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纜線路運行管理火災預防措施

電纜線路運行管理火災預防措施

2024-07-18 閱讀 9699

電纜線路投入電力系統運行后,運行管理部門就負起運行維護責任,保持電纜及其附屬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確保電纜線路安全可靠供電,提高電纜線路可用率。1.運行管理的基本任務電纜線路的運行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其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要確保電纜線路安全供電和減少事故發生。基本任務可以歸納為以下兩方面。1.1使電纜適應電網和用戶供電的需求電纜運行管理部門必須嚴密監視電纜設備的運行狀態,使電纜線路始終適應電網和用戶供電的需求,運行管理人員要使管轄范圍的電纜線路處于受控狀態。電纜的絕緣、導體和護層這三大組成部分,必須符合運行要求。(1)絕緣一定要合格。電纜及其附件的絕緣,必須與電網的絕緣水平相匹配,它的U0/U要與系統的中性點接地方式相一致。而且,絕緣要有一定的裕度,以承受系統可能出現的內、外過電壓。(2)導體截面要足夠。要能滿足長期負載電流和短路容量的需求。電力電纜不允許長期過負荷運行。電纜過負荷運行有三個害處:一是加速絕緣老化,縮短電纜壽命;二是嚴重過負荷可能導致電纜絕緣的熱擊穿;三是過負荷運行增加了電纜的線路損耗,即提高了供電成本。(3)電纜護層要適應運行需要。電纜護層,包括內護套、鎧裝層和外被層(外護套),要與運行環境相適應。首先,要有合格的內護套,油紙絕緣電纜和高壓交聯聚乙烯電纜要有金屬護套。根據電纜運行中承受壓力或拉力情況,要有相應的鎧裝層結構。根據電纜周圍媒質情況,要有相應的外護套。1.2為電纜造就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電纜線路發生故障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屬于電纜和附件的內在因素,例如絕緣老化、護套浸水、設計、施工不良和制造及材料缺陷等。第二部分屬于電纜線路的運行環境問題。兩方面的原因,大約各占一半。電纜運行管理部門要為電纜線路造就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從而盡量避免事故,使電纜能充分發揮其傳輸電力的功能。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項。(1)依法做好電纜線路保護,防止機械外力損壞。根據《電力法》和國務院《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運行管理單位應會同當地政府部門制定有關法規,建立保護地下電力電纜的管理制度。同時配備足夠的電纜護線人員,設立護線專責部門。(2)防止電纜護層遭受化學腐蝕或電解腐蝕。電纜直埋敷設,當金屬護套受到化學腐蝕或雜散電流的電解腐蝕時,會導致護套穿孔,使水分侵入。油紙電纜侵入水分后,絕緣立即遭到破壞,交聯聚乙烯電纜浸水后將引發水樹枝。防止化學腐蝕的措施是控制土壤的酸堿度,要求土壤呈中性,即PH值在6~8之間。(3)防止電纜遭受熱機械力、震動和地沉的傷害。由于負荷和環境溫度的變化引起熱脹冷縮(一般稱為熱伸縮),使電纜本身受到一定的熱機械力。這種熱機械力有時會導致電纜或附件的損傷。電纜過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震動的影響,地面的不均勻沉降,也會對電纜安全構成威脅。2.電纜線路火災成因從電纜線路發生火災的情況來看,分析電纜火災的原因有:一是由于本身故障引起的,二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即火源或火種來自外部。(1)電纜本身存在問題。一是電纜在材料、型號上選擇不當,造成使用壽命短,絕緣性能降低,發生相間短路,釀成火災事故。二是電纜線路截面選擇不對,長期連續通過負荷電流時,發熱溫度會超過允許工作溫度,使絕緣加速老化,嚴重時引起火災。三是電纜絕緣損壞,由于受到機械損傷,接觸不良等,絕緣老化或達到壽命期,或短路故障都會引起火災。(2)外界火源或發熱引起的燃燒。一是電焊施工等明火作業引起可燃易燃物品造成的火災。蓋板或管路不密封、封閉不嚴密等使管溝混入木屑、油品等可燃易燃物品,此時進行電氣焊(割),焊渣和火星落入管溝就會引發火災,燒毀電纜。二是堆積在電纜上的可燃粉塵受高溫起火。如果可燃粉塵散落在電纜架和電纜上,由于不及時清掃,受電纜表面高溫或熱風管道的烘烤,引起自燃起火。三是充油電氣設備故障噴油起火。由于變壓器保護裝置振動而使變壓器爆炸起火,把電纜線路燒毀。四是電纜線路遇高溫起火。發電廠的汽輪機油系統,如漏油遇到高溫管道就會造成火災,從而引燃電纜線路,將電纜燒毀。五是電纜架設走向敷設位置不正確。如架設時靠近可燃物、油氣管道以及建筑物等等,在發生火災時很容易把電纜線路燒毀。3.預防電纜線路火災的措施遏制電纜線路火災事故,也要根據燃燒的3個條件來預防。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采取預防措施:(1)要遠離控制火源、熱源。在架設和布置電纜線路時,要盡可能遠離蒸汽和油氣管道,控制線路與它的距離。如距離較近或在交叉處1m的范圍內要采取可靠的安全保護措施。在可燃氣體、液體的管溝內,不得敷設電纜線路;如敷設在熱力管溝中,應有隔熱措施;在具有火災和爆炸危險的場所不得架空布置電纜線路。(2)隔離易燃易爆物品。在敷設電纜時,容易受到外界著火影響的電纜區段,電纜線路應采用防火槽,涂刷阻燃材料,用不燃材料設置隔離措施,以防止火災的蔓延。對于處于充油電氣設備附近的電纜管溝,應當采取密閉措施,外部需要包裝好,最好采用埋地敷設,或者穿管設置。(3)將電纜線路途徑的孔洞封堵嚴密。電纜線路布設走向非常復雜,對通過控制室電纜夾層的孔洞和管溝、豎井所經過的孔洞,都必須要用不燃材料封堵填空。穿過控制柜箱、儀表盤下部的電纜孔洞等,應當采用專用的耐火材料嚴實封堵。嚴禁使用木板等可燃材料臨時封堵,以防止火災通過電纜線路到處蔓延,造成嚴重后果。

(4)按照電纜線路的布置設置防火分隔。在電纜線路的一定區段設置防火墻、阻火夾層,將火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不致蔓延擴大。在電纜隧道、管溝及托架的下列部位應予設防火分隔:不同車間和廠房的交界處,進入室內處,不同電壓配電裝置交匯處,不同機組及主變壓器的纜道連接處,隧道與主控、集控、網控室的連接處,要設置帶門的防火墻進行分隔。距離較長的纜道每隔100m的地方也要設置防火墻分隔。電纜豎井可采用防火夾層分隔,對于電纜中間接頭的地方可設阻火隔離段來達到防火目的。

篇2:電纜火災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應急處理:

1·應及時判明著火電纜所屬的系統和走向,調整運行方式,并切斷著火電纜的電源;

2·在電纜著火部位兩側設置阻火帶,延緩和阻止火勢發展。

3·進入火場應及時救援人員必須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中毒,窒息,并且避免碰觸導電部位;

4·進入電纜間·隧道等密閉場所火場的應急救援人員必須兩人一組,佩戴正壓式呼吸器,進入時間不易過長,并充分預留出撤回時間所需要的呼吸器的供氣量;

5·電纜著火優先使用干粉式滅火器,若火災無法撲滅,電纜間,隧道用水滅火時,應確保排水系統正常。

6·電纜間,隧道電纜著火,消防器材不足時,導致火勢一時無法完全控制時,

應及時將救護人員撤離,關閉防火門,以使火焰窒息;

7·滅火施救人員在滅火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個人防護措施,防止燒傷及燃燒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引起的人員中毒,窒息,并嚴防觸電。

篇3:電纜火災預防和撲救措施

一、電纜火災發生的常見原因

1.電纜本身故障引發火災。

(1)電纜頭制作質量不良,導致運行中電纜頭過熱爆炸起火。

(2)電纜經長期運行絕緣老化,運行中擊穿短路引起火災。

(3)電纜長期過負荷運行造成電纜過熱、損壞,運行中造成短路引起火災。

(4)電纜受外力機械損傷,造成絕緣損壞,短路引起火災。

(5)充油電纜漏油引起火災。

2.外部火災引燃電纜。

(1)電氣設備故障起火,導致電纜著火。

(2)電纜周圍雜物起火,導致電纜著火。

二、防止電纜火災的措施

1.保證施工質量,特別是電纜頭的制作質量一定要嚴格符合規定要求。

2.加強電纜運行監視,避免電纜過負荷運行。

3.按期進行電纜測試,發現不正常時應及時處理。

4.電纜溝、隧道要保持干燥,防止電纜受潮,造成絕緣下降,引起短路。

5.定期清掃電纜上所積粉塵,防止所積粉塵自燃引起電纜著火。

6.加強電纜回路開關及保護的定期校驗維護,保證其動作可靠。

7.電纜敷設時要保持與熱管路有足夠距離,控制電纜不小于0.5米;動力電纜不小于l米。控制電纜與動力電纜應分槽、分層并分開布置,不能層間重疊放置。對不符合規定的部位,電纜應采取阻燃、隔熱措施。

8.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及時發現火情,防止電纜著火。

9.采取防火阻燃措施。電纜的防火阻燃措施有:(1)將電纜用絕熱耐燃材料包扎,當電纜周圍著火時,包扎的電纜被絕熱耐燃材料與火隔離可免遭燒毀。如果電纜自身著火,因包扎體內缺少氧氣可使火自熄,避免火勢蔓延到包扎體外。(2)將電纜穿過墻壁、盤底、豎井的孔洞用耐火材料封堵嚴密,防止電纜著火時,高溫煙氣擴散和蔓延造成火災面擴大。(3)在電纜表面涂刷防火涂料。(4)用防火包帶將電纜需防燃的部位纏包。(5)在電纜層間設置耐熱隔火板,防止電纜層間竄燃,擴大火情。(6)在電纜通道設置分段隔墻和防火門,防止電纜竄燃,擴大火情。

10.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和設施。架空電纜著火可用常用的滅火器材進行撲救,但在電纜夾層、豎井、溝道及隧道等處宜裝設自動或遠控滅火裝置,例如1301滅火裝置、水噴霧滅火裝置等。

三、電纜火災的撲救

電纜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電纜火災撲救需特別注意防護。撲救電纜火災時注意事項如下:

1.電纜起火應迅速報警,并盡快將著火電纜退出運行。

2.火災撲救前,必須先切斷著火電纜及相鄰電纜的電源。

3.撲滅電纜燃燒,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130l等滅火劑,也可用黃土、干砂或防火包進行覆蓋。火勢較大時可使用噴霧水撲滅。裝有防火門的隧道,應將失火段兩端的防火門關閉。

4.進人電纜夾層、隧道、溝道內的滅火人員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以防中毒和窒息。在不能肯定被撲救電纜是否全部停電時,撲救人員應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撲救過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觸電纜外皮。

5.在救火過程中需注意防止發生觸電、中毒、倒塌、墜落及爆炸等傷人事故。

6.專業消防人員進人現場救火時,需清楚帶電部位、高溫部位及高壓設備等危險部位情況。

7.撲救結束后,應及時對著火現揚進行記錄、拍照、錄像,并保存起火處電纜殘留段,以便對起火原因進行分析。吸取教訓,防止再發生類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