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備事故預防措施

設備事故預防措施

2024-07-18 閱讀 6470

一、處理程序:

設備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切斷電源,保護現場,按設備分級管理的有關規定上報,并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根據“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進行調查分析,嚴肅處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1、迅速進行事故現場的調查工作

凡發生重大設備事故后應保護好現場,若有人員受傷,應立即組織搶救,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未到場,任何人不得改變現場狀況。

設備管理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派人前往事故現場,著手進行調查,掌握事故原因的第一手材料,避免發生錯誤判斷,以便設備迅速恢復正常運行。

2、拍照、繪圖、記錄現場情況

特別是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存在許多遺跡,應立即將這些遺物、痕跡拍攝成照片,收集有關資料,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

3、成立專門組織,分析調查

成立由安全設備動力部組織,事故發生單位及其他有關部門參加的調查組。

調查工作首先應請現場操作和其他現場人員如實介紹情況,弄清事故發生前的操作內容、方法等,力求把事故全過程真相搞準確。

調查的筆錄,要經當事人過目并簽名。同時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耐心、細致地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使當事人能反映出真實情況,給分析提供可靠資料。

4、查閱設備相關運行資料

在調查中查閱有關技術檔案、運行日志,進一步弄清事故原因。

5、討論分析,作出結論

在以上各項工作的基礎上,調查組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向企業主管領導匯報。

6、建立事故檔案

每次事故發生后,經調查處理上報,應將每次事故的原始記錄及各種調查材料立卷存檔,妥善編號保存。對重大設備事故,應保存一切資料,以備今后查閱。

7、事故處理辦法

嚴格按照《設備管理程序》相關規定執行。

二、預防措施:

1、在選擇機械設備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廠商生產的機械設備,防護罩、保險、限位、信號等裝置齊全,設備本身質量達到安全狀態;

2、專用設備必須配備專用的工具,設備設施上的安全附件有缺陷時,一定應及時處理,處理不了的要及時更換附件;

3、加強對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檢查等工作,建立完善點巡檢工作制,及早發現設備隱患并迅速處理,使機械設備不帶病作業。

4、以制度為切入點,規范員工操作行為,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杜絕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的行為。狠抓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5、積極改善員工的生產作業環境,設備的改造應充分考慮到操作空間與周圍環境,必須能夠保證員工安全操作的需要。

安全設備動力部

2011年8月19日

篇2:OHS體系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預防措施

OHS體系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來規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以便:

(1)處理和調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2)采取措施減少由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產生的影響;

(3)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4)確認所采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這些程序應要求,通過實施前的危險評價過程對所有擬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評審。

任何旨在消除實際和潛在不符合原因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伴隨的危險相適應。

對于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的對文件化程序的更改,組織應遵照實施并予以記錄。

1.理解要點

當體系出現偏差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及組織的方針、目標和指標時,此條款要求采取糾正措施,并避免再次發生。對發生的事故要嚴格按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調查、處理,做到“三不放過”。本標準要求:建立文件化程序,對不符合現象進行處理,做到:

1)查清不符合的原因;

2)采取糾正措施;

3)修改原有的程序;

4)對不符合和糾正措施進行記錄。

2.審核要點

1)組織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事故、事件調查分析的文件化程序。

2)組織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

3)在程序中是否明確了負責糾正措施的管理部門,責任是否劃分清楚。

4)對潛在的重大危險因素發展趨勢是否作過分析,用以指導預防措施的實施。

5)是否有針對相關方投訴所采取糾正措施的程序,如何監督糾正措施實施。

6)是否有糾正措施實施的記錄。

7)是否將預防措施提交管理評審。

8)是否有對由于采取糾正措施而導致程序變更和文件修改的管理程序。

篇3:電焊作業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電焊作業觸電事故的預防措施

電焊作業屬于特種作業,對作業人員的作業資格有嚴格的培訓及考核取證制度。雖然在取證換證時經培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仍有不少焊工在電焊作業中安全意識淡薄,常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不安全行為。由于多數焊工電氣專業技術知識及安全用電常識有限,造成電焊作業現場事故隱患較多,如電焊機外殼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接線柱裸露不按規定做絕緣處理、焊把引線接頭導體裸露不按規定做絕緣處理、焊把引線浸泡在水里等。

由此可見,消除電焊作業現場的事故隱患是每個焊工應掌握的工作技能。作業期間不僅要保證自身的人身安全,還要保證他人的人身安全,焊工在電焊作業時必須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一、使用合格的電焊工具

作業前應對電焊工具進行認真檢查,檢查項目如下:

1.電焊機絕緣性能是否良好;

2.電源線及電焊機引出線絕緣層有無破損老化、導線裸露的情況;

3.電焊機一、二次側接線柱有無松動、嚴重燒傷的情況;

4.電焊鉗及電焊專用手套有無破損漏電的可能,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二、接線的程序

1.選一根絕緣良好的引出線與焊把線(電焊鉗引線)可靠連接,接頭要擰緊,使其接觸良好,防止過熱,并用絕緣膠布將接頭裸露導體包扎數層使其絕緣良好。

2.將引出線敷設至電焊機處并接于焊機二次側接線柱上,應壓緊螺絲使其牢固接觸良好,禁止使用纏繞法連接。敷設引出線時避免焊把特別是接頭從有水的地方經過,必要時應架空。焊把線經過金屬欄桿或扶梯時,應用絕緣性能良好的細繩將其懸掛。

3.將電焊機金屬外殼可靠接地。即:用一根導線一端接至接地網,另一端連接在焊機外殼標有接地標記的螺絲上并擰緊,使其可靠接地,防止外殼帶電造成觸電事故,如下圖所示:

防觸電原理分析如下:

外殼不接地的情況:在電焊機絕緣損壞時焊機外殼將帶有電壓,如果這時有人觸及焊機外殼,人體與大地及電源中性點工作接地線(三相四線制系統中性點一般都接地)構成回路,如上圖中帶箭頭虛線所示,電流將通過人體造成觸電事故。

外殼接地的情況:電焊機絕緣損壞焊機外殼帶電時,焊機外殼經外殼接地線直接與大地接通構成短路回路(如上圖中不帶箭頭的虛線),這個短路電流將使電源的保護裝置(自動開關、熔斷器或熔絲)動作,使電焊機的電源斷開。電源未切斷之前,即使有人接觸焊機外殼,由于外殼接地線的電阻幾乎為零,幾乎沒有電流通過人體,也可起到保護人身安全的作用。

4.將電源線接至電焊機一次側接線柱,壓緊螺絲使其牢固接觸良好,禁止使用纏繞法連接。

5.將電源線、焊把線的接頭及絕緣老化破損處用絕緣膠布包扎,導線絕緣嚴重老化者禁止使用,裸露的接線柱應加護罩,防止誤碰發生觸電事故。

6.檢查帶熔絲的電源閘刀或帶熔斷器的斷路器是否在斷開位置,將電源線接至電源開關熔絲或熔斷器下側,嚴禁帶電接線。

7.再次對所接電源線、引出線、外殼接地線進行仔細檢查,確認無誤后合上電源開關,合開關時應戴絕緣手套且另一只手不得觸摸焊機。

三、進入金屬容器、井下、地溝等處作業時,嚴禁將電焊機和照明用的行燈變壓器帶入,防止一次電壓引發觸電事故。

四、作業期間特別是更換焊條時必須按規定戴好電焊絕緣手套。

五、在潮濕環境作業應穿絕緣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工作服、工作鞋、手套要保持干燥,才能保證絕緣性能不會降低。

六、拆除電源線、消除電焊機故障、移動電焊機及焊工離開現場時切記將電源開關斷開。

七、焊接作業現場照明不足時應使用行燈,禁止使用220V照明燈,在潮濕環境或金屬容器內使用的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V。

八、雨雪天必須在室外露天進行電焊作業時,一定要采取防雨雪措施(如防雨棚等),防止雨水淋濕焊機、導線及焊把,造成漏電傷人事故。