進,11#煤層存自然煤層,加上其運輸采用皮帶溜子運輸,易摩擦起火造成火災,為加強防滅火管理,杜絕“一通三防”事故的發生,特編寫此措施,望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1:開門前,防滅火管路系統應健全且到位,防滅火系統與防塵系統共用管路。
2:在掘進過程中,若采用皮帶運輸時,每部皮帶機頭應配齊不少于2個滅火器,與不少于0.3m3。
3: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屑等,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送地面處理,嚴禁將棉紗、布頭和紙屑亂丟亂放及剩油、廢油潑在巷道內。
4:巷道冒頂時,若遇煤層必須在處理高頂時采用充填、封閉并注阻化劑,加強對CO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嚴禁采用易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臺、休息間,嚴禁攜帶煙火等自燃品下井。
6:按防突管理,采用遠距離放炮,放炮線嚴禁有明節頭,在放炮時除加強工作面的“一炮三檢查”外,還必須加強鉆場瓦斯檢查,嚴禁瓦斯超限放炮
7:若因放炮線原因放炮不起爆在檢查放炮線時,必須將放炮線回收到全負壓通風的巷道內檢查,且加強瓦斯檢查,嚴禁瓦斯超限作業。嚴禁采用短路法檢查放炮線。
8:任何人員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及災區通風、瓦斯、煤塵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災,并迅速匯報礦調度,在災區現場的區隊、班排長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受火災威脅人員撤離危險區,并組織人員利用一切器材滅火。
9: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未切斷前只準用不導電的器材滅火。
10:搶救人員在滅火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CH4、CO2、CO等有害氣體和風流風量變化及煤塵情況,采取防此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