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及機械作業安全措施
為加強本工程項目交通運輸及機械作業安全管理(以下簡稱交通和機械安全管理),預防各類事故發生,現依照《道路安全交通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并結合實際,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將項目交通和機械施工中的突出問題作為重點管理,預防和消除各類隱患,建立交通和機械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項目施工生產安全、順利進行。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交通和機械安全管理組織領導,特成立以下領導小組并明確職責:
組?長:項目部經理吉軍林(全面監督所屬部門、人員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落實有關制度、規定;督促適時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并進行考評獎罰。)
副組長:項目部總工(負責制定與施工相關的交通運輸安全措施、方案并及時交底和監督各級交底;定期檢查現場技術員落實工作情況。)
副組長:項目部副經理韓延平(具體監督現場交通運輸情況;協調現場交通運輸安全工作;定期開展檢查和宣傳教育;及時提出整改和處罰建議。)
成?員:項目施工管理科、安質科、設備材料科、綜合辦、經營科負責人、施工隊負責人以及項目部安全員(以現場交通運輸各環節的安全為重點,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履行監督和管理職責,及時向項目領導提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建議。)
三、專項管理的范圍
與本項目施工有關的,并在道路(國道或便道)或施工現場進行運輸和施工作業的工程車輛、機械等。
四、專項管理的具體措施
1、入場前,由設備管理科、安質科對包括施工隊的所有工程車輛、機械設備性能及保養、維修、檢測等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和登記,并對操作人員持證情況進行檢查、登記。
2、為保證各種車輛、機械安全、正常和高效使用,項目部實行工程車輛、機械統一調配管理。即日常施工所需的工程車輛、機械計劃由施工管理科負責制訂;設備管理科負責對工程車輛、機械統一調配并監督使用。后勤保障或其它臨時用車,由項目部綜合辦負責調配管理。當所有車輛因工或因私外出時,必須經項目部主管領導同意(須辦理簽字手續)。
各施工隊自有車輛、機械的調配和管理由其自行負責。當其車輛、機械需外調以及外出辦理有關業務時,必須經項目部主管領導同意(須辦理簽字手續)。
3、車輛、機械在施工現場或道路(國道或便道)運行、作業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作業和出行前,應對車輛或機械進行認真檢查,重點消除制動、駕駛和其它重要控制系統隱患。
(2)嚴禁疲勞、超載、超速(施工現場限速30公里/小時;國道限速按相關規定)或酒后駕駛。
(3)在高山、揚塵、水毀以及路面較窄、路況極差、視覺不良的路段行駛時,應減速慢行,不得隨意超車或占道行駛。
(4)行駛中遇車隊時,應保持車距(不小于50米),并視情況主動避讓或停行,不得強行超車或隨意穿越行駛。
(5)在危險路段或作業面操作時,禁止撥打、接聽電話或聽音樂看視頻,確保精力集中。
(6)在環境復雜、不熟悉或存在險情的路段行駛或作業時,應先查看和掌握情況后,再進行正確操作并控制好速度。
(7)雨、雪、霧、大風(6級以上)氣候及夜間時,原則上應停止作業。必須運業時,應采取防滑、防塌陷、防風、防霧以及防洪、防泥石流等有效措施。同時,應保證夜間現場光照并安排專人指揮負責。
(8)項目部、施工隊主要負責人及相關管理人員外出時,原則上不得同車出行。必須同車時,必須落實有經驗、技術可靠的駕駛員和保障措施。
(9)運送現場人員時,嚴禁超載或人貨混載;嚴禁自卸車、裝載機、挖掘機運送人員。
(10)在操作中如遇身體不適或其它特殊情況,應及時停止操作并迅速聯系相關人員救援和幫助,不得勉強堅持操作。
(11)緊急情況下,應以“先人后物”為原則,及時采取避閃、逃棄等自我保護措施。一旦發生事故,應迅速向項目部領導或有關人員報告。
項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視情況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及時搶救傷員、保護現場,并及時報告公司領導和相關部門。
五、工作要求
1、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各負其責、綜治理”的原則,項目部各部門、施工隊以及全員應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與交通安全管理和監督。項目部定期對各部門、人員以及施工隊進行專項交通運輸安全檢查、考評及獎罰。對嚴重違章及屢教不改的人員及時清場。
2、項目部協調有關部門,準許包括施工隊在內的部分(或全部)車輛、機械加裝特種燈光和強音設備,以保證夜間或在危險施工現場、復雜路段安全行駛、作業。
3、保證施工便道平整、通暢和安全;保證施工道口、橋涵、彎道、坡道以及交通密集等危險路段的安全警示標志齊全、完好。同時,在施工忙季時,應視情況安排專人員指揮、疏導交通。
4、加強危險路段防護。在橋涵、邊坡、基坑等危險部位,設置較為堅固的圍欄(或護欄)并在其首尾或周邊醒目位置,設警示牌和彩旗。
5、定期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及時通報交通安全情況和有關信息,針對突出問題及時進行整治。
6、項目部安質科、設備科、施工管理科及現場管理人員,應隨時跟蹤和督促交通安全工作,杜絕各種違章、違紀行為。
7、鼓勵全員對交通運輸、機械作業中的違章、違紀行為進行舉報;對被舉報行為一經查實將及時處理。同時,對舉報人給予保密和不低于300元的獎勵。
新-藏項目部
2010年8月30日
篇2:煤礦應急救援交通運輸保障應急管理措施
為加強我礦運輸應急運力組織和保障工作,進一步提高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事故的能力,維護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管理措施。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以及分工明確、協調一致、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運力保障體系。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我礦運輸小組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做好運輸應急運力的組織、救援和保障工作,完成傷員、應急物資的運輸保障任務,把突發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點。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平急結合、預防為主。
把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高度重視運輸應急保障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提高防范意識,做好預案演練、宣傳和培訓工作,做好有效應對礦井突發事故的各項保障工作。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聯動協調。
本措施確定的礦井運輸應急保障工作在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由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分級響應、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充分發揮運輸應急保障機構的作用。
3、職責明確、規范有序、部門協作。
明確應急管理機構職責,建立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和響應程序,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強與其他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優勢互補的礦井運輸應急保障機制。
四、組織機構
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劉木林
副組長:董世平
成員:邱國仁、朱俊文、龍博、胡小軍
辦公室設在調度室,應急聯絡員:李諒、李衛星,聯系電話:8000或8001。
1.統一領導本礦運輸應急救援行動。根據礦領導部署,結合本礦實際情況,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2.負責啟動救援行動,指揮和調配運輸小組應對突發事件的救援和保障工作。當應急運力不能滿足突發事件需要時,負責報請公司調派應急運力對口支援;
3.根據公司主管部門的指令,調動公司應急運力對口支援,完成礦井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和保障任務。
五、應急運力
(一)應急運力儲備
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平急結合、分級儲備、擇優選擇、統一指揮”的原則,在本礦建立應急運力儲備,做到領導責任、車屬單位、車牌號碼、駕駛人員、帶隊人員、集結地點“六落實”。
(二)應急車輛及技術狀況
應急運輸保障車輛的技術等級要求達到二級以上技術標準,車輛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或行駛里程不超過15萬公里。建立應急運輸車輛技術檔案制度,及時了解和掌握車輛的技術狀況。應急運輸車輛所屬單位負責保持應急運輸儲備車輛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并強化應急運輸車輛的日常養護與保養工作。
(三)應急保障人員
應急保障人員包括現場管理人員、駕駛員、裝卸員和維修人員,年齡原則上控制在20至55歲之間,且身體健康、政治素質高、協作意識強等。
組建運輸應急突擊隊,編成三個專項工作小組,在所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
1、車輛調度組:
組長:劉木林
成員:黃顯超、龍博
2、現場搶險組:
組長:邱國仁
成員:邱建成、吳軍山
3、車輛維修協調組:
組長:朱俊文
成員:汪璜、胡健
六、紀律要求
(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并隨時與應急小組保持聯系或電話暢通,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車輛調度及時到位。
(二)執行應急任務的車輛,必須是經檢測合格、車輛技術狀況達二級以上,按規定投保各項保險,且配持有效從業資格證件的駕駛員,方可執行應急任務。
(三)指令性儲備運力,車輛技術狀況和駕駛人員資格除符合第二條要求外,在應急狀況下,應在指定地點集結待令,駕駛人員不得外出,隨時準備接受應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