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降低線損常用措施

降低線損常用措施

2024-07-18 閱讀 3996

線損是考核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線損率的高低,是衡量我們供電部門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對農網來說降低線損也是降低農村綜合電價的技術保證。

1影響線損的原因

影響線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可分為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內在因素,即技術管理,可概括為:電流、電壓、功率因數和負荷曲線形狀系數等四大類;二是外在因素,即用電管理,主要是營抄工作和客戶的竊電行為。對農網來說影響線損具體突出在以下幾方面:

配電網絡布局不合理,部分低壓網絡迂回供電,供電半徑大等問題,未能實現合理的供電方式;有些主干線路截面偏小,偏遠地區存在導線老化嚴重、線路運行時間過長,接頭較多現象。

變壓器利用率過低,變損電量較大。農忙時用電量較大,農閑時只帶照明用電,每臺配電變壓器平均用電負荷最多20幾個kW。目前農村變壓器普通用于生活用電,每天用電集中時間在6:00~8:00、18:00~22:00,其余約有18個小時變壓器處于輕負荷,或在后半夜至上午沒有負荷,形成變壓器自身損耗高。

由于資金困難,農網有部分高耗能配變仍繼續在使用,尤其目前線路導線和變壓器被盜竊現象嚴重,因為一時無更換資金來源,又急需供電,只能又將原來換下來的高耗能變壓器安上繼續使用。

農村低壓配電線路負荷分布一般沒有統一的規律,特別是三相負荷不平衡,無功補償不配套,形成高線損。

偷竊電現象十分嚴重,個別鄉村日益突出。

農村用電戶數較多、分布散,許多村隊的計量裝置未能定期校驗或長期失校。

2相應降損措施

2.1技術管理方面

2.1.1電流

負荷電流增大,則線損增大;負荷電流減小,則線損降低。但任何一條運行中的配電線路,都有一個經濟負荷電流范圍,當實際電流保持在這個范圍內運行時,就可以使線損率接近極小值。

措施:主管用電管理和調度部門的人員需要密切監測和控制好這個關口,將各條配電線路的實際電流控制在經濟范圍之內運行。

2.1.2電壓

供電電壓高,線損中的可變線損減少,但不變線損卻隨著電壓升高而增加,其總的線損隨著電壓的升高是降低還是升高,視線損中的不變線損——鐵損在總線損中所占的比重而定。當不變線損在總線損中所占的比重小于50%時,供電電壓提高線損中的可變損失減小較多,總線損下降。

措施:當不變損失在線損中所占比重小于50%時,保證電壓質量和提高供電電壓,有利于降損。

2.1.3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提高,線損中的可變損耗將減小;功率因數降低,則線損中的可變損耗將大幅度增加。

措施:要切合實際地加強無功補償設備管理,增加無功補償設備,優先解決功率因數低于0.8的中低壓電網和低于0.85的高壓電網。電容器布點盡量做到就地平衡、集中和分散補償相配合,尤其是分散補償,自動投切,做到高峰負荷時投的上,低谷負荷時切的下,客戶無功補償設備逐步實行按功率因數或電壓自動投切,防止低谷負荷時向電網倒送無功。

2.1.4負荷曲線

負荷曲線形狀系數K值越大,負荷曲線起伏變化越大,高峰和低谷差越大,線損就越大。當K值接近1時,負荷曲線趨于平坦,線損最小。因此可用調整和平衡電力負荷來降低線損。

措施:不但要做好整個電力系統或地區電力網的調整負荷工作,也要做好每條配電線路、每臺變壓器以及每段低壓線路的調整負荷的工作。具體作法:

(1)變壓器選擇:

在選擇變壓器時,35kV及以上的客戶,要盡量使用有載調壓變壓器,現有的非有載調壓變壓器的客戶,有條件的都應改為有載調壓。同時,只要能滿足用電負荷和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就應盡量減小變壓器的裝設容量,即選擇大的變壓器負荷率b值的方案,不必片面顧及其b值的運行點。

(2)平衡變壓器和線路負荷:

在低壓配電網絡中,若相鄰兩臺配電變壓器的負荷電流很不均衡,線損較大,這樣的低壓配電網絡還是比較常見的。為降低線損,應根據實測負荷分布改變斷接點,平衡變壓器和線路負荷,斷接點改變后,降損效果一算便知。對高壓供電的雙電源客戶與此相類似,即根據線路電流大小,確定調整供電線路,以降低線損。

(3)平衡三相負荷:

低壓線路的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線路的有功功率損耗會大于三相負荷電流平衡時的有功功率損耗,引起線損增高;若中性線徑比相線小,線損增加更多;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度愈大,零序電流就愈大,線損增加也愈大。而這種不平衡現象公用配電變壓器比較普遍,尤其以農用配電變壓器比較突出。有些農用變壓器在停用動力設備后,只留下一相或兩相照明負荷,城鎮也有些配電變壓器一到晚上,某一相或兩相負荷偏大或偏低,這是造成中性線電流大的原因之一,有時出現中性電流比某相的電流大,有的接近最大相電流。供電規程明確規定中性線電流不得超過規定電流的25%,所以在運行中一定要定期進行測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調整。同時,還應避免發生中性線斷線事故,中性線斷后,也將引起三相不平衡,嚴重的將導致用電設備損壞甚至燒毀。所以,導線與電氣設備的連接頭一定要可靠,以減小接觸電阻,合理選擇熔絲,不用導線代替熔絲使用,避免在壓降過大而浪費電能增加線損。為了防備變壓器遭雷擊,低壓中性線要接地,同時要適當在線路和負荷各點使中性線重復接地。

因此,低壓配電網在運行中要經常測量變壓器出線端和一些主干線的三相負荷電流及中性線電流,并及時進行平衡三相負荷電流工作。在架設低壓配電線路時,中性線線徑不宜比相線小。對農網線路,更換導線或調整供電區,控制供電半徑,減少線路迂回。適當提高供電電壓,線路的功率損失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電壓提高5%,功率損失減少9%。避免線路接頭接觸不好,接觸電阻過大,接頭發熱引起功率損耗。發熱與電流的平方及電阻成正比。另外,做好線路的清障工作,剪除線路周圍的樹枝,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定期清掃變壓器、控制電器、絕緣子等用電設備上的污穢。經常保持清潔,減少漏電造成的損耗。

2.2用電管理方面

重點抓好用電稽查,堵塞漏洞,嚴格抄表制度,提高月末抄見電量比率,減少線損波動。對用電大戶要普測關口電能計量回路壓降,壓降超標的客戶要限期整改;工作人員也要加強降損節電的責任感。

2.2.1防范竊電行為

竊電是影響線損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防止竊電,則是降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防竊電器安裝尚不普及和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做好這項工作還是很重要的。

(1)高壓計量客戶:

對高壓客戶,應使用專用計量柜,用于計費表計的電壓、電流接線端子箱、端子盒、端子排及計量儀表均要加封(或加鎖),對室外安裝的難以封鎖的電壓、電流互感器,要加裝電壓、電流記錄儀及用電負荷監控裝置,計費表計的電流回路中不得串入其它非計量儀表。對桿裝高壓計量箱,應將計量箱裝在客戶廠外的電線桿上,防止客戶在電線桿上將計量箱一次電壓短接而竊電,又無法及時查處并取證。

(2)低壓計量客戶:

對于小客戶和個體戶,將計費表裝在表箱內,并加鎖;家庭照明用電戶,有條件者應盡量把幾戶電能表集中安裝在一個牢固的電表箱內,并將表箱加鎖。這是一項防竊電的根本措施。摘掉、虛設電能表接線端子處的電壓連接片,或加大連接片電阻,在竊電者中均占有相當比重。根據這一點,可使用專用的表尾防竊蓋,將電能表出線端封閉起來,然后加封。

2.2.2反竊電的科學管理

首先對每個客戶的用電設備進行摸底統計,根據季節不同,粗略地測算出月耗電量,然后對每戶進行登記造冊,記錄每月的實際電能數,摸清用電規律,進行用電備案。當月實耗電量數抄報以后,剔除用電波動因素,即可用實際電量數與上月實際數進行縱向對比,再橫向與計算數值進行比較,差別不大,則屬正常,差異明顯,則可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點檢查,用以確定原因。

狠抓“反竊電”工作。“竊電”是低壓電網線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把“反竊電”工作抓到實處,必須加大“電是商品”的宣傳力度,必要時可以利用法律武器,對偷電分子進行公開制裁,使所有用電戶都能牢固樹立“電是商品”的意識,從而在觀念上消除偷電隱患。同時,對客戶的表計要定期校驗,杜絕壞表的使用。

2.2.3加強用電營業管理

反竊電就應該防查并重,互為補充。只有防查雙管齊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用電管理人員、電表抄收人員的技術水平、責任心和防竊電意識。加強抄表和核算工作,以提高電力網售電準確性。嚴格抄、核、收制度,防止錯、漏抄、不抄和少抄、估抄等現象,提高準確率。加強計量管理,提高計量準確率,降低線損。這樣就會有效地制止竊電行為的再發生。

綜上所述,通過搞好負荷監控等技術方面的管理和反竊電行為等方面的用電管理工作,必能實現電網經濟運行,降低線路損失。它不但能反映我們供電部門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也能為國家節能、節資作出巨大的貢獻。

篇2:降低線損常用措施

線損是考核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線損率的高低,是衡量我們供電部門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對農網來說降低線損也是降低農村綜合電價的技術保證。

1影響線損的原因

影響線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可分為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內在因素,即技術管理,可概括為:電流、電壓、功率因數和負荷曲線形狀系數等四大類;二是外在因素,即用電管理,主要是營抄工作和客戶的竊電行為。對農網來說影響線損具體突出在以下幾方面:

配電網絡布局不合理,部分低壓網絡迂回供電,供電半徑大等問題,未能實現合理的供電方式;有些主干線路截面偏小,偏遠地區存在導線老化嚴重、線路運行時間過長,接頭較多現象。

變壓器利用率過低,變損電量較大。農忙時用電量較大,農閑時只帶照明用電,每臺配電變壓器平均用電負荷最多20幾個kW。目前農村變壓器普通用于生活用電,每天用電集中時間在6:00~8:00、18:00~22:00,其余約有18個小時變壓器處于輕負荷,或在后半夜至上午沒有負荷,形成變壓器自身損耗高。

由于資金困難,農網有部分高耗能配變仍繼續在使用,尤其目前線路導線和變壓器被盜竊現象嚴重,因為一時無更換資金來源,又急需供電,只能又將原來換下來的高耗能變壓器安上繼續使用。

農村低壓配電線路負荷分布一般沒有統一的規律,特別是三相負荷不平衡,無功補償不配套,形成高線損。

偷竊電現象十分嚴重,個別鄉村日益突出。

農村用電戶數較多、分布散,許多村隊的計量裝置未能定期校驗或長期失校。

2相應降損措施

2.1技術管理方面

2.1.1電流

負荷電流增大,則線損增大;負荷電流減小,則線損降低。但任何一條運行中的配電線路,都有一個經濟負荷電流范圍,當實際電流保持在這個范圍內運行時,就可以使線損率接近極小值。

措施:主管用電管理和調度部門的人員需要密切監測和控制好這個關口,將各條配電線路的實際電流控制在經濟范圍之內運行。

2.1.2電壓

供電電壓高,線損中的可變線損減少,但不變線損卻隨著電壓升高而增加,其總的線損隨著電壓的升高是降低還是升高,視線損中的不變線損——鐵損在總線損中所占的比重而定。當不變線損在總線損中所占的比重小于50%時,供電電壓提高線損中的可變損失減小較多,總線損下降。

措施:當不變損失在線損中所占比重小于50%時,保證電壓質量和提高供電電壓,有利于降損。

2.1.3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提高,線損中的可變損耗將減小;功率因數降低,則線損中的可變損耗將大幅度增加。

措施:要切合實際地加強無功補償設備管理,增加無功補償設備,優先解決功率因數低于0.8的中低壓電網和低于0.85的高壓電網。電容器布點盡量做到就地平衡、集中和分散補償相配合,尤其是分散補償,自動投切,做到高峰負荷時投的上,低谷負荷時切的下,客戶無功補償設備逐步實行按功率因數或電壓自動投切,防止低谷負荷時向電網倒送無功。

2.1.4負荷曲線

負荷曲線形狀系數K值越大,負荷曲線起伏變化越大,高峰和低谷差越大,線損就越大。當K值接近1時,負荷曲線趨于平坦,線損最小。因此可用調整和平衡電力負荷來降低線損。

措施:不但要做好整個電力系統或地區電力網的調整負荷工作,也要做好每條配電線路、每臺變壓器以及每段低壓線路的調整負荷的工作。具體作法:

(1)變壓器選擇:

在選擇變壓器時,35kV及以上的客戶,要盡量使用有載調壓變壓器,現有的非有載調壓變壓器的客戶,有條件的都應改為有載調壓。同時,只要能滿足用電負荷和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就應盡量減小變壓器的裝設容量,即選擇大的變壓器負荷率b值的方案,不必片面顧及其b值的運行點。

(2)平衡變壓器和線路負荷:

在低壓配電網絡中,若相鄰兩臺配電變壓器的負荷電流很不均衡,線損較大,這樣的低壓配電網絡還是比較常見的。為降低線損,應根據實測負荷分布改變斷接點,平衡變壓器和線路負荷,斷接點改變后,降損效果一算便知。對高壓供電的雙電源客戶與此相類似,即根據線路電流大小,確定調整供電線路,以降低線損。

(3)平衡三相負荷:

低壓線路的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線路的有功功率損耗會大于三相負荷電流平衡時的有功功率損耗,引起線損增高;若中性線徑比相線小,線損增加更多;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度愈大,零序電流就愈大,線損增加也愈大。而這種不平衡現象公用配電變壓器比較普遍,尤其以農用配電變壓器比較突出。有些農用變壓器在停用動力設備后,只留下一相或兩相照明負荷,城鎮也有些配電變壓器一到晚上,某一相或兩相負荷偏大或偏低,這是造成中性線電流大的原因之一,有時出現中性電流比某相的電流大,有的接近最大相電流。供電規程明確規定中性線電流不得超過規定電流的25%,所以在運行中一定要定期進行測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調整。同時,還應避免發生中性線斷線事故,中性線斷后,也將引起三相不平衡,嚴重的將導致用電設備損壞甚至燒毀。所以,導線與電氣設備的連接頭一定要可靠,以減小接觸電阻,合理選擇熔絲,不用導線代替熔絲使用,避免在壓降過大而浪費電能增加線損。為了防備變壓器遭雷擊,低壓中性線要接地,同時要適當在線路和負荷各點使中性線重復接地。

因此,低壓配電網在運行中要經常測量變壓器出線端和一些主干線的三相負荷電流及中性線電流,并及時進行平衡三相負荷電流工作。在架設低壓配電線路時,中性線線徑不宜比相線小。對農網線路,更換導線或調整供電區,控制供電半徑,減少線路迂回。適當提高供電電壓,線路的功率損失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電壓提高5%,功率損失減少9%。避免線路接頭接觸不好,接觸電阻過大,接頭發熱引起功率損耗。發熱與電流的平方及電阻成正比。另外,做好線路的清障工作,剪除線路周圍的樹枝,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定期清掃變壓器、控制電器、絕緣子等用電設備上的污穢。經常保持清潔,減少漏電造成的損耗。

2.2用電管理方面

重點抓好用電稽查,堵塞漏洞,嚴格抄表制度,提高月末抄見電量比率,減少線損波動。對用電大戶要普測關口電能計量回路壓降,壓降超標的客戶要限期整改;工作人員也要加強降損節電的責任感。

2.2.1防范竊電行為

竊電是影響線損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防止竊電,則是降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防竊電器安裝尚不普及和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做好這項工作還是很重要的。

(1)高壓計量客戶:

對高壓客戶,應使用專用計量柜,用于計費表計的電壓、電流接線端子箱、端子盒、端子排及計量儀表均要加封(或加鎖),對室外安裝的難以封鎖的電壓、電流互感器,要加裝電壓、電流記錄儀及用電負荷監控裝置,計費表計的電流回路中不得串入其它非計量儀表。對桿裝高壓計量箱,應將計量箱裝在客戶廠外的電線桿上,防止客戶在電線桿上將計量箱一次電壓短接而竊電,又無法及時查處并取證。

(2)低壓計量客戶:

對于小客戶和個體戶,將計費表裝在表箱內,并加鎖;家庭照明用電戶,有條件者應盡量把幾戶電能表集中安裝在一個牢固的電表箱內,并將表箱加鎖。這是一項防竊電的根本措施。摘掉、虛設電能表接線端子處的電壓連接片,或加大連接片電阻,在竊電者中均占有相當比重。根據這一點,可使用專用的表尾防竊蓋,將電能表出線端封閉起來,然后加封。

2.2.2反竊電的科學管理

首先對每個客戶的用電設備進行摸底統計,根據季節不同,粗略地測算出月耗電量,然后對每戶進行登記造冊,記錄每月的實際電能數,摸清用電規律,進行用電備案。當月實耗電量數抄報以后,剔除用電波動因素,即可用實際電量數與上月實際數進行縱向對比,再橫向與計算數值進行比較,差別不大,則屬正常,差異明顯,則可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點檢查,用以確定原因。

狠抓“反竊電”工作。“竊電”是低壓電網線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把“反竊電”工作抓到實處,必須加大“電是商品”的宣傳力度,必要時可以利用法律武器,對偷電分子進行公開制裁,使所有用電戶都能牢固樹立“電是商品”的意識,從而在觀念上消除偷電隱患。同時,對客戶的表計要定期校驗,杜絕壞表的使用。

2.2.3加強用電營業管理

反竊電就應該防查并重,互為補充。只有防查雙管齊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用電管理人員、電表抄收人員的技術水平、責任心和防竊電意識。加強抄表和核算工作,以提高電力網售電準確性。嚴格抄、核、收制度,防止錯、漏抄、不抄和少抄、估抄等現象,提高準確率。加強計量管理,提高計量準確率,降低線損。這樣就會有效地制止竊電行為的再發生。

綜上所述,通過搞好負荷監控等技術方面的管理和反竊電行為等方面的用電管理工作,必能實現電網經濟運行,降低線路損失。它不但能反映我們供電部門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也能為國家節能、節資作出巨大的貢獻。

篇3:企業員工生涯規劃如何降低人力成本

企業員工生涯規劃如何降低人力成本

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雙方簽署的勞動,更重要和更為關鍵的是雙方之間任何時刻都存在于個體與組織之間的,一系列沒有明文規定的期望,即心理契約,心理契約是個人與企業之間的一份內隱的協議,協議內容包括了在彼此關系中,一方希望給另一方付出什么、同時又該得到什么。在企業中,良好的心理契約可以使員工與企業保持穩定的良性關系,員工會為了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工作,但是一旦這種心理契約受到破壞,員工與企業的關系將迅速惡化,甚至會產生激烈的沖突。

那么,企業該如何增強和員工之間的這種心理契約,并降低人力成本呢,職業生涯管理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路徑。

1.在職業生涯管理模式中,員工個體目標與企業目標被有機統一起來,員工在為企業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將會實現自身職業發展目標,由此形成一種穩定的心理契約,為實現企業目標努力工作,是員工實現自身職業發展目標的代價。職業生涯管理能夠通過目標紐帶,迅速在員工與企業之間達成穩定的心理契約,對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留住關鍵員工作用顯著。

2.職業生涯管理將全體員工的職業發展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結合在一起,使企業每個崗位都有多個候選人,某一員工因職業發展目標原因離開,則必然有另一員工因職業發展目標原因到來,從而保證

1

每個崗位,特別是關鍵性崗位不會因員工離職發生動蕩。

3.當企業由于經營需要而調整人員配置時,職業生涯管理模式也會幫助企業降低調整的難度。進行人員配置調整時,裁減人員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內容,但是,裁減人員無論如何都會給企業帶來成本損失,既包括裁減的直接費用,如直接支付給員工的賠償費用,還包括裁員的間接費用,如員工離職導致的業績損失以及新招員工的培訓費用等。相對于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職業生涯管理對降低人力資源遣散成本、提高人員配置調整的效率有著獨特的優勢。首先,職業生涯管理可以幫助員工正確認識和理解自己與企業的關系,使員工明確特定企業只是實現職業發展目標的載體,當現行企業阻礙了自身職業發展的時候,就應該果斷選擇主動離開,而不會等到被企業裁員,這無疑可以降低企業的裁員補償費用。其次,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完全以職業發展目標為中心,不會因人情面子、歸宿感等因素而勉強維持雇傭契約,會大大降低人員調整的難度。同時,職業生涯管理對員工的職業做出了長期規劃,使員工對于自己的去留有一個明確預期,這也會降低人員調整的難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