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機組大修前熱力試驗技術措施
1.前言**能源發電公司**電廠1號機組汽輪機為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的NZK300-16.7/537/537型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單軸、雙缸、雙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輪機。配套鍋爐為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1056t/h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燃煤自然循環汽包鍋爐,發電機為哈爾濱電機廠生產的QFSN-300-20型水、氫、氫冷,機端自并勵發電機,機組熱力系統采用單元制布置。汽輪機設有七段不調整抽汽,高壓缸設有二段抽汽,分別供#1、#2高加;中壓缸設有二段抽汽,分別供#3高加及除氧器;低壓缸設有三段抽汽,分別供#5、#6及#7低加。1號機組于2007年將投產,受電廠委托,內蒙古電力工程院汽機所將于2009年4月對1號機組進行大修前熱力試驗,測定機組在100%負荷至80%負荷(300MW、280MW、260MW、240MW)工況的熱力試驗,測定該機組熱力系統的運行狀態,為機組的經濟運行及評價大修效果提供依據。2.機組概況型號:NZK300-16.7/537/537機組主要技術規范型式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雙缸、雙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額定功率300MW主汽壓力16.7MPa主汽溫度537℃再熱汽壓3.410Mpa再熱汽溫537℃額定轉速3000r/min額定排汽壓力14.0KPa額定主汽流量940.45t/h再熱蒸汽流量782.64t/h補給水率0給水溫度275.8℃周波50HZ計算熱耗率8165kJ/kW.h發電機額定氫壓0.31Mpa末級葉片長度(mm)620回熱級數7級汽輪機級數高缸1個調節級+12個壓力級、中缸9級、低缸2×6級旋轉方向面對機頭向發電機方向看為順時針方向機組各工況下設計保證值如下表所示:項目發電機端功率(kW)排汽壓力(MPa)補給水率%熱耗率kJ/kW·h汽耗率kg/kW·hTHA工況3000120.014008165.03.135VWO工況3296380.014008171.53.204T—MCR工況3186300.014008171.23.164TRL工況3000090.030038515.83.360軸振動≤76μm3.試驗目的3.1通過試驗測定汽輪機組大修前相對內效率﹑熱耗率﹑汽耗率,為評價機組的運行狀況提供依據。3.2根據試驗測定機組在各個工況下的熱耗及汽耗,繪制熱力特性曲線,為機組的大修效果作出評價。4.試驗的調整4.1負荷調整試驗在固定調節閥開度下進行,閥門應盡量保持在“閥點”上,試驗負荷與保證負荷之間容許有正負5%的偏差。4.2機組參數的調整4.2.1試驗時,機組的主蒸汽參數,再熱蒸汽參數應保持在額定值。其波動范圍為:主蒸汽壓力:16.7MPa±0.042MPa(±0.25%);主蒸汽溫度:537℃±4℃;再熱蒸汽溫度:537℃±4℃;4.2.2試驗期間,應保持機組的功率因數在0.85,保持發電機組氫壓在額定值(0.30MPa)。4.2.3試驗期間再熱器減溫水不投運。4.2.4排汽壓力:絕對壓力的±1.0%或0.14KPa之間大者。4.2.5電功率:±0.25%。5、測點布置、測量儀表及記錄5.1測點布置見附圖15.2測量儀表5.2.1功率測量:用兩表法測量發電機輸出端功率,采用經過校驗的0.1級單相瓦特表,人工記錄。5.2.2壓力測量:壓力測量采用0.25級1151型壓力變送器輸入數據采集器(英國施倫伯杰公司生產的“3595”IMP")打印記錄。5.2.3溫度測量:溫度測量采用經校驗的鎳鉻-鎳硅(分度號為k型)熱電偶或Pt100鉑熱電阻送入數據采集裝置打印記錄。5.2.4流量測量:流量用孔板或噴嘴測量,孔板差壓用0.25級差壓變送器輸入數據采集裝置打印記錄,噴嘴采用ASMI標準制作及校驗。5.2.5除氧器水位和排氣裝置熱井水位變化用人工記錄。5.2.6其它補水和各種泄漏、取樣水等流量用超聲波流量計或用量杯人工進行測量。5.3?記錄方法5.3.1所有熱電偶,鉑電阻輸出信號全部接入"IMP"數采系統。5.3.2流量信號使用0.25級差壓變送器接入"IMP"數采系統。5.3.3輔助人工記錄的測點:壓力,電功率,凝汽器水位,除氧器水位,閥門開度;5.3.4采樣間隔:流量,電功率:每分鐘記錄一次;壓力,溫度:每分鐘記錄一次;液位:初始,終了各一次;其他參數每五分鐘記錄一次。6.系統隔離措施在試驗期間關閉以下閥門,并保證嚴密性(閥門關閉后下游管道應該保持冷卻),為了正確處理可能發生的任何事故,機組運行人員對隔離的系統做詳細記錄,做好反事故措施。系統檢查及隔離如下:6.1蒸汽管道疏水6.1.1高壓主汽閥前疏水;6.1.2再熱主蒸汽冷端;6.1.3再熱主蒸汽熱端;6.1.4高排逆止閥前后疏水;6.2汽機本體和抽汽疏水6.2.1所有汽機本體疏水;6.2.2所有抽汽管疏水。6.3旁路系統6.3.1高壓旁路門;6.3.2高壓旁路減溫水閥門;6.3.3高壓旁路前、后疏水閥;6.3.4低壓旁路門;6.3.5低壓旁路減溫水閥門;6.3.6低壓旁路前疏水閥。6.4輔助蒸汽聯箱6.4.1冷再供輔汽;6.4.24段抽汽到聯箱;6.4.3啟動鍋爐至輔助蒸汽聯箱閥門;6.4.4輔助蒸汽聯箱到除氧器供汽。6.5加熱器6.5.1所有加熱器水側旁路門;6.5.2所有加熱器緊急疏水門。6.6給水和除氧器6.6.1鍋爐蒸汽吹灰停止運行6.6.2鍋爐給水系統再循環門;6.6.3鍋爐連排擴容器疏水門;6.6.4鍋爐連排到除氧器門;6.6.5除氧器緊急放水門;6.6.6暖風器疏水門;6.6.7熱網疏水門。6.7排汽裝置6.7.1補水門和緊急補水門;6.7.2凝結水至除鹽水箱;6.7.3生水加熱器冷凝水門;6.7.4高、低壓加熱器緊急疏水門。6.8其它6.8.1化學加藥;6.8.2化學取樣;6.8.3凝結水至空調、輔助蒸汽聯箱、燃油加熱減溫水及補水門。7.試驗方法7.1試驗準備工作就緒后,先進行預備性試驗以檢查運行設備及系統隔離的狀態,檢查測量儀表是否符合試驗要求,向運行人員交底。7.2預備性試驗前應進行空冷島的沖洗及真空嚴密性試驗,(試驗在240-260MW負荷下進行)其真空下降值應不大于0.3kPa/min。7.3試驗時間安排及試驗步驟:試驗機組負荷調整至300MW、280MW、260MW、240MW四個負荷工況點下進行。7.3.1試驗時機組應保持負荷、主汽溫度﹑主汽壓力、再熱蒸汽溫度、再熱蒸汽壓力穩定。7.3.2切斷機組與外系統的汽水管道,關閉鍋爐的連排﹑定排﹑鍋爐停止蒸汽吹灰,切斷除氧器的外供汽源,除氧器由本機抽汽供汽,系統隔離完畢。7.3.3機組在試驗前10分鐘停止補水﹑保持凝汽器與除氧器水位穩定。7.3.4試驗時,回熱系統按“試驗原則性熱力系統”運行,各加熱器的進汽門﹑進﹑出水門全開,旁路門關閉。7.3.5試驗工況穩定30分鐘,試驗記錄60分鐘,主要參數每分鐘記錄一次,其余參數每5分鐘記錄一次。7.3.6試驗結束通知當班值長恢復原運行方式,調整負荷,在下一負荷點繼續進行試驗。8.安全、職業健康、環境保護注意事項8.1試驗工作人員應認真負責,聽從指揮,發現設備和儀表異常立即通知試驗負責人。8.2試驗工作人員不得操作現場任何設備,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8.3試驗期間工作人員必須佩戴相應防護裝具及工作服,做好防燙傷、噪聲等危害健康的事故預案。8.4運行人員不得隨意改變機組運行方式和工況,如確需進行操作調整,應與試驗負責人協商后進行。試驗期間如出現事故,應立即停止試驗,運行人員按規程規定進行處理。8.5試驗中如出現異常,使實驗結果出現偏差,應立即停止試驗,待查明原因后再進行試驗。8.6試驗結束后,機組恢復正常運行,按照“三標一體”的要求,保證“工完、料凈、場地清”,材料垃圾必須堆放到指定的垃圾場,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廢棄物必須按錫林發電公司指定地點進行回收。9.試驗數據處理9.1每次試驗結束后,參與試驗各方應共同審閱試驗數據并確認計算所需的記錄數據。9.2試驗采用的蒸汽性質表、圖依據為第6屆國際蒸汽品質會議(1963年)制訂的圖表。9.3蒸汽膨脹過程線以以下實測狀態點為根據,參考制造廠的設計資料,在h-s圖上逐點逐段連接而成:1主蒸汽、2再熱蒸汽冷段、3再熱蒸汽熱段、4中壓缸排汽、5低壓缸進汽、6汽輪機排汽(過程線終端),其中的1、2、3、4、5狀態點均可能由實測的蒸汽壓力和溫度值確定,6狀態點應落在排汽壓力線上,該點的焓值等于排汽焓減去排汽損失。9.4系統設備條件的修正試驗中熱力系統的運行條件與對應的保證條件不符時,應進行修正,修正計算的原則:令試驗實測的主蒸汽流量和通流部分效率(即蒸汽的膨脹過程線)保持不變,根據流量平衡和能量守衡定律、汽輪機在變工況下運行時性能變化的規律,用逐次逼近法求出當系統的運行條件轉化為保證條件時的輸出電功率和熱耗率。9.5參數修正修正項目包括:主汽壓力、主汽溫度、再熱蒸汽溫度、再熱系統壓降、排汽壓力的修正等。參數修正需借助修正曲線進行。10.試驗組織機構試驗總指揮一名;試驗現場運行操作指揮一名;試驗技術負責人兩名:工程院一名,電廠一名;試驗人員若干名。11.附錄機組原則性系統及測點位置圖見附錄1。?試驗記錄項目見附表2。
篇2:容器水壓試驗熱力運行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試驗場地應設有2m高的護板。
2.試驗首應檢查水泵完好。水泵與試驗場地連接管應暢通,試驗用水應無凍水。
3.行燈電壓不準超過36v并應有防水線。
4.試驗前應檢查校對壓力表、安全閥是否完好靈活,并在規定的驗周期內,試驗工具螺絲內外漲塞封蓋應完好。
5.向工件充水時,必須將空氣捧凈后再進行升壓,當升壓到工作壓力時,應進行關閉檢查。
6.在壓力升到試駐規定值時,保持5分鐘,把壓力降到工作壓力后,方可進行焊縫的檢查。
7.高壓容器試驗,必須有防護措施,水壓場地應醒目地寫上“高壓試驗,禁止入內”的警示牌。
8.當工件帶壓力時,水壓試驗人員不準離開工作崗位.
9.試驗時,絕不允許跳躍式的增壓,降壓時應平穩逐漸降低,防止水壓沖擊面破壞管接頭的密封。
10.水壓試驗時應及時觀察,注意工件形狀變化。
篇3:汽包試驗熱力運行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汽包焊縫未檢查合格,不得進行水壓試驗。
2.試驗前應將汽包放置平穩,防止轉動。
3.用橡膠密封管接頭時,應檢查試驗按觸是否牢固,螺母是否松動.升壓后操作人員不準正面對著管接頭站立。
4.試驗時,應將兩只以上壓力表,一只裝在汽包上,一只裝在水泵上,在試驗壓力時,必須注意被試件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
5.直徑大于1.4m以上的元件,需用梯子上下時,梯子應放置牢固,防止滑動。
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