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倉庫安全作業指導書

倉庫安全作業指導書

2024-07-18 閱讀 6292

倉庫安全功課指導書是倉庫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通過對倉庫日常入庫、儲存、包裝、裝卸、移位、出庫等操縱的安全方面進行指引和劃定,以保證倉庫日常工作的有序和安全的進行。

1目的

通過建立、完善庫房安全管理軌制,做好防火、防盜、防事故工作,預防庫存物料遭受損失。

2范圍

本劃定合用于各庫房

3職責

3.1倉庫管理職員

負責庫房的安全性檢查以及異常事故的通報、處理

3.2倉庫組長

負責庫房的安全性檢查以及異常事故的通報、處理,各個庫房的安全性檢查進行監視、抽查

3.3倉庫主管

負責對各個庫房的安全性檢查進行監視、抽查

4定義

4.1倉庫安全:是指庫存物料什物安全,無因劃定的不完善或人為的失誤導致物料被盜、丟失或受損;

4.2倉庫儲存區:指倉庫除辦公區及辦公區通道以外的區域;

4.3外部職員:指因為業務需要,必需進入庫區的非倉庫管理職員,包括物控員、質檢職員、供給商送貨職員、退庫職員、領料職員、消防檢查職員、清潔職員等。

5運作程序

5.1庫房內部管理要求

5.1.1倉庫實行封鎖式管理,庫房進口處要有“庫房重地,非倉庫職員未經答應,不得入內”字樣的警示標識,并在進口醒目處張貼《進入庫房管理劃定》(內容見第5.3條),倉庫各區域用標識牌標示清晰。

5.1.2倉庫分為成品儲存區、電子料儲存區、組裝料儲存區、電芯儲存區、包材儲存區、待檢區、物料交接區、備料暫放區、雜物周轉區等。

5.1.3物料交接區,主要用于與外部職員進行物料的交接、盤點,詳細位置根據庫房實際情況而定。

5.1.4備料暫放區,用于套料單備料的臨時周轉。

5.1.5廢棄包裝材料的處理

5.1.5.1功課完成后,必需馬上清理現場,做到人走無垃圾。

5.1.5.2空去的包裝箱暫時不使用或丟棄時,假如里面有泡沫等填充材料,需要區分開,對各種紙箱,不論大小,一律要拆開、壓平,能再次利用的,放入雜物區,不能利用的,放進垃圾箱。

5.1.5.3用于包裝物料的塑料管、包裝袋等包材在丟棄時,要檢查是否有物料殘留,不許將塑料管等材料放在其外包裝內一起丟棄。

5.1.6庫房內各種用電設備與物料至少保持0.5米間隔。

5.1.7庫區消防栓、滅火器以及消防通道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堵塞。

5.1.8放在棧板上儲存的物料在符合外包裝標示疊放要求的基礎上控制高度,擺放要符合消防要求。

5.1.9電芯需放置專區保留,并對儲存環境按期檢查。

5.2設立倉庫安全員值班軌制

5.2.1倉庫安全員主要負責庫房上放工、加班時的開門、關門,照明、電氣等電源的開關等工作。

5.2.2倉庫安全員由各倉庫管理職員擔任,如遇請假,需交由其他庫房職員代執行,值班期間由值班職員負責,指定的值班職員履行安全員一切職責,臨時安全員需要報主管審批。

5.2.3倉庫安全員天天早上9:00對門、窗、架柜、庫房舉措措施等完好性的例行檢查并作好記實,對安全隱患應及時講演。

5.2.4檢查消防通道是否通暢,物料的擺放是否公道,發現分歧格項要馬上處理。

5.2.5放工時,檢查門、窗等是否封閉、上鎖,辦公設備、照明、電氣等電源是否封閉。

5.2.6《倉庫安全自檢表》要求天天遲早各登記一次,要放在倉庫進門處四周位置,庫房東管、組長對表的填寫進行監視與檢查。

5.3外來職員進入倉庫區域的管理劃定

5.3.1非倉庫管理職員嚴禁進入倉庫儲存區域。

5.3.2物料職員在庫房物料交接區域內與倉管職員進行物料交接。

5.3.3送貨職員在卸貨區域內與倉管職員進行物料交接。

5.3.4對必需進入倉庫物料儲存區的相關業務職員(如IQC、品質復檢、稽察查察審核等),經庫房同意后、在《外來職員登記表》長進行登記,并由倉庫職員陪同后方可進入,嚴禁攜帶與物料無關的物品進入,離開時在登記表中登記“離開時間”,如有攜帶物品,要接受倉庫職員的檢查。

5.3.5對物料進行篩選、維修的供給商指派職員,在指定的接待區域進行,不得進行庫房物料儲存區域內。

5.3.6清潔職員只能在正常工作時間進入倉庫區域。

5.3.7進入倉庫區域的外來職員有義務接受倉庫員工的監視與檢查。

5.3.8《外來職員登記表》需放在庫房門口處位置。

5.4安全管理檢查

5.4.1倉庫主管、組長是庫區安全檢查的負責人,天天都要對庫區安全性進行抽查。

5.4.2檢查安全檢查表的記實是否完整,對記實不完整的要記實責任人的姓名及違規事實。

5.4.3檢查進入庫區的外來職員手續是否完整。對進入庫區的外部職員,看是否有準入許可證,假如沒有勸其離開;對有許可證的外來職員,要抽查是否進行登記;對違背劃定的職員要記實其姓名。

5.4.4垃圾及垃圾箱的檢查。垃圾的清理要及時,垃圾箱不許壓黃色地標線,垃圾箱內的廢棄物要用手翻查,如發現里面有物料或未拆開的包裝盒/箱,馬上找責任人改進。

5.4.5檢查物料的擺放是否符合要求。如發現垃圾箱內有物料或物料的擺放超高,馬上找責任人進行整改。

5.4.6檢查職員要如實記實檢查情況,并向部分負責人匯報檢查結果。

5.5安全事件的處理

發生安全事件,安全員和倉庫組長為第一責任處理人;對重大安全事件,責任人在知情后應馬上報部分主管處理,并保護好現場。

5.6違規職員的處罰

5.6.1對違背本劃定的外來職員,倉庫員工要盡可能記實其姓名,每月將違背劃定的外來職員信息進行匯總,報主管處理;對違規情節嚴峻以及以非正常方式進入庫區的外部職員報總經辦處罰。對每發現三起外來職員違規,獎勵發現職員一次(金額視實際情況而定);

5.6.2對檢查中發現的題目,對責任人進行處罰(金額視實際情況而定)。

6附件

6.1本文只是通用劃定,如庫房因為業務的需要,不能嚴格遵守上面的要求時,改變項必需經部分主管同意并存案后方可執行。

篇2:倉庫安全作業基本要求

倉庫安全作業,是指在商品進出倉庫裝卸、搬運、儲存、保管過程中,為了防止和消除傷亡事故,保障職工安全和減輕繁重的體力勞動而采取的措施,它直接關系到職工的人身安全和生產安全,也關系到倉庫的勞動生產率能否提高的重要問題,主要包括機器設備的安全操作、電器設備的安全技術、倉庫工業衛生及勞動保護制度。

作業安全涉及貨物的安全、作業人員人身安全、作業設備和倉庫設備的安全。這些安全事項都是倉庫的責任范圍,所造成的損失都是100%由倉庫承擔,因而說倉庫作業安全管理就是經濟效益管理的組成部分。倉庫要特別注意作業安全管理,特別是重視作業安全的預防管理,以避免發生作業安全事故。正確認識生產效率與安全作業的關系,應將生產效率的提高建立在安全作業的基礎上。

(一)倉庫作業的安全特性包括下面的內容:

1.作業對象的多樣性

除了少數專業倉庫只從事單一的貨物倉庫外,絕大多數倉庫侖儲的貨物都是種類眾多、規格繁多。

2.階段不均衡性和突發性

倉庫作業因貨物出入庫作業,貨物到庫,倉庫組織卸車搬運、堆垛作業;存貨人前來提取貨物時,倉庫組織應進行堆垛、搬運裝車作業。由于貨物出入庫是不均衡的,倉庫作業也就具有階段性和突發性的特性。

3.任務緊迫性

為了縮短交通運輸工具在倉庫內的停留時間,迅速將貨物歸類儲藏,倉庫作業不能間斷。每次作業都要完成階段性作業,才能停工。

4.不規范的貨物

倉庫開始提供增值服務后,更多貨物以未包裝、散件、內包裝、混件的形式入庫,很容易發生損害。

5.作業場地的多變性

倉庫作業除了部分配送中心、危險品倉庫要在確定的收發貨區進行裝卸外,大多數倉庫都在庫房門口、倉庫內及貨位前直接進行裝卸。搬運作業延伸至整個倉庫的每一個位置,因而倉庫作業的環境極不確定。

(二)倉庫安全作業的基本要求

作業安全管理從作業設備和場所、作業人員兩方面進行管理,一方面消除安全隱患,減少不安全的系統風險;另一方面提高人員對安全的防范意識和責任心。

1.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化

安全作業管理應成為倉庫日常管理的重要項目,通過制度化的管理保證管理的效果,制定科學合理的各種作業安全制度、操作規程和安全責任制度,并通過嚴格的監督,確定員工能夠有效并充分地執行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2.重視作業人員資質管理和業務培訓

安全教育應對新參加倉庫工作和轉崗的員工,進行倉庫安全作業教育和操作培訓,保證上崗員工都掌握作業技術與規范。從事特種作業的員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資格,才能上崗作業,且只能按證書規定的項目進行操作,不能混崗作業。

安全作業宣傳和教育是倉庫的長期性工作,作業安全檢查是倉庫安全作業管理的日常性工作,通過嚴格的檢查、不斷的宣傳,嚴厲地對違章和忽視安全行為的懲罰,強化作業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

3.加強勞動安全保護

勞動安全保護包括直接和間接對員工實行的人身保護措施。倉庫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保證每日8小時、每周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依法安排加班,給員工以足夠的休息時間,包括合適的工間休息。提供合適和足夠的勞動防護用品,高強度工作鞋、手套、安全帽、工作服等,并督促作業人員使用和穿戴。

(1)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技術措施是為了消除生產作業中引起的工傷事故的潛在危險,確保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在技術上采取的各種措施。具體包括:機械起重設備、加工設備、電器設備、高壓容器、庫房建筑物的安全技術裝置和技術。

(2)工業衛生

工業衛生是指為了改善勞動條件,避免有毒有害物質危害倉庫職工的健康,防止發生中毒和職業病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包括除塵通風設備、防暑降溫設備、防止噪音設備、防止毒氣泄漏和散發的設備、措施、防止放射性物品對人體傷害的措施等,努力創造一個舒適、安寧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