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防機械傷害事故基本措施

預防機械傷害事故基本措施

2024-07-22 閱讀 6426

一、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定

1、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執行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方面的政策、法令及上級有關指示、命令和規章制度。加強法制觀念,做到“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尊章守紀、確保安全”。

2、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明了機械設備的基本結構、性能和用途,熟悉機械設備的操作、駕駛和技術保養,做到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培訓期滿考試合格后,由主管部門發給操作證,方可單獨操作。各種自行輪胎式機械則必須經過車輛管理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駕駛操作。

3、酒后患有防礙駕駛疾病和精神受到嚴重刺激不能正常工作的機上人員,不允許駕駛和操作機械。非駕駛人員不得駕駛機動車輛,非機械操作人員不得操作機械。

4、操作人員工作時必須精力集中,嚴肅認真,不準吸煙、吃東西、閑談、打鬧、開玩笑和看書看報或作防礙操作的動作。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離開機械設備時必須停機。

5、機械設備應有機組或專人負責使用和管理,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機械設備的保養規定,認真做好各級保養。要愛護機械設備,精心維護、合理使用、正確操作、保持機械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每班應填寫好設備的運轉維修、油料消耗等原始記錄。

6、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必須把機械運轉情況、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經過,保養項目等記入交接班記錄本并經接班人簽認。重要注意事項還要作口頭交代。

7、機械的啟動、停車及運轉均應由值班司機操作。其它人員不得擅自開停。凡值班司機缺勤,應派適當技工接替。主要工程機械的替班司機亦應持有操作合格證。不得以低級別的或無經驗的人員頂替。

8、機械起動前,工作中和工作完畢后,均應隨時檢查各部,如發現故障應及時排除,或提出保修意見。機械設備不得帶病運轉或超負荷作業。

9、機械開動之前,必須檢查各傳動部分的潤滑情況是否良好,制動系統是否可靠,確定無誤后方可起動機械。

10、操作人員如需要在非本人所管的機械上操作時,必須熟悉該設備的性能和安全操作規程,并須經領導批準后方可操作。

二、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嚴格遵守安全使用要求

1、機械設備在運轉中,禁止進行維修、保養、潤滑、緊固等作業。運轉中發現不正常時,應先停機后檢查。在對工作機構如刀片、鏟斗及挖土斗或梁、臂等鋼結構進行維修、焊、鉚作業時,必須把這些工作機構放到最低位置或落到地上并在適當部位用木塊支承,以防跌落而發生意外事故。

2、配合機械作業的清底、平地、修坡等工作人員和施工指揮人員必須在機械的回轉半徑之外工作,如果需要在半徑之內工作時,機械必須停止回轉并制動。機上機下人員應彼此密切聯系確保安全生產。

3、機械在鐵路軌道兩旁作業時應由專人警戒。

4、長期封存或停用一個月以上的機械設備,在封存或停用前要認真做好保養工作。封存機械要防止雨淋、水泡、銹蝕。機械的鋼絲繩、彈簧、板簧等應解除負荷。封存機械每月必須全面檢查一次。有動力的機械每月應運轉一次,每次運轉約30分鐘。無動力的機械應設法搖轉,并進行潤滑保養。

5、新的機械設備或經過大修、改裝和拆卸后重新安裝的機械設備,必須按照機械設備技術試驗規程和有關規定進行檢查、鑒定和試驗運轉,以防機械設備的早期磨損。

6、機械設備在施工中遇下列情況應即停工,待恢復作業安全后方可繼續施工。

⑴、填挖區土體不穩定,有發生坍塌;

⑵、氣候突變、發生爆雨或水位暴漲及山洪暴發時;

⑶、在爆破警戒區內發出爆破信號時;

⑷、工作場地發生交通堵塞或嚴重干擾時;

⑸、地面涌水冒泥出現陷車或坡道打滑時;

⑹、施工標志丟失、防護設施毀損失效時;

⑺、工作面凈空不能保證安全作業和運行時;

⑻、夏季氣溫超過攝氏40度時。

7、機械在高壓線下進行作業或通過時,機體最高點與電線間距離不得小于下表規定值。如果不能保證以上距離,應暫時停電或通過線路管理機構搭好護線架后方可工作。

線路電壓(千伏)?<1?1~20?35~110?154?220?

水平安全距離(米)?1.5?2.0?4.0?5.0?6.0?

垂直安全距離(米)?1.5?1.5?2.5?2.5?2.5?

8、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機械設備起動內烯機后待水溫升至說明書規定值,各部運轉正常后方可帶上動力輸出裝置進行作業。

9、液壓轉向的機械,在發動機運轉時,嚴禁用方向盤作為抓手上下機械,避免機身擺動而發生事故。液壓系統發生故障,如停止作業檢修時,必須釋放壓力。

10、各種安全防護裝置、照明、信號、監測儀表、警戒標記等不準隨意拆除或移作它用。

三、嚴格機械設備技術要求,確保安全施工

1、機械設備不得隨意擴大使用范圍,應嚴格按照機械使用說明書的規定承載,按規定的使用條件使用。如遇特殊情況,必須擴大使用范圍時,需經過分析計算,取得科學依據和采取有效措施,并經主管部門批準。

2、嚴格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不得隨意挪為它用。如把裝載機當作推土機或交通運輸工具使用等。

3、不得隨意使用大型機械設備去推、拉被陷設備或拖拉其它機械起動。

四、遵守機械設備使用時的安全防護及衛生要求

1、機械操作人員上班應穿戴好合乎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女同志應戴工作帽,長發不得外露。

2、內燃機如發現缺水或過熱而打開水箱時,應注意戴手套,面部必須躲開水箱口,以防蒸氣沖出燙傷。

3、機械在停機棚內起動時,必須保持通風良好,避免造成人員中毒。機械在洞內作業時,必須裝廢氣凈化器,洞內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保證人員正常工作。

4、拉鋼絲繩時必須戴好眼鏡和手套。穿鋼絲繩時手與滑輪應保持一定距離,以免將手帶入滑輪內夾傷。用鋼絲繩拖車時應防備鋼絲繩突然崩斷傷人。

5、司機添加燃油、潤滑油時,嚴禁吸煙。司機必須熟悉機械上所備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確保滅火器有效。

6、認真做好機械設備的防火、防凍、防滑、防盜為中心內容的四防工作。機械設備使用或存放地點應有滅火裝置。車間、場地、操縱室及機械設備四周禁止堆積易燃易爆物品。

五、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確保機械行走安全

1、當機械遇故障在鐵路行車界內熄火或通過軌道造成軌道操作不能迅速排除而影響行車安全時,應立即派人持紅色信號分赴兩端各800米外進行停車防護,同時向就近車站或養路工區報告,組織搶修,在行車安全未恢復時,不得撤除停車防護。

2、機械通過公路橋梁時,必須慢行,履帶式機械通過時必須鋪墊防護材料,并不得急轉彎,載重能力不夠的橋梁應先采取加固措施。機械需要上公路行駛,必須先到交通管理部門辦理通告手續,遵守交通規則,在通過道路狹窄的集鎮或人員密集的地區時,應低速行駛,前后車間隔不得小于15米,并派專人指揮,保證安全通行。

3、牽引機械行走時,不得用力過猛,牽引速度不得大于8公里/小時。

4、履帶式機械通過鐵路平交道口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⑴、應與附近的車站或工務段聯系;

⑵、按規定設防護;

⑶、必須有專人在軌面上鋪墊木板;

⑷、通過時嚴禁改變方向和制動;

⑸、機械通過后立即撤除木板,恢復線路。

?

篇2:工程機械傷害事故預防措施

工程項目危險源控制預防措施(5)

五、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

1、砼攪拌機在運轉時不要進行擦拭、注油、緊固螺栓等作業。操作人員應穿三緊式工作服,女同志還應戴護發帽,這些要求都是為了防止操作人員在機械轉動中掛住衣服,頭發時把人帶進機械造成傷亡。

2、從攪拌機中往外倒砂漿或砼時,不要把鐵锨、灰扒等到伸入轉動的罐口或料斗與罐筒之間,防止頭和手被絞,被夾。清洗罐體時,人不能進入罐內,必須進罐內作業時,應先拉閘斷電,并設專人監護,防止有人開動機械絞傷罐內作業人員。

3、為攪拌機上料的工人,上完料后應立即離開機械,不要在提起的料斗下清理落地材料,必須到料斗下方去清理時,要把料斗提起后掛牢保險鉤,在進行作業,防止料斗突然下落砸傷人。

4、配合其他機械作業的人員,不能靠近機械,特別是機械的轉動部位,防止衣服被掛,帶入機械。

5、使用卷揚機作調直、冷拉小徑鋼筋時,首先要查看卷揚機尾部的地錨繩拴結及卷揚機前部的擋樁等部位,這些部位必須牢固可靠,才能防止機械工作時晃動、位移撞傷作業人員。作業場所的兩側要有擋板,防止鋼筋被拉斷崩傷人。鋼筋在卡鉗上必須卡牢,并慢慢起動卷揚機,帶卡鉗卡牢鋼筋后再進行正常運轉,以防止鋼筋脫卡打傷人。作業人員把鋼筋卡好后應退到安全地帶,不能站在被拉伸的鋼筋附近或在被拉伸的鋼筋上站立、行走,防止鋼筋被拉斷或脫卡打傷。作業場地應加以維護,防止他人進入。

6、在使用圓盤鋸作業時,要查看圓盤鋸鋸片有無保險、擋板和防護罩。手不能伸入轉動的刀刃鋸片區域內,木材有硬結、鐵釘時不能用鋸割,防止鋸片崩裂傷人。太短、太小的木材要用夾具或木方頂送,防止鋸片傷手。

7、使用鋼筋切斷機切斷鋼筋時,手要離開剪刀,短料切斷要用鉗子夾住,不要用手送料,防止傷手,或造成脫手,鋼筋頭蹦跳傷人。

六、中毒事故的預防

1、人工擴孔樁挖掘孔井時,孔內常有一氧化碳、硫化氰等毒氣溢出。特別是在舊河床,有腐質等地層挖孔,更易散發出有毒氣體,稍一疏忽即會造成作業人員中毒。在這種環境中作業要有防止中毒牟措施,下井前要向井下通風,保持井下空氣流通,并用毒氣檢測儀檢查孔內的氣體,待確認空氣內不存在有毒氣體后,才能下井。下井時,作業人員要系好安全繩,吊籠索具要安全可靠,井上井下要有聯絡信號,井上有人監護,一旦發生意外,應能立即將井下作業人員提升到地面進行急救,作業完畢井口鋼筋網片覆蓋或圍欄,以保持孔內空氣流通。

2、在地下室、水池、化糞池等部位作業時,作業人員也要注意有害氣體的傷害,這種作業環境也要保持通風良好。作業人員要戴口罩或防毒面具,作業時有頭暈、嘔吐、胸悶等感覺時,要立即離開作業場所。在室內噴漆、刷油時,室內通風應良好。

七、工地動火安全保護措施

1、工地需生火時,必須通知項目部相關人員,待取得允許后,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及安全技術交底后,才能動火。

為避免人為因素,對操作人員、入場工人時時做好安全教育。

每天停火,操作人員應及時將火中徹底撲滅,經檢查無火患后方可離開。

現場雜亂人員不準靠近火種,以防人為因素造成火災。

對此項工作,由本工程項目經理、安全員抽查及時的消除隱患。

對于以上5項安全措施,我工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對不正確、不完善之處。請公司領導更正、補充并批示。

篇3:某幼兒園預防傳染病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幼兒園預防傳染病流行應急預案

1、幼兒園保健老師嚴格執行每日的晨檢程序,發現有不舒服的孩子,立即請家長帶去醫院就醫。如果幼兒發燒,嚴禁入園。

2、加強幼兒的一日觀察,幼兒在園期間出現不良反映,立即通知家長,如果情況緊急,由保健老師和班主任一道前往醫院就醫。

3、平時加強對幼兒的活動室、寢室、盥洗室、多功能室、網絡室、圖書室及科學發現室的定期消毒,要求每日開窗通風,每周紫外線燈消毒兩次。

4、如果一個班級發現有3個及以上孩子在同一時間,生同樣的疾病,首先,向區疫病預防中心匯報,緊接著幼兒園及時對該班級幼兒活動的空間進行消毒,對孩子進行必要的預防,根據需要吃板藍根或大蒜等。

5、及時向家長通報,請求家長的配合治療或預防。

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一、意外傷害事故的范圍:

意外傷害事故是指:在幼兒園發生的,在幼兒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活動等幼兒園及教師組織的一切活動中發生的。它包括跌傷、燙傷、撞傷、摔傷等(幼兒入園時未把孩子交給教師及離園時已經從教師手里接過孩子后等情況不在之列)。

1、幼兒發生發生意外傷害時,班級教師應及時報告保健老師和園長。

2、幼兒園保健老師能自己處理的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與班主任一同及時送傷者到醫院診治,并及時通知家長和報告托幼辦領導。

3、如果幼兒所受到的意外傷害較大應及時向教育局報告,并迅速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準備好相關材料。

4、妥善處理事故,分清事故責任,按照相關的責任和規定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